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表型分析對重度抑鬱症會產生低特異性的全基因組關聯信號

2021-01-10 科學網

最小表型分析對重度抑鬱症會產生低特異性的全基因組關聯信號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1 13:17:14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Na Cai等研究人員發現,最小表型分析對重度抑鬱症會產生低特異性的全基因組關聯信號。2020年3月30日,《自然—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報導了由最小表型定義的抑鬱症和嚴格定義的重度抑鬱障礙(MDD)之間的遺傳結構差異:前者具有較低的基因型遺傳性,與嚴格定義的MDD相比,不能用輕症病例來解釋,而在其他條件下導致這種共有遺傳原因的基因組比例更高。

 

基於最小表型定義的GWAS可優先識別非MDD特異的基因座,儘管它會產生高度預測的多基因風險評分,但預測力完全可以通過大樣本量來解釋,而不是通過對MDD的特異性。這些結果表明,依賴最小表型的結果可能會左右對MDD遺傳結構的看法,並阻礙對MDD特異性途徑的鑑定。

 

據悉,最小表型是指依靠少量自報告項目進行疾病病例識別,並越來越多地用於GWAS。

 

附:英文原文

Title: Minimal phenotyping yield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ignals of low specificity for major depression

Author: Na Cai, Joana A. Revez, Mark J. Adams, Till F. M. Andlauer, Gerome Breen, Enda M. Byrne, Toni-Kim Clarke, Andreas J. Forstner, Hans J. Grabe, Steven P. Hamilton, Douglas F. Levinson, Cathryn M. Lewis, Glyn Lewis, Nicholas G. Martin, Yuri Milaneschi, Ole Mors, Bertram Mller-Myhsok, Brenda W. J. H. Penninx, Roy H. Perlis, Giorgio Pistis, James B. Potash, Martin Preisig, Jianxin Shi, Jordan W. Smoller, Fabien Streit, Henning Tiemeier, Rudolf Uher, Sandra Van der Auwera, Alexander Viktorin, Myrna M. Weissman, Kenneth S. Kendler, Jonathan Flint

Issue&Volume: 2020-03-30

Abstract: Minimal phenotyping refers to the reliance on the use of a small number of self-reported items for disease case identification, increasingly used in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Here we report differences in genetic architecture between depression defined by minimal phenotyping and strictly define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the former has a lower genotype-derived heritability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inclusion of milder cases an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genome contributing to this shared genetic liability with other conditions than for strictly defined MDD. GWAS based on minimal phenotyping definitions preferentially identifies loci that are not specific to MDD, and, although it generates highly predictive polygenic risk scores, the predictive power can be explained entirely by large sample sizes rather than by specificity for MDD. Our results show that reliance on results from minimal phenotyping may bias views of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MDD and impede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pathways specific to MDD.

DOI: 10.1038/s41588-020-0594-5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594-5

