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本能》當中的「本能」母題——性衝動及其所製造的殺戮關係

2020-06-14 小單個人成長體系


電影《本能》當中的「本能」母題——性衝動及其所製造的殺戮關係

看電影不是破案——觀影的『 意義優先原則 』

影迷們對《本能》(Basic Instinct (1992))津津樂道的,除去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的美貌和片中大量的性愛鏡頭,便是對「誰是兇手」這個問題的討論。

首先應當明確的是,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編劇編造這個故事,是為了完成一個意義,一個主題的傳達,好萊塢有一個高度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不同於國內的三流影片,它深深的明白:『 精彩並不能成為主題 』,近年來中國也有不少劇情上算得上「精彩」,至少讓大多數普通觀眾看得很高興的片子,雖然其中也有些值得言說的事件,但是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題,即在敘事中反覆呈現出的中心思想,這樣的電影只能說是一出「戲」,並不具有好電影的靈魂。

而《本能》這部電影試圖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很明顯,那就是暴力的可怕之處,以及性衝動所製造的殺戮關係,因吸毒而誤殺遊客的尼克(Nick),暴力傾向明顯、性慾旺盛、善於操縱的凱薩琳(Catherine),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的貝絲(Beth),以及這三人之間發生的各種衝突和故事,還有因為一時湧上的殺人衝動而殺害親兄妹和全家人的兩個殺手的人設,都是為了這個主題服務的。

所以,也許先放下對「誰是兇手」這個問題的探究,來看看編劇透露給我們的信息到底有些什麼,才是欣賞這部影片的關鍵所在。

可以確定的是,「凱薩琳是一個危險的操縱者和殺人狂」這個設定是明確的,在尼克最後一次到凱薩琳家中時,他看到其打字機上正在列印出的新書書稿,有這樣一些內容:『 槍手衝進……按下按鈕……衝上樓梯,他的呼吸……他的搭檔的屍體躺在電梯裡,兩腿伸出。 』這幾乎就是之後尼克和自己的搭檔加斯(Gus)之後的遭遇的完全預言,一字不差,很明顯,這一切都在凱薩琳的操作之中。

想一想,如果真是貝絲殺了加斯,為什麼非得披上警局的雨衣來作案?並且在眨眼間的功夫清理掉右手上的血跡出來和尼克見面?而其後警方在貝絲的那個門鎖已經壞掉的房間內發現的所謂「證據」,手槍,照片和雜誌等,同那件雨衣一樣,都是低水平的嫁禍,但貝絲出現在案發現場,並且被尼克擊斃,死無對證,警方只能將貝絲作為兇手處置。

看明白這一層,我們便算是已經完成了對這部影片和核心主題的認知,但由此得出「凱薩琳是殺害所有人的兇手」這個結論並不妥當,雖然我們能確定凱薩琳殺死了加斯,但這和貝絲和凱薩琳共同的大學教授、貝絲的丈夫以及、和貝絲與凱薩琳均有交際的強尼這三人的死並無直接聯繫,貝絲和凱薩琳到底誰迷戀誰?這所有人的死是兩人中一人所為,還是有其他兇手或一些偶然因素?僅從片中的信息,我們是無從得知的。

但令人迷惑的是,片中卻不斷的給出各種暗示(這也是很多人得出自己的各種不靠譜的推理的素材),雖然我們無法確定誰是兇手,但總是同時對貝絲和凱薩琳都保持著一種警惕,凱薩琳的交際圈內都是些變態的殺害自己家人的殺人狂,和其相關的男人總是死在冰錐之下;而貝絲說話永遠閃爍其詞,說凱薩琳迷戀自己,知道自己被報復,但卻不直言自己身邊的人死因何在,並且謊言不斷,比如矢口否認自己不認識強尼……

而再次回到「專注於主題」這個思維上,反觀電影的結局,我們仿佛又能有新的收穫:已經確信凱薩琳才是殺死加斯的兇手的尼克,此刻已經官復原職,可憐的貝絲深愛著尼克,但她的愛在智商超群的凱薩琳之下卻一文不值,她失去了尼克的信任,最終被尼克誤殺,成為了替罪羊,尼克不想丟掉工作,也徹底臣服於凱薩琳的肉體,並且明白自己玩不夠凱薩琳,已經失去了貝絲的他,選擇了不拆穿凱薩琳,如片中所說,選擇了「live like rats」,像老鼠一樣,過著骯髒卑微的生活,沉迷在和凱薩琳瘋狂的做愛,以及對真相的迴避當中(凱薩琳是否真的放下殺心是無從得知的,這一次不殺,不代表以後不殺)。

