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這5件事爸爸責無旁貸,媽媽代替不了

2021-02-19 陪伴APP

《三字經》裡說:「子不教,父之過。」古代社會,不容質疑父親是家庭中的「一家之主」。因為中國的父子關係,似乎是平淡的、甚至是嚴肅的。我們習慣於用「嚴父慈母」來形容自己的家庭關係。

大家熟知的《楊家將》中的楊業、楊延昭。雖然沒有像小說中那樣的堪稱無敵,但父子二人確實憑藉自己的努力,將楊家將的威名打了出來——比如,楊業血戰陳家谷,楊延昭巧築冰城。

不難看出,古代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也是給孩子陪伴比較多,孩子成才成器很關鍵的一個角色。現代教育父親忙於工作奔波,陪伴男孩子最多的是奶奶或者媽媽。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下父愛是缺失的。這樣父親陪伴孩子的越來越少。那麼集中體現這5個方面:

如果你是爸爸請仔細看,牢記這五點,多多的去教育孩子,陪伴孩子。如果你是寶媽,一定要牢記。這五件事多讓爸爸去做,你儘量不要插手。

陪男孩子打鬧

比如我去朋友家做客時,朋友的丈夫正陪著二歲大的兒子在柜子上爬來爬去,小朋友一個不小心摔下來,我朋友立刻生氣了,覺得丈夫沒有照顧好兒子,但實際上恰恰是父親這種「粗心」,和母親通常的「過度保護」 傾向實現了完美的匹配。

在《爸爸去哪兒3》裡面,鄒市明的兒子鄒明軒,在一場草原摔跤的比賽裡,勇敢挑戰比他大的孩子,一次次被摔倒又一次次爬起來。雖然很多網友對鄒市明的育兒方法存在爭議,但那種不輕易低頭的韌勁和拼搏精神,我們都非常清楚是來自於他爸爸的潛移默化。

媽媽們!如果爸爸喜歡和兒子打鬧玩耍,千萬別嫌他們吵!

更別擔心兒子會變得更暴力。恰恰相反,打鬧遊戲對男孩非但無害,反而有利。

爸爸陪孩子打鬧,可以刺激大腦神經元的生長,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並擁有更高的社交能力和情商水平。

 與男孩定期的談心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與爸爸之間互動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無數人。

男孩11歲,正讀六年級。

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出門時,兒子還未起床。

回家時,兒子早已進入夢鄉,爸爸也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一天中,父子倆見面的機會也很少。

孩子的心裡還是有很多小秘密想和父親講一講而作為老師的父親,也深知「陪伴」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於是,父子二人開始了「紙條傳情」。

男孩,每天把最想說的心裡話,高興的不高興的,新鮮的、有趣的;甚至自己不會做的作業,都寫會在小紙條上,留在吃飯桌子上或者貼在門口。

晚上爸爸回了家,仔細看著兒子的留言。然後認真地回復。

零散的幾張紙片,搭起的卻是父子倆親情的橋梁。

雖然爸爸不能常常陪伴男孩,但他學習生活中的開心、煩惱、疑惑、迷茫,爸爸都能參與其中。

澳大利亞的問題專家史蒂夫曾經說過:男孩隨時準備向父親學習,聆聽他的教誨,更留意他的一舉一動

放下對男孩的過高期望  

我身邊的一個好朋友,他的父母對他從小寄以厚望。

他父親經常感慨自己讀書時,受限於家庭條件以及文革的衝擊,沒有實現名校夢。他認為這就是他一生鬱郁不得志的原因。於是,孩子成為替他實現未競夢想的唯一希望。

他把孩子的日程安排滿滿的,不準和小夥伴玩耍,不準看電視,不準參加社會活動。朋友每天的生活,除了在學校學習,就是參加數學、寫作和英語培班。

考試沒有考到班上前兩名就是一頓毒打。每次考試發放成績的時候,成為我那朋友最痛苦的時刻。

考得差,免不了皮肉之苦;考得好,他父親就會給他訂更高的目標,不會有表揚,也永遠沒有停歇。

朋友曾經告訴我,他中考的時候不小心考了年級第一,結果那成為他高中噩夢生活的開始。他的父親到處對人炫耀兒子的中考成績,並讓大家感覺這孩子好像已經欽定會上清北了。

最讓朋友苦不堪言的還不是這些,而是他父親無時無刻不在試圖對他開展的精神控制。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

所以爸爸們還真要多一點尊重,讓孩子能成為自己做主的男孩,才能夠成就一番英雄夢。

 陪孩子運動

蔡元培說過:「完全人格 首再體育」經常陪兒子做運動的爸爸,父子關係更好。


世界拳王鄒市明,全家都是運動迷。即便不出門,在家裡也可以隨時組織一場「家庭拳擊賽」。這樣歡快活潑的運動方式不僅可以鍛鍊身體,也能提高運動的趣味性,更容易堅持下來,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共度晚餐

一家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氛圍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有利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及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孩子成長路上,需要媽媽的溫暖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及引導。

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沒有任何事業的成功,能替代教育孩子的失敗」。「希望有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同時還希望,這裡面有愛我的爸爸和媽媽,一個溫暖的家。」

 

親愛的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

長按下方圖片

掃碼關注陪伴APP

這樣就不會錯過每日推送啦!

