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超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廣東將全面推進老年健康管理

2020-12-21 澎湃新聞

隨著人均預期壽命的提升,慢性病高發已成為老齡化社會的一大挑戰。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老年人健康問題已上升到全社會都必須重視的高度,更關係到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

為推動廣東老年慢病防治工作,引領、規範、促進老年病精準醫學研究和應用,助力實現健康老齡化,在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精準老年慢病分會牽頭髮起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塗秋雲教授的組織召集下,精準老年慢病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華南老年慢病精準醫學論壇於11月28日在廣州順利舉辦。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南方醫科大學衛生與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歐陽平出席分會成立大會並致辭,他表示老年慢病防治工作已成為醫藥相關從業人員一項愈來愈重要的工作和使命,此次分會成立將匯聚多維度、多學科、多領域專業力量,為全面推進慢病精準管理指明方向,助力實現健康老齡化。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理事、南方醫科大學衛生與健康管理研究院副院長歐陽平出席致辭

大會群賢畢至,大咖雲集,在省內外老年慢病精準醫學相關醫療衛生、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健康產業等方面專家、學者、企業家們的共同見證下,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精準老年慢病分會正式榮耀成立。

分會主任委員授牌儀式

 

精準老年慢病分會揭牌儀式

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塗秋雲教授在作分會介紹及工作設想時指出,慢病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口數不斷攀升,加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同時患有一種或幾種慢性病的老人數量將急劇增長。分會希望能夠推進老年慢病精準醫學研究和應用,搭建跨領域、多專科的老年慢病精準醫學交流、共享、合作平臺,這也是成立初衷所在。目前依託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平臺資源,分會已融合醫療機構老年病、藥學、檢驗、病理、分子診斷、影像、化療、放療、護理、細胞免疫治療等專科,以及基礎研究、基因檢測、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幹細胞、疾病模型等相關領域的技術力量。分會將積極推動現代化科技手段以及傳統醫學成果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終極目標。

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塗秋雲教授作分會介紹

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器官移植科、粵港澳大灣區事務部辦公室主任談雅莉表示,未來十幾年,慢病可能會在中國呈現「井噴式」爆發。分會突破了目前在醫院中單一的老年病科管理模式,深度融合了醫院內相關專科,以及基礎研究、基因檢測、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疾病模型等相關領域技術力量,對提高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水平、讓老人老有所依、積極構建全民健康新環境將起到顯著促進作用。

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器官移植科、粵港澳大灣區事務部辦公室主任談雅莉致辭

成立大會同期舉辦首屆華南老年慢病精準醫學論壇,來自省內外從事老年慢病精準醫學相關醫療衛生、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健康產業等方面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同臺論道,討論互動精彩。講者們分別從各自學科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經驗,碰撞出很多火花,為參會人員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同時為其臨床工作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參考與啟示。

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副總工程師楊躍東作「基於天河二號的生物醫藥高性能計算研究」專題報告

 

澳門老年醫學學會莫懷穎作「澳門老年現狀與對策分析」專題報告

 

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塗秋雲作「老年慢病管理新技術進展與應用」專題報告

 

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鍾士元作「老年脊椎病的筋膜治療」專題報告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吳平生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與尿酸的精準化管理」專題報告

 

廣州市市政醫院康復科主任鍾士元作「老年脊椎病的筋膜治療」專題報告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吳平生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與尿酸的精準化管理」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王麗莉作「精準醫保助力老年慢病診療」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統計與流行病學系副教授林華亮作「環境汙染暴露與心腦血管疾病的大數據流行病學分析」專題報告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腦卒中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洪華作「卒中精準防治的幾個關鍵概念」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專科主任丘衛紅作「精準康復在腦卒中康復的應用」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護理學院副院長萬麗紅作「腦卒中精準延續護理呼之欲出」專題報告

 

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副總工程師楊躍東作「基於天河二號的生物醫藥高性能計算研究」專題報告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高慶春作「腦血流調控與神經變性疾病」專題報告

