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悲劇英雄,曾拒絕皇帝勸降,敵軍直言他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2021-02-08 百家號

他既是那個「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的悲觀傷懷的文天祥,也是那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勇大義的文天祥。

何為悲劇英雄,就是在我們外人看來,英雄之死反而是他悲壯一生最好的解脫,可是我們又多希望這樣的英雄能夠活下去。

三國末期魏國大詩人阮籍曾經去往廣武,在這個當年劉邦項羽兩軍對峙的地方留下千年一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感慨時代缺少英雄,無能宵小之徒登堂入室,讓人無法直視,更不會仰視。

而在文天祥的時代,南宋滅亡之際,這樣的豎子宵小多如過江之鯽,佔滿朝堂。他卻挺身而出,如同駕著七彩祥雲而來,視死如歸,不求獨生,只求共死的大英雄,其精神光輝,不僅照亮了那個灰暗血腥的時代,讓忽必烈等梟雄黯然失色,更是在千年中華文明史書上留下丹心一枚,激勵著多災多難的中華兒女,奮勇向前,管它蒙古韃子,女真異族,還是日本鬼子,即使逞兇一時,終不能亡我華夏炎黃。

坦白來說,文天祥的人生體驗,可以用無奈悲愴來形容。天賦大才,卻無處施展,20歲時被宋理宗欽點為狀元,其狀元文章闡述的正是社會改革方案,一顆救黎民於水火,挽大宋於將亡的赤子之心,躍然紙上。

高中狀元後第四天,陪伴他來臨安考試的父親因病去世,文天祥不得不回家守喪三年,在守喪第三年的時候(公元1259年),蒙古大軍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宋朝朝野震動,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聽聞這個消息後,文天祥立即上疏,請斬董宋臣以安民心,另外提出了幾條禦敵之策,但均未被採納。

被澆了一盆冷水的文天祥,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官場新手,那些蠅營苟且之輩掌握大權,醉生夢死,直把杭州作汴州。

他不甘心,仍以積極姿態入世,試圖作補天手。他畢竟才具卓著,守喪結束之後官運亨通,十五年時間裡做到了省部級高官。宋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朝大軍渡江,文天祥散盡家財,招募豪傑義士,起兵勤王,組織起三萬多人的義軍,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

雞湯類的口號終究彌補不了軍隊戰鬥力的巨大差距,三萬多人義軍被打敗打散,僅餘文天祥等六人逃亡。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二十九日,四十歲的文天祥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統領全國各路兵馬,當時元兵已經迫近臨安城北門,南宋在軍事上已經沒有轉圜餘地,元軍此時派使者過來邀請大宋主持國事者進行談判,這給了南宋朝堂和平談判的希望,文天祥明知此去兇險萬分,但還是挺身而出,親赴敵營,出於政治考量,他臨行前辭去了右丞相的官位,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臨安城外皋亭山元軍大營。

談判過程中,文天祥毫無懼色,與敵軍統帥伯顏據理力爭,沒想到南宋朝廷卻派人前往文天祥的軍營,解散了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此消息後,立即拘押了文天祥,押往北方。在文天祥被押到鎮江的時候,被當地義士冒死解救脫險。這個時候,文天祥得知南宋朝廷已經遞交降表,開城投降,宋恭帝被押往大都,陸秀夫等人擁立七歲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遂轉往東南。

文天祥先到達真州,把元軍虛實情況告訴駐守的淮東、淮西制置使,他計劃聯合這兩位制置使一起興兵討元,沒想到過了兩天就被下逐客令,文天祥不得已繼續往南逃亡,一路隱姓埋名,躲避元軍追捕,躲避宋奸的出賣,在一些痛苦經歷後,他不禁自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當年苦守襄陽的呂文煥不就是因為扛不住壓力,貪生怕死,所以投降了元朝嗎?並且帶領元兵一路撲向臨安,導致了南宋亡國。呂師孟當年在元營談判時不也曾是鐵骨錚錚,好漢一條嗎?最終不還是步了他叔叔呂文煥的後塵,降北為奸?

在這些人眼裡,但求苟生,保住身家性命要緊,至於所學之取義成仁,不過是書上迂腐腔調,可文天祥就是這麼傻,就是這麼迂腐!他在痛定思痛之後,依然選擇了最難走的那條路——抗元復宋!

公元1277年,因為與當朝肱骨張世傑意見不合,文天祥再次離開朝堂,以同都督身份在福建南平等地指揮抗元,同年攻入江西,連續勝仗,收復十餘縣城,抗元形勢一時大好。可是隨著元軍主力趕到,文天祥的興國大營被包圍,激戰中文天祥軍隊損失慘重,文天祥的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撤往海豐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時值宋軍午飯,張弘範的突襲讓宋軍大敗,眼見軍隊潰敗,文天祥內心絕望,服毒自殺但未成功,被俘。張弘範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大筆一揮,寫下《過零丁洋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張弘範看到這首詩,勸文天祥說「南宋已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你殺身成仁,誰會寫入史書?不如換來高官厚祿,優遊此生」,文天祥答道:「國亡不能救,作為臣民已經是死有餘罪,怎能再叛降投敵?」,張弘範無語,只好把文天祥押往大都,一路上文天祥絕食八天,但未死成。

