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意識是動物報恩本能的一個理性和高級發展階段

2020-11-17 問孝道

孝意識是動物本能,是一種「自然」行為,是在「自然」基礎上的「自覺」行為。

自然是指「天然;非人為的」,也就是說:自然指相對於人主觀意識的客觀存在,也指非人為的本然狀態。自覺則是指內在自我發現、外在創新的自我解放意識,是人類在自然進化中通過內外矛盾關係發展而來的基本屬性,是人的基本人格。

通過「自然」與「自覺」的定義,不難得出這樣的理解:動物本能具有天然性,不帶有「人」的理性特徵;道德(這裡主要指孝)是人類在自然進化中形成的一種特有屬性,是人類的一種自我意識。

下面我們來看看人類是如何形成「自覺」的孝意識?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在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具有一定的合群性本能,即社會本能,比如: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獲得快樂、面對危險發出警報、採取各種方式保護或者幫助同伴等,人類天生具有這種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的社會本能,人類道德品行產生的自然根據就存在於這種社會本能中。他說:「種種社會性的本能——而這是人的道德組成的最初的原則——在一些活躍的理智能力和習慣影響的協助之下,自然而然地會引向『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一條金科玉律,而這也就是道德的基礎了。」這些合群性本能,其他動物也具有,為什麼其他動物沒有形成「自覺」呢?回答這一問題的是馬克思,他說:「一當人們自己開始生產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候(這一步是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他們就開始把自已和動物區分開來。」

勞動在人類道德產生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像彭林教授說的那樣:「歸根到底,正是勞動使人成為道德的主體,促成了人的道德需要,例造了道德產生的必要性和動力。生產勞動是道德得以起源的社會基礎和決定因素。」在生產勞動中,人自身的身體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人的手足、大腦和感覺器官。大腦的發育使得人對於外在的東西有了「印象」,長此以往,這種「印象」在量上和質上不斷地積累和提高,人類使產生了最初的識。

人類原始意識產生後,人的「報恩」就不再是一種低級的純粹的條件反射,不再完全是「自然」行為了,而是基於此的「自覺」行為。人類開始意識到:從小都有一個人(母親)在愛護著自己,當遇到危險時,她保護著「我」;當飢餓時,她拿東西給「我」吃;特別是當看到其他小孩的生命誕生於他(她)的母體,自己的生命來源問題也就十分清楚了;等等,這些意識是一種自然和自覺相互交織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認知。

如果說動物報恩僅僅源於一種感恩意識,那麼人類報恩既是一種感恩意識,也是一種知恩理性;從報恩方式上看,動物報恩僅僅局限於自己吃飽後把剩餘吃的東西送給報恩對象,人類報恩有理性支配,可能自己沒有吃飽或者餓著肚子,而把食物留給報恩對象;從報恩內容上看,動物報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保護安全和留送食物,人類報恩內容遠遠超越了這些內容,比如情感安慰、助人成功、送衣送物、經濟事業、政治文化等。

