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程硯秋之《四郎探母》:「和四郎並立臺上,比四郎還要高大」

2021-02-09 梨園雜志

 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免費訂閱

 

 老戲中我最歡喜的是《四郎探母》,而看得次數最多的也是《四郎探母》,因為在這戲裡,能充分的表現出忠孝節義,場子也相當的緊湊。

 十一日程硯秋臨去秋波,於日場貼全本《探母》,我於百忙中偷閒去看了一次全本《探母》,本來是鬚生的重頭戲,要從這裡看程硯秋,本來就不是一會事,公主一角,須以溫柔華麗大方為主,梅蘭芳演此最佳,硯秋此角本不對工,面上無戲,表情毫無,猜心事一段,兩眼沉滯,尤不能交替,記得從前曾兩次看厲慧敏的《坐宮》,猜心事一段,眼神之佳,連梅蘭芳都不及,可惜嗓音嫌小(這是年紀輕的關係),否則《坐宮》一折,說老實話,確比程硯秋來得好。

 硯秋唱腔,專以走低調來博滿堂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必去說它,身段僵硬,扮相尤其難看,硯秋近來愈變愈肥,臉上再貼兩道大片子,活像無錫特產的大阿福,和四郎並立臺上,比四郎還要高大,這一現象實在是怪難看的。

程硯秋旗裝

 末段同懇求時,那時的心情應是何等的緊張,賠禮時須略帶一點孩子氣的天真,硯秋都沒有表現出,所唱快板「駙馬暫受一時捆,咱家上殿講人情,急忙去把金殿進,問我一言答一聲」,此段末句不妥,因為此時公主系上殿求情,決不能像四郎被六郎所擒時也來這麼一套「問我一言答一聲」,況且太后已知四郎夫妻串通盜令,這時假使給你一個不聲不響,請問公主該怎麼辦?還能再接下去嗎?所以此句還是照老詞「參見母后問安寧」來得妥當,寄語硯秋,下次改唱詞,請先仔細想一想。

 陳少霖的戲,我看過幾次,都不能滿意,此次扮四郎的結果,仍使我失望,少霖的嗓音本小,愈唱愈輕,到後來小得幾乎像蚊子叫一樣,我坐在正四排,尚有許多聽不清楚,坐在後面的更不用說了,不知他在唱給誰聽?

陳少霖之《四郎探母》

 猜心事時幾句白口,雖然那時四郎正在傷嘆,也許沒有好氣的回答著公主,然而最低限度,總要使聽眾弄明白他在說什麼,少霖此段,簡直可說是放在喉嚨裡說,表情太瘟,情感不足,《坐宮》一折,未能將四郎之滿懷心事一一託出,「坐宮院」一段,倒還平穩,見娘、別妻、哭堂諸折,最重面部表情,少霖都未能,倒是文亮臣的一付哭喪臉,頗能動人心弦,幾句「捨不得」還夠味,被擒的「吊毛」可惜被案目遮著,致未看見。

程硯秋之《四郎探母》

 芙蓉草的太后,在今日之平劇界中,可稱獨步,一段西皮,博得不少彩聲,俞振飛的楊宗保,面上未敷粉,未免老氣點,不像十四歲的小孩子,餘從略。

(《十日戲劇》1937年第1卷第7期)

- 歷史推薦 -


馮小隱:妄改成法的馬連良(1938年)

憶拍攝《荒山淚》:「程先生這麼胖這麼大!怎麼拍?!」

王吟秋:憶程硯秋先生教我學《紅拂傳》

房管所工作人員回憶給名伶吳素秋修房子

京劇只宜演古裝戲:「要警惕那些現代化了的古裝戲」

吳祖光:「大鍋飯」培養不出程硯秋,「鐵飯碗」害了人

「舞臺上一群人表演,你也在其中,怎麼讓觀眾注意你?」

石揮談影片《生死恨》:應加拍梅蘭芳的幕後生活

憶梅蘭芳:「他如果寫回憶錄,足當一部晚清民國稗史」

看戲挑錯:《宇宙鋒》臺詞不合理,《義責王魁》劇情有漏洞

孟小冬晚年珍貴影像(1971年參加記者會的場景)

劉光啟先生談京劇前輩逸事:尚小雲與「夏山樓主」韓慎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更多梨園舊事get√

