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編者按:南開大學京劇沙龍成立於1999 年末。
除了南開大學教師外,沙龍成員還包括天津市戲迷票友協會負責人,天津市專業演員,天津大學和其他單位的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天津藝術研究所專業研究人員也常參加沙龍活動。
沙龍每周活動一次,就大家感興趣的諸多京劇藝術問題進行漫談式的研究、討論。在研討中力求把學術性與自由漫談結合起來,使參加者既有收穫,又感到興趣。
由於沙龍成員當年多看過大師和名家的演出,加上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較深的認識,因此對京劇藝術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見解。這次我們請他們談談京劇流派的問題。
參加這次流派討論的共有十位學者名家,他們是:吳大徵、劉曾礻是、王則昭、李小惠、張業才、李崇祥、徐世英、潘克明、李育民、張煥宗。《早安京劇》分四期刊登,大家一起聽一聽他們關於京劇流派的真知灼見。
在眾多的藝術流派中形成最早又影響最大的流派當屬譚鑫培這一老生流派,譚氏基本功驚人,生活經歷豐富,創造能力非凡。他的表演濃縮、精煉、不溫不火、極具規範性。他扮演三教九流多種人物無不勝任愉快,後期多飾演孔孟之徒、飽學之士及他們中的忠臣、清官。他能深刻展現他們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風貌,給人以深層次的感受和觸動。譚派藝術的出現是京劇從初創走向成熟、從簡單走向完美的標誌。它不僅帶動了各個行當,而且直接哺育了楊小樓、餘叔巖、梅蘭芳三大演員。他們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把京劇推向高峰。
三大家繼承了譚派藝術的優良傳統,他們的文化、藝術修養有超越譚氏之處,因而扮演的人物氣質更佳、表演更為含蓄、細膩,意境更覺深邃,風格更趨平和,加之他們的藝術也很規範,遂成為後學楷模。我們可稱譚氏及三大家為京劇藝術的主流派。
主流派的藝術平正無奇,卻令人百看不厭、魅力無窮。原因在於他們的文化、藝術以及技術素養達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因而其表演絢爛已極而歸於平淡。要達到此種境界確實太難了,於是,隨著社會思想和審美情趣的變化、人物風貌的多樣化,出於競爭的需要,具有演員個性的流派紛紛湧現,這些流派的藝術風格不再中正平和,而帶有由演員個人天賦、修養所決定的傾向,由於富有特色,同樣受到觀眾的歡迎。前面提到的荀、馬二家的獨特藝術風格就是演員思想面貌的反映。周信芳的表演鮮明、潑辣則是演員對不公社會憤怒的發洩和表露。
把流派區分為主流派和個性化流派確有道理,但並非主流派演員的藝術水平一定高於個性化流派。程硯秋的藝術極富個性,他對梅蘭芳構成相當威脅,個性化流派演員馬連良、譚富英的藝術水平、地位應高於主流派的後繼者楊寶森。這都是很好的說明。我們更不能把個性化流派的特點都說成是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