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左膀右臂的兩大愛將,為何一個忠勇到死,一個背叛嶽飛?

2021-02-23 讀史

文:快哉風(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家) 

    

說起嶽家軍的大將,看過《說嶽全傳》的朋友能滔滔不絕說出一大串響噹噹的名字:牛皋、張憲、嶽雲、餘化龍、何元慶、楊再興,當然,還有嶽飛的幾個拜把老兄弟:王貴、張顯、湯懷。

  

不過,正史裡,只有這兩人是嶽家軍裡的最高級將領,嶽飛的左右副手:張憲和王貴。

  

資歷方面,王貴是嶽飛老鄉,相州湯陰人(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人,嶽飛成軍後一直追隨,絕對的元老級人物。張憲的資歷同樣老,他是四川閬中人,與嶽飛「從微相隨」,從小校做到將軍。

  

職位上,張憲和王貴基本相當,張憲是前軍統制,王貴是中軍統制。嶽飛被解除兵權後,王貴任鄂州駐軍都統制,張憲是副都統制,相當於嶽家軍的二把手和三把手。

  

毫無疑問,張憲王貴就是嶽飛的左膀右臂、兩大愛將,但是,在親厚方面,嶽飛則明顯對待張憲更倚重和信任。《宋史張憲傳》第一句話就是:「張憲,飛愛將也。」嶽飛左膀右臂的兩大愛將,為何一個忠勇到死,一個背叛嶽飛?圖:影視劇裡的張憲

  

嶽家軍中,張憲是獨當一面的主將,破曹成、擒郝政、復鄧州、戰潁昌、戰陳州、臨穎大捷等等嶽家軍重要戰役,張憲都是第一功臣。勇將嶽雲、楊再興,也只是張憲帳下的將佐。值得一提的是,楊再興當年斬殺嶽家軍將領韓順夫、嶽飛之弟嶽翻,正是被張憲擊敗活捉。

  

張憲是嶽飛手下第一愛將,這一點毫無爭議。嶽家軍的重要將領中,無論是外來戶牛皋、董先,還是老資格的王貴、徐慶,都沒有嶽飛和張憲那般親厚,所以民間小說裡,把張憲直接演繹成嶽飛的女婿,這固然是老百姓的美好心願,也是因為只有張憲將軍才配得上嶽家的忠義。

  

相比之下,作為沙場宿將,王貴的戰績也足夠輝煌,但他曾經有兩次過錯遭到嶽飛嚴厲責罰。

  

嶽飛左膀右臂的兩大愛將,為何一個忠勇到死,一個背叛嶽飛?

圖:影視劇裡的王貴

  

第一次,在潁昌大戰中,王貴在兩軍勝負難分之際一度怯戰,被嶽雲制止。戰後,執法如山的嶽飛勃然大怒,要處斬王貴,幸虧其他將領求情才免死。

  

第二次,王貴帳下有士卒偷取民家的蘆筏,被嶽飛偶然見到,斬了士卒,杖責了王貴一百。(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嚴明軍紀,中國古代罕見罕聞!)

  

這兩件事,見於南宋嶽珂彙編的《鄂國金佗粹編》,可靠性沒有問題,因為《宋史》裡同樣印證了這一段——

  

當時,秦檜與張俊密謀殺嶽飛,秘密和嶽家軍將校聯繫,希望他們誣告嶽飛造反,但沒人理睬。直到聽說嶽飛曾經要殺王貴,又杖責過他,秦檜與張俊如獲至寶,立刻引誘王貴。嶽飛左膀右臂的兩大愛將,為何一個忠勇到死,一個背叛嶽飛?圖:湯陰嶽廟裡下跪的秦檜張俊等奸臣

  

一開始,王貴不肯,說:"做大將的賞罰分明,要是部下因此怨恨,那豈不是怨不勝怨?"但是,後來王貴就屈服了。

  

為什麼?《宋史》記載了寥寥數語:「俊劫貴以私事,貴懼而從。」

  

我們無法知曉王貴有什麼「私事」被張俊抓住了把柄,但結局我們都知道:王貴順從了,他背叛了自己的主帥、朋友和兄弟,做了個晚節不保的小人。

  

於是,由另一個嶽家軍的敗類王俊首告,加上嶽家軍二把手王貴的證詞,嶽飛與張憲、嶽雲「謀反」的證據就出爐了,王貴奉命抓住張憲,送到杭州審訊。

  

張憲是個硬漢子,他在牢中受盡了折磨,也不肯污衊嶽飛謀反,《宋史》記載:「憲被掠無全膚,竟不伏。」

  

紹興十一年冬天,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張憲和嶽雲在杭州鬧市處斬,張憲家屬流放廣南和福建路。

消息傳出,天下百姓為之涕泣!

