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爛番茄 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有時看電影是種煎熬。
這並非是對影片粗製濫造的吐槽,
而是因為某些作品本身的劇情太過壓抑,讓人如置冰淵、寒入骨髓。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
今天這部電影,番茄君勸你別看——《那傢伙的聲音》。
男主韓京培,是一名極其出色的電視臺主播。
他強勢幹練,針砭時弊,在民間擁躉無數,聲望極佳的他甚至有進入政壇發展的希望。
韓京培的家庭同樣美滿,他和妻子智善育有一子,名為尚宇。
不過因為平日裡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機會陪伴兒子。
然而,一樁意外徹底改變了京培和妻子的生活——
尚宇失蹤了。
兒子的失蹤,讓夫婦二人陷入焦灼。
正當他們一籌莫展之際,卻意外的等來了綁匪的電話:尚宇並非走失,而是被綁架了。
綁匪的聲音,平靜中透著冷漠。
他坦言尚宇就在自己手中,並向韓京培開出了1億韓元的天價贖金。
綁匪還特意提醒:一旦報警,馬上撕票。
韓京培只能對綁匪言聽計從。
他先是從銀行貸了款,隨後又按照綁匪的吩咐準備交付贖金。
不過,綁匪卻好像根本不急著拿到贖金。
在連續更換了多個約定地點之後,他竟主動終止了交易。
原來,謹慎的綁匪發現,這場交易已經被警方盯上了。
而報警的人,正是韓京培的妻子智善。
智善原本期待著警方能夠施展雷霆手段,解救出被綁架的兒子。
可讓她和丈夫京培怎麼也沒想到的是,
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在這場警匪較量中,警方竟被對手打壓的毫無還手之力。
精確的控制通話時長讓警方難以定位;
招搖過市的留下字條挑戰警方底線;
一次次利用反偵察戰術瓦解警方布防。
警方和韓京培夫婦都發現,
這個綁匪高智商、反社會,而且還對警方的辦案套路了如指掌。
恰逢此時,綁匪再次提出交易的要求。
他通過手提電話給韓京培夫婦下達命令,並要求後者駕車在城裡兜起了圈子。
在綁匪的精心操縱下,夫婦二人很快就甩掉了跟蹤的警察。
最終,綁匪告知了交易地點。
他要求韓京培和智善棄車上山,搭乘纜車到山頂就能看見失蹤的尚宇。
等到他們剛剛爬上纜車,卻赫然發現帶著鴨舌帽的綁匪在光天化日之下開走了裝滿現金的汽車。
可當他們上山之後,根本就沒能看到尚宇的影子。
贖金沒了,孩子卻依然下落不明。
5天、10天、15天…
時間快速的流逝,警方的調查工作卻一籌莫展。
每過去一天,尚宇的生還希望就減少了一分。
此時京培和智善的心防已經徹底瓦解,終日飲酒度日,同時等待著綁匪的電話。
一直到了尚宇失蹤的第25天,綁匪再次打來了電話,並且第二次索要一億贖金。
縱使知道兒子生還機率渺茫,
縱使知道綁匪生性狡詐殘忍,
可是韓京培還是選擇相信。按照綁匪的指示,他再次籌集了贖金,並前往指定的遊樂園尋找兒子的下落。
現實是殘酷的,
一億贖金被狡猾的綁匪取走,可韓京培依然沒有找到自己的兒子。
在得到了高達兩億韓元的贖金之後,綁匪沒有再聯絡過京培,人間蒸發了。
韓京培和智善夫婦倆徹底失去了孩子的音訊,
直到尚宇失蹤的第44天。
警方傳來訊息,尚宇幼小的屍體在漢江邊上被發現。
經過法醫鑑定,其實尚宇在被綁架的次日就已經被綁匪殘忍殺害。
痛失愛子的父母如何繼續生活?
泯滅人性的綁匪能否得到嚴懲?
這場人性角力,其實在電影之外才剛剛開始。
《那傢伙的聲音》,豆瓣評分7.5。
比之影片劇情更加令人揪心的——是這部電影完全基於真實案件改編。
《那傢伙的聲音》、《殺人回憶》、《青蛙少年》這三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案件,並稱「韓國三大懸案」。
一方面,三起案件均因為犯罪分子的手段令人髮指,皆在韓國國內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另一方面,三起案件均無疾而終,都未能在公訴期內找到犯罪兇手。
《那傢伙的聲音》改編自1991年韓國李亨浩綁架案。
1991年1月29日,當時9歲男童李亨浩在韓國首爾江南區的鴨鷗亭遭到綁架。
在此之後,神秘的綁匪先後給李亨浩的父母撥打了87通電話,通過精密的布局,前後共敲詐被害人家屬高達2億韓元的巨額贖金。
1991年3月13日,李亨浩的屍體在漢江江邊被意外發現。
根據解剖顯示,李亨浩在失蹤後的第二天就已經被兇手殺害。
起初,本以為這部作品是一部經典的驚悚犯罪電影。
可在觀影之後,卻發現這是一部充滿悲情的寫實影片。
縱觀全片,你看不到警匪的激烈角力。
因為在對壘的過程中,韓國警方完全落入下風。
當綁匪第一次開走裝滿現金的汽車時,當時有一個臥底警察就藏在汽車的後備箱內。
而這也是警方和綁匪距離最近的一次交鋒。
然並卵,
還沒等這名警探跳出後備箱大顯神威,他就因遭到綁匪的襲擊而失去意識。
等到他再次轉醒時,發現自己已經赤身裸體,被遺棄到郊外了。
昏庸和無能,讓韓國警方成了這場事件的陪襯與附庸。
而相比之下導演在片中著墨更多的,是愛子失蹤以後,韓京培夫婦的心境和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如同番茄在片頭所說,整個觀影的過程真的是備受煎熬。
從焦慮到惶恐,從傷感到悲痛,
韓京培和智善的負面情緒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著,所有的觀眾都見證了這對喪子夫婦逐步走向崩潰的過程。
綁匪約智善穿紅衣見面,可憐的母親找遍了衣櫃,能找到的只有一件紅色的裘皮。
即使臨近酷夏,可她依然執著的穿上紅色裘皮赴約,為的就是綁匪能看見自己。
綁匪要求京培再次交付贖金,執著的父親此時已經知道,電話那頭孩子的聲音僅僅是錄音。
可他仍毅然決然的備好了現金去贖人,為的仍是孩子的一線生機。
影片導演用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了這對夫婦失去愛子前後的強烈反差。
而這種慘痛的經歷,即使是隔著屏幕也依然讓觀眾難以直視。
慘,除此以外再沒有更貼切的描述。
影片結尾,
這位堅強的父親重新走到了鏡頭前,親自主播著兒子遇難的新聞。
他哽咽著痛斥著兇殘的綁匪,並堅持要追查他到天涯海角。
可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
時至今日,當年李亨浩綁架案依然沒能告破,而案件早已經過期時效。
當電影結尾插入了當年綁匪的原聲時,番茄感受到的同樣是深深的絕望與徹骨的寒意。
文末,祝願天堂中的亨浩能夠安息長眠;
祝願天下所有的孩子健康、平安的成長。
本文作者是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娛樂深度好文~~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鷗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