 

廣州新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曾晨光博士作「醫療科技成果轉化的設想與實踐」專題報告

 

東莞東華醫院院長顧問兼臨床神經科學部主任黃如訓作專題報告

主持人風採

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器官移植科、粵港澳大灣區事務部辦公室主任談雅莉(左一)
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臟重症科主任薛凌(左二)
分會常務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老年病科主治醫師李鵬(右一)

 

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何文(左一)
南部戰區總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張藝軍(右一)

 

潮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陳漢波(左一)
江蘇美安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繆豐東(右一)

 

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莊偉端(左一)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謝偉堅(右一)

 

茂名市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大內科主任、神經內科介入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職(左一)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青(右一)

相關焦點

  • 國內首部健康長壽權威圖書面世
    健康長壽專家共識彌補學術空白中國在世紀之交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0歲以上進入了長壽時代,但並未進入健康長壽時代,健康長壽仍是我國的短板和弱項,長壽不健康的問題依然突出。據國家衛健委統計,當前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5億,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過4000萬。
  • 推進健康溫州行動的實施意見
    1.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理念,廣泛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推動「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建設健康促進示範區。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達到33%以上和38%以上。2.合理膳食行動。
  • 75%老年人患慢病 國家衛生健康委採取新措施 事關每個人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整理: 基層醫師公社  羽兮權威數據統計,我國已經有3/4的老年人患有慢病,老年人健康問題已經上升到全社會都必須重視的高度,值得每個人、每個家庭關注!
  • 第二屆中國老年腦健康大會召開 腦認知與腦健康聯合體成立
    12月19日,第二屆中國老年腦健康大會暨第四屆北京BABRI腦認知與腦健康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會上,腦認知與腦健康聯合體成立,聯合體將以全面推行數位化記憶門診、推動認知促進和康復單元建設、優化數字醫學全周期管理、規範人才教育與培訓體系等為重點任務,匯聚各方優質學術科研、臨床研究等資源,為我國的老年健康事業提供巨大助力。
  •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陝西行動的實施意見
    (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國資委、省醫保局、省總工會、省婦聯負責)(十一)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持續優化老年人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推廣老年期常見疾病防治適宜技術。
  • 廣東網上政務服務積極推進適老化改造 讓老年人網上辦事「無障礙...
    廣東迅速貫徹落實國務院相關部署要求,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積極推進線上線下服務適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群體辦事「無障礙、不折騰」,更好共享數字信息發展的成果。
  • 發展老年醫學,關愛老年健康 ——《柳州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成立大會暨複雜老年病綜合診治新進展學習班》在市工人醫院舉辦
    伍傳仁主任宣布柳州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成立 在柳州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成立大會上,柳州市醫學會伍傳仁主任宣布柳州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成立並指出:柳州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的成立將整體推動我市乃至全區老年醫學的專業學科建設
  • 2050年 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人
    中國市長協會最新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15)》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3億人,佔總人口的34.1%,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人,佔總人口的15.5%。
  • 廣元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健康廣元行動的實施意見
    宣傳推廣平衡營養、吃動平衡、健康膳食等健康理念,引導居民形成良好的膳食習慣。推動健康菜品廣元品牌建設。引導居民參與三減三健行動,將減鹽、減油、減糖意識融入到生活中。開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示範創建活動。針對婦幼、學生、老年人、貧困人群等進行有計劃的營養幹預。
  • 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推進老年教育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程萍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多地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權利,有助於解決老年人遇到的「數字鴻溝」問題,建議及時總結地方成功經驗,儘快在國家層面開展老年教育立法工作,對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法律地位等內容作出明確,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提供法治保障。