相關焦點

  • 沙溢半夜發感慨:這4件事,爸爸要陪孩子做,媽媽替代不了
    0122日,沙溢大半夜的發了一通感慨,是作為一個老父親的感慨
  • 謝霆鋒遭大兒子斥責「配不上媽媽」:再能幹的媽媽,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這位爸爸名叫鄭龍,5年前他發現女兒鄭國花有運動天賦,從此便每天早上5點多陪著女兒出門跑步。從女兒6年級開始,每天早上鄭爸爸都騎車跟在女兒身後陪跑。在這五年間,鄭爸爸的坐騎從自行車變成了三輪車,又變成了摩託車。陪跑工具不斷變化,鄭爸爸陪伴女兒的決心卻從未改變。
  • 爸爸陪孩子的時候,媽媽別做這件事!
    其實,對此爸爸們也很無奈。「不是不想幫忙,是真的幫不上忙。每次老婆一看到我笨手笨腳的樣子,就不讓我瞎摻和了。「  同李佳航一樣,很多爸爸剛開始是積極參與的,但是稍有差池,就被「高要求「的媽媽們「剝奪權利」了。  男人大大咧咧,做家務追求「差不多」原則,離媽媽們的要求差十萬八千裡。所以,媽媽們不放心把事情交給他們。  但是,正如李晟把新手爸爸往外推一樣,很多爸爸是被逼無奈變成「豬隊友」的。
  • 看了這個被逃犯劫持的8歲男孩,才知道:這4件事媽媽別管,一定讓爸爸來做!
    習慣了媽媽為自己大包大攬一切事情,所以即使遇到事,也不敢自己拿主意。逃犯「爸爸」卻告訴他:你是一個男子漢,你要學著自己做決定。鼓勵他遵循本心,而不是盲目聽從媽媽。媽媽再能幹,也代替不了爸爸有一年父親節,《家長報》報過一件事:一小學某班搞了個「爸爸沙龍」,為什麼要搞這樣一個沙龍?
  • 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 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好爸爸?
    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 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好爸爸?時間:2016-06-19 12:1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好爸爸? 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好爸爸?
  • 《以家人之名》三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最近,有一部熱播劇《以家人之名》火了,由宋威龍、譚松韻、張新成主演的電視劇,本以為是偶像劇,沒想到是良心劇。故事講述的是三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以家人的名義生活在一起,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情同兄妹,溫情滿滿。
  • 劉鑫母親稱「那是江歌命短不管我女兒的事」,女不教母之過!
    江歌是為了劉鑫而被陳世峰殘殺的,死者死前18分鐘,還和媽媽聯繫,沒想到這次通話也是最後一次,江歌前往車站接劉鑫,不料走到自家門前,正好碰到了等候在此的陳世鋒,劉鑫跑回家中反鎖了門,而江歌被陳世峰殺害。中間許多細節究競是怎樣的,因為江歌己死,而劉鑫與陳世峰又是情侶,已不為外人所知,我們也不必對一些不辯真假的言論猜測。審判即將開始,真相也將露出水面。
  • 周杰倫拍了拍你:《以父之名》不是寫給爸爸的
    也就是說,這首歌的意義並不在於致敬父愛這一層面。周杰倫在羅馬拍攝《以父之名》的MV,則進一步豐滿了這個故事。MV講述了一個在黑幫家庭中以殺手身份長大的孩子,有一天忽然發現了收養他的教父,原來就是殺害生父的兇手 。
  • 爸爸要陪孩子做的50件事兒,你家爸爸做了幾件?
    文 | 媽媽手冊(jpfans)  圖 | 銳景圖庫很多家庭裡,媽媽都是一個人承擔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父教是非常缺失的
  • 為了孩子的成長,這6件事媽媽別管,必須讓爸爸來做(轉給孩兒他爸)
    所以,為了孩子的成長,這6件事,媽媽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去做。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做不做家務,會影響孩子尤其是女兒的職業選擇。 在爸爸不做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傾向於選擇老師、護士、家庭主婦等職業,而在爸爸做家務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在職業選擇上更自由和多元,會挑戰CEO、企業高管、軍官等男性化的職業。
  • 以家人之名:凌霄媽媽因為這件事耿耿於懷,失去孩子到底錯在誰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一經熱播就引來了無數的關注,觀眾們不僅是被劇中的男女主顏值所吸引的,更是被這部劇的劇情和風格所吸引的。《以家人之名》是觀眾們之前很少看過的一類作品,劇中的家人其實是兩個爸爸一起撫養三個孩子長大,這五個人逐漸變成了家人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非常不理解,為什麼這個家會有兩個爸爸呢,其實這兩位爸爸是上下樓的鄰居,一個是片警,一個是廚師,兩人雖然初識,但是卻很有緣分。
