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為什麼這麼紅,愛範兒早前已經跟大家嘮過了。繼 BBC 後,衛報也報導了王菊,稱她是打破審美標準的偶像,還把她美譽為中國版的碧昂斯(Beyonce Giselle Knowles)。此等讚譽,「陶淵明們」應該高興壞了。
碧昂斯是何許人也?
她是獲得過 16 座葛萊美獎的美國流行天后,在公共事業領域,她還有更厲害的身份,一個影響全球的女權主義倡導者。碧昂斯出道以來,多次獻聲女性賦權運動慈善演唱會。在 2017 年國際女孩日,她更在個人專輯《Lemonade》中發布歌曲《自由 (Freedom)》,呼籲全球停止對女孩權益的侵害,鼓勵女孩們勇敢追求自由。
▲ 女權主義者,圖片來自:中國日報中文網
為什麼王菊會被美稱為一位女權主義領導者?原因是王菊多樣化的粉絲群體,根據衛報的報導,一位廣州學者談到王菊和邊緣化群體時說:
他們有同樣的被排除在一定標準之外的經歷,因此他們有著同樣的歸屬感。
「陶淵明」(王菊粉絲)的情況似乎比衛報報導得要更複雜。除了女權主義外,王菊還獲得很多 LGBT 的支持,這是一個什麼情況?
王菊為少數群體發聲?
不同於其他女團成員膚白、貌美、大長腿的形象,王菊不瘦、不白,不 「小清新」,出場自帶氣場,在《創造 101》節目初期被嘲笑為 「大媽」。
如果沒有後來的 「反轉」,王菊不過是選秀舞臺上的又一個突圍失敗者。當然,我們知道她成功了。
其實王菊並沒有明確地為某一個少數群體說話,但她為個性化審美觀和獨立精神打開了輿論的話頭。
▲「陶淵明」中不乏有識之士 . 圖片來自:YouTube
「為什麼別人光憑好看就能被觀眾喜愛?」可以延伸出「為什麼瘦就是美的?」「為什麼社會審美對女性如此嚴苛?」「憑什麼異性戀是正常人,LGBT 就是非正常?」
這些外延圈到的粉就可想而知,受外貌困擾、被 「體重歧視」 的人,LGBT,女權主義者,容易成為最懂欣賞王菊的「陶淵明」。
他們可能是王菊圈到的第一批粉絲,這些渴望表達的少數群體,運用自己的才華,為王菊擴大了影響力。
為了拉票,陶淵明們到處 「安利」 王菊,在這個過程中,粉絲對她的個人形象進行了無數的再創作。土味表情包,病毒傳播的飯圈文案,許多菊外人對王菊其人認識模糊,卻對「陶淵明」的才華印象深刻。
這就是韓飯圈常說的,「粉絲行為代表偶像,粉絲招黑偶像買單。」
我們得承認,過去的審美觀狹隘,主流的聲音太強大,少數群體話語權缺失。
▲ 王菊代表著少數群體的精神. 圖片來自:頭條 - 新浪
像年輕人愛搖滾、重金屬音樂,王菊的「小眾」形象,提供的就是這樣一個宣洩渠道,粉絲可以借她向世界表達反抗。
衛報把王菊稱為中國碧昂斯,重點還是指她衝擊了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追求個性在這個時代並不個性,人們喜歡把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掛在嘴邊,但一般人沒有渠道發聲,而她藉助選秀平臺做到了。
貌美有才華的大有人在,為何偏偏紅了這些 「叛逆者」?拜託,審美早就變了。不勵志、不歲月靜好的人已經突圍而出。
坐擁百萬粉絲的美妝界大網紅 benny,從不避談自己的同志身份。在自己的視頻中用醫學知識揭秘美容行業內的 「坑」,撕同行、撕粉絲,更敢於吐槽品牌方,得罪金主爸爸們。
▲ benny 的不定期吐槽. 圖片來自:手機新浪網 - 新浪
相比之下,膚白、貌美、正能量的網紅,不僅去醫院生娃能堅持化妝,還能表演一手抱娃一手畫眼線,竭盡全力維持獨立女性的美好形象似乎 「虛偽」 而 「無趣」。
