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2017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378萬餘輛,機動車駕駛人399萬餘人。目前這一數值還在增長,可是城市建成區面積有限,停車位想要同步跟上卻是難上加難。怎麼辦?
昨天上午,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鄭州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發布】
停車亂收費現象
有望被這個「黑科技」破局
按計劃,2018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完成智慧停車管理平臺的試點建設和鄭州智能停車 APP的研發工作;2019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4萬個;2020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萬個。
鄭州市城管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設管理處處長張春介紹說,目前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設處於前期摸排階段,還未進入立項、審批階段。
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成後,將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停車亂收費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張春說,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成後,將包括一個APP,一個後臺智能管理平臺。
通過下載APP,市民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來規範繳納停車費,停車管理員的職責也真正被落實到「停車管理」上,而非「收費」。
關於智能停車APP能否實現智能導航,張春表示,這項功能應該屬於基礎功能,實現起來難度不大。
【探索】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在周邊道路限時免費停車
除了藉助「黑科技」緩解停車難,「計劃」還展現了別的令人興奮的思路。
比如,2019年,研究制定路內錯時停車辦法和共享停車位辦法。
「路內錯時停車辦法,準確來說應該是路內限時停車。」張春介紹說,在一些老舊小區,早期規劃時並未考慮到後期停車需求,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加,停車難、亂停車現象變得日益嚴峻。
為解決這一現象,鄭州市城管局正在和公安部門對接,探索一條在老舊小區周邊道路上劃定限時停車位的解決路徑。
「比如晚九點到早七點,可以在小區周邊的某條道路上免費停車。」張春介紹說。
但是他個人認為,這個辦法聽起來很好,但是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比如說規定了時間,但是有人不遵守,造成交通擁堵怎麼辦?對於不遵守規則之人可否開出罰單?這張罰單由誰來開?是否會給交警執法增加壓力等。
【借鑑】
共享停車位走進現實
鄭州將取經北京、哈爾濱
關於共享停車位,張春表示,鄭州將向北京、哈爾濱等城市取經。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於今年3月30日獲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最亮眼之處就是首提「共享停車」概念,即「推進單位或者個人開展停車泊位有償錯時共享」。
在北京,試點社區將拿出多餘的居民車位「共享」,社會車輛可以通過APP預約這些停車位。
在哈爾濱,哈爾濱市政府決定2018年將實現共享泊位規模達到1萬個目標。4月上旬,哈爾濱市首批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停車場對外開放,受到市民的喜愛和歡迎,目前,已對外開放共享車位740個。
【相關連結】
破解停車亂象
鄭州使過這些招數
1.「內嵌式」停車位
2017年,鄭州首次在天明路(農業路至紅專路段)上施劃了一排「內嵌式」停車位,可以將車停放在快車道上。
與傳統的路側停車位不同,這種新型停車位並沒有設置在靠人行道一側,而是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施劃了近20個停車位。「內嵌式」停車位上的機動車充當了「隔離帶」的作用,將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離開來。
2.停車費交多少 看馬甲顏色就行
2018年,為了讓鄭州市內停車收費行為更加公開透明,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鄭州市停管中心在鄭州全域推行收費員按照不同收費區域差別化著裝的要求。
具體著裝要求為:一類區域管理員身著橘紅色馬甲,二類區域身著螢光黃色馬甲,三類區域身著藍色馬甲。
而針對省醫周邊這一管理「老大難」地區,更是直接將收費標準「4元/次」及監督電話印在了管理員身著的馬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