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灰濛濛的一天,空氣嚴重汙染,空氣品質指數超過500,達到嚴重汙染級別,太原市發布重汙染天氣紅色預警。
大氣汙染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汙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氣象條件。氣象條件是自然因素,不可控,它有一個突出特點,具有很強波動性,隨著小時、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會有很大的變動。
說明,一個地區的環境容量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氣象條件變化而變化的。在冬季,容易形成靜穩天氣條件,更容易造成大氣邊界層較低、逆溫等情況發生,所以冬季的環境容量較小。另一方面,冬季要取暖,又會增加汙染物的排放量,這一減一增,導致了冬季頻繁出現重汙染天氣。
放眼望去遠處的建築物猶如海市蜃樓般虛無縹緲,遠眺前方,建築物籠罩在濃厚的霧霾中,若隱若現。走在路上忽然心中浮現出一個想法:如果將太鋼整體搬遷到離城市稍遠的地方,太原全年的空氣品質會不會好轉一些?
北緯37°,東經112°,山西太原,這座具有4700年的歷史古城,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締造出霧霾特有的味道。在漫長的一段時間裡,霧霾曾是太原人難得一見的味道,隨著時光的流逝,霧霾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能割捨的情愫。
清晨六點鐘,當龍城的夜色即將褪去,街上的路燈泛著光暈。人們在睡夢中還未醒來,霧霾已經悄然瀰漫在大街小巷,這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就像隔壁老王隔著窗簾在偷窺,總給人以刺激和快感。
鳥瞰龍城,煙霧籠罩之下的迎澤大街,川流不息已不再清晰,車流與都市沐於煙海。整座城被霧失迷濛,昔日繁華盡情隱沒,世界仿佛要羽化登仙了。
大霧繚繞下的太原,街道上的車輛謹慎行駛,司機難辨交通信號紅綠燈;路上行人則在摸索中小心翼翼地前行。
環衛工人遇到霧霾天氣,彎腰幹活時,沒幾分鐘就感到呼吸困難。這時他們除了帶一層口罩之外,還會把圍巾在口鼻處纏繞幾圈,目的是多幾層保護。
每次下班回家,摘下的口罩都能看到一片明顯的土黃色汙漬,因此他的口罩每天都要清洗,如果霧霾嚴重,半天時間口罩就髒得不能用了。
網絡編輯們每到冬天,手提包裡都會裝一個小型的可攜式加溼器,花50元錢在網上購買的。每當遇到霧霾天氣時,就會打開這款可攜式加溼器拿在手裡,走到哪都不放開。
跟掃地時灑水的原理是一樣的,溼潤周圍的空氣,多少能起到一些降塵的作用,除此之外,外出戴口罩、在辦公桌上擺放綠植緩解
在家裡的人也要關好門窗,避免大量粉塵進入室內這種天氣預報上說戴防霧霾口罩,老人孩子儘量別出門溜達。
今年冬天經歷近十幾年最冷的一個冬天,雖然冷那幾天都是藍藍的天空,呆房間裡還是不錯的。
昨天開始霧霾也隨之而來,相對於霧霾我還是更喜歡冷吧,畢竟再這麼霾下去對於我們的肺,嗓子都不是一個好現象
霧霾對健康的直接危害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和心血管方面
其實太原霧霾肆虐早已非一日,從驚駭到調侃,從抱怨到習慣,霧霾中的人們也漸漸發生著變化。其實,霧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了霧霾,習慣了「霧霾是治不好的」心態,習慣了霧霾籠罩下的日子,習慣了用口罩、梨湯、潤喉糖、淨化器包裹起來的生活,習慣了用心靈雞湯消解、麻醉自己的不滿。
年近了,霧霾的味道牽動著人們的鄉愁,這種深入骨髓的情懷融化在每一個山西人的血液裡。這是人們對生活的敬畏,也是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