總之,人從動物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有理想的動物,人作為天地間最高級別的生物,是有感情有思維的,是理性的存在。《尚書泰哲》上說「惟人,萬物之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們把人類對父母和長形的這種「知恩、感恩和報恩」的獨特情感體驗和行為方式稱為「孝」。由此可見,人類孝意識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使開始萌芽了。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如何把人的靈魂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三部分?
    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見於他的《倫理學》和《政治學》等著作中。亞里斯多德的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靈魂學說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區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3部分。其中植物的靈魂是最低級的,它主要表現在身體部分,指的是身體的營養、生長和發育;動物的靈魂表現人的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而理性的靈魂是高級的部分,它主要表現在思維、理解和判斷等方面。與他的靈魂學說相適應,亞里斯多德提出了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
  • 冥想,超越本能意識,看破基因不可告人的秘密
    員工與公司為方便大家理解,可以把理性與本能意識的關係,理解為員工與公司的關鍵。其中,員工就是本能意識,公司是理性。這是理解本能與理性這兩者關係的簡單模型,只有理解好這兩者的關係,才有可能讓他們完好合作,從而達到最佳效果,而冥想就是這樣一個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搞明白本能意識與理性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該如何配合,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
  • 人和動物的區別是人會使用火和製造工具嗎?NO!
    如果一個行為並非基於以前的經驗(即不是通過後天學習而來),它可以被稱為本能。本能是DNA代碼決定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本能不是後天通過認知能力學習的結果。人和動物都有本能。越低等的生物越依靠本能生存。動物的本能有小鳥築巢、求偶、剛孵化的海龜爬向大海等。
  • 屬性的認知經歷了哪2個階段:初級的感性認知與高級的理性認知!
    建立一個超級的迷你框架來組織屬性這個概念,人的認知發展一定是源自生活,在生活中,你會接觸到一個個具體的事物,你會看及觀察它們,獲得對事物的感覺-知覺-表象,你會從一個個的事物的表象之中,發現一些共性,比如A蘋果是圓形的,B蘋果也是圓形的,你會發現A蘋果與B蘋果的共性,那就是圓形,這是理性認知的高級階段。整個認知過程,其實反映了一個人對事物認知的兩個階段:初級的感性認知階段與高級的理性認知階段。
  • 動物報恩的故事催人淚下!
    動物報恩的故事催人淚下動物有沒有「報恩思想」,好像誰也說不清楚。但是動物的「報恩」行為,自古以來,在中外史籍中都記載了很多。 類似的故事在我國專門記載動物情感的古書《物猶如此》中更是很多很詳細,其中人與動物的愛心互動以及動物們的感恩圖報的故事溫暖而動人,以下我們來看看國外的一些真實記載,藉以再次一睹動物報恩的真實事例。
  • 本能、異化與理性——人類嗜好的過去與未來
    當然,除了基於生存需要而產生的這些嗜好之外,也還有另一些相對「高級」的嗜好,比如致幻劑。雖說大自然中致幻劑並不難找,但在自然環境下陷入精神異常狀態實在過分危險,因此它沒有像嗜甜和嗜酒一樣被銘刻在基因之內。
  • 動物思維:欺騙、嫉妒、憤怒、報復是本能還是思考後的行動?
    模仿、欺騙、嫉妒、憤怒、報復等行為,是動物的本能,還是它們反覆思考後的行動?我們對動物的思維知道多少?川金絲猴 攝影 / 丁寬亮家燕會雙宿雙飛,狐狸會教育子女,河狸會建造居室,螞蟻會奴役和馴養有用的動物,這究竟是什麼使然?答曰:動物的本能。
  • 荀子研究丨以禮治孝與從義從道——荀子孝道觀及其啟示
    性善論的邏輯支點是人與動物的相異。荀子性惡的提出,正是從「化性起偽」的向度,從反面入路開出正面的花與果實——孝。在荀子看來孝一方面可以體現人與動物的相通之處。「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愛其類。」[1]《禮論》基於物以類聚式的愛類意識,動物都有愛它同類的本能。鳥獸都會愛其類,都會對其失散、死亡的同類有鳴叫、呼號等行為,更何況人。
  • 動物本能與人類文明
    有的時候狗在夢裡象徵忠誠,但是在這個夢裡更傾向象徵人的動物本能,而且是需要為它負責任的動物本能,其實它更多指的是和性有關係的。人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是需要壓抑自己的本能,尤其是跟性有關的願望。我們經常看到發情的小狗在路邊做一些不雅的動作,我們常常想這樣的狗是不是應該帶出來,還有一點,你不管怎樣去教化它,它動物的本性還是突出的,掩蓋到它可被教化的這一特性的。 我們人作為文明的人類,人內心住著一個野蠻人,這就是我們多次提過的人身上的天性,和性有關的,和攻擊性有關的,和這種原始的本能有關的部分。弗洛伊德講過一句話,「所謂文明的社會就是反人性的社會。」
