康熙的兄長福全,擊敗葛爾丹不但沒獎還被治罪,終被剝奪議政權利

2021-01-17 皓宸說歷史

大清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一直以來大家都十分熱衷於研究清朝歷史。順治皇帝,是大清入關以來的第一位皇帝,關於順治帝的生平一直都存有爭議,一種說法是順治帝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因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出家做了和尚;另一種說法是順治帝是因病而亡。

順治帝

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並不是順治帝,而是順治帝的兒子。順治一共有八個兒子,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三兒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玄燁在八歲的時候生過一場天花,差點就一命嗚呼,後來年幼的玄燁挺了過來,被順治皇帝和孝莊選中做了康熙帝。至於順治其他的幾個兒子名氣並不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順治帝的二兒子福全。

福全雖是順治帝的二兒子,但是順治的大兒子早早夭折,所以福全在兄弟們中算是最大的了。福全還是很善於帶兵打仗的,康熙即位後,徵討葛爾丹,命福全為撫遠大將軍,讓葛爾丹元氣大傷,但是最後卻因為「主動撤兵」而被問罪,罰奉三年,並不再議政。在福全生命彌留之際,康熙親自前往府中探望,康熙走後,福全就說出了:「我可以走了。」

順治的長子是牛鈕,但是早早的夭折,前文我也提到過,作為二兒子的福全其實就成為了順治的長子。順治從心裡還是喜歡福全多一些的,在福全年幼時,順治曾問他:「你的志向是什麼?」福全的回答是「願為賢王!」,這句話說到了順治的心坎裡,順治其實心思根本不在皇權上,自己兒子的這句話更像是自己心中的聲音。正是父子兩人的這種默契,也讓順治更喜歡福全多一些。

史書記載,順治帝二十三歲駕崩,當時的福全九歲,玄燁八歲,兩人年齡相差不大,但是玄燁已經患過天花,所以選中了玄燁繼承皇位,史稱康熙皇帝。福全被封為裕親王。

康熙即位時,內憂外患,首先要解決的幾個問題就是,內部鰲拜幹政野心越來越大,三藩勢力亦已到了朝廷不可控的地步;外部葛爾丹勾結沙皇不斷在邊境挑起事端。剛剛做上皇帝的康熙自身都有些難保,好在康熙在孝莊太后以及其他輔政大臣的幫助下,將內憂都紛紛的解決了。

康熙親政後,一直想保持「兄友弟恭」的好形象,對福全一直非常尊重,當時的太后(孝惠章皇后)是二人的嫡母,康熙和福全經常想約共同照顧太后,在太后居住的寧壽宮,兄弟二人經常碰面,建立了很深的情誼。

康熙一直保持著一個和善待人的好形象,對自己的兄長福泉一直也是十分的尊重,當時的太后是孝惠章皇后,她是玄燁和福全的嫡母,所以即使在玄燁當了皇帝後也是經常和福全相約一起去看望太后,在寧壽宮也就是太后的住所,兩人碰面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在這個細節上我們不難看出,兩個人的感情還是不錯的,也比較符合康熙一直以來所展現的形象。

在康熙27年,康熙已經徹底解決內憂的情況下,這個時候的康熙已經開始準備討伐葛爾丹。對於統率的人選,康熙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兄長,驍勇善戰的福全。

康熙決定出兵十五萬,任命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統領將士們徵討葛爾丹。福全不負眾望,領命後隨即準備出兵戰略。福全為了穩定葛爾丹,先是派人給葛爾丹送去了牛羊布匹等物,以示友好。葛爾丹果然中計,放鬆了警惕葛爾丹認為,康熙不會這麼快就來攻打自己,但是這次葛爾丹失算了。福全在等到蒙古援軍全部到位後,正式打響了對葛爾丹的圍剿之戰,並大獲全勝。

清軍在戰場上的捷報頻傳,讓在北京的康熙頓時信心倍增,下令前線福全不惜一切代價勢必要全殲葛爾丹殘餘部隊。當這道聖旨傳到前線之時,葛爾丹已經領兵逃出了清朝北部邊境。因此,福全下令收兵,不在追趕。得知此消息的康熙大為震怒,認為福全這是「竊戰失勇、貽誤戰機」,要治福全的罪。

回到京城的福全找到康熙領罪,康熙本想革了他的爵位。但是考慮到福全打敗葛爾丹事實,功不可沒,再加上隨軍大阿哥胤褆的求情。最終只是罰了福全三年的俸祿,並剝奪了福全議政的資格。

