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年,周星馳在訓練班畢業後沒有跑那8年龍套,還會有後來的《喜劇之王》嗎?我想不會有,打動人心的故事,都來源於生活本身的。《喜劇之王》也是,它來源於周星馳早年跑龍套的經歷。
在戲裡演繹的是渴望做演員的男主尹天仇求而不得,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看到戲外,則是周星馳在表達對人,對生活,對愛情的觀點和態度。
很多人討論《喜劇之王》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其實沒有準確答案,笑著哭了,忍住哭又笑,悲喜之間不就是最真實的生活嗎?
影片從尹天仇對著大海呼喊奮鬥,努力,開始。
他是街坊福利會的管理員,生活拮据,有當演員的夢想,喜歡研究演戲的理論,總是抱著《演員的自我修養》,為了得到跑龍套的角色,經常打電話騷擾片場的阿姨。得到機會又屢屢失敗,原因都是因為他想給角色更豐富更立體的塑造,但每每都是狀況百出,被導演趕出片場,連口盒飯都沒資格領。被罵成屎,罵成狗。
即使用喜劇的形式演繹,在笑過之後,我們仍然避免不了心生悲涼。這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周星馳從小單親,住在貧民窟。看慣了底層的苦。訓練班畢業又不得志,整整跑了八年龍套。曾經對自己《射鵰英雄傳》裡龍套出場即被打死的鏡頭嚮導演建議為自己加戲,以符合常理,當然結果可想而知。這和尹天仇在戲裡演繹得一模一樣,螻蟻一般地生活。
尹天仇雖然卑微,卻沒有一蹶不振,仍然努力,教人表演,甚至在街坊福利會安排話劇演出。他始終期待著夢想實現。活得像蟑螂,精神也像,是打不死的小強。而現實的周星馳更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一直努力,2000塊一個月工資,一努力就是八年,「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不然也沒有現在的周星馳了。
最後,尹天仇好不容易得來的男主角的機會又像泡沫一樣破碎。尹天仇內心的絕望山崩倒海,當努力成為泡影,他心灰意冷了,一直堅信自己是個演員的他說出那句其實不適合做演員,只適合做觀眾的話時心中有多少五味雜陳。但終於,他還是放不下他的夢,即使在街坊劇的舞臺上,他還是想證明他是一個演員。
就這樣,一邊努力,一邊失敗,一邊期待,一邊絕望。作為編劇,導演,演員的周星馳讓尹天仇在戲裡替他表達著對電影事業的渴望,熱愛和堅持,也展現曾經對失敗的絕望。周星馳說,「小人物一定要做很多很多的努力才會有那麼一點點成功,但你一定要具備在困境中忍耐的素質。」
當然,他也毫無情面地揭示,不是每一個努力都會成功,真正的生活也許沒有這麼幸運,逆襲不屬於每一個堅持努力的人,看清現實,還努力前行,不問前路,心存夢想,才是人生的真諦。他告訴我們真相,真正的勵志不是最終邁向成功,而是接受一切努力未達的結局。
《喜劇之王》的女主,柳飄飄,作為底層的女性,比尹天仇更加低賤。這個角色設計得非常豐滿。她有很多矛盾撕扯的地方。
看似放浪的她背後有她自己的悲哀,被初戀欺騙感情,遭遇戀愛對象的暴力威脅,最終墜入風塵。外在的強悍實在是想掩飾內心的苦難,她在最底層艱難地前行。
她不認同自己是出來「賣」的,哪怕這是事實,他盯著公仔電影海報的畫面證明著她心底少女的感覺。
她裝出自己的強,像身披一層保護的鎧甲。她渴望被愛,卻無情拒絕,昔日的傷害讓她不敢再進一步。
面對心裡的喜歡,她沒有溫柔的語氣:你先照顧好你自己吧,傻瓜!即使求吻也是張揚跋扈:別那麼多廢話!看到失敗歸來的尹天仇,她的安慰都是那麼狠:無論男主角還是跑龍套的都得養我啊!卻把一針一線織的半成品毛衣掛在戀人的脖子上。
對於這個人物,作為編劇和導演的周星馳又想表達什麼呢?周星馳在和柴靜的訪談裡說,無論是白晶晶,紫霞還是柳飄飄,都有媽媽身上的影子。媽媽是那種裡外都很強的人。媽媽也是底層生活打拼的人,借用媽媽特點和精神投射在角色之上,他也許在表達對媽媽的愛,在表達對底層女性的理解。她們的無奈,她們的強悍,都迫於生活的重壓。說到底他還是對底層生活的洞察,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
《喜劇之王》貫穿的一個重頭大戲,那就是尹天仇和柳飄飄的愛情。那一句「我養你啊」被奉為經典。即使沒看過電影,都對這句印象深刻。周星馳眼裡的小,小到無限接地氣,卻給人強烈的震撼。
一個是「死跑龍套的」一個是「坐檯的」這裡有太多的糾結。
比如他們情不自禁之後。尹天仇把自己的全部家當,包括手錶都給了出去,愛,才會給全部,總是覺得給得太少。雖然打電話問朋友的是漂資的價格,尹天仇卻給了自己的全部。
想表白又不敢表白,怕承擔不了諾言,最初他經歷了太多的思考和糾結。最後下決心說出的那句「我養你啊」是控制不了內心的愛,也是認真下了決心。
而柳飄飄的拒絕也是為愛,既自卑自己的身份,又害怕給心愛的人壓力。這一段感情戲在鏡頭的推動和運用當中給人強烈的震撼,這一幕落在柳飄飄的無聲卻撕心裂肺的眼淚裡。
之後柳飄飄在暴打之下結束了自己所不恥的工作,勇敢地示愛:你答應養我的還算不算數?
兩個互相取暖的人,從最初的不敢觸碰,到最終的勇敢表達,愛在一起。這背後,是周星馳向我們提示他的愛情觀,愛是平等的,沒有階級,互相供養,互相給予,在愛中勇敢,不留遺憾。在他的感受中,苦難的生活只有讓愛情來慰藉才撐得下去,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個愛情至上的人。所以他希望自己電影裡的愛都有所歸。
雖然現實中,周星馳愛的人有的香消玉殞,有的嫁作人婦,也許也正是他不想在情感裡留下遺憾和對愛的完美主義要求,才一遍又一遍地在作品中這樣執著地表達。
這是笑著看的《喜劇之王》,也是傷感的,勵志的《喜劇之王》,看懂電影,讀懂周星馳,了解真實的生活,也許,某一個瞬間,我們都在戲裡,擦一擦眼角,淚還沒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