至此,我們對電影的主題的解讀,已經從『 暴力的可怕之處,以及性衝動所製造的殺戮關係 』這句乾巴巴的總結當中超越出來,我們不僅看到了暴力和性的可怕之處,更看到了它們對人的腐蝕作用,凱薩琳因為受到父母雙亡與和貝絲的戀情的影響,早已經沉迷於對暴力的描繪和對性的放浪享受當中,而因為吸毒誤殺遊客,但依靠說謊逃過測謊儀從而脫罪的尼克,在凱薩琳的影響之下,雖然他也許知道自己在凱薩琳手裡的時日已經不多,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完完全全的墮落。

如果非要糾結於兇手到底是誰,非要在所謂「事實」和「邏輯」上糾結,那你首先就應該懷疑這部片子的真實性,因為此片的事實要件實在是漏洞百出,片中一開始呈現出的殺人方式,是不可能不留下犯罪證據的,屍體上,床單和絲巾上不可能不留下指紋,從男子的屍體上一定能提取到女子的分泌物從而鑑定出DNA(當然,法律上承認DNA證據的合法性是電影拍攝幾年後的事了,但也應該是警方進行破案的線索),所以,要在此片中尋求真兇,其邏輯是自相矛盾的。

不少影評人批評有的觀眾看電影是「猜謎」,即對片中的各種隱喻和符號做太過玄乎的解讀,但現在,請允許筆者稍微改變一個對這個詞的定義,將其看做是一種務實的,專注於解讀片中事件的意義而非在編劇編造的、必然存在邏輯漏洞的虛構故事中沉溺的觀影態度。看電影就應該多去這樣猜謎,而不是執著於「破案」——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發,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影像化呈現潛意識和本能衝動?

所以,這部電影的核心並不在於建構一個個案件,而是這些案件出現的本身,給人物帶來的形象的塑造作用。

這種模糊的處理方式,和大部分電影不同,其他電影總會最終讓兇手「現形」,揭露犯下所有罪的最終兇手,但是這部片在這一點上卻得很曖昧,有意讓觀眾沉浸在一種『 我大概能猜到是誰殺了誰,但不是很確定,並且有兩個人到底是被誰害死的,我真的想不清楚 』這樣一種混沌的心理狀態當中——而這,也許正是這部片深層次的母題,即此片試圖探討的一種抽象化,普遍化的話題,也就是此片的片名:本能。

在片中,這種本能特指殺戮本能和性本能,但要在抽象層面對這些東西進行探討,是很難的,直接描繪出一個個殺人如麻,性癮成疾的人物,觀眾看到的只是欲望的化身,難以真正對這些晦暗的,在潛意識中流動,並且人人都可能付出實踐,而後果卻十分慘烈的衝動的深層意義。

要直白,透徹的對這些東西進行討論,最好的媒介,應當是文字,是文學,是文學當中的心理描寫。陀思妥耶夫斯基幾十萬字的《罪與罰》便是一大經典,其中對於潛意識和夢的探究遠早於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也從不掩飾自己是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取的經),心理描寫秋毫必查,入木三分,對拉斯柯爾尼科夫的殺人心態、自我說服、在宗教中尋找救贖(實則是自我麻痺)等一系列心理進行了極深的雕刻。

但是,電影沒辦法像小說一樣做這些討論,商業電影首先是工業,然後才是藝術,它要考慮受眾,要考慮觀感,投資百萬美元,要保證回本,就應該講好一個精彩連環的故事,而不是探討東,說教西,它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和野心,融入到這個故事當中去。

所以,也許我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把這部電影呈現的東西當做在現實世界發生的事件,甚者把它當做寓言故事都不夠,因為寓言故事至少還要講基本的事實和邏輯,只有把這部影片當做模仿夢境,對潛意識進行書寫的,影像化、故事化的心理學和文學作品來進行解讀,才能消化掉片中的不合理性,最終得出一個更好的結論。