  • 寫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年輕的爸爸媽媽,你們好!今天寫這封信,旨在讓大家認識到當前教育孩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把我們的孩子養育好,將來能成為有用人才,這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希望,也是國家的希望。有些爸爸媽媽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教育部門的事,在家裡管不了。我認為是不對的,孩子一出生就離不開爸爸媽媽,你們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養育孩子是責無旁貸的事情,是必須的,不要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給教育部門,應該主動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這個重任,這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 家有「父愁者」是怎樣的體驗?孩子常做的幾件事,讓人愁並快樂著
    可是等到娃們長大後,才發現每一個「小優點」背後,都伴隨著一些「小意外」,天使寶寶變成了讓家長哭笑不得的「父愁者」。「父愁者」寶寶,每天都在做什麼?之所以叫可愛的寶寶是「父愁者」,是說他們讓家長很犯愁,網友更是把這一類孩子形容成「父愁者聯盟」。
  • 火影忍者:讓歷代火影最尷尬的3件事,最後那件讓鳴人很難受!
    不過五影也是人,雖然擁有強大的實力,但是也擺脫不了七情六慾的控制,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3件火影也很尷尬和無奈的事情!第一件:來之自己人而為了村子忙碌一生的他們死後好不容易放鬆一下,卻別反派復活並控制用來攻打自己一手建立的村子,你說這事兒鬧得氣不氣!而小編覺得當時被轉生的初代和二代心理一定是mmp,畢竟當年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變成了反派的爪牙,還要打自己人(三代火影)能不尷尬嗎?第二件:來之稱號
  • 爸爸儘早給女兒四種教育,是對她成人前最好的保護,媽媽無法代替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爸爸這四種教育關乎女兒長大是否優秀哈佛大學研究表明,爸爸對女兒成長的影響更大,如果能儘早給女兒四種教育,其實是對她成人前最好的保護,媽媽都無法代替。2、「尊重」教育在女孩兒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是這個世界上與她們關係最為親密的第一位異性,因而,爸爸對她們擇偶的影響巨大。不少女孩兒表示,自己會以爸爸為擇偶標準,但也有女孩想要找與爸爸截然相反的人。爸爸如果在生活中事事尊重、關愛媽媽,在生活中承擔自己的那一部分「家務」,那麼對女兒來說,無疑是一堂高質量的「婚姻課」。
  • 父之過?師之惰?
    父之過?師之惰?
  • 《爸爸去哪兒6》楊爍「嚴父人設」崩塌,網友:這是兒子還是仇人?
    文/白樺來源/父母課堂(fumuketang)《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帶火了一批萌娃,同時也火了很多明星家長的教育方式!記得小樺媽媽還追過第一季和第二季!我們記住了除了走秀還能下廚的張亮,除了能下廚還能當人生導師的黃磊,懂事的多多和石頭,見證了明星爸爸們各具特色的帶娃理念!後來隨著工作的忙碌,孩子的長大,各類綜藝節目也就沒有時間去關注了!沒想到這幾天改名之後《爸爸去哪兒》又上了熱搜!不是因為這檔節目改了名字!和以往幾季裡溫馨有愛的帥爸萌娃互動不一樣,這一回節目帶給大家的,是滿滿的爭議和不適。
  • 在教育中,這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
    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則新聞成為了熱搜,在這則新聞中,講述的是一所小學開家長會的內容。在這場家長會中,出席的全部都是孩子的爸爸,被稱為是只有爸爸的家長會。在家長會上,一位資深的老師這樣說到:各位爸爸們,可能平時你們與孩子接觸的較少,多數都是孩子的媽媽在教育,但是,我想說,在教育中,有這麼幾件事一定要爸爸來做。那麼,究竟是哪幾件事呢?
  • 當爸爸這件事,我是被迫的 | Phillip Toledano
    ,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韓劇《請回答1988》裡德善爸爸的這句話,相信令很多人和光希一樣淚目。 我記得兩件事。 太陽從東河上升起,房間裡充滿了金光。 我一躍而起,說出了一句邱吉爾式的話:「天哪,她真是一個大人物!」 這是奇怪的。一個是你的感覺,另一個是你認為你應該有的感覺。
  • 父親節也該琢磨如何當一個好爸爸
    ①和諧的婚姻關係—尊重並疼愛媽媽;②每天都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③愛運動,你愛睡懶覺,你的孩子就很難愛早起;④說到做到,成為孩子的守信榜樣;⑤放下手機,坐在孩子身邊玩手機並不代表你陪了孩子;⑥不在孩子面前抽菸;⑦尊重孩子。  身邊有一個孩子指責自己父親說,「人家爸爸都好得很,就你不像爸爸樣。」孩子就像小大人一樣責怪自己父親,其實,說得在理,難免引發人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