投稿請戳菜單「關於投稿」一欄

相關焦點

  • 看《四郎探母》有感
    >《四郎探母》,傳統名劇。我想,這四郎,是不是母親的孝子,國家的叛徒?給四郎定叛國罪,咱用事實判:宋遼開戰金沙灘,四郎被俘,當了駙馬十五年。忽然要探母,關鍵看他還返不返。如他留下立新功,還是楊家好兒男。
  • 《四郎探母》是壞戲嗎?
    梅蘭芳、王鳳卿之《四郎探母》 鄧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會上的祝辭中號召我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我想,如果以《四郎探母》為例,通過實踐和辯論,集中正確的意見,以利於繁榮文藝,倒是一件頗有意義的好事。要弄清事物的本質,必須追根尋源。
  • 尚小雲與《四郎探母》
    尚小雲之《四郎探母》飾蕭太后  此外,尚先生還有第二種演法。這種演法在解放後的一次大合作戲裡使用過。那是1956年9月1日和3日,北京市梨園界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了大合作戲《四郎探母》,那次的陣容可謂空前絕後,楊四郎先後由五個人分飾,他們是李和曾、譚富英、陳少霖、奚嘯伯和馬連良(兩天演出的先後次序有更換)。鐵鏡公主由張君秋(前、後)和吳素秋(中)分飾,大國舅由蕭長華扮演,二國舅由馬富祿扮演,佘太君由李多奎扮演,楊宗保由姜妙香扮演,四夫人由李硯秀扮演,楊六郎由馬盛龍扮演。
  • 王玉蓉:《四郎探母》「坐宮」的唱做
    程玉菁、王瑤卿、王玉蓉當年,我到北京來拜王瑤卿先生為師,頭一齣戲學唱的就是《四郎探母》。這齣戲本是師父的拿手戲。他當初陪譚鑫培老先生唱這齣戲,成了他們有名的對兒戲。師父早年在宮中演戲,接觸過不少旗人貴婦,對他們的行動、坐臥,有過仔細的觀察。
  • 王玉蓉《四郎探母》「坐宮」的唱做
    程玉菁、王瑤卿、王玉蓉當年,我到北京來拜王瑤卿先生為師,頭一齣戲學唱的就是《四郎探母》。這齣戲本是師父的拿手戲。他當初陪譚鑫培老先生唱這齣戲,成了他們有名的對兒戲。師父早年在宮中演戲,接觸過不少旗人貴婦,對他們的行動、坐臥,有過仔細的觀察。
  • 郭玉瓊:《四郎探母》在兩岸都曾挨罵的京劇
    其次,在《四郎探母》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哪一個傳統戲曲劇目在二十世紀曆經過如此富有戲劇性的離奇命運:不僅因為對國家意識形態有所忤逆而在中國大陸屢遭批判、改寫或禁演,而且也在臺灣與國民黨意識形態相衝突,以致有著與在大陸幾乎同樣的遭遇。這種情景,實在少之又少。可以說,正是楊四郎對故國家園的背離,以及在這背離同時不可否認的情深意長造成了《四郎探母》在大陸和臺灣共同的境遇。
  • 郭於二十周年,孟鶴堂周九良《四郎探母》,經典段子致敬汾河灣!
    咱們今天就來解讀作為開場節目的四郎探母。四郎探母是京劇的傳統劇目,講述了北宋時期楊家男女老少齊上陣,抵抗少數民族入侵,最後只剩下楊家第四子楊四郎被俘虜,然後楊四郎隱姓埋名被招為駙馬與鐵鏡公主結婚,多年後在雁門關戰役上,楊四郎發現了母親就在關內,多年不見的老娘,與自己只有一關之隔,楊四郎思母心切,於是告訴了公主他的身份,公主不但沒有抓他,還幫他盜令箭,讓他去探望母親,最後楊四郎也沒有辜負公主的信任,回到了公主身邊
  • 國家京劇院《四郎探母》,海澱融媒直播
    京劇《四郎探母》自晚清以來常演不衰幾乎所有的名班名角都演過這個戲明晚(周六)19:00由國家京劇院傾情演繹的《四郎探母》將在線上與大家見面這也是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到人民中去」精品演出進基層活動中
  • 四郎探母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郎家有嬌妻孟氏,兩人十分恩愛。他當然不願娶北番公主,因為他並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輩子,一有機會他會跑回宋朝的。但經不住別人的威脅,他也只好屈從了。就這樣,楊家人對他生死不知;而他也是時刻掛念著母親和眾兄弟姐妹。雖說肖太后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鄉之情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他。   一晃十五年過去了,楊延輝由一個青年變成了已屆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鬍鬚,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國裝束,一陣悲痛油然而生。
  • 京劇《四郎探母》坐宮-李勝素于魁智(附帶唱詞注音)
    【西皮快板】我ngǒ和huò你好夫妻cyī恩ngēn德de不淺ciǎn賢公主zhyǔ又何huò必禮義太謙楊延輝有一日ryì愁眉得展忘不了賢公主zhyǔ 恩ngēn重如ryú山鐵鏡公主講什麼夫妻cyī情cín恩ngēn德不淺ciǎn咱za與你隔南北bě
  • 譚元壽力捧譚正巖——名家薈萃的《四郎探母》
    當年譚正巖出科十年譚元壽找了許多名家給譚正巖配了一出《四郎探母》,今天小編來聊一聊有哪些名家。一:葉少蘭飾楊宗保葉少蘭是著名的小生葉派創始人葉盛蘭先生的兒子,也是葉派的第二代掌門人,弟子眾多。葉少蘭嗓音寬亮,文武兼長。
  • 骨子老戲《四郎探母》憑啥叫人愛看?
