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流派之分

2021-02-26 冷極風光

攝影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

藝術流派,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些流派逐漸消亡了,

而另一些流派影響至今。

縱觀攝影發展史,

曾經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

形成了多種藝術流派,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

一、繪畫主義攝影

二、印象派攝影

三、寫實攝影

四、自然主義攝影

五、純粹派攝影

六、新即物主義攝影

七、超現實主義攝影

八、達達派攝影

九、堪的派攝影

十、抽象攝影

十一、主觀主義攝影

一,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盛行於二十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於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該派攝影家在創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

繪畫主義攝影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曲雅階段、畫意階段。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

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家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雅。1851年至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出版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秀的攝影家。無疑,攝影術的繼續改良和不斷發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足以令攝影家更能自由發揮。但技術上的改良並非就等於藝術上的前進。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帶引到更高的目標而已。」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作了一幅由30餘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兩種生活方式》,標誌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兩種生活方式》O.G.雷蘭德

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題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規喻性。拍攝時,預先打好草圖,然後利用模特兒、道具,組織和安排場面,並通過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畫面的繪畫效果。

隨後,繪畫主義攝影的內容有所擴大,但風格仍崇尚古典主義,造型和構圖仍具學院派的法則,因而顯得含蓄、沉著、典雅。

當該流派發展到畫意階段時,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舊是它的特點。由於繪畫主義攝影家強調藝術修養:「如果想要使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攝影家就必須首先培養起審美的能力和藝術的修養。」所以其歷史功績是把攝影從初期機械地摹寫對象引導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去,促進了攝影藝術的發展。

由於繪畫主義的創作大都脫離現實生活,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發展,最終為「自然主義」所衝擊。儘管這樣,今天的攝影藝術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代表人物

這一流派的主要攝影家和作品有:普萊期(?-1896)的《男爵之宴》、《魯賓遜漂流記》、《寶塔情景》;羅賓林的《當一天工作完了的時候》、《秋天》、《兩個小姑娘》、《彌留》、《拿著毒藥瓶的朱麗葉》、《黎明和落日》;雷蘭德的《伊菲吉尼亞》、《優迪特與荷羅佛尼斯》、J.M.卡梅隆夫人《無題》等等。

二,印象派攝影

1889年,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的審美標準,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像的控制發展到暗房加工。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1900年創作的《掃公園的人》,就像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

代表人物

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1937)、普約(1857-1933)、邱恩 (1866-1944)、瓦採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爾柯夫(1848-1918)、埃夫爾特(1874-1948)、米尊內(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裡(1861-1947)等。

三,寫實攝影

《紡織女童工》 路易斯·海因

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只有具有「數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揮它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自由戰士的倒下》 羅伯特·卡帕

《自由戰士的倒下》 羅伯特·卡帕

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路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

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於正視現實,創作題材大都取自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寫實攝影作品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於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後,則是羅斯·芬頓的戰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傑克遜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後,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震動了人們。

《諾曼第登陸》 羅伯特·卡帕

由於寫實攝影作品具有巨大的認識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所以逐漸在新聞領域中佔據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國攝影家雅谷布·裡斯關於紐約貧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這方面的奠基之作。

代表人物

隨後,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都以其強烈的現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於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R·卡帕的《通敵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遊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等,不勝枚舉。

四,自然主義攝影

1889年,攝影家彼得·埃默森鑑於繪畫主義創作的弱點,發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的攝影》的論文,抨擊繪畫主義攝影是支離破碎的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作靈感。他認為,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他說,沒有一種藝術比攝影更精確、細緻、忠實地反映自然,「從感情上和心理上來說,攝影作品的效果就在於感光材料所記錄下來的、沒有經過修飾的鏡頭景象。」

該派另一位大師A·L·帕邱說得更明確「美術應該交給美術家去做,就我們攝影來說,並沒有什麼可借重美術的,應該從事獨立性的創作」。

《採睡蓮》 彼得·埃默森

由此可見,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這一流派的創作題材,大都是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

由於自然主義攝影滿足於描寫現實的表面現實和細節的「絕對」真實,而忽視對現實本質的挖掘和對表面對象的提煉——一句話,不注意藝術創作的典型化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實質上是對現實主義的庸俗化,有時會導致對現實的歪曲。