  • 哪些胎夢預言孩子來報恩
    2、夢見神獸入懷,比如龍,麒麟,獅子,鳳凰,孔雀等大型動物,包括大象,犀牛。都主有貴子貴女,也就是說有能量較大的,將來發展較為出色的子女來報恩投胎。這屬於福緣非常厚實的,尤其是大象,犀牛,孔雀等溫和動物入懷,福分較大。3、夢見蛇纏身,蛇投懷,被蛇追趕,都是孕生富貴兒子的吉兆。夢到喜鵲,百靈等鳥兒繞身,主有聰明富足的女兒來報恩。
  • 實踐教學的理性
    有學者將技能的形成與發展歸結為「三段式」:動作技能的協調階段、智力技能的深化階段與動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統一的技巧階段。9有學者將技能的掌握劃分為7個階段:初學者階段、高級初學者階段、勝任階段、精通階段、專長階段、駕馭階段和實踐智慧階段。
  • 我們人有思想,有些本能邪惡的思想和行為,這些思想與行為合理嗎
    習俗上的用法,「理性」和「合理的」只用在思想程序上;「合理的」思想是遵從邏輯定律的思想,不被情感和病理因素所影響。但是,「合理的」和「不合理」有時也用來形容行動與情感。把合理與否的概念用到本能(官能驅使力)上,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本能是合理的。從達爾文的觀點來看,本能的功用正是適當的維持生命,確保個體與種族的生存。動物的行為是合理的,因為它們幾乎完全由本能來決定,而人如果主要由本能來決定,他的行為也會合理。
  • 動物的特性和本能,都顯出造物主的智慧
    【伯39:13】「鴕鳥的翅膀歡然搧展,豈是顯慈愛的翎毛和羽毛嗎?【伯39:19】「馬的大力是你所賜的嗎?它頸項上挓挲的鬃是你給它披上的嗎?【伯39:26】「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藉你的智慧嗎?【伯39:27】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    動物的特性和本能,都顯出造物主的智慧!
  • 「動物報恩這種事情確實有,因為我就親身經歷過……」
    小時候經常會聽到爺爺對我們說動物報恩的事情,但總是不以為然,人都未必懂得報恩,更何況動物?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把這種事當成一個笑話一樣和我的朋友說了,不料他卻一臉嚴肅地對我說:「動物報恩這種事情確實有,因為我就親身經歷過……」我的這位朋友是四川人,今年已經快三十歲了,他親身經歷了那場舉世震撼的災難。聽見他這麼說我頓時就來了興趣,問道:「真的有這種事?你確定不是在忽悠我?快說來聽聽!」
  • 《夜行動物》:失去動物本能的人如何荒野求存
    《夜行動物》的故事不複雜,寓意也不新鮮,它是類似《呼嘯山莊》和《德州電鋸殺人狂》等驚悚片的結合。虛構小說的部分可以單獨成篇。這是一次完全隨機的事件,惡意沒有緣由,僅僅來自壞運氣和惡人雷(亞倫·泰勒-詹森 飾)的「不容觸犯」。其中的恐懼和衝擊堪比不久前發生的「麵店砍人事件」,全然來自不可預測、不可預防以及完全隨機。這個故事迫使觀眾重新審視自己。我們都是城市動物,熟知規則。然而一旦置身荒野,法律和正義缺席,失去動物本能的我們該如何應對?
  • 人類的到底有沒有靈魂,意識和思想到底怎麼產生的
    人類本身其實就是這個世界的意義所在,對於太空也好,地球本身或者微生物,,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人類對各種事物的探索和研究。這個世界充滿了神秘,讓人類對整個世界的未知充滿恐懼和好奇心,因此才會去探索,動物植物處於本能去保護自己,他們不會有意識和思想。
  • 會後悔會妒忌,動物情感或許比你想像的要高級
    在過去,人們通常認為動物缺乏人類特有的「高級情感」,比如妒忌、驕傲、公平等。多年前,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神經生物學系的研究者對狗進行試驗時,發現狗不但有「高級情感」,而且還有妒忌、驕傲、講究公平等更複雜的自我心理意識。就此話題,我們採訪了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劉陽,他告訴記者,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初級情感和高級情感的定義是什麼,它們分別包含哪一些情感。
  • 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從不理性
    在書中,他用多年記錄下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展現了悖反人們所秉持的對動物的不同道德態度,其中存在著多少矛盾。為什麼狗不可以吃但豬可以?為什麼大熊貓比中國大鯢更招人喜愛?為什麼在市場上拋接死魚是一場娛樂,但如果拋接死貓就會被視為殘忍?人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理性,至少在對待動物時是如此。 為何會如此?
  • 星際戰甲動物本能去哪刷
    18183首頁 星際戰甲動物本能去哪刷 星際戰甲動物本能去哪刷 來源:網絡 作者:阿姆斯特朗雷
  • 人類的演化發展已到達一個歷史新階段並正向這個階段轉進
    「其它物類」亦包含人類,或者說人與環境萬物基於一個地球整體及其萬物關係法則都是有機的統一體,形象地說人與人及人與環境萬物都是緊密關聯的「命運共同體」,地球毀滅或地球生態活性死亡則意味著人與環境萬物的「共亡」;四是意味著具體人的一生與其它動物類一樣僅是一個生命過程,僅是祖祖輩輩與子子孫孫中的一個連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