福全

這件事對於福全來說還是挺冤的,本身這場仗打得就不輕鬆,雖獲得了勝利,但是清軍損失也是極為慘重的,福全何嘗不想一舉殲滅葛爾丹呢?但是隨軍出徵的人裡面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康熙的大阿哥胤褆,福全明白,這是康熙派來鍍金的,萬不可讓胤褆有危險,一旦大阿哥出了什麼事,那福全可真是犯了大罪了。至於康熙處罰自己這件事,福全心裡很明白。隨著國力的不斷強盛,政局的穩定,再加上自己和康熙兩人的年齡不斷增大,也都有了自己的勢力,福全自己知道自己沒有任何野心,但是康熙是不是也這樣想呢?罰奉三年是小事,至於取消議政的權利這件事,兩個人也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這樣對兩個人來說其實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當康熙給福全治罪的時候,福全也是毫無怨言,只說出了四個字:」我復何言!「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後來康熙御駕親徵之時,福全也再次陪同,這次康熙大獲全勝,葛爾丹被逼自殺身亡。這件事情也隨著康熙的大勝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自此以後,福全再也不過問政事,全心全意的做起了賢王,除了進宮給太后請安,再不進入皇宮。時光匆匆,轉眼間十五年過去了,時年五十歲的福全病重,走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這是康熙四十二年的秋天,康熙正準備出巡,聽聞福全病重的消息後,親自來到了裕親王府進行探望,兩兄弟相見,福全淚流滿面。康熙看著福全此番模樣,也不禁感慨萬千,也留下了眼淚,動情的說道:」你與朕手足情深,你若離去,朕將再無兄長。「

康熙離開裕親王府後,福全心裡十分坦然,他知道,康熙和自己的兄弟感情是真摯的,康熙沒有在意自己的身份,於是對自己床邊的兒子安心的說到:」我可以走了。「10天後,福全辭世。此時的康熙遠在塞外,聽聞此訊後,康熙大為傷感,派遣所有皇子先行起身回京,為福全處理後事,康熙隨後亦起身回京,回京後的康熙封福全的兒子保泰繼承父親的裕親王爵位。