  

對於張憲之死,《宋史》評價道:「張憲等五人皆嶽飛部將,為敵所畏,亦一時之傑也;然或以戰沒,或以憤卒,而憲以不證飛獄冤死,悲夫!」

  

再說下王貴的後續。

  

嶽飛案,王貴儘管利益所在選擇了站隊,還是受到牽連,被免除了鄂州都統制的軍職,改任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的閒職,並授予了一個虛銜,算是被朝廷養起來,十年後病死任中。 

我不知道王貴苟延殘喘的這十年,夜半人靜時有沒有受到良心譴責,我只知道,中國人善惡分明,千百年來歌頌著不屈的英雄,《宋史》裡,沒有王貴的列傳;嶽廟裡,嶽飛的身旁永遠是張憲、嶽雲兩個英姿煥發的年輕將軍陪伴,而當年的嶽家軍二把手王貴,則如同他的後半生一樣,永遠被閒置、遺忘在歷史的昏暗角落。嶽飛左膀右臂的兩大愛將,為何一個忠勇到死,一個背叛嶽飛?圖:杭州嶽王廟裡的張憲將軍塑像。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遠活著。

作者簡介: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快哉風,原名王浩,中日關係史學者,文史作家。和您一起聊中國牛人的剽悍史,名著古籍的隱藏史,中日關係史上那些新奇、難忘、有趣的風俗史和死磕史。