  • @臨沂老年人:一攬子醫療優待定出時間表
    各醫療機構需有專/兼職社會工作者承擔老年人服務相關職責。掛號、收費等設有人工服務窗口及現金收費窗口,智能設備配有人工值守。(3)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要在老年醫學科或內科門診開展老年綜合評估服務,對老年患者高風險因素給予早期識別與幹預,保障醫療安全。到2022年,75%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
  • 「萬眾一心」給老年人滿滿的健康關愛
    制定出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試行)》和《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將醫養結合相關指標列入全國質量工作考核內容及健康中國行動、醫改監測範圍。定期掌握各地醫養結合工作及服務開展情況,建立全國醫養結合管理信息系統,組織醫養結合機構定期進行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檢查。開展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遴選174家試點機構,使老年人在醫養結合機構即可獲得遠程診療指導、在線複診等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
  • 健康管理,營養先行 | 椿萱茂聯手雀巢再創新!
    他的融入,對於椿萱茂原有健康管理體系而言,是一次更為精細化的延展。  一直以來,椿萱茂健康管理服務秉承著一個理念:延長健康壽命,緩解衰老進程。圍繞這一目標,下設【保持健康】【風險防控】【慢病管理】三大板塊。  此次營養管理服務的融入,填補了【健康管理】和【科學膳食】兩大服務之間的過渡地帶,將椿萱茂健康管理服務的完整性、嚴謹性向前推進一大步。
  • 最大限度維護老年人的功能狀態,綜合評估助咱爸媽活得更好更幸福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綜合評估分會常務委員、北京市隆福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宋清揚說,老年人常常一體多病,即多器官、多組織、多系統呈退行性改變,合併疾病較多。相比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老年人大小便失禁、營養不良、衰弱、老年期抑鬱、睡眠障礙、記憶力下降、譫妄、跌倒等老年症候群的表現,更容易被老年人自身及家屬甚至醫務人員忽視。實際上,老年症候群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預期壽命影響很大。
  • 大足開展老年健康主題活動 為老年人送醫送藥
    8月20日,大足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大足區第二人民醫院在龍水金都廣場開展以「提升健康素養,樂享銀齡生活」為主題的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宣傳老年健康政策。  活動現場,大足區第二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為老年人進行體格檢查、測血壓、空腹血糖、血脂、中醫體質辨識等項目的免費健康體檢。同時,志願者們還為老年人講解宣傳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對老年人的照顧服務內容,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政策,還結合老年人特點,重點宣傳《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老年健康核心信息》《老年失能預防核心信息》等老年健康科學知識。
  • 第一期全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專題培訓通知
    為進一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精神,落實《國家衛健委關於開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工作的通知》(國衛老齡函〔2020〕457號)要求,優化老年人就醫環境,為老年人就醫提供方便,指導進行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的建設工作,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綜合評估分會舉辦「第一期全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專題培訓」。
  • 2.5億人的福利來了!6大省市已試點,護士隨叫隨到,服務更高級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接下來將會有另一個服務也將搬到網上,那就是護理服務。在12月14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公布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表示,「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的試點範圍將會有所擴大。
  • 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及解讀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推進「一體化」共享服務,提升便捷化智能化人性化服務水平1.堅持線上線下一體融合。鼓勵各地運用智能物聯終端設備,開展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徵指標數據的監測跟蹤和管理,結合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將健康管理下沉到社區服務站點。推進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院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作用,引導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有序促進分級診療。針對老年人、兒童、殘障人士等群體存在的「數字鴻溝」障礙,各地要切合實際堅持兩條腿走路,合理保留傳統服務方式,既要實現線上服務便捷化,又要注重線下服務人性化。
  • 博奧晶典8億融資超募:源自清華,自主創新,硬核實力打造中國分子...
    (原標題:博奧晶典8億融資超募:源自清華,自主創新,硬核實力打造中國分子診斷旗艦)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開展預約診療和日間服務,優化和規範用藥結構,加強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推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公立醫院提高管理水平。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完善籌資分擔和調整機制,鞏固提高統籌層次,深入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對醫藥服務的激勵約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