代表人物

這一派著名的攝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爾欽遜(1857-1921)、葛爾(?-1906)、搔耶(1856-?)、薩特克利夫(1859-1940)等。

五,純粹派攝影

純粹派攝影是成熟於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裡茲(1864-1946)。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淨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淨的黑白影調、細緻的紋理表現、精確的形象刻畫。

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準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藉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桑德伯格》 愛德華·史泰欽

科班1913年送展的《俯瞰紐約》,就是純粹派中的佳作。攝影家從高處俯瞰紐約某個廣場,雖沒有任何加工、修飾,但新穎的構圖,獨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愛德華·史泰欽的《桑德伯格》,則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突破了獨幅作品空間、時間的限制,在一個畫面中細膩地刻畫了詩人情緒的轉換、影調的組合和構圖的變化,極有韻律感。

從某個角度說,純粹派的某些主張和創作是形式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混血兒」,後來則衍變成「新即物主義」。但該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進了人們對攝影特性和表現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1890-?)和Group f62攝影組織中的青年攝影家,如亞丹斯、根令翰等。

代表人物

純粹派後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發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

六,新即物主義攝影

新即物主義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實主義攝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於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於自然主義範疇的。

例如,攝影家帕邱在1923年拍攝的火車頭的迴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了火車頭迴轉軸運轉時的狀態,由於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

新即物主義的理論先驅是斯特蘭德,他對即物主義藝術特徵作了如下規定:「新即物主義乃是攝影的本質,並且也是攝影的產物和界限」。他認為,攝影「對生命的表現極強,而且需要觀察正確事物的眼睛。為此,並非根據敷衍的過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須運用純淨的攝影術才行。」新即物主義攝影的創作先驅則是阿傑和史泰欽。而實際創始者為上面提到的帕邱。

帕邱反對攝影依賴於繪畫,他強調攝影藝術必須依靠攝影的自身特性,認為攝影的審美價值隱藏在自身的特性裡,只有充分發揮攝影的自身特性才能創造出美,他說:「繪畫應該隨便由畫家去畫,只有根據固有的特質,才能創造出可以自立的攝影,沒有任何東西是從繪畫借用的」。

新即物主義攝影家的功績是促使人們對攝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攝影從審美性的虛幻世界中拉回到現實生活中來。但是,由於過分強調了細部物質表面結構的描寫,為後來的抽象主義攝影提供了萌發的土壤。

1925年前後出現了大口徑的小型照相機,新即物主義的表現領域因此有了新的發展,產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的作品。

代表人物

新即物主義的著名攝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希爾夏(1881-1948)、休利曼、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威斯吞、亞當斯(?-1902)等。

七,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於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的藝術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去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便成了超現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的對象。

攝影中的超現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在作品畫面上將景象加以堆砌、拼湊、改組,把具體的細部表現和任意的誇張、變形、省略和象徵的手法結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

該流派的創始人是英國攝影家絲頓和美國的布留奎爾(1880-1945)。真正完成者為英國舞臺攝影家馬可賓(1905-?),他在自己的創作中,把」超現實」的虛和現實中的實揉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既虛幻又實在的境界。例如,他在1946年創作的《馬可賓的自畫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現實作品,它是運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攝出來的:一次正面,兩次側面和一次一隻眼睛。

代表人物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有從事超現實主義集錦照片的畫家帕爾汗、變形人體攝影家布蘭特、肖像兼宣傳攝影家卡遜以及布魯門塔爾、洛林、哈爾斯曼、賴依等。

八,抽象攝影

抽象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裡解放出來」。

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製作成僅表現其形狀的「光圖畫」。

後來發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以表現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

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自身想像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攝影的發軔者為泰爾博(1800-1877)。開始時,作品畫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至1917年攝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

1922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展,並從理論上予以確立。

隨後,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範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系,並風行於歐美等國。

代表人物

該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寧格、安真蘭特、佛萊泰、溫隙斯特、格連巴晤、夏德和布留奎爾等。