而在這部電影中,筆者仿佛看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場關於潛意識,關於殺戮和性本能的,模糊混沌的夢境,而其中潛藏的,卻是人性最底層的本能衝動。

尼克對於凱薩琳的色誘,幾乎毫無抵抗力,貝絲甚至在對尼克進行心理評估的過程中直言「我還在想你」,而凱薩琳對於性的狂熱的欲望和興趣,也從來不恥於表露,她的每一次暴露,都是主動和刻意的,以此一步步控制住尼克的大腦,最終,他甚至為了能繼續和凱薩琳保持性關係,放棄了對真相的追尋,讓貝絲做了替罪羊。可以說,雖然凱薩琳暫時還未將他殺死,但尼克此時完全就像《聊齋志異》中墮入狐妖香懷中的書生一樣,早被吸乾了精髓,離死就差半步了。

是的,在此片中的性,是同殺戮與死亡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和貝絲有染的大學教授,貝絲的丈夫,凱薩琳的丈夫,搖滾明星強尼,這些男人的死,也許應當是一種隱喻,就像是我們最終所看到的尼克一樣,都是性的犧牲品,是誰殺了他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些男人已經死了,死在性之下,色字頭上一把刀,但性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人們總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上行——在這片謀殺與愛欲的迷霧中,在這場聲色俱全春夢裡,導演最終完成了其極端的悲觀認知的傳達:在性之下,人類根本沒有任何的思考能力

但是,回過頭來,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忽略此片中巨大的邏輯和事實漏洞,要真正抱著筆者所說的「把這部影片當做模仿夢境,對潛意識進行書寫的,影像化、故事化的心理學和文學作品來進行解讀」這樣的態度,是需要極大的寬容心,極大的善意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樣遷就這部影片的紕漏。

所以,誠實的說,這是一部很可惜的電影,它甚至都遠遠還到不到瑕不掩瑜,因為邏輯的漏洞真的太過明顯,此片豆瓣評分7.8,IMDb評分7.0,很多人表示此片至少8分,但是,這真的是很中肯的一個評價。

不過,這部影片耀耀生輝的神採,磅礴的氣勢,以及它的企圖,都能被每一位敏感的觀眾感受到,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很成功,但是它卻是一個偉大的嘗試。實際上,對夢和潛意識的影像刻畫真的是很難的事情,比如《穆赫蘭道》(Mulholland Dr. (2001))這部片,由於對夢境的描繪太過「寫實」,導致敘事變得混亂,不少觀眾看得暈頭八腦,最終看了相關的解釋說明才明白電影在講什麼,於是很多觀眾抱怨到,一部需要說明書的電影,根本不是好電影。但是,如果你真的拿到這個說明書,把影片解讀一遍,你會發現這當中的東西真的很有意思。

