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男人除了性還在想什麼?潛意識心理學揭露真相

2020-12-24 騰訊網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Oxford University的學者賽莫夫以其書名略有獵奇的著作《男人除了性,還在想什麼》而聞名於世。也許眾多讀者在看到書名時都會感到有些忍俊不禁:書名如此直白,會寫些什麼內容呢?

對於這些種種想法,質疑也好,支持也好,反對也好,作者賽莫夫都付之一笑。他認為許多人試圖說明他書名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有的人會花大力氣去論證他的書名是錯的。

但是不管受到怎麼樣的質疑,最終這本作品為賽莫夫帶來了許多話題度,書的銷量也一路飆升。

令人咋舌的是,這本受到如此大爭議的作品,除了設計精美的封面之外,書本當中兩百多頁的正文內容居然是一沓白紙。

這讓許多書的讀者感到詫異——書中沒有任何內容,所以不管支持也好、想反駁也好,都無從下手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賽莫夫此舉還有一個隱含的意思,那就是男人的大腦當中,除了性之外,就真的如書本內容一般,空空如也了。

但是讓我們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男性真的如同賽莫夫所言,滿腦子都只有性嗎?

性衝動以及力比

著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對人的性本能頗有研究,他認為性衝動是伴隨人的出生,與生俱來的,同時在對個體性格的決定方面有著極大的作用。

而弗洛伊德將人的性衝動進行了量化,他稱之為「力比多」,並且將其分為五個不同的階段。

唇欲期(1歲之前)

這一時期的個體尚為嬰兒,此時的性衝動源於類似吮吸乳頭時的感覺,所以被稱為唇欲期。並且當其成年之後,啃手、抽菸、啃筆頭等行為也都是這種性衝動的延伸。

肛欲期(1歲-3歲)

此時的個體對自我與他者間存在的差異並不清晰,所以會對自己的排洩物產生極大的興趣。

性器官期(3歲-6歲)

在這一階段,個體已經具備一些自主意識,會留意到兩性之間的區別。而這種區別集中於性器官的差別,同時也是一些兒童形成某些性癖的濫觴。

平靜期(10歲左右)

在經歷了性器官期,並且還未到達青春期之前,個體對於與性相關的各種事物會經歷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對性相對不是太敏感。

男女青春期(11歲、13歲)

此時的個體處於一種生理及心理的雙重發育過程之中,女性由於發育早於男性,所以青春期也來得早一些。此時個體的外在表現為叛逆、暴躁、不會願意被長輩及老師教導,產生一些麻煩。

所以根據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論,我們可以得知,個體在一生的發展當中,都會經歷不同階段的性衝動。但這種力量並非任何時候都會讓人去做兩性之間的事情,也會作為一種驅使人類進步的力量而存在。

所以簡而言之,「性」並非只代表兩性之間為了得到快感而產生的行為,也代表一種個體為了追求心中所想而做出的行為。

總管人的一生,幾乎每個階段的發展都離不開性衝動的驅動:即使是不諳世事的嬰兒時期,即使是充滿「火藥味」的青春期,都不例外。

誠然,性衝動自然也代表那種與性行為有關的心理,會讓人心猿意馬、想入非非。弗洛伊德認為,這種想法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個體一定要加以控制,因為過度的性相關的幻想會導致人的身心雙重傷害,甚至影響人的正常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適當的幻想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想像力,讓人在工作和學習當中創造出更大的能量。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音樂家和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離不開天馬行空的想像。

在弗洛伊德看來,生與死都是人的本能,性也是是一種人類的本能。人自然十分具有求生欲,但是當人口膨脹到一定程度時,戰亂、災禍也會反映人類「求死」的本能。

此外,根據科學研究,除了男性之外,女性同樣也會存在性衝動,只不過是出於名聲及兩性之間的差異,基本不會表現出來而已。

對於人們來說,應該正視這一點。人生在世,「食色性也」。應該將衝動積極的一面加以利用。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chütze, R. (2016). Re‐thinking over‐thinking pain: What can metacognitio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catastrophis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20(3), 147–153.

