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蓉《四郎探母》「坐宮」的唱做

2021-02-22 戲曲名家名段

程玉菁、王瑤卿、王玉蓉

當年,我到北京來拜王瑤卿先生為師,頭一齣戲學唱的就是《四郎探母》。這齣戲本是師父的拿手戲。他當初陪譚鑫培老先生唱這齣戲,成了他們有名的對兒戲。師父早年在宮中演戲,接觸過不少旗人貴婦,對他們的行動、坐臥,有過仔細的觀察。我向師父學《四郎探母》鐵鏡公主的時候,師父首先就告誡我:旗人規矩大,禮數多,梳上旗頭可不能來回晃,回身看東西的時候,頭跟身子要一塊兒轉,這樣才透著端莊、有身分。

公主出場唱四句[西皮搖板]:「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豔陽天春光好百鳥聲喧…」師父教的與一般唱的不大一樣,「丹」字要高,「豔陽天」不能太長,唱得乾淨利落,「好」字耍腔,「百」短促,「鳥」和「喧」放出去。這兩句唱來有跳躍性,表現了她此時心情上的輕鬆愉快,和她上場時輕盈的步法是一致的。唱完第三句「我本當與駙馬消遣遊玩」,要從門外住房裡看一下四郎。看的時候腦袋不要單轉,而要整身子轉,成側立。兩隻手都在前面,不背手,手也不扶腮,只把手一抬,眼往四郎坐的地方(中間小座)斜瞟一下;頭側一下,給觀眾看個側臉。唱完末句「怎奈他終日裡愁鎖眉間」後,進門。進門時不能低頭,只把腳抬一下,走出門坎兒來。腳整抬,不要欠腳。這幾個動作做得要「帥」,要不失身分。旗裝穿的是花盆底鞋,走起來步子是很有講究的,既不是小生步,也不是八字步。小生步是亮靴底,旗裝可不能亮靴底,而是大步走。公主走時腰是直的,收腹,挺腰,脖子梗著,主要是腰上的勁兒,腰上沒勁就走不好看。

王玉蓉《四郎探母》

夫妻見面之後,公主看出四郎有心事,要猜一猜他的心事。四句「莫不是」,在唱腔上,與其它的[西皮慢板]的唱腔區別不大,但是師父教時,要求特別注重唱時的情緒。尤其是那一句「莫不是懷抱琵琶你就另向別彈」,結尾時加一個「哪」,急促地煞住,加以做出不高興的神情,就把公主埋怨的心情唱出來了。這才能引起四郎因為委屈而哭,公主才又安慰他:「猜不著,你別哭哇!我跟你鬧著玩兒呢!」這裡自然地表現出夫妻之間的感情,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後面,公主看到四郎是在思親拭淚,心裡有數了,接過孩子,打發丫鬟下場,才叫四郎:「駙馬,你這兒來。我這一猜,就猜著了。」然後唱末一句「莫不是思骨肉意馬心猿,」其中「骨肉」唱時拔高,突出這是問題的中心。

這本是一出寫情的戲,既表現骨肉情,又表現夫妻情,整個戲都要抓住一個「情」字。唱出情來,才能感人。這一段戲的「四猜」既包含著小夫妻之間平日相逗的情趣,又表現了公主想為駙馬解愁的深情,同時又還帶有一點擔心埋怨的意味,公主的感情是多面的,複雜的,只有在這裡把情鋪墊足了,後面的盜令、回令才有可能。

公主盟誓唱[快板],必須注意氣口,注意偷氣、換氣,注意抑揚頓挫。比如這裡的「我若是走漏他的消息半點」一句中的「他」字,耍個小腔,換氣,然後再接「消息半點」;也可加上個「的」字,要墊在「他」的小腔後換氣處,然後在開始唱「消」字時,帶著手再換一口氣。「屍不周全」四個字不能拉勻了唱,師父唱時;把「屍」字拉長,「不」字是輕輕的,一出字就馬上接「周」字。這樣唱可以有變化,有起伏,有感情,好聽。

