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按照有關規定,寺院至今尚未開放,還不能舉行法會等聚集型活動。
浴佛節的由來
農曆四月初八(2020年4月30日),是浴佛節,是佛門信眾紀念釋迦牟尼佛誕辰的一個重要節日,又稱佛誕節。
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於是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
中國東漢時僅限於寺院舉行,到魏晉南北朝時流傳至民間。浴佛時間在史籍中有不同記載。漢族地區在北朝時多在四月初八舉行,後不斷變更、發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臘八節)舉行,南方則仍為四月初八舉行,相沿至今(俗稱「四月八」)。傣族的潑水節在公曆4月中旬舉行,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寺院禮佛,就帶有浴佛的性質。
浴佛的意義
浴佛的意義在於淨化個人的身口意,當手持淨水沐浴悉達多太子像時,內心應當誠懇祝禱,唱誦「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願證如來淨法身」,願袪除貪慾、瞋恨、愚痴的汙垢,讓身、口、意都能保持潔淨;希望社會清淨安寧;並且借浴佛的功德,淨化自心的煩惱塵垢,美化社會國土,轉五濁惡世為淨土,這就是浴佛的真正意義!
浴佛的功德
一者、常有慚愧。
二者、發淨信心。
三者、其心質直。
四者、親近善友。
五者、入無漏慧。
六者、常見諸佛。
七者、恆持正法。
八者、能如說行。
九者、隨意當生淨佛國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歡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諸魔軍眾,不能損惱。
十三者、能於末世,護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諸佛之所加護。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在家浴佛儀軌》
一、準備:
1、供品
如平常供佛般,隨緣在佛前上供:燈燭、鮮花、水果、清水、茶水、點心、香等淨潔供品。沒有條件的,哪怕供一杯清涼水也未嘗不可。
2、香湯
一般應將各種香料磨成香泥,再摻入清淨水中成為香湯。現代人一般用少許冰片和適量紅花(以藏紅花為最佳,川紅花、或滇紅花也可),配上玫瑰、茉莉等鮮花的花蕊花瓣,用純淨水或者礦泉水衝兌成香湯。香料多少以淡雅、悅人為佳,香湯多少則以人數和浴佛時間來定,人均一勺或三勺乃至更多,一個人也可浴佛一、兩個小時,均無不可。
另要預備一些不加香湯的淨水,以便衝淋湯中粗品沾附佛像。
3、浴具
準備一個新水盆(或者稍深的盤);一把新水勺,大小適度;一條新毛巾。
4、佛像
一般都是用釋迦牟尼佛降生時的太子像(孩童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如果家裡沒有,則以釋迦牟尼佛的其他金銅玉石等乃至一切可以浸水的佛像均可。
二、儀式:
1、敬香:
佛前燃香一支或者三支,就地一禮「願此香華雲,遍滿虛空界,直達三寶處,供養一切佛。」
然後稱誦:「那摩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2、贊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3、請像:
合掌,啟白:「恭請如來(或稱佛名)入浴。」然後將佛像安置浴盆中。
4、浴佛:
以勺盛滿香湯,從佛像頂澆灌而下。邊浴佛邊念誦沐浴真言:「唵 底沙底沙 僧伽 娑訶」,次數隨意。香湯灌後,用清水再灌注,洗淨佛像。
5、安像:
合掌,啟白:「浴佛已畢,恭請如來(或稱佛名)還歸本處。」請出佛像,用毛巾擦拭乾淨,安置供像處。
6、再次敬香:
一支或三支,稱誦:「那摩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三拜。
7、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8、回向:
虔誠合掌,唱贊: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功德莊嚴聚,
願彼五濁眾生類,速證如來淨法身。
戒定慧解知見香,遍十方剎常芬馥,
願此香菸亦如是,無量無邊作佛事。
亦願三塗苦輪息,悉令除熱得清涼,
皆發無上菩提心,永出愛河登彼岸。
三、其他:
1、浴佛後的水:
可以用來給自己或者家人沐浴。也可以用手指取水,灑在自己頭上,這稱為「吉祥之水」。剩下的,倒到乾淨的僻靜處,不要被人踐踏即可。
2、可天天浴佛:
在緬甸等東南亞一帶,浴佛是天天進行的,中國天台山慈恩寺也建立了室外浴佛池,可供信眾浴佛,也為沒有趕上四月初八浴佛、卻在意參與浴佛的信眾們起個補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