    若《四郎探母》算不上骨子老戲,怕是沒有旁的戲敢稱自己是老戲了。這戲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四大徽班進京。兩個世紀前,1790年,為慶祝乾隆皇帝六十大壽,從揚州徵召了一批戲曲藝人進京,起先是三慶班,後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臺班等。四大戲班各具特色、各有能人,其中三慶班老生程長庚、四喜班老生張二奎、春臺班老生余三勝,並稱「老生鼎足三甲」。
  • 回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張建峰&史依弘版《四郎探母》 期待五一節史姐姐與蔡正仁老師合演崑曲《奇雙會》
    ,為熱愛京劇的朋友們獻上整出精彩的傳統經典老戲《四郎探母》,其中見母一折,83歲的老旦李鳴巖老師飾演佘太君,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和感人肺腑的表演,令在場觀眾眼含熱淚,鼓掌讚美。      北京大學,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最著名學府,有著構思精巧、容納兩千多觀眾席、標準化鏡框式舞臺的紀念講堂,舒適和諧,近三個小時不間斷的唱念表演,觀眾與演員融為一體,或此起彼伏地喝彩與歡呼,或靜靜欣賞,體味傳統之美,沉醉於國粹之中。很多觀眾戲後感嘆,很久沒有聽到過如此令人難忘的四郎探母了,另有年輕大學生發微博讚嘆如此豪華版演員陣容,如此認真細膩的演出,怎能讓人不喜歡傳統京劇!
  • 四郎河畔的記憶(散文)
    這裡是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山峁溝壑縱橫,梯田錯落有致,南山和北山之間不足五百米,形成的寬闊地叫川道。源自上遊子午嶺林區的涓涓清流自東而西,形成的小河叫四郎河。四郎河水不大,卻常年清流不斷,依著山腳緩緩流淌,最後注入陝西境內。過去,每到夏天,小孩都會去四郎河裡戲水,鑽水洞。水不深沒有危險性,大人們也就不用擔心,任小孩們玩個盡興。
  • 央視主持人朱迅唱京劇《四郎探母》,扮相驚豔,唱功被贊
    朱迅演唱了京劇《四郎探母》,不得不說,朱迅唱得還是很不錯的,唱功相當驚人,很有京劇演員的架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專業唱京劇的呢。很多網友看到朱迅唱京劇《四郎探母》,紛紛表示:「央視果然是全能」「全能啊,深藏不漏」「好棒的朱迅」「這麼厲害,專業」「迅寶就是厲害」「央視主持人不是蓋的」「真好聽」「有才就是有才」「好聽好聽」「厲害了,多才多藝」「才華橫溢」「越有才的人,越低調」「聽了好幾遍,太專業了」
  • 扶貧一線的格桑花開——四郎多吉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剛發生時,四郎多吉就主動申請回到幫扶村,他時刻牽掛著雨託村的群眾和扶貧工作。從2月到現在,四郎多吉一直駐守在幫扶村,開展卡點值班和入村入戶排查等工作。群眾們說,四郎多吉像樸實的格桑花一樣充滿溫暖與希望。
  • 志怪故事|四郎嫁女
    等到了家裡,項四郎把自己的這一番打算,跟妻子談了。不料他妻子卻不同意,說:「我們是個商人,只能娶個農家姑娘或商人的姑娘。她是個嬌貴人家的姑娘,怎麼能吃苦耐勞,粗茶淡飯,紡麻織布,做普通村俗人家要做的事呢!不如把她賣了,賣個百十貫錢,為兒子另娶一房媳婦。」
  • 四郎貢布,我團「黃金高音」放歌雪梨歌劇院
    眾多華人和澳洲聽眾在演唱會散場後,競相簇擁著四郎貢布述說著喜愛之情,「這是心的呢喃、是靈魂的吟唱,它帶領著我們穿行至那『千山之巔萬水之源』,與『天上的搖籃』剛好遇見。」「雪梨觀眾不止一次向我發出邀請,希望我能以個人專場的形式親近這座『插著翅膀』的藝術殿堂。」四郎貢布此次在雪梨歌劇院「首秀」獲得了業內、外人士一致認可和高度讚揚。
  • 《甄嬛傳》四郎,你到底有沒有愛過嬛嬛!
    四郎愛過嬛嬛嗎?這是我看《甄嬛傳》一直反覆思考的問題,以前看的時候只看到了四郎把嬛嬛當作純元的替身,現在細細想來。答案是愛過的,而且是很愛很愛,只是在前期的時候愛且不自知。「莞莞類卿」是四郎和嬛嬛關係破裂的關鍵一擊,這個時候的四郎對於嬛嬛的存在,只是純元皇后的影子。但後期嬛嬛鬧離婚搬出宮去,皇上(此處真情錯付就不叫四郎了)對嬛嬛的思念,在宮裡時不時的想起嬛嬛時的不由自主,都能看出來,他是真的愛嬛嬛。
  • 四郎楊延輝探母的原型,源於遼國宰相韓延徽,他是耶律阿保機心腹
    楊延輝在楊家將裡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為著名,被改編成了評書、戲劇和影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這齣戲的出名並非因為楊延輝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為兒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學者的推崇。然而絕大多數推崇者並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型並不是什麼英雄好漢,而是輔佐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的漢人宰相韓延徽。而他的一生卻是爭議不斷,甚至被打到漢奸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