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善終,以通敵賣國罪本應誅九族!
嶽飛確實是被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奸臣秦檜究竟是怎樣對待嶽飛的妻子和子女的呢?其實這一個問題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嶽飛在當時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死了,什麼罪呢?通敵賣國,這個罪名的大帽子足夠扣在嶽飛的身上,並且滿門抄斬的,很多人認為這種罪名是莫須有的,但是在當時在趙構和秦檜的聯合之下,這個罪名在當時是實實在在的,一點也不虛假。
甚至當時南宋都城臨安的很多人對嶽飛大失所望,認為自己這麼多年崇拜了一個賣國者,雖然現在在很多人來看官方的聲明總是有美化或不可盡信,但是大家在關鍵的時刻依然是以官方聲明為主,在南宋時期就是如此,在嶽飛被壓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替嶽飛說話,當時的秦檜和趙構的壓力很大,但是政府的最終聲明出來以後,宣布嶽飛是通敵賣國者,並且舉例出了所謂的證據,所有的民眾一邊倒的攻擊嶽飛。
但是一個通敵這種誅九族的罪名,除了嶽飛和嶽雲死了之外,其他嶽飛的家人其實並沒有被誅九族,而這也是日後給嶽飛翻案的關鍵,同時也似乎證明了秦檜在這一事件中並不能夠起到主導作用,真正決定與否的,其實是宋高宗趙構,趙構知道嶽飛並沒有通敵賣國,甚至是南宋的屏障,但一方面嶽飛一直在心裡頭沒有自己這個皇帝,另一方面嶽飛作為一個堅決的主戰派,他所有的軍費加在一起是以後趙構送給金兵用於兩國罷兵修好苛刻條件的10倍。
再加上雙方和談以後能夠處理中興四將的問題,將所有的私家軍隊納入真正的政府管理和統治之下。同時嶽飛的軍事野心令趙構十分害怕,嶽飛張口就要南宋60%的軍隊,很難不讓趙構想入非非。這個在亂世之中登基的皇帝,一個經歷過政變,在20多歲就有武將把自己廢掉的皇帝,如果大家不知道的話,可以了解一下苗劉兵變。
但是趙構最終還是手軟了,他除了嶽飛和嶽雲被直接賜死以外,其他人留得了性命,當然他們的結果也是比較悽慘的,大多被流放,一些人也死於流放途中和流放地,但是最終這些人也成為嶽飛案的關鍵人物,尤其是嶽飛的其他兒子,在流放過程當中,一直盡力搜集自己被冤枉的證據和為自己的父親平反,並且一直挺到了趙構退位,宋孝宗即位這個關鍵時期。
其實翻案的時候,宋高宗趙構還健在,只不過已經是太上皇,給嶽飛翻案,是宋孝宗主導,但也參考了趙構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說明了嶽飛並不是所謂的通敵賣國,否則皇帝不可能在數十年之後一直對此記憶猶新,更多的是我們所謂的打天下和守天下的邏輯與坐天下的邏輯有著根本不同,嶽飛適合幫助南宋守住天下,但嶽飛這種著名的主戰派將領不能夠在坐天下的時候存在。
因為他一直想要北伐,以嶽飛為核心的很多精神追隨者,也根本不願意完全聽從南宋政府的安排和號召,所以打掉這種精神上的核心,徹底斷了這一部分人北伐的念想,保住半壁江山,對於一個善於守城,並且只想的宋高宗趙構來說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步驟,但是當宋孝宗屢次北伐而失敗的時候,趙構說了一句名言,當年我有中興四將,可以與金兵抗衡,而如今,大宋有中興之主,卻再無中興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