那黑洞中難以認知的心智,正是靠這些藝術家們一次次偉大的嘗試,而被慢慢照亮角落的,最後,我們不得不再次對《本能》在這方面邁出的一大步,感到由衷的欣慰。

相關焦點

  • 電影《本能》:嫵媚又能高智商犯罪的女人,最狠
    今天推薦給你的這部電影,在法律上引發了如何避免這種「法律犯罪」的大討論。其實是因為電影碰觸了人們的底線! 《本能》是一部關於性和人性的電影,大尺度場面的規模極其龐大,可以和成人電影相提並論。
  • 電影《本能》:借情色控制犯罪,果然,女人都是狠角色
    《本能》是一部關於性和人性的電影,大尺度場面的規模極其龐大,可以和成人電影相提並論。在保羅·范·赫爾溫的鏡頭中,莎朗·斯通變成了一個所有男人在夢中都渴望的女人,也是整個世紀最性感的金髮女郎。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為了傳達一個意義,一個主題。好萊塢有著高度成熟的電影體系,不同於國內三流電影。它深刻解讀「精彩不是主題」。
  • 電影《黑皮書》與《本能》裡的兩性關係藝術
    分享保羅.範霍文導演的兩部高分電影,2006年的《黑皮書》與1992年的《本能》。《黑皮書》豆瓣評分8.3,《本能》則是7.7。我更早接觸的是《本能》,不得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黑皮書》與《本能》有相似的內核,但是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荷蘭,也描繪和討論了其他角色的在戰爭背景下的人性弱點。
  • 《大開眼戒》:導演二十年搜集證據,證明「性並非本能」
    106期讀書會,我們談電影《大開眼戒》,然而在談這部電影之前,要先談談另外三本書。出版於1981年的科普讀物《健美與長壽》,其第十二章《健康的性生活》這樣論述性:性生活是人的本能……所以對絕大多數夫婦來說,只要聽其自然,一般就可以有健康的性生活。
  • 神秘而有趣的生本能與死本能——讀《超越唯樂原則》的啟發
    我醉心於他的「潛意識」理論,對於他的「生本能與死本能」理論也是痴迷不已。特別是研究過他的「本能」理論後發現,這個世界的奇妙之處真是無所不在,也正是基於此原因,發現這個世界其實是很通透的。了解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論就要讀一下他的《自我與本我》。這本書收錄了他後期的三篇成熟作品,其中首篇就是「超越唯樂原則」。
  • 《人類本能》人類本能
    第一章《求生本能》本能從初生的嬰兒就被賦有——飢餓或需求幫助時會大聲啼哭,不開心也會哭。這時爸爸媽媽一定會放下手頭的事,跑過來抱入懷中安慰。寶寶還可以本能去分辨食物的可食性——甜的喜歡吃,苦的不喜歡吃。這是幾千年適應環境,遺傳基因的結果——苦的往往有毒,而甜的更安全。回歸到野生環境,人會拼進所有保住性命。
  • 《本能》等15部限制級電影,禁止未成年人觀看!
    保羅在接受《電影世界》專訪時說《本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兩個演員演技平衡,當時無名的莎朗斯通在名伶道格拉斯的「刺激」下潛能發揮,演技出色,造就經典。這也是二代失去道格拉斯後失敗的原因。非常棒!懸念保留到了最後一秒。
  • 《人類本能》知識點
    接著,刺激神經衝動,經由脊髓傳到腎臟附件的腎上腺,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腎上腺素可以在一瞬間流遍全身,抵達肺部時,呼吸會更深長,吸入更多氧氣,心臟跳得更快,富含氧氣的血液傳送到肌肉,肌肉蓄勢待發。 【實驗】能夠引起我們本能厭惡的都有個特點:有可能為我們帶來疾病即使細菌的存在和它們造成的傷害是人類在最近150年才發現的。
  • 愛我,和我上床,被我殺死,都是你的「本能」
    今天,讓我們跟著這部1992年的經典,一起被操縱一把 ——《本能》Basic Instinct這是當年極具爭議性的一部大作,不少觀眾認為《本能》只是靠血腥和大尺度情慾場面去博眼球,片中的粗口、赤身裸體、血漿亂飛讓美國電影協會果斷將其定位為R級。但還好,這麼多年後再重溫,我覺得這是一部 藝術與商業完美結合 的大作。
  • 動物本能與人類文明
    有的時候狗在夢裡象徵忠誠,但是在這個夢裡更傾向象徵人的動物本能,而且是需要為它負責任的動物本能,其實它更多指的是和性有關係的。人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是需要壓抑自己的本能,尤其是跟性有關的願望。 我們人作為文明的人類,人內心住著一個野蠻人,這就是我們多次提過的人身上的天性,和性有關的,和攻擊性有關的,和這種原始的本能有關的部分。弗洛伊德講過一句話,「所謂文明的社會就是反人性的社會。」你按照傳統的觀點來看可能覺得這句話很突兀,但你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按照本身的天性,類似於孩子的那種特點,你看孩子在吃喝拉撒的時候是沒有那麼多的禮儀的,他想尿尿可能隨地大小便。