從不涉獵說唱音樂的我,也知道 Cardi B 這個美國說唱歌手。我了解的當然是她作為 「網絡紅人」 的一面,她在 Instagram 上表現惡搞、瘋癲,甚至口沒遮攔,但是難得的坦白。她完全不掩飾對金錢的渴望,主動提及自己的過去,整容,跳脫衣舞謀生。可以說,Cardi B 「喪」 得很勵志。
因為我 19 歲的時候,要去脫衣舞 club 工作兩個月才能買上 D(cup),當你在做手術的時候,真的是拿命在賭,所以老娘才要一直秀到生命盡頭。
▲ Cardi B,圖片來自:嗶哩嗶哩
與其說網絡文化走向了 「審醜」,不如理解為,人們越來越喜歡接地氣的 「普通人」,而不是 「端著」 的神。
審美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星爺的喜劇電影剛出現時讓許多觀眾接受無能,誰也不能預料多年過去,周星馳電影成了百看不厭經典。
王菊的走紅,還是立足於平臺基礎其實中國明星中,也有不少真性情,不掩飾自己 「暴脾氣」 的人。例如寧靜,在真人秀上,也是國罵連篇,但寧靜作為資深演員,代表作眾多,坦率的性格也獲得觀眾喜歡。
王菊的爆紅,到底還是一個選秀效應。
▲ 2005 超級女生. 圖片來自:YouTube
選秀在中國娛樂節目中不是一個新形式,把這種形式引爆的,還是距今有點年頭的超級女生。2005 年的超級女生,決賽中奪冠的李宇春獲得超過 352 萬投票(甚至有消息稱系統癱瘓,不止這個票數)。在智慧型手機沒出現,社交網絡還不發達的 2005 年,靠手機簡訊投出 352 萬票,可見影響力之大。
從諾基亞時代走到蘋果時代,「投票」 形式利用新科技、新平臺繼續發揚光大。愛範兒編輯臥底《創造 101》 粉絲群後,為大家科普了粉絲如何為偶像打 call。
《創造 101》是騰訊出品節目,聯合了多個流量平臺投票。王菊的個人魅力無法帶動如此巨大的流量,但背後的資本可以。娛樂爆紅的背後是資本之戰,當然,王菊爆紅的背後有多少推手,不在此深究(允許我保留一點求生欲)。
逃離 「被定義」王菊突然走紅以後,她仿佛成了《洛麗塔》中的女主角,一直處於 「被定義」 的位置,外界給她添加的標籤,早已超出她個人能夠回應的範圍。
▲王菊本人也對走紅感到意外,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最近香港一個女運輸工也在網絡走紅,被譽為 「港版蘿拉」。她的真名是朱芊佩,外貌條件很好,學歷條件也足夠成為辦公室 OL ,但朱芊佩選擇成為 「有汗出,有糧出」 的跟車運輸。這也是一個傳統觀念的 「反轉」,有衝突,有亮點,就會容易被關注。
女權主義的爭論甚囂塵上,微博上虛擬劇本《淑女的品格》引起熱議,描述都市女性生存的《北京女子圖鑑》、《上海女子圖鑑》也在熱播。到底什麼才是女權主義者滿意的女性形象?人們還在不斷尋找模板。
▲ 港版蘿拉,圖片來自:聯合新聞網
人們開始說女權主義者是王菊「這樣的」,或者是最近走紅的港版蘿拉「那樣的」。但是,如果女性不像王菊那樣衝擊審美,不像港版蘿拉一般能幹體力活,難道就不具有獨立精神了嗎?
打破了常規的新審美,也容易是下一個傷及無辜的刻板印象。
世界多元而豐富,不應由掌握社會話語權的某一方來定義美。女性最重要的自由,就是擁有不被任何主義 「定義」 的自由。
身為圈中人,王菊的個人形象免不了一直被反覆 「定義」,未來的王菊還是不是陶淵明們的愛,還是不是女權主義者的理想形象,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