相關焦點

  • 電影《危險關係》:男人除了性,還會想什麼?
    若干年前看過一句話,時至今日依舊記憶猶新:女人因愛而性,男人因性而愛。愛與性,在男人和女人心中有著截然不同的排序:女人把愛放在首位,而男人卻將性放在了愛之前。謝裡登·賽莫夫是牛津大學出來的精英,他曾經出過一本書叫做《男人除了性還在想什麼》。
  • 潛意識的真相
    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 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
  • 心理學:認識覺知與潛意識
    心理學認為,潛意識的內容意識化,意識到潛意識中隱藏的東西,這個過程就是覺知的過程。那什麼是潛意識呢?我們最直觀的一個比喻就是冰山,我們把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稱為意識部分,藏在水下的部分稱為潛意識部分。按照水和冰的比重,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約佔十分之一,而藏在水下的部分,則佔十分之九。
  • 想讓男人慢慢愛上你,只需利用「潛意識」,就能輕鬆辦到
    01每個人都有「潛意識」這運用了心理學中的原理,即每個人都有潛意識,是一種心理活動,不如主觀意識強烈和明顯,但能影響到每個人的言行舉止02異性相處只需這樣做,就能增強「潛意識」在相處中,女人想吸引男人,就要增強吸引力,而吸引力可以藉助「潛意識」,不斷強化吸引力,具體方法如下
  • 心理學:男人對你動心,聊天時會有這些「信號」,潛意識騙不了人
    ——張愛玲愛一個人,是無法掩飾的,尤其對於男人來說,他們不擅長隱藏心事,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愛,時常會從潛意識中流露出來。當然,愛情也可以改變一個男人,遇到愛情之前,他們或許粗心大意,人際交往缺乏貼心的表現,但是遇到愛情後,男人就會變得柔情萬種,一舉一動中,滿是對女人的呵護與包容。
  • 心理學自證預言:你的潛意識,決定了你能否心想事成
    自證預言(SFP)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症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 假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料,即便你有時間來溫習功課,因為你認為學了也不會學懂,結果考試一塌糊塗,然後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 心理學給出了真相
    可想了很久,一點就沒有想起來,剎那間,覺得很難過。她之前聽一個朋友說過,有些人之間是有心電感應的,夢裡夢到的人,正在現實生活中想你。所以她問我:我在夢裡夢到了他,是不是可以說明,他最近在想我?因為不知道她和另一個他的感情狀況到底如何,所以這個問題的回答,最好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睡覺時夢到的人,是因為他在想你?心理學給出的真相,讓人很意外。
  • 科學家揭露真相!
    科學家揭露真相!每個人都會做夢,但是醒來的時候幾乎都會遺忘掉自己在夢中時所做的一切,以及發生的一切,只會記得一個模糊的影像。科學家也非常想要揭露每個人的夢境,但是只可惜夢境屬於自我一個人的,就像人類離開了這個世界一樣,科學家也很想知道這些人是不是真的離開了,會不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出現在另一個空間裡,但是可惜的是離開的人也沒有辦法和活著的人交流。
  • 心理學告訴你真相:關於潛意識的真相
    不可磨滅潛意識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不可磨滅性,在潛意識裡沒有任何東西具有終點,也沒有過時或被遺忘的東西。心理治療的工作就是使潛意識中存在的東西進入意識,最後被遺忘。遺忘和難忘有人說:越是痛苦的事情就越令人難忘。
  • 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說起心理學巨人,大家都會想到弗洛伊德,熟悉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弗洛伊德為心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潛意識理論和對夢的研究解析至今還深刻影響著心理學界。在現代心理學中,分析心理學不但與精神分析學齊名,而且還被看作是弗洛伊德經典分析學說的超越,更被譽為後現代心理學的先鋒。榮格把心靈看作人格的總體,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意識:是心裡中唯一可以被個體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意識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自我和非我,主體和客體,肯定和否定等等。