九,堪的派攝影

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

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幹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卡蒂·布列松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裡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堪的」派中的攝影家,就其美學思想和創作傾向而言,情況是比較複雜的,雖然他們都崇尚人性世態的表現,且大部分都從事新聞攝影工作,但有的為自然主義者,有的為寫實主義者。

該流派的催生作品是1893年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斯迪格的《紐約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則是德國的攝影家埃利克·沙樂門博士。他用小型相機在一次德法總理舉行的夜間會議結束時拍攝的《羅馬政治會議》,由於其生動、真實、樸實、自然,而成為該流派名垂攝影史的經典作品。

在攝影美學上,他們認為「以攝影的基本特點為基礎的照片,是畫家或蝕刻家所無法模仿的,它具有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現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現出來的特性」。其次,對客觀事物的表現,他們重視和強調獨創性,說:「(攝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不要通過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而這正是區分照片是平庸還是高明、有價值還是沒有價值的標準」。

代表人物

該派著名的攝影家有美國的託馬斯·道韋爾·麥阿沃依、英國的茜莉特·摩戴爾、法國的維克託·哈夫門,以及路易斯·達爾·沃爾夫、彼得·斯塔克彼爾·布魯維奇等等。

十,「達達派」攝影

「達達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於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達達」,原為法國兒童語言中「小馬」或「玩具馬」的不連貫語彙。因為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作中否定理性和傳統文化,宣稱藝術和美學無緣,主張「棄繪畫和所有審美要求」,崇尚虛無,使創作近乎戲謔,因而人們把該藝術流派稱為「達達派」。

在這種藝術思潮影響下,攝影藝術領域中也產生了「達達派」。著名攝影家哈爾斯曼創作過一幅《蒙娜麗莎》,她那雙豐滿的手在這裡不僅青筋暴突、汁毛叢生,而且還塞滿了鈔票。真可謂荒誕無稽,不倫不類。

達達派攝影藝術家的創作,大都是利用暗房技術進行剪輯加工,創造某種虛幻的景象來表達自己的意念。例如《麗達和天鵝》把一個美麗的希臘神話故事,處理成某種晦澀怪誕、不可捉摸的圖象與線條的組合。在畫面中,可視形象已不再以其自身的意義存在,而只是某種意念的構成元素。還有人用剪輯的手段,使尼亞加拉大瀑布湧向紐約,製造了一個荒謬的世界末日的悽涼景象。

由於達達派攝影藝術作品不符合人們一般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要求,1924年以後就逐漸受到有較明確、完整的藝術理論和綱領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流派的衝擊。但其影響仍可在以後出現的現代派攝影藝術中窺見。

代表人物

達達派的著名攝影家有菲利普哈爾斯曼、摩根、拉茨羅摩荷利納基和利斯特基等。

十一,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後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本來具有發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

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他於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

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準。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且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造照片。」

其特點是:

1. 畫面有「具象」和「抽象」兩種,不論何種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現是其最終目的。畫面中的一切只不過是攝影家表現自我的「載體」而已。

2. 充分利用鏡頭的透視特性,把被攝體從現實中「剝離」出來,「移」到畫面上去,——使用鏡頭的某些光學性能,把客觀的物體加以改造,使之成為意念的「物化體」,從而在畫面中組合創造出自己的「世界」。而這世界往往是荒誕、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3. 利用近攝手段清晰而又強烈地強化和突出表現物體的某一細部形態。

4. 運用暗房技法,把被攝對象原有的豐富影調簡化,將自然、平凡的關係轉換成強烈的視覺關係。

5.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連續閃光),使被攝體從時間概念中分離出來,能動地把時間概念和空間位置加以調換。

