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趙構是擔心被武將篡權才殺嶽飛的,但事實是趙構就是單純地被金人嚇破了膽。趙構要真的是擔心篡權,後面怎麼弄出一個敢騎在他頭上的奸相。後期趙構見秦檜,隨身都要帶刀以防被秦檜謀害,這可是史書記載的。那為什麼趙構容得下這種隨時可以要他命的權相,卻容不下忠心耿耿的嶽飛呢。很簡單秦檜背後站著金國他不敢動,而金國要和談就要嶽飛的人頭。
《兩宋風雲》:鑄豈區區為一嶽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金宋兩國交戰是邊戰邊和的,完顏宗弼(金兀朮典型的主戰派)是通過政變上臺的,一上臺之後就發動了對宋戰爭。秦檜大約也是在這之前回到南宋,而秦檜在靖康之變之後被俘虜期間在金將完顏昌手下做事,比如完顏昌攻打楚州時秦檜就在完顏昌軍中。他基本是懷著金人的使命回到南宋的,並且當上了宰相。

秦檜的宰相之路也並不是完全順利,因為秦檜是被罷黜過相位的,但後來又被起用,我認為是戰爭與和議的因素。趙構需要秦檜來與金人打交道,也正是因此成為了皇帝的心腹,簡而言之秦檜在金國有人,可以促成趙構需要的和談,和談向來不是一方就能促成,而是需要雙方都願意和談,而秦檜的利益也必須和金人綁在一塊,不然他就做不了宰相了。

宋朝不是傳遞消息有問題,而是需要時間。還有就是詔書可能沒有直接到嶽飛手上,在處死嶽飛次年,秦檜是樞密使,是能夠參與軍機要務的。而在嶽飛北伐的次年,和議還沒促成之前,嶽飛班師後停了職。川軍的北伐還沒有停止,當時也是同樣的方法直接發給了正在北伐的吳璘,吳璘接到詔書後班師,但是吳璘當時並不是最高統率,因為這類詔書首先收到的肯定是戰區最高司令,實際上秦檜是越級發送到了前線,對嶽飛軍隊可能也用了同樣的方法。

金人立足時間很短,佔領地並不穩固。首先起義軍不斷,北有蒙古和復遼軍。而在嶽飛最後一次北伐期間,金宋的軍事實力已經發生了顛倒,是宋強金弱。特別是完顏宗弼率領的金人主力敗於嶽飛,逃回燕京。嶽飛策劃的河南河北起義軍響應嶽飛北伐,使得金人行政系統完全癱瘓,史載,燕京以南,號令不行。
參考文獻:《兩宋風雲》,《宋史》,《中國通史》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王程觀靜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