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不少進入四五年級的同學,開始發愁閱讀理解。語文老師總說要積累,可是自己在二三年級也沒少閱讀,積累了不少字詞基礎素材,但是一到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就犯了難。看不懂問題、理解不了答案、自己有固執的解釋、甚至是選擇題也會蒙錯,閱讀理解到底怎麼做?試過老師介紹的公式,還是一分得不了,真的是太難了,家長也著急,想著送去輔導班,拼命去刷題。老師卻說,刷題沒有用,不掌握技巧,刷了也白刷。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常見的題型其實並不多,考察的核心就是對文章的基本理解,信息的提取、詞語的解釋、句子的深意、中心思想概括和梳理等等。而這些考核的內容基本就是語文閱讀能力要求,在日常的課文學習中,同學們是不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呢?沒錯,老師講課文,也都會總這幾個基本的點切入。上課認真聽講,真正把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常見題型的解題技巧掌握後,閱讀理解就不會覺得難了,不靠背公式,也能答滿分。
01如何做好文章內容的信息提取
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很多同學不知道如何進行文章內容的信息提取。也就是我們花了時間,看懂了一篇閱讀素材,但是只是明白了素材講了一個什麼事,等到答題的時候,看到問題,還是要回到素材中去找答案,來來回回,一篇文章的閱讀就消耗了很多時間。對於考察內容的題型往往多見於提問詞語,比如文章中這一個詞指的是什麼?文章中出現的什麼詞是什麼意思?結合全文,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遇到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記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了,不是照著原文的句子抄一遍,就是理解錯了意思。
做這類題目,我們要先理清楚答題的思路。比如確定好題目中提到的詞在文章的位置,它出現在哪一段?接著,抓取這個詞的前後相關信息,結合題目的要求進行理解。最後要學會代入,把這個詞代入到你的理解或者原文中,檢查一下,是否能夠意思連貫,從邏輯上是否合理。信息的提取,考的就是我們對關鍵詞語的判斷,這個判斷就是意思的判斷理解。
02不理解詞語含義怎麼辦
對於剛接觸閱讀理解的練習,很多同學比較難把握的是「一語雙關」,一個詞有其表面含義,也有在句子中的含義,尤其是要求同學們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意思,為什麼作者要用這個詞來形容?好在哪裡?同學們覺得,都是大作家寫的文章,那用詞運句肯定好,還要說出原因,這不是為難我們嗎?考試的時候,其實還會考詞語的替換,這個詞用得好,替換成其他的詞,會不會更好?
我們在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光猜測它的意思就要花上半天,更何況還得理清思路,聯繫上下文解釋詞義呢?所以,這類題型,我們可以通過2個答題思路來解決。第一個是本義+文中義,通過對詞語的拆分、替換來解釋。第二個是表態+詞義+文中義+作用,答題的時候要寫,為什麼可以替換,因為這樣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體現了怎樣的效果等等。
03如何概括好故事的道理
對於語文的課文學習,語文老師最喜歡提問: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成為我們做閱讀理解時的基礎技能,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主要內容,3個概括梳理技能,是閱讀考的最多的題型。想要得到滿分,必須建立3個答題思路:擴充理解文章的標題、摘取文章中的關鍵語句、確定文章的題材類型。
通過文章的標題,我們就能找出文章故事的關鍵意思、語句,最後確定文章的題材類型,這就是完成的梳理路線。看似這3個技巧很簡單,但是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掌握,是需要建立在練習上,通過學生自己去體會,掌握語言文字的魅力。不管讀到什麼類型的文章,我們都能釋義,考試的時候就能在閱讀理解上拿到滿分了。關於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常見題型的技巧,同學們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給我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