結語:福全和玄燁兩兄弟的感情還是很真摯的,福全為了康熙皇位的穩定也是做了很多的努力。福全雖無心爭奪皇位,但是作為皇帝的康熙,不得不多方考慮。在古代很多謀反之人,一開始也並沒有謀反之心的,只是隨著權利的不斷增加,再加上身邊人的慫恿,才會做出謀反的決定,所以康熙就算是為了兄弟的感情也不得不防患於未然。其實,這樣的結果對於兩兄弟來說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福全:康熙皇帝的兄長,自幼只願做賢王
    順治帝臨終之時,皇二子福全已有9歲,皇三子玄燁年少福全一歲,只有8歲,皇五子常寧只有5歲,其餘三位皇子更是年幼。那麼順治帝在選立繼承人時為什麼沒選擇年齡較長的皇二子福全,而選擇了皇三子玄燁呢?順治帝是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染天花駕崩於養心殿的。順治帝生前曾經打算立寵妃董鄂妃的兒子皇四子為儲君。
  • 康熙皇帝的異母兄長——裕親王愛新覺羅·福全
    愛新覺羅·福全,他是順治皇帝的次子、康熙皇帝的異母兄。 在福全年幼的時候,順治帝曾經問他志向是什麼?當時他說「願為賢王」。他的回答說明他只願做一個王爺就心滿意足了。 後來在康熙六年時,他被封為裕親王,並為議政大臣。
  • 在康熙壓制之下,康熙的哥哥福全碌碌一生,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福全是清世祖順治帝的次子,他的母親董鄂氏是滿洲正紅旗的旗人。由於順治長子夭折,福全就成了順治還在世的長子。福全自幼就知道韜光養晦福全自幼就懂得漢人韜光養晦的道理,只不過,他同樣胸懷壯志,想有一番作為。福全應該是經人指點,知道順治的心意。當順治問他長大了希望做什麼時,福全大聲回答:「願為賢王。」這讓順治聽了,肯定會很高興,福全既不會跟他的嫡子爭奪皇位,話語中還透漏出希望能有一番作為,做一個賢王的志向,這是多好的一個孩子呀。而康熙當時所說的:「願效法父皇。」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桑結嘉措僧格被車臣臺吉刺殺之後,桑結支持葛爾丹還俗,返回新疆準噶爾爭奪汗位。葛爾丹回到準噶爾之後,擊敗政敵,順利坐上了準噶爾大汗的寶座。僧格長子策妄阿拉布坦率領五千原僧格的親信部隊,趁葛爾丹徵伐漠北喀爾喀期間,佔領了原準噶爾的地盤,切斷了葛爾丹後退新疆的路,也切斷了他的糧草、士兵補給。被阻於科布多以東的葛爾丹,無法西還,只能東進。葛爾丹的東進讓紫禁城的康熙皇帝感受到極大威脅,於是決定起兵親徵。
  • 葛爾丹的實力有多強,為什麼康熙非要三徵準葛爾也要滅掉他?
    在康熙時期,我國西北方向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帝國,與清朝交惡,曾經一度直逼北京,迫使康熙皇帝三徵準格爾,才將其擊敗。那麼準格爾在歷史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部落呢?部隊歸至康熙帝軍中,康熙帝對福全不請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滿,決定先回京再議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後。福全又將偵察噶爾丹行蹤的情報送交康熙帝過目,叛敵確實出邊,也一一認了罪。康熙帝當即命福全還師京城。準噶爾軍在烏蘭布通之戰中兵敗之後退據科布多(在今蒙古國西部),招集舊部,求援沙俄,圖謀再舉。
  • 葛爾丹是什麼原因敗給了康熙皇帝
    葛爾丹是清代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在康熙十年,葛爾丹從西藏返回,擊敗了部族的政敵,取得了準格爾的統治權。大清朝皇帝曾經三次親徵也沒有消滅葛爾丹,自後是在內蒙古肯特山南部,被清軍擊敗,第二年卒於科布多。這次雙方的戰爭總共經過了七十年的時間,從清朝康熙二十九年開始,一直到乾隆二十二年結束,大清朝最終取得了勝利。
  •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為何康熙皇帝對手握兵權的弟弟,如此信任?這才是事實的真相在我國封建王朝時期能夠登上皇位的人,一般說來城府都是比較深的人。他們在登上皇位之後就會想方設法加強自己的統治和權力,不斷削弱身邊人的權利,防止身邊的人權力過大而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地位。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康熙二十九年,準葛爾汗國的葛爾丹勾結沙俄企圖製造分裂,葛爾丹開始進擾內蒙古一帶,康熙決定予以葛爾丹和沙俄強烈反擊,於是康熙派遣二哥福全為撫遠大將軍從古北口出擊葛爾丹,派遣五弟常寧為安北大將軍,從喜峰口出擊葛爾丹。當時已經年滿十八歲的胤禔被父親康熙派到軍隊歷練,胤禔歸伯父福全統領,從古北口出擊葛爾丹。
  • 一邊是大哥,一邊是大兒子,康熙皇帝如何巧妙調節二人之間的衝突
    裕親王福全是順治皇帝的二兒子,也是康熙皇帝的哥哥。順治皇帝一共八個兒子,除了夭折的幾位,都被封為親王。福全在康熙六年被封為裕親王,老四被封為榮親王,老五常寧被封為恭親王,老七被封為純親王。此前的記載中,找不到福全、常寧帶兵出徵的記載,當年三藩之亂時,兩個人在軍事上也沒有什麼貢獻,現在康熙皇帝一下子讓兩個兄弟分別掛帥,是否恰當,令人懷疑。不但如此,康熙皇帝還作了另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是派自己的大兒允禔充當福全的副手。常寧那邊,也派簡親王、信郡王充當副手。