【1937年百代唱片】

當公主聽四郎說井非姓木名易時,又氣又委屈:和他共同生活了十五年,連真名實姓都沒有,真是欺人太甚!「今兒個說了真名實姓還則罷了,如若不然,奏知母后,哈哈!要你的腦袋」這是真生氣,她是公主,是蕭銀宗的寵兒,又是北國武將家風,怎能容得下這樣的欺騙?一怒之下,根本就顧不上剛才起過誓。但十五年來,他們又的的確確是恩愛夫妻,她十分愛自己的丈夫,因此下面這句「你害苦了我了! 」又是那麼的痛苦,她氣哭了,這句念要帶哭音,念完把臉一扭,左腿往右腿上一搭。她這時的感情和心理狀態,極其複雜和起伏不平,這段表演有剛,表現她生氣的一面;同時又還要有點柔,表現她夫妻感情的一面,人物才不簡單化。

四郎表家園這段戲,公主的感情也是一步步變化的。開頭她把孩子撤尿,尿完了,把旗袍抖一抖,又稍抬起身,把濺在旗袍上的尿擦一擦,還回答四郎說:「還管住我孩子不撤尿嗎?」這都是很生活的,但她在賭氣,並不很注意聽他說,不愛搭理他,這個情緒要貫穿下來。念的、做的都只能在過門中進行,千萬不能影響人家的唱。直到聽說「佘太君」,情緒才開始轉變。她知道佘太君這個人,而且非常景仰她,駙馬是她的兒子,這可不一般。於是,身子挪一下,慢慢轉向四郎,聽得也就比較仔細了。越聽越聚精會神,才可能在四郎唱出「我本是楊」的時候,馬上站起來,一伸手去捂他的嘴,要他別說下去。然後示意到外面看看有人沒有。出門後,公主只看上場門,看的時候,背向觀眾,還要注意旗頭不晃,脖子依然要梗著,身子往左稍一搖,右腳一顛,右肩稍高一點;緊接著身子往右稍一搖,左腳一顛,左肩稍高一點。動作是這個樣子,可是做的時候心裡一定要想著你是在察看有沒有人。觀眾看見是你的背影,你心裡如果沒有,觀眾不知道你在於什麼。背上有戲就是要心裡有戲。

王玉蓉《四郎探母》

看完回到屋裡再念:「楊什麼?」等聽到「我本是楊四郎」一徵,一下子就傻了,兩眼發直,身子往後退,不管四郎唱下去,;直退到「九龍口」,楞在那裡,四郎唱完那段,空一板,才「呀」了一聲。這「呀」字出口,還是不動,胡琴拉到過門的最後才動,向前走兩步,唱[快板]。這段[快板],感情變化很大,「聽他言嚇得我渾身是汗,十五載到今日才吐真言」,是說明她驚異的心情,這裡既沒有敵視,又沒有埋怨。緊接下去就是對丈夫的關心。「原來是楊家將把名姓改換,他思家鄉想骨肉不得團圓。我這裡走向前再把禮見....」這裡表現出公主對四郎的理解和敬仰,唱時必須要有感情,演員唱不出感情,只唱出每個字的高低長短,是感動不了觀眾的。「思家鄉」三個平聲字,一樣的高上去,三個字三板,擺得勻勻的;「想骨肉」三個仄聲字,低下來,骨、肉兩字都是「雙的」 (不是單音,而是每個字耍小腔),唱的時候,要充滿對丈夫的同情。

接下去就是四郎與公主「對口」〔快板〕了,這是最抓觀眾的地方,可是很難唱。師父常說:「你把[搖板]唱好了,才算好哪!」 [慢板]有腔,把腔唱好,在一定的地方,觀眾就會叫好。可是〔快板〕和〔搖板〕 (〔搖板〕沒有板)就全憑氣口掌握得好,快慢有變化,可是都要有尺寸,什麼地方使勁兒,什麼地方一帶而過,就要練。

