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免費訂閱
老戲中我最歡喜的是《四郎探母》,而看得次數最多的也是《四郎探母》,因為在這戲裡,能充分的表現出忠孝節義,場子也相當的緊湊。
十一日程硯秋臨去秋波,於日場貼全本《探母》,我於百忙中偷閒去看了一次全本《探母》,本來是鬚生的重頭戲,要從這裡看程硯秋,本來就不是一會事,公主一角,須以溫柔華麗大方為主,梅蘭芳演此最佳,硯秋此角本不對工,面上無戲,表情毫無,猜心事一段,兩眼沉滯,尤不能交替,記得從前曾兩次看厲慧敏的《坐宮》,猜心事一段,眼神之佳,連梅蘭芳都不及,可惜嗓音嫌小(這是年紀輕的關係),否則《坐宮》一折,說老實話,確比程硯秋來得好。
硯秋唱腔,專以走低調來博滿堂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必去說它,身段僵硬,扮相尤其難看,硯秋近來愈變愈肥,臉上再貼兩道大片子,活像無錫特產的大阿福,和四郎並立臺上,比四郎還要高大,這一現象實在是怪難看的。
程硯秋旗裝
末段同懇求時,那時的心情應是何等的緊張,賠禮時須略帶一點孩子氣的天真,硯秋都沒有表現出,所唱快板「駙馬暫受一時捆,咱家上殿講人情,急忙去把金殿進,問我一言答一聲」,此段末句不妥,因為此時公主系上殿求情,決不能像四郎被六郎所擒時也來這麼一套「問我一言答一聲」,況且太后已知四郎夫妻串通盜令,這時假使給你一個不聲不響,請問公主該怎麼辦?還能再接下去嗎?所以此句還是照老詞「參見母后問安寧」來得妥當,寄語硯秋,下次改唱詞,請先仔細想一想。
陳少霖的戲,我看過幾次,都不能滿意,此次扮四郎的結果,仍使我失望,少霖的嗓音本小,愈唱愈輕,到後來小得幾乎像蚊子叫一樣,我坐在正四排,尚有許多聽不清楚,坐在後面的更不用說了,不知他在唱給誰聽?
陳少霖之《四郎探母》
猜心事時幾句白口,雖然那時四郎正在傷嘆,也許沒有好氣的回答著公主,然而最低限度,總要使聽眾弄明白他在說什麼,少霖此段,簡直可說是放在喉嚨裡說,表情太瘟,情感不足,《坐宮》一折,未能將四郎之滿懷心事一一託出,「坐宮院」一段,倒還平穩,見娘、別妻、哭堂諸折,最重面部表情,少霖都未能,倒是文亮臣的一付哭喪臉,頗能動人心弦,幾句「捨不得」還夠味,被擒的「吊毛」可惜被案目遮著,致未看見。
程硯秋之《四郎探母》
芙蓉草的太后,在今日之平劇界中,可稱獨步,一段西皮,博得不少彩聲,俞振飛的楊宗保,面上未敷粉,未免老氣點,不像十四歲的小孩子,餘從略。
(《十日戲劇》1937年第1卷第7期)
- 歷史推薦 -
馮小隱:妄改成法的馬連良(1938年)
憶拍攝《荒山淚》:「程先生這麼胖這麼大!怎麼拍?!」
王吟秋:憶程硯秋先生教我學《紅拂傳》
房管所工作人員回憶給名伶吳素秋修房子
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要警惕那些現代化了的古裝戲」
吳祖光:「大鍋飯」培養不出程硯秋,「鐵飯碗」害了人
「舞臺上一群人表演,你也在其中,怎麼讓觀眾注意你?」
石揮談影片《生死恨》:應加拍梅蘭芳的幕後生活
憶梅蘭芳:「他如果寫回憶錄,足當一部晚清民國稗史」
看戲挑錯:《宇宙鋒》臺詞不合理,《義責王魁》劇情有漏洞
孟小冬晚年珍貴影像(1971年參加記者會的場景)
劉光啟先生談京劇前輩逸事:尚小雲與「夏山樓主」韓慎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更多梨園舊事get√
投稿請戳菜單「關於投稿」一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