其著名的攝影家除奧特·斯坦內特以外,還有傑·施莫爾、肖·范歐坎、蘭·佩恩、莫·弗克爾特、本章光郎和崛內初太郎等

《本文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當代攝影十大低端流派!
    流派二:私處攝影派作為我最羨慕的一個人群,我對這個流派有著長期的觀察和學習,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認識。首先攝影師們的外形都很不錯,俊男靚女很多,試想,你要被人拍光屁股,是不是更想選擇一個看起來順眼的?認為暗房裡有很多秘而不宣的特技以及雜技,得之即可得天下。對膠片極為推崇但說不出什麼道理,極度鄙視數碼攝影,最怕的就是分辨一張黑白照片到底是數碼拍的還是膠片拍的(會猜錯)。喜歡用浪費紙張的數量衡量自己的藝術水準,給人一種臨池學書的感覺,對外宣稱通往藝術殿堂的道路只此一條。
  • 攝影——11個最著名的藝術流派
    《紡織女童工》 路易斯·海因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該流派的催生作品是1893年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斯迪格的《紐約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則是德國的攝影家埃利克·沙樂門博士。他用小型相機在一次德法總理舉行的夜間會議結束時拍攝的《羅馬政治會議》,由於其生動、真實、樸實、自然,而成為該流派名垂攝影史的經典作品。
  • 11個最著名的攝影藝術流派
    《紡織女童工》 路易斯·海因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但該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進了人們對攝影特性和表現技巧的探索和研究。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1890-?)和Group f62攝影組織中的青年攝影家,如亞丹斯、根令翰等。純粹派後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發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
  • 攝影11個最著名的藝術流派
    攝影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漸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響至今。《紡織女童工》 路易斯·海因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 5分鐘帶你了解攝影藝術流派
    所謂攝影藝術流派是指具有相同的藝術見解和近似的審美眼光,創作風格和特點也相似的藝術家所形成或組成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藝術團體或派別。攝影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漸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響至今。
  • 爐石傳說酒館戰棋吃雞流派和爛分流派介紹
    爐石傳說中流派的種類有不少,但是那些流派能夠吃雞而那些流派只能恰爛分甚至速八流派有哪些,本期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酒館中的各種流派吃雞率,希望你能喜歡。 自從女巴上線以來酒館中的兔兔們就活躍了起來,目前在女巴的強力技能加持下,兔兔女巴在酒館中的流派吃雞率屬於第一,至今也沒有什麼陣容能夠與之抗衡。或許有,但是相比較女巴兔兔流的成型快勝率高的卡組,這些特殊的卡組往往在半道就走了。
  • 攝影美學之抽象攝影概述
    抽象和抽象攝影的定義「抽象攝影」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藝術流派的形成與當時的社會思潮、藝術思潮、器材的改進和完善,以及表現技術的進步有關。「抽象」一詞的定義也會隨著社會觀點和所處領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下面列出幾種不同的定義,大家可以對照比較。
  • AI手機攝影的三個流派,其中藏了個假AI|AI手機的真與假(一)
    雨後春筍版的「AI攝影」字樣應運而生,於是也催生了AI攝影的第三個流派:APP派。所謂APP派很好理解,想一想我們用的各種美顏拍照相機、動態美顏錄製應用等等,這些能力,在今天基本都要用到AI算法來實現更好的效果。比如美圖秀秀旗下的美圖相機,就是在APP裡集成了機器學習算法,用來識別拍攝人像和背景、光源間的關係,從而把人像分離出來。
  • 淺議我的堪的派攝影實踐
    ,任何攝影題材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您說呢?攝影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流派逐漸消亡了,而另一些流派影響至今。縱觀攝影發展史,曾經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形成了多種藝術流派,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繪畫主義攝影、印象派攝影、寫實攝影、自然主義攝影、純粹派攝影、新即物主義攝影、堪的派攝影、達達派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抽象攝影、主觀主義攝影等流派。
