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欺騙、嫉妒、憤怒、報復等行為,是動物的本能,還是它們反覆思考後的行動?我們對動物的思維知道多少?
川金絲猴 攝影 / 丁寬亮
家燕會雙宿雙飛,狐狸會教育子女,河狸會建造居室,螞蟻會奴役和馴養有用的動物,這究竟是什麼使然?答曰:動物的本能。
那麼,動物的模仿、欺騙、嫉妒、憤怒、報復等行為,也是本能嗎?這些本領是動物生來就有的,還是後天模仿學習到的,又或者是經過反覆思考後採取的?我們對支配動物行為的思維,知道多少?
騙、偷、搶
動物的本能
一些鳥類在蛇類接近其幼鳥的窩巢時,假裝受傷墜地的動作惟妙惟肖,不僅蛇類受騙,連人類也難辨真假,真是令人驚嘆!小小的甲蟲在被觸碰時,也會裝死不動,以迷惑敵人。昆蟲的擬態總是惟妙惟肖,就連魚類,用欺騙或偽裝方法捕獵的也不在少數。顯然,欺騙是動物在生存鬥爭中的重要手段。
蘭花螳螂逼真的擬態 攝影 / 羅愛東
楊二尾舟蛾遇敵時會露出胸部上的眼斑,並搖動由尾部伸出的兩條紅色管狀物,以恫嚇對敵。攝影 / 唐志遠
動物不但善於欺騙,對搶和偷也並不外行。與偷搶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動物中的利他主義。但不論利己主義還是利他主義都只是一種客觀效果,而非由「思維」引起的,兩者都只不過是動物的本能而已。
本能是一種衝動和反射。動物的本能是先天性的,這種本能是對外部生活條件的反射,沒有心理動機。
智慧的發展會以某種方式改變本能。例如,昆蟲中同類相食的情況時有所見,但這在哺乳動物中則極為罕見。不食同類或許正是哺乳動物在進化中獲得的有益本能。
個性、情感、審美
與智力、思維相關
白尾海鵰 攝影 / 柴江輝
動物有沒有個性呢?人們可以從觀察飼養的寵物中得到明確的答案。
一些歐洲科學家通過對某種山雀行為的試驗發現,有的鳥大膽,有的鳥害羞。進一步的繁殖試驗還顯示,這些性格特徵有其牢固的基因基礎。只需要四代,科學家就能成功地培育出極其大膽或極其害羞的鳥。
動物有沒有情感呢?回答也應當是肯定的。動物會表現出愛、友好、憤怒、敵視等情感。一些較為高級的哺乳動物還會有高興、恐懼、嫉妒、報復、忠心等表現。大象和猿類對於情感還常常有頗強的記憶力。
但更深層的思維,如後悔、羞恥、同情、憐憫等,只有人類才會有。應當說,「情感」也是一種「思維」,哪怕是初級的、單純的。
動物是不是愛美,懂得審美呢?回答也應當是肯定的。只是不同的動物對審美有不同的標準而已。
黑頸長尾雉 攝影 / 鳥網·李葵
智力的高低是進化的產物。通常認為智力與腦部的容量,特別是腦容量與身體質量之比有重大的關係,但也不盡然。
印記和模仿
代代相傳的學習
據研究,動物的「文化」行為是不會遺傳的,只有通過印記和模仿由親代傳給後代。印記是幼小動物所特有的一種學習能力,亦即對周圍環境的記憶。這種記憶會對其成年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繁殖行為。例如將紅腹灰雀雛鳥放在養父母金絲雀巢中,在其撫育下長大,其叫聲與金絲雀完全一樣,而對紅腹灰雀的叫聲既不會,也不予理會。
印記之後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便是模仿。野生動物在覓食、遷徙、求偶等行為中都會遵循上一代固定不變的場所與路線,代代相傳。在同一物種不同的族群中,模仿未必完全相同。
動物的許多行為是模仿的。猿猴類動物善於模仿是人所共知的。
滇金絲猴媽媽和孩子們 攝影 / 於鳳琴
從模仿到上癮
需要什麼樣的生理基礎?
哺乳動物與人類有許多共同點。人類會抽菸、喝酒,甚至上癮,而飼養的哺乳動物也大同小異。中國鄭州市動物園有一隻叫「菲利」的黑猩猩不僅會抽菸,還會從喜梅牌和中華牌的菸頭中挑選出高級的中華牌煙。
秦嶺野生動物園中有一隻雌性黑猩猩叫「艾艾」,第一個丈夫去世後,心情抑鬱,通過模仿很快就染上菸癮。當它的第二個丈夫死亡,兩個孩子也不在身邊(一個死亡,另一個離去),菸癮變得很嚴重。
哺乳動物可能都具備與人類相似的「上癮」的生理基礎。
深層思維
與動物無關嗎?
非洲象牙海岸-幾內亞的黑猩猩,會把同伴的遺骨送到死者的故鄉原始森林裡去,有人稱之為「落葉歸根」的「殯葬文化」。
猿猴類動物有非常高的智力表現。圈養中的許多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捲尾猴個體都能繪畫,甚至還十分著迷。
一隻年幼的小猩猩跳到母親身上,希望能一起玩耍,但母親全然不理會,繼續昏昏欲睡。攝影/孫忻
然而動物是沒有深層思維的。正如著名的哲學家維根斯坦指出,一隻狗會怕主人打它,但不會怕主人明天打它。一些受到良好訓練的黑猩猩能夠學懂數百個英語單詞和基本句法,能夠用手勢表達:「瑪麗給我蘋果」和「我喜歡瑪麗」。但是沒有一隻黑猩猩能夠將上述兩個句子聯成更複雜的陳述:「瑪麗給我蘋果,所以我喜歡她」。換句話說,黑猩猩沒有掌握真正語言的能力,也不會有真正的自我意識。
哺乳動物和人類有許多相同和相異之處,但最重要的區別是智力水平。人是「萬物之靈」,靈就靈在有智慧,有深層的思維,有通過實踐發展起來的獲得性本能。動物會利用簡單的工具,甚至也會製造簡單的工具,而人類則會使用複雜的工具,會製造複雜的工具,甚至會用自己加工的複雜工具製造更複雜的工具。
今天我們對動物的思維仍所知甚微,有許多現象還難以做出合理的解釋,但動物樸素的、自然的本能仍然會給我們以許多有益的啟示。
本文節選自《森林與人類》2013年第9期
作者:陳心啟 虞泓
編輯:劉霞
來源:自然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