本文來自文稿交易平臺「新原創」(http://www.ipxyc.com),新原創QQ客服:3395926609,微信客服:niccoli

相關焦點

  • 一樣的抗金名將不同的人生結局,嶽飛死了,韓世忠為何能安享晚年
    而這其中最為後世知曉的大概要數嶽飛和韓世忠了,此二人加上劉光世、張俊被人並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嶽飛因與投降派不妥協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死在風波亭下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了,為何同為抗金名將的韓世忠不但安然無恙而且位極人臣甚至爵封郡王呢?難道韓世忠是個假的主戰派,暗地裡與秦檜沆瀣一氣?當然不是。
  •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被陷害遭九名嶽家將背叛,這是為何?
    ▲風波亭近照 在談判時,完顏宗弼更是向秦檜提出「必殺飛」的額外要求,在這樣的「懇請」之下,前線力戰金軍的嶽飛難逃一死。嶽飛被囚禁之後,大將韓世忠曾質問嶽飛有何罪名,秦檜當面答曰「莫須有」,意為好似有好似又沒有。即使將嶽飛定為「莫須有」罪,秦檜為了能一舉將嶽飛殺害,還是費盡心機地給嶽飛羅列出了三項大罪。所謂三大罪,其一為妄議立儲罪,二是擁兵自重罪,三是抗旨違逆罪,數罪併罰,嶽飛難有翻案之能。
  • 叨叨宋史 | 嶽飛之死
    當初完顏宗弼曾致信秦檜,要求將「必殺嶽飛」作為和議的條件之一。最終,一代抗金名將嶽飛被他們羅織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宋、金兩國已經就和議開始秘密溝通。原來當初高宗曾任張浚為相,讓其主持削奪兵權事宜,張浚假意將劉光世的淮西軍交由嶽飛節制,在罷去劉光世兵權後,又出爾反爾,拒絕把淮西軍交給嶽飛。嶽飛不知背後是高宗旨意,他滿心期待著統兵十萬恢復中原,未料張浚中途變卦,一怒之下竟辭職上廬山為母守喪了。雖然最後在高宗的好言撫慰下重新出山,但嶽飛已犯下了「要挾君上」的大忌。嶽飛性格中過於剛直的一面,也是其最終遇害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二是淮西之戰「不以時發」。
  • 精忠嶽飛,一個悲劇的誕生
    精忠嶽飛,一個悲劇的誕生「莫須有」悲劇如何誕生?千古之下,人們在嗟嘆之餘,發現諸如幹涉立儲、犯上抗命、反對議和、坐擁重兵這些理由似乎沒有一條能單獨證明「嶽飛必須死」這一結論。在冤案存在多處疑點、歷史細節已經不可能還原的情況下,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成了人們能夠接受的唯一解釋。
  • 當嶽飛的妻子背叛他時,他是怎麼處理的?
    抗敵報國的熱血男兒,
  • 嶽飛之死到底應該怪誰?
    同嶽飛一起赴死的還有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嶽飛之死,我們一般認為受到了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明代文人文徵明曾作有一首《滿江紅》詞,對嶽飛被殺的原因大膽表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認為殺害嶽飛的主兇是趙構而非秦檜,「念區區秦檜亦何能,從其欲」。指出趙構殺嶽飛是為了防止北伐勝利,徽、欽兩宗回朝,致使自己不能再居皇位局面的發生:「徽、欽既返,此身何屬?」
  • 嶽飛背上這個字,為何被錯讀了幾百年
    那麼,為何我們更熟悉「精忠報國」這四個字?第一,因為宋高宗。宋高宗當時為了表彰嶽飛,曾御賜「精忠嶽飛」四個字,並做成一面旗幟。《宋史·嶽飛傳》:「(嶽飛)入見,帝手書『精忠嶽飛』字,制旗以賜之。」嶽飛之孫嶽珂所編的《鄂王行實編年》裡,同樣有印證:「(高宗)賜宸翰於旗上,曰『精忠嶽飛』,令先師行之次建之。」
  • 誰說《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來看看嶽飛填詞過程及時人的品評
    除了將牛皋、董先撥歸嶽家軍統屬外,趙構考慮到嶽飛任江南西路、舒、蘄州制置使,全面負責淮南西路舒州和蘄州的防務,兵力嚴重不足,便再命江南西路兵馬鈐趙秉淵將駐守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一萬多兵馬併入嶽家軍。
  • 淺談嶽飛被殺的真相,為何宋高祖趙構容不下嶽飛?
    嶽飛可以不死嗎?思來想去,在趙構領導的南宋綏靖領導班子掌權的情勢下,嶽飛難以倖免,早晚都是一死。對於和金朝的和平,趙構如饑似渴趙構仿佛是認定了南宋不是金朝的對手,終其執政期,幹的最多的就是「求和」。趙構的皇位坐的惶恐,也很僥倖。汴梁被金兵攻破時,北宋皇室成員被一鍋端,擄去北方做了人質。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此後,將嶽飛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被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但人死不能復生,因此,嶽飛之死,可謂千古奇冤。嶽飛之死,力主與金國議和的宰相秦檜,貌似是讓嶽飛賜死在了臨安大理寺的罪魁禍首,但真正置嶽飛於死地,毫無疑問,就是南宋開國皇帝,北宋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趙構。