相關焦點

  • 木豆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之唯一
    木豆(Cajanus cajan),蝶形花亞科木豆屬灌木,作為一種投入低的熱帶豆類糧食,對亞洲、非洲及拉美地區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供應和營養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全世界廣泛分布著1000多份木豆種質,文章選取8個重要區域的292份代表材料,利用重測序技術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對重要農藝性狀關聯的候選基因進行研究。1.
  • Science:從基因表達層面解析為何「男女有別」
    為了表徵人類轉錄組及其調控的性別差異,並發現性別和遺傳學如何相互影響複雜的性狀和疾病,研究人員在GTEx項目(v8數據發布)調查的44個人類組織來源中生成了基因表達及其遺傳調控的性別差異目錄,並分析了16245個RNA測序樣本和838個成年個體的基因型。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報告了基因表達水平、組織細胞類型組成和順式表達定量性狀位點(cis-eQTLs)的性別差異。
  • 在組會講Nature文章時加點背景知識,讓導師刮目相看
    Box.1CRISPR篩選(CRISPR screen)技術是通過構建sgRNA文庫,轉染到目的細胞中進行全基因組範圍的敲除,隨後進行細胞表型篩選及高通量測序分析,以從中找出控制表型的關鍵基因的技術。Figure 1:3D培養體系中全基因組範圍的掃描檢測到更豐富的腫瘤驅動基因及其信號通路為了進一步證明3D培養體系更加符合生物體內腫瘤發生的真實情況。作者比較了在3D培養體系及3D/2D標準化模型中驅動腫瘤表型能力強的基因與已經發現的在肺癌中高頻突變的基因之間的相似度。
  • 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
    為了讓大家更快了解腫瘤中各種主要信號通路及其關係,在2018年6月8日-10日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辦的CGOG年會中,消化腫瘤內科的章程博士結合團隊研究成果和科研業界最新動態,進行了題為「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的精彩報告,為與會專家分享了TCGA團隊最新發表於Cell系列期刊的關鍵研究成果。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392.4.1 結構變異及其多態性 392.4.2 全基因組的重組率和LD的人群圖譜 422.4.3 自然選擇和人群演化信號 422.5 從HapMap到GWAS Catalog 472.5.1 HapMap掀起的GWAS大潮 472.5.2 GWAS的暗物質——遺傳度缺失及其應對 492.5.3 GWAS
  • 新冠快速康復者體內持續產生抗SARS-CoV-2病毒抗體
    Luminex分析證實了基於ELISA的IgG觀察結果,在區分對照組和SARS-CoV-2感染者之間的低抗S-IgM水平方面優於ELISA(圖2B)。我們觀察到10-15%的受試者對抗N、抗S和抗RBD IgG1呈陰性,與ELISA數據一致(圖2C)。IgM測量顯示,在第一次抽血時,20-49%的COVID-19康復受試者與陰性對照者無法區分(圖2D)。
  • 繪製生命與疾病的導航圖 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表型組,是指生物體從微觀(即分子)組成到宏觀、從胚胎發育到衰老死亡全過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基因(內因)與環境(外因、含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共同決定了表型。
  • 新方法實現對植物表型變化背後遺傳變異的鑑定
    新方法實現對植物表型變化背後遺傳變異的鑑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6 11:58:0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發育生物學研究所Detlef Weigel研究團隊,通過不使用完整基因組實現對植物表型變化背後遺傳變異的鑑定
  • 新方法實現對單細胞等位基因和單倍型特異性拷貝數的表徵
    新方法實現對單細胞等位基因和單倍型特異性拷貝數的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4:20:17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Benjamin J.
  • 改變一個基因 楊樹不再「飄雪」
    由於雌株生長表現優秀,我國以前選育和推廣的楊樹良種大多為雌株,在達到性成熟年齡後,每年春季會產生大量飛絮,嚴重時遮擋視線,帶來交通和火災隱患,也造成嚴重的汙染環境,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解決它自然就提上日程了。」論文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尹佟明介紹。然而,樹木選育的周期非常長,楊樹從雜交育苗到開花大約需要六七年時間,選育過程還必須做大量的田間試驗。
  • 中國人基因庫首次發表: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4月30日,瑞金醫院內分泌科領銜的ChinaMAP(中國代謝解析計劃)聯盟攜全國29家研究機構和醫院,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
  • 抑鬱症病人面部最具特異性
    死者姓張,是南寧人,今年40多歲,有一個14歲的兒子,平常與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按照鄰居說的,張女士平常看著挺正常的,碰到了也會講話,怎麼會突然自殺呢。後來經過警方調查,張女士一直患有抑鬱症,在出事前,張女士的精神狀態一直不好,但是沒想到她會選擇自殺。因為抑鬱症而死亡的人數並不少,但很多病人甚至直到他死亡,我們才知道是他是一位病人,難道抑鬱症真的沒有症狀嗎?
  • 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終於來了,這些基因風險位點值得注意...
    全基因組分析使家族性IA研究出現新突破隨著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的出現,對家族性IA研究有一些新的發現。IA的遺傳模式尚不清楚,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能是最常見的遺傳方式,在家族性和散發性IA病例中發現與染色體1p34.3-36.13、7q11、19q13.3和Xp22有關,而全基因組研究以CDKN2BAS和SOX17基因的證據最強。隨著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發展,科學家已經可以實現對遺傳的多基因模型分析。
  • Cell亮點:Steven Carr團隊報導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
    蛋白表達水平和信號通路的異常是腫瘤最常見的特徵,近些年來的研究表明,相比於僅通過基因組分析,蛋白組和修飾組包含了更多的基因無法識別的新信息,這一觀察引出了蛋白基因組學
  • Circulation:代謝組學變化揭示早期成年人心血管風險因素
    儘管代謝產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發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早期年輕人群中關於機體代謝紊亂的研究以及與CVD的產生或者發病機制的研究仍然十分匱乏。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代謝和脂質分子表型關聯和通路分析首先對2330名黑人和白人進行代謝組學分析,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分析CVD表型(包括心衰,血管和心肺適應性)與代謝/脂質分子之間的相關性,並且通過年齡,性別和種族對計算結果進行校正。結果表明:穀氨酸代謝異常、表皮功能紊亂、氧化脅迫和炎症等,與CVD不良表型的產生密切相關。
  • 喬任梁自殺 基因檢測告訴你:抑鬱症竟然也會遺傳
    在中國,以抑鬱症為主的情感障礙患者人數已將近9000萬,且還在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抑鬱症將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到2020年其疾病負擔將僅次於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總負擔第二位 。我國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至少是13萬,而其中40%的自殺死亡者在自殺時患有抑鬱症。
  • 西農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世界領先
    研究對分布世界各地的15種代表性牛品種(國內6、國外9種)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進行了整合比較分析近日,中國農學會組織以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為組長的7人專家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昝林森教授歷時15年主持完成的
  • 32個乳腺癌新基因位點被發現!有望預測不同乳腺癌的風險
    近日,一項涵蓋了26.6萬名女性的遺傳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在人類基因組找到了與乳腺癌有關的32個新位點,並且該研究結果首次將這種風險因素與多種具體亞型的乳腺癌關聯起來。目前,這項分析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 ​給甲基化晶片分析加點料!13+ SCI解讀帶你看懂甲基化基因標誌物的選擇
    大多數腺癌富集在CIMP高簇中,而我們可以在圖中看出CIMP低表達和CIMP中間組則有更多的鱗狀細胞癌(fig 1C)。腺鱗癌僅在低CIMP組中發現。CIMP高和CIMP中間組織中的所有患者均被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而未感染HPV的患者則分布在CIMP低組中(圖1D)。
  • 東亞人群肺腺癌基因組學研究
    東亞人群肺腺癌基因組學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8 13:38:44 新加坡A*STAR基因組研究所Weiwei Zhai 、Axel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