  • 《人類本能》本能超越欲望
    人對於自身本能的認識實在太少。有時候我們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本能,有時候我們又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用理性的力量客服他們。但是,在我們的身體裡存在一種特殊的本能,這種能量驅動著我們成為一種高尚的物種。我們有著超越血緣的,為非血緣但所關注的他人犧牲自己的本能。
  • 《人類本能》自然的進化,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人生伴侶(在線觀看)
    >紀錄片簡介這個劃時代的系列影片探索駕馭人類欲望,衝動和行為的隱形力量,並界定它對於人類的意義。這趟自我發現之旅,將帶您了解人類的本能如何讓我們成為出類拔萃的物種,並以全新的視野觀察你自己。這是一則探討人類神奇本能,行為動機和方式的報導。科學界才剛剛開始瞭解人類本能的神奇能力,那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形成的力量,至今仍然存在我們的體內。
  • 《人類本能》看後知識總結
    2、人類喜歡吃高蛋白、高卡路裡食物本能是從人類祖先為了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而繼承下來的。3、人的舌頭上有5000taste buds(味蕾),其10日更新一次。4、嬰兒喜歡甜食,因為甜食含有很高糖分和卡路裡,有助於我們祖先在困難的環境生存下來。而大多數苦食都是有毒的。5、危險信息是由視神經傳遞到腦部的延髓(恐懼中心),然後讓人體做好準備。
  • 籍二木:性如本能
    但那晚魚並不避他們,成群地從船底湧過,電筒的光亮所及,全是黑黝黝的魚背直向布置好的水草中鑽去,撞到他們的手也毫不迴避。這就是本能。哦!這便是本能。好像我們找到了一切問題的終極答案,其實這才是一切問題的開始,如果這就是本能,那本能是什麼?忽臨懸崖邊緣我們會下意識後退;被火灼到皮膚我們會猛然跳開;黑暗中的大河,我們雖並不知道水中有什麼鬼怪,但我們還是不由自主地心生恐懼望而卻步……這是我理解中的本能,為保護個體生命而深植於體內的先天程序,在面臨危險時會讓其它的無關行為自動閉鎖。
  • 女性高智商犯罪電影《本能》:智慧的較量即將開始,是男人萬夫莫開,一往無前?還是女人柔中化剛、繞指纏綿?(網盤電影資源)
    懸疑、驚悚、倫理、愛情電影――《本能》。豆瓣評分7.8。「精彩」,至少讓大多數普通觀眾看得很高興的片子,雖然其中也有些值得言說的事件,但是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主題,即在敘事中反覆呈現出的中心思想,這樣的電影只能說是一出「戲」,並不具有好電影的靈魂。
  • 《人民的名義》論本能與精神關係
    然而如果在先決條件上沒有調和好這兩種關係,天然的動物本能就會像大雪球一樣滾到那裡就裹挾走這裡的一切零散的精神幻想,讓幻想突然變成現實,然後精神自我合理化本能的行為。相對社會百年來制定的制度規則——在沒有被動的監督和天然敬畏下,是個人都會犯錯,也就是違反既定的規則。這些規則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不得搶佔他人利益。
  • 武術的本能
    萬物都有本能,何謂本能,即本來天生的能力,非後之學。如虎豹善獵,馬鹿善跑、鳥善飛、魚善遊……這些現象無不突出先天本能之技。虎豹不會使用工具,主要支配它們的本能就是以最大的力量撲殺獵物。馬鹿則以快速的奔跑逃生。如果動物沒有這些與生俱來的獵殺和自衛的本能,根本無法生存。我們從自然界萬物中觀察到了自然萬物的本性和本能,加以象形,便可以為我們所用。
  • 動物思維:欺騙、嫉妒、憤怒、報復是本能還是思考後的行動?
    模仿、欺騙、嫉妒、憤怒、報復等行為,是動物的本能,還是它們反覆思考後的行動?我們對動物的思維知道多少?川金絲猴 攝影 / 丁寬亮家燕會雙宿雙飛,狐狸會教育子女,河狸會建造居室,螞蟻會奴役和馴養有用的動物,這究竟是什麼使然?答曰:動物的本能。
  • 經典R級電影:《本能》1-2,最具爭議卻最成功的電影
    保羅在接受《電影世界》專訪時說《本能》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兩個演員演技平衡,當時無名的莎朗斯通在名伶道格拉斯的「刺激」下潛能發揮,演技出色,造就經典。這也是二代失去道格拉斯後失敗的原因。非常棒!懸念保留到了最後一秒。
  • 電影性題材與窺視本能
    兩個貌美、身段驕人的年輕女子在床上愛撫、接吻和口交當然大有瞄頭,但當攝影機像貪婪的眼睛那樣對準她們,並且在她們赤條條的肉體上遊走,她們馬上變成男性凝視(male gaze)下的性對象(sex object),做愛立時淪為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