相關焦點

  • 王玉蓉:《四郎探母》「坐宮」的唱做
    程玉菁、王瑤卿、王玉蓉當年,我到北京來拜王瑤卿先生為師,頭一齣戲學唱的就是《四郎探母》。這齣戲本是師父的拿手戲。他當初陪譚鑫培老先生唱這齣戲,成了他們有名的對兒戲。師父早年在宮中演戲,接觸過不少旗人貴婦,對他們的行動、坐臥,有過仔細的觀察。
  • 談程硯秋之《四郎探母》:「和四郎並立臺上,比四郎還要高大」
    更多精彩 點擊上方藍字"梨園雜志"↑免費訂閱  老戲中我最歡喜的是《四郎探母》,
  • 尚小雲與《四郎探母》
    尚小雲之《四郎探母》飾鐵鏡公主  以上介紹了尚先生的「緊打緊唱」的唱法,並不等於否定了「緊打慢唱」的唱法,因為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不能說某一位藝術家的某種藝術處理是正確的,而別的藝術家的不同處理就是錯誤的
  • 郭玉瓊:《四郎探母》在兩岸都曾挨罵的京劇
    「我有心回宋營見母一面,怎奈我身在番遠隔天邊。思老母不由兒肝腸痛斷,想老娘淚珠兒灑在胸前。」京劇《四郎探母》就在楊延輝「坐宮」嗟嘆中開始,跟著的是「見母」、「別母」、「回令」等,把身陷家仇國恨、兒女情長等諸多因素衝撞交織情境中的楊四郎形象,描摹表現得綿長深致。
  • 骨子老戲《四郎探母》憑啥叫人愛看?
    》一共演出5次,其中4次是唱《坐宮》。三人裡頭,張二奎和余三勝都擅長唱做繁重的《四郎探母》。民國初年,上海錦章圖書局曾印行一套10冊本的《超等三慶班戲曲全集》,竹紙、石印、線裝,其中第一等戲曲目錄全集,開篇首個就是《探母》。可推知,這齣戲誕生在徽調與京音交融之初。及至今天,數不清多少人給過掌聲、叫過倒好,《四郎探母》還活躍在舞臺上,久演不衰。
  • 郭於二十周年,孟鶴堂周九良《四郎探母》,經典段子致敬汾河灣!
    咱們今天就來解讀作為開場節目的四郎探母。傳統的四郎探母共有十二場,全程有三個小時,現代人恐怕很難聽完整場。而孟鶴堂周九良版的四郎探母,就簡短很多,第一次出現是在德雲鬥笑社中,是他們自己原創的,靈感來源四郎探母第一場做宮裡的叫小番,師傅郭德綱聽完後對這個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他倆不僅懂相聲,還能寫相聲,並且水平還很高,再打磨一下就能作為商業的節目了,而今天這場就是經過郭德綱歸置後的第一次商演,刪去了一些不響的包袱,又添加了很多新包袱,目前已經非常完整。
  • 京劇《四郎探母》坐宮-李勝素于魁智(附帶唱詞注音)
    >你那裡休得de要巧言改辯你要拜高堂母是咱za不阻攔鐵鏡公主公主zhyǔ雖然不阻攔無有令lìn箭ziàn怎過關有心sīn贈zèn你金鈚箭ziàn,怕你一去就ziù不回還楊延輝公主zhyǔ賜我ngǒ的dì金鈚箭ziàn,見母一面即
  • 看《四郎探母》有感
    >《四郎探母》,傳統名劇。我想,這四郎,是不是母親的孝子,國家的叛徒?給四郎定叛國罪,咱用事實判:宋遼開戰金沙灘,四郎被俘,當了駙馬十五年。忽然要探母,關鍵看他還返不返。如他留下立新功,還是楊家好兒男。
  • 《四郎探母》是壞戲嗎?
    梅蘭芳之《四郎探母》  可見《四郎探母》的故事,在當時來說,是有一定典型意義的。尚小雲《四郎探母》化妝照片  另外,從戲本身來看,楊四郎既未出賣民族利益,一也沒有做不利宋軍的壞事,當然構成不了「叛國」的罪行;他雖然和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可是從未暴露身份,當然更談不上是「叛徒」
  • 央視主持人朱迅唱京劇《四郎探母》,扮相驚豔,唱功被贊
    近日,網上曝出一段央視主持人朱迅的視頻,視頻中,朱迅也是帶了不一樣的反差,不一樣的精彩,一向主持能力很強的朱迅,竟然還會唱京劇。也不知道朱迅還有什麼才藝是觀眾不知道。朱迅演唱了京劇《四郎探母》,不得不說,朱迅唱得還是很不錯的,唱功相當驚人,很有京劇演員的架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專業唱京劇的呢。
  • 譚元壽力捧譚正巖——名家薈萃的《四郎探母》
    當年譚正巖出科十年譚元壽找了許多名家給譚正巖配了一出《四郎探母》,今天小編來聊一聊有哪些名家。一:葉少蘭飾楊宗保葉少蘭是著名的小生葉派創始人葉盛蘭先生的兒子,也是葉派的第二代掌門人,弟子眾多。葉少蘭嗓音寬亮,文武兼長。