  • 心理學家沒說破的真相:潛意識,才是改寫你命運的鑰匙
    心理學家沒說破的真相:潛意識,才是改寫你命運的鑰匙 2020-10-24 0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五招潛意識吸引法,讓男人不知不覺愛上你
    潛意識的威力究竟有多大?此等撩漢大法怎能錯過?伶優教你破解心法,一起來看看吧!1、什麼是潛意識?潛意識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術語,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首先,我們是無法覺察潛意識的,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
  • 心理學:你真的了解自己嗎?搞懂「潛意識」,你才能掌握自我命運
    ,但如果你想真正了解自己,掌握工作與生活,心理學就是你最好的武器。,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撰寫的《精神分析引論》,在這本書中,你可以學到如何通過潛意識解讀你的人生!圖片來自網絡這本書歷經多年,已經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如果你想要了解潛意識、了解夢、了解心理學,這本書是你必須要讀的。
  • 怕鬼的人,潛意識都在害怕什麼?
    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那麼,這個女病人潛意識到底怕什麼?原來她童年有過被家人拋棄的經歷,潛意識害怕孤單一個人,就臆想一個鬼出來陪伴自己。
  • 中年大叔狂砸千萬泡少女:除了性,男人出軌的真相只有一個
    日本盛行的「爸爸活」職業,更是把這組CP的劇情演繹到現實生活。
  • 電影《本能》當中的「本能」母題——性衝動及其所製造的殺戮關係
    這種模糊的處理方式,和大部分電影不同,其他電影總會最終讓兇手「現形」,揭露犯下所有罪的最終兇手,但是這部片在這一點上卻得很曖昧,有意讓觀眾沉浸在一種『 我大概能猜到是誰殺了誰,但不是很確定,並且有兩個人到底是被誰害死的,我真的想不清楚 』這樣一種混沌的心理狀態當中——而這,也許正是這部片深層次的母題,即此片試圖探討的一種抽象化,普遍化的話題
  • 什麼是意識?意識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將潛意識帶入意識即為療愈
    在人生的每一天中,所說所感和所做的事情多少是由自己潛意識控制的,更重要的是又有多少是不受意識控制的,弗洛伊德認為,我們大腦裡面的行為99%發生在意識之外。換句話說我們對事情所做出的反應以及所作出的決定,大部分是憑著我們之前在頭腦裡面形成的經驗跟思維的慣性,在慣性的作用下,思維好比是陽光下的噴泉,但是在空中做了短暫停留以後,再次回落到意識所產生的池塘。
  • 一張畫揭示你的潛意識,了解繪畫心理學
    如你遇到一個心理學領域的學者,是不是會很好奇,他會不會能知道我想什麼? 一般的學心理學的非常抗拒這個問題,一部分是沒有學到家,知識掌握不夠,確實不會根據你的穿著佩戴、細微表情揣測此時此刻你的內心活動和人格傾向;而另一部分是怕看出你之後,你會產生一種與其交往的恐懼。
  • 心理學:潛意識的暗力量,正在操控你成為一個骨子裡自卑的人
    潛意識是發生過的心理活動,只不過你不知道它發生過。在提出者弗洛依德的理論體系裡,潛意識是很多事件的內在驅動力和原因。 所以雖然潛意識不曾被你發現,但它的力量你卻能感受得到。實際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潛意識納入正面信息時,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產生積極想法和意識。
  • 真相很殘酷,揭露真相的過程才殘酷!
    《沉默的真相》開播,瞬間重新佔據了網絡中心熱點,豆瓣評分在開播後不久就達到了與《隱秘的角落》同樣的高度,隨著劇集的全部播完,觀影人數的不斷增多,這部劇的豆瓣評分竟然一路飆升至9.2分,這種「高開高走」的路數在國產劇身上出現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這部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人對它有如此好的評價!在我看來,與其說這部劇拍的好,不如說它的情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