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今年暑期檔,熱爆的不是馬路煎雞蛋,而是票房27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攻入中國電影總票房榜第8位。
一個中國神話人物,傳說中的道教護法神,即便是上過《封神榜》和《西遊記》,哪吒,也不就是我們所「知道了」的那個調皮小男生嗎?他憑什麼這麼火呢?
各花入眼的褒詞頗多,檔案伯伯就不贅述了。今天我們就從一份82年前的「告家長書」講起,聊一聊《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感動中國億萬觀眾、坐收27億票房的「攻心術」。
《成都市第四屆兒童節紀念大會傳單-告家長書》成都市檔案館藏
《告家長》全文300餘字,語言通俗易懂,論述邏輯清晰。第一段講觀念,「承認他們(兒童)現在就有地位」,第二段說責任「從家庭教育上定下基礎」,第三段教辦法:「毋事溺愛,也不摧殘」。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小不可愛」,一出生就給了父母三道難題:對於一個「問題兒童」,到底要不要他?教不教他?愛不愛他?
上面這張傳單,就跨越時空給了那三個問題的「神回復」:承認地位、接納教導 、寬嚴有度。所以,當別人說要殺了魔珠附體的哪吒時,殷夫人說:「他是我兒」,靈魔都愛。得知孩子的壽命只有三年,李靖仍對他嚴加管教,並默默地在孩子身上藏好「換命符」,不惜以父身換子命。
100多年前的成都人,在孩子的教育培養方面,真是外圓內方、剛柔相濟,大有智慧呀。
《1933年兒童節標語》,成都市檔案館藏
左邊傳單的非凡之處,將「兒童的人格」,作為slogan(口號)鮮明地表達出來。80多年前,中國大多數婦女還在纏足,四川有很多男人抽鴉片,大戶人家教導孩子,也是「百善孝為先」,所以,在當時,承認並要求尊重「兒童的人格」,需要非凡的前衛意識和教育理念。
右邊這張套紅的小傳單,檔案伯伯非常喜歡,尤其是抬頭的那一組木刻的兒童剪影。玩家家的孩子們,女孩扎著沖天辮,穿著小短裙,男孩子穿著短褂吹著小嗩吶,活潑歡快,無憂無慮,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惹人懷思的童趣圖,真是「以兒童為本位」的圖文映照。
檔案伯伯說:
「天下之本在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既是一個人人生起點的地方,也是一個人「夢想啟航的地方」。願每個家庭在教育兒童時能以兒童為本位,願每個兒童都能在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