  • 嶽飛之死前後的陰影與光明
    從靖康二字引出郭靖,到《武穆遺書》,到郭靖後來(與嶽飛一樣)守襄陽。郭靖身上,其實凝聚著金庸先生一腔「假如嶽飛不死」的盼望。小說裡,郭靖黃蓉到歸雲莊,看見陸乘風寫了嶽飛《小重山》。這是一處嶽飛。後來郭靖黃蓉臨安去給洪七公弄鴛鴦五珍膾,到了翠微亭。黃蓉告訴郭靖,這是韓世忠建的,題的卻是嶽飛的詩。
  • 嶽飛之死——真實歷史無主角
    嶽飛此類武將的「自由」顯然是宋高宗趙構和文官集團極力糾正的歷史錯誤。嶽飛之死的根本性原因,乃在於必須用他的血埋單。嶽飛之死,從來不在於他想迎立什麼二聖,也不在於他會不會做人,也不在於他議定太子,更不在於他是不是想叛變。
  • 嶽飛死,是因為情商低麼?
    最妙的是,常有各色後宮傳說,古來賢君名將,要靠一些有現代智慧的女主角(許多還是穿越的)指導:該怎麼做人,怎麼韜晦。跟高情商的主角們比,古之名將都蠢慣了似的。類似的「古人不如我聰明」,就催生以下理論:嶽飛三十九歲上死了,是因為情商低,太耿直。他建議宋高宗解決皇位繼承人問題,又要「迎回二聖」,才讓趙構生了殺心。總而言之,嶽飛太耿直,太不會做人了。果真如此麼?
  • 嶽飛帶領嶽家軍打敗金軍,趙構卻恨嶽飛
    嶽家軍也很快發展壯大,人數增加到三萬人。收復襄陽六郡後,也就是公元1135年,嶽家軍人數擴大至十萬規模。這支軍隊大部成員是老百姓,是一支個別人的武裝。不是政府的公有軍隊。這樣的一個個人的軍隊,也就是軍閥,觸動了宋朝廷的階級利益。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會容忍一支個人軍隊的存在,儘管嶽飛對朝廷忠心耿耿。但宋皇帝趙構不這麼想,他很清楚,如果任由嶽飛自由的發展壯大嶽家軍。
  • 宋高宗為何恨嶽飛入骨?嶽飛死後兩年,他的軍師揭開秘密
    1133年,宋高宗趙構在臨安召見了嶽飛,厚加賞賜,同時還親自書寫「精忠嶽飛」四個字,作為嶽家軍的旗幟。可見當時,宋高宗對嶽飛是多麼的信任!可是八年後,宋高宗卻下旨,將嶽飛賜死,嶽雲、張憲等人處死!那麼嶽飛在此期間,到底做了什麼事,讓宋高宗對其恨之入骨呢?
  • 嶽飛後人現狀如何?
    眾所周知的,嶽飛是抗金名將,他率領的嶽家軍在與金軍交戰中屢次獲勝,為新興的南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南宋中興四將中名列首位;眾所周知的,嶽飛的人生結局並不好,他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在大理寺獄中,一代英雄沒有死在戰場上,沒有死在與敵人爭鋒中,或是能夠安享晚年,而是被自己人暗算而死,死得實在是太冤枉了。
  • 嶽飛精忠報國,秦檜為何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嶽飛
    很多人認為趙構是擔心被武將篡權才殺嶽飛的,但事實是趙構就是單純地被金人嚇破了膽。趙構要真的是擔心篡權,後面怎麼弄出一個敢騎在他頭上的奸相。後期趙構見秦檜,隨身都要帶刀以防被秦檜謀害,這可是史書記載的。那為什麼趙構容得下這種隨時可以要他命的權相,卻容不下忠心耿耿的嶽飛呢。
  • 嶽飛被踢出了教科書?網友十分不滿,專家為何表示幹得漂亮?
    嶽飛?這是一個神的名字,但凡提到這個人名,包括筆者在內的無數人都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他精忠報國,他驍勇善戰,在絕境之時,仍不退讓,誓死捍衛土地。此外,他的兒子嶽雲子承父業,也繼承了嶽飛的優秀基因,上陣奮勇殺敵,既有膽魄,又有謀略。父子倆帶領的嶽家軍讓金人聞風喪膽,嚇得尿褲子,有話說「撼山易,憾嶽家軍難」,正是如此。然而,一生都在奮勇殺敵的嶽飛,竟沒轟轟烈烈死在戰場上,當他打得敵人落花流水,凱旋歸來之際,竟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這是一件令多少人痛惜的事情啊!
  • 秦檜向韓世忠解密嶽飛之死!看懂這個,你就看懂了政治
    除了那個人,像你我和嶽飛這樣的大臣,彼此誰也殺不了誰。你韓世忠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了,難道連這個都不清楚?」韓世忠一時語塞,憋紅了臉:「世忠言語唐突,還請大人見諒!」秦檜嘆了口氣,話語也軟下來:「其實你是知道我殺不了嶽飛,也殺不了你的,所以你才敢到我這兒來興師問罪。要不你也同樣去向那個人問問,為何非要殺嶽飛?……我陪你一起去?」
  • 嶽飛墓前跪著五個人,除了秦檜還有誰?網友:一個比一個壞!
    說起古代的奸臣,人們第一個都會想到秦檜,用一項「莫須有」的罪名將一代名將嶽飛迫害致死,還製造了一系列的嶽飛冤獄,使主戰派逐漸輸給了主和派。公元1141年,金國本來被嶽飛帶領的軍隊打壓連連敗退,但是宋高宗趙構與宰相秦檜擔心仗打輸了,想和金國議和,於是為了打壓手握重兵抗戰派的嶽飛,將嶽飛調離了軍隊,讓他去了臨安的樞密院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