  • 歷史真相:康熙平叛了葛爾丹,你知道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嗎?差點滅了清朝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平定葛爾丹看似非常容易,其實不然。葛爾丹這個曾經的西北霸主,差點就打到了紫禁城下,他的能力絕對在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之上。
  • 《康熙王朝》中,康熙下令射殺自己最疼愛的女兒,究竟是為何?
    要知道藍齊兒可是康熙最寶貝的女兒啊,但就算是權力最高的皇帝有時候都身不由己,皇帝不能為了一己私慾而放著天下百姓於不顧,任憑藍齊兒去哭、去鬧,這都不能改變康熙要將她嫁給葛爾丹這個決定。藍齊兒傷心欲絕,還向太后討個說法。但軍令如山,豈是一個小女子能夠改變的,氣憤的藍齊兒摔碎 了那隻父皇所賜的玉兔。
  • 準噶爾的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如果康熙沒有大炮,清朝就滅亡了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平定葛爾丹看似非常容易,其實不然。葛爾丹這個曾經的西北霸主,差點就打到了紫禁城下,他的能力絕對在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之上。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準噶爾出現了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領導人,他就是葛爾丹。葛爾丹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西藏當過喇嘛,期間結識了西藏達賴五世的一個政客桑結,這個桑結後來成了達賴五世的「第巴」,也就是行政長官。
  • 康熙明知葛爾丹野心大,為何還要將自己女兒遠嫁給他
    但是雖說他之前是一位僧人,可是在成為首領之後在他的身上完全不能感受到那種僧人的淡薄的感覺,因為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並不局限於想成為一個部落的首領,可能就連康熙的位置他都還嫌不夠重。不過實際上康熙和葛爾丹兩個人的恩怨並不是從領土開始,而是因為一個女子,這位女子就是藍齊兒。
  • 《康熙王朝》:為何藍齊兒在葛爾丹死後不願意回大清?
    從《康熙王朝》這部劇中看,藍齊兒的婚姻其實是政治的犧牲品。她 原本喜歡的人是李光地,康熙也曾答應她,等到李光地建功立業之後就給他們賜婚。但後來康熙卻違背了自己的諾言,棒打鴛鴦,將她嫁給了葛爾丹。從藍齊兒的一生看,她也是個敢愛敢恨的人,同時也是個愛憎分明的人。
  •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葛爾丹,為何整個和親來來汙康熙?
    》中備受康熙疼愛的女兒就是藍齊兒是編劇虛構的一個人物,在劇中藍齊兒是天選之女備受寵愛但康熙為了清朝的大局著想將已經有心上人的藍齊兒強行指婚給葛爾丹,幾年後清朝出兵攻打葛爾丹,她的丈夫在戰敗後被哥哥斬下頭顱,這時藍齊兒才意識到如果他們真的在乎自己就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丈夫,所以選擇帶著兒子留在草原。
  • 康熙王朝:葛爾丹殘暴無情,不愛金錢美女,卻是藍齊兒最好的歸宿
    》中,我們分析了很多關於康熙的權謀故事。今天特別想給大家介紹一個人,他是康熙的死敵,最後被康熙打敗。他雖然是個悲劇英雄,卻是一個非常好的男人。  這個人就是葛爾丹,準葛爾部的首領,藍齊兒嫁給他是一生最好的歸宿。
  • 康熙王朝:藍齊兒下嫁葛爾丹,臨行前同蘇麻的對話讓人心痛
    康熙王朝:藍齊兒下嫁葛爾丹,臨行前同蘇麻的對話讓人心痛康熙王朝有很多看點,其中除了康熙的雄才大略,大臣們之間的勾心鬥角,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應該是幾段愛而不得的愛情了,蘇麻喇姑與伍次友,大阿哥胤禔與寶日龍梅,還有藍齊格格與李光地,都沒有結果。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康熙最疼愛的女兒藍齊格格。
  • 草原上的英雄葛爾丹為何會敗給康熙帝?
    葛爾丹畫像  葛爾丹在戰事上面十分的厲害,他可以帶著比敵人還少幾倍的戰士們衝鋒陷陣,並且打的敵人落花流水,正因為葛爾丹善於戰,所以葛爾丹很快被臨近的國家俄國注意到,葛爾丹與俄國人開始聯絡上了關係。康熙在三十五年二月第二次出徵抓拿葛爾丹,與三路清軍說好,一起圍攻葛爾丹,可是又失敗。在三十六年二月,康熙親自當指揮官,在康熙的指揮下,葛爾丹無路可走,喝毒藥自殺,葛爾丹部落人馬投降。  可見,葛爾丹部落很強大,強大到威脅到了中原,所以才遭來滅族之禍。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為何還把佩劍送給他?
    導讀:這個情節發生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第二次西徵葛爾丹時期,在昭莫多之戰中康熙擊潰葛爾丹並由大皇子胤遈砍掉了對方的頭顱。贈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和藍齊兒、阿密達母子祖孫三代戰場見面時發生的場景。作為殺父之仇,阿密達發出要殺康熙為父親報仇這個無可厚非。做為人子,況且在劇中是一國繼承人的阿密達當然也必須有這個底氣來這麼說,否則準噶爾汗國怎麼在激烈的對抗中堅持七十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