  • 珠寶攝影系列教程——《珠寶攝影如何布光》
    珠寶攝影布光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序言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信息爆炸,我們看到的內容卻日益嘈雜;得益於自媒體的發達,不少攝影師「乾貨私夾」,惡意誇大,培訓更是遍地開花。如何才能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確實是個問題。珠寶攝影布光流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派別。
  • 京劇流派十人談(三)主流派和個性化流派
    這次我們請他們談談京劇流派的問題。       參加這次流派討論的共有十位學者名家,他們是:吳大徵、劉曾礻是、王則昭、李小惠、張業才、李崇祥、徐世英、潘克明、李育民、張煥宗。《早安京劇》分四期刊登,大家一起聽一聽他們關於京劇流派的真知灼見。
  • 京劇流派十人談(四)流派的學習和繼承
    這次我們請他們談談京劇流派的問題。       參加這次流派討論的共有十位學者名家,他們是:吳大徵、劉曾礻是、王則昭、李小惠、張業才、李崇祥、徐世英、潘克明、李育民、張煥宗。《早安京劇》分四期刊登,大家一起聽一聽他們關於京劇流派的真知灼見。         主流派的藝術內涵豐富、風格純正,因此學習流派應從主流派入手,打好基礎,再求發展。
  • 《雲頂之弈》月蝕流派克制陣容推薦 想知道月蝕流派怎麼克制戳這裡
    《雲頂之弈》月蝕流派克制陣容推薦 想知道月蝕流派怎麼克制戳這裡時間:2020-02-05 17:03   來源:九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雲頂之弈》月蝕流派克制陣容推薦 想知道月蝕流派怎麼克制戳這裡 雲頂之弈月蝕流派怎麼克制?
  • 《詭秘之主》都影響了哪些網文流派?
    這算是個月經問題了,長期有書友給我留言,問詭秘流,克蘇魯,scp,聊天群流,扮大佬流,迪化流,爛柯流,虧成首富流……這些流派到底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是怎麼演變發展起來的~我在各種場合,給不同的童鞋解釋過很多遍了,今天乾脆從《詭秘之主》說起,集中科普一下近幾年興起的一些新流派及其特點,聊聊他們是怎麼演變成現在這樣的~為什麼是從《詭秘之主》說起呢?
  • 林路:攝影大師筱山紀信之樋口可南子
    我曾加在十年前的《西方攝影流派和大師作品》一書中寫道:「在當代人體攝影領域中,還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一些日本的著名人體攝影家對歐美人體攝影產生過重要的影響。筱山紀信的人體攝影作品常常令人想起佛教繪畫中強烈的單純性,有時又顯現出現代的超現實主義傾向,從而在1970年被作為人體攝影大師介紹到歐洲。藤井秀樹主要以人體攝影的紋身藝術表現而出名,藉助人體的天然魅力,提取了傳統紋身藝術和現代審美情趣的精華,融攝影、化妝、表演為一體,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 影之刃3絕影的流派應該怎麼選擇
    影之刃3絕影的流派應該怎麼選擇?絕影在影之刃3中式屬於比較熱門的職業,那麼它的流派應該怎麼選擇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點看過來吧!
  • 真心話:流派不能複製粘貼
    流派藝術的特色就在於其韻味濃鬱醇厚,極富特色,使人在細品之下大有意猶未盡之感。演員的演唱唱法沒有特色,韻味不足,直接導致了流派特色無法體現,或者根本無流派特徵。觀眾,尤其是江浙滬越劇群體的觀眾在欣賞上無法接受,不願接受,(有人會說,去全國巡演怎麼大受歡迎,一種是追星,明星效應,還有一種是有些地區長期不聞越韻,切不可把飢不擇食,當作大受歡迎之談)。造成極其尷尬的局面,而我們有的從業者則埋怨觀眾欣賞水平低,自認為在革新,在創造。
  • 港式奶茶的主要流派
    非遺傳承港式奶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按照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傳承,那必須分門列派,港式奶茶自然也不例外。目前市面上的港式奶茶主要分為依靠火力的傳統流派,以及依靠多次反覆拉茶的新式流派兩個。一. 傳統流派傳統流派顧名思義,是香港早期就成立的一些港奶門派。蘭芳園作為開宗立派之祖,自然不必多說了,餘下來的比如金寶冰廳、海安啡室、豪華咖啡等等,都是擁有50年以上歷史的老店面,對於港式奶茶也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啦!
  • 劍術流派
    劍是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武術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風。
  • Excel不僅能畫畫,甚至分出了不同流派
    如今的堀內通過不斷的潛心修行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流派,甚至開辦了好幾次畫展,關於自己的畫展堀內也頗有心得。 沒想到豈止是有,Excel繪圖甚至都能分出兩種流派。 一種是上面提到的「線條流」。 由於線條平滑、上手簡單、自帶參照網格等等的特點,再加上一些特有的功能,Excel繪圖原來真的有不少忠實的簇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