  • 「聽」郭德綱唱京劇把專業演員唱傻了
    四郎探母》排練。……」京劇《坐宮》是四郎探母的頭一折,其中,楊四郎與鐵鏡公主的對唱可謂家喻戶曉。而排練中,郭德綱與著名張派大青衣趙群的首次合作,卻鬧了笑話。楊四郎:「雁門關擺天門兩國交戰,我的娘壓糧草來到北番,有心過營把母探怎耐我身在番遠在天邊,就不能夠見慈顏。」
  • 國家京劇院《四郎探母》,海澱融媒直播
    京劇《四郎探母》自晚清以來常演不衰幾乎所有的名班名角都演過這個戲明晚(周六)19:00由國家京劇院傾情演繹的《四郎探母》將在線上與大家見面這也是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到人民中去」精品演出進基層活動中
  • 「精彩回眸」黑白兄弟夜鬥《三岔口》公主駙馬完美演繹《坐宮》
    它不僅佔全了京劇裡唱、念、做、打四門基本功,同時,也更加注重通過表情、肢體語言來呈現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需要拿捏精準,尺度適當,誇張但不浮誇,幽默但不低俗,因而演好武丑這一角色當真是不簡單。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團的優秀「生醜」組合郭楠和楊運,以武戲搭檔演出從2004年就開始合作至今,歷經16年共同走過無數次的艱辛考驗,才有了今天舞臺上這對「黃金搭檔」的光彩綻放。
  • 四郎探母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當然會有一些大臣來為公主說媒拉線,均因肖太后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沒有把婚事定下來。肖太后見這個穆義長得相貌堂堂,又讓他試了試武功,甚為滿意。便讓大臣作媒,把鐵鏡公主嫁給了他。   四郎家有嬌妻孟氏,兩人十分恩愛。他當然不願娶北番公主,因為他並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輩子,一有機會他會跑回宋朝的。但經不住別人的威脅,他也只好屈從了。
  • 回味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張建峰&史依弘版《四郎探母》 期待五一節史姐姐與蔡正仁老師合演崑曲《奇雙會》
    寫在前面的話:        4月29日晚七點整,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觀眾濟濟,胡琴響亮,奚派老生張建峰、梅派大青衣史依弘和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優秀京劇演員共同演繹,為熱愛京劇的朋友們獻上整出精彩的傳統經典老戲《四郎探母
  • 徐帆亮嗓和王佩瑜唱《四郎探母》,太驚豔啦!
    這兩者之間,需要一個推手,而她想做的正是這個推手。一直以來只有票友才能欣賞的、文化底蘊深厚的京劇,竟然和嘻嘻哈哈的娛樂節目淪為一談,這讓一些業內人士無法接受,甚至認為,王佩瑜只是想把自己越唱越紅。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處在十分焦慮的狀態下。
  • 四郎楊延輝探母的原型,源於遼國宰相韓延徽,他是耶律阿保機心腹
    楊延輝在楊家將裡面的故事不多,其中以「四郎探母」的段落最為著名,被改編成了評書、戲劇和影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這齣戲的出名並非因為楊延輝的武勇和英雄,而是作為兒子的孝道,因此受到崇尚仁孝的儒家學者的推崇。然而絕大多數推崇者並不知道,這個故事的原型並不是什麼英雄好漢,而是輔佐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的漢人宰相韓延徽。而他的一生卻是爭議不斷,甚至被打到漢奸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