進入大都後,文天祥被關押在府學胡同,足足有四年之久。就在第二年(1279年)文天祥得知崖山一戰,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徹底亡國。但文天祥仍堅守初志,決不投降。

忽必烈愛惜文天祥的志向和才華,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文天祥嚴詞拒絕。公元1283年1月8日,忽必烈親自召見文天祥,勸他投降,許以高官厚祿,文天祥答道:「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忽必烈又改走親情路線,就讓文天祥的女兒柳娘(時年14歲)給文天祥寫信,想用親情軟化文天祥的態度,文天祥和妻子歐陽氏一共有兩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有柳娘和環娘(均14歲),文天祥接到女兒的信,內心悲痛萬分,但仍不肯投降。

忽必烈仍不甘心,又派出已經降元的南宋舊臣勸降,文天祥把他們痛罵了一番。最後忽必烈使出絕招,派被俘的宋恭帝出面勸降,不知道這對君臣見面彼此會有什麼感受,文天祥閉目不理,任由宋恭帝說什麼也不做反應。

宋恭帝或許會告訴文天祥——活下去有什麼不好?好死不如賴活著,甚至我這個已經退位的皇帝都還在苟且偷生,文丞相你又何苦一定要犧牲?

可是文天祥就是這麼傻,這麼迂腐,因為在他心中,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情!

次日,文天祥被押往菜市口(今北京東城區交道口)處死,臨行前,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僅47歲。行刑後片刻,忽必烈派人來終止行刑,收回成命,但為時已晚,忽必烈深感惋惜:「好男子,不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也」,呂文煥等宋奸儘管為元朝滅宋立下赫赫功勞,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與文天祥相比,在忽必烈眼裡,呂文煥不過是條好狗罷了,文天祥才是頂天立地的漢子。

文天祥的妻子在給丈夫收屍的時候,在他的衣帶裡發現了他的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丞相,你已經仁至義盡,好好安息吧,英雄悲情一世,忠魂閃耀千古!

相關焦點

  • 蕭峰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一生只有一件事做的不對,還不敢承認
    蕭峰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漢子,他曾是丐幫的幫主,丐幫的長老們犯了錯,蕭峰為了兄弟,可以兩肋插刀贖罪。蕭峰快意恩仇,為了找出帶頭大哥是誰,他不惜走南闖北,輾轉千裡。他生在大宋,偏偏是遼國人,他憑藉一人之力,換來了兩國的和平。綜上所述,可歌可泣,絕對能夠稱得上是金庸小說第一位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蕭峰也不例外,他一生只有一件事情做得不對,而且不敢承認。
  • 劉盈為什麼活不長,看到他的經歷以後,覺得真的悲劇
    ,提心弔膽的生活,生怕自己皇帝的位置被別人搶了去,因此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也不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們需要處理別人不處理的事情,還需要擔心著別人不用擔心的事情。而今天小編就是想跟大家講一講,歷史上西漢的皇帝劉盈為什麼活不長,看到他的經歷以後,真的是覺得非常的悲劇。說真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劉盈是一個非常善良的皇帝。當時劉盈的父親劉邦在建立大漢基業的時候,等成功了以後沒有享幾年的福,就已經去世了,因此皇帝的位置就自然而然的傳給了他的兒子,按照道理來說,劉邦死之前是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另一個兒子叫做劉如意。
  • 為掩護粟裕等部留下掩護的方志敏,不幸被俘後,他的做法讓人敬佩
    ,他們面對誘惑之時,不會因為一種好勝心、虛榮心而誤入歧途,用自己的雙手玷汙革命果實,而是會勇敢的拒絕誘惑,從不低下頭顱,他們的行為是大無畏精神的集中體現,哪怕心中也曾貪戀美好,貪戀對人間溫柔的朝花夕拾,但為了祖國的未來,他們寧願捨棄個人美好的生活,捨棄自己年輕英勇的生命,無畏的走向行刑臺,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被人讚頌並銘記!
  • 史上最慘烈的守城戰:打了44年,打死敵軍皇帝,36位將軍自殺殉國
    世界上最慘烈的守城戰:打了44年,打死敵軍皇帝,36位將軍自殺殉國南宋末年,蒙古的鐵騎踏遍了大部分的中華大地,南宋做為偏居一偶的小國也被打打的節節敗退。餘玠觀察了釣魚城周圍的地形,發現城的四周都環山,而且地勢險峻,蒙古人跟本就爬不上來,於是他就造了一套堅固的山城防禦陣地。這使得山上和城中的將士們能相互照應,有任何一方受難都可以及時救援,形成掎角之勢。這套防禦工事使釣魚城固若金湯,易守難攻。蒙古鐵騎來到後,怎麼也攻不下,雙方僵持了16年。後來,蒙古的大漢蒙哥即位,新皇帝上任三把火,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和統治,釣魚城成了他的首選目標。
  • 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中統勸降無效後,被他學生宋希濂執行槍決
    其實瞿秋白被捕後一度隱藏身份,他以化名林祺祥應對敵人的逼供,一起被捕的其他人也為其維護,不使他暴露真實身份以便日後營救。沒想到的是,瞿秋白已被捕的情報經由被敵軍第八師俘獲的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萬永成之妻徐氏供出,落實在上杭地區。瞿秋白的文人氣質本就讓人疑心,又讓叛徒鄭大鵬指認,「林祺祥」遂確認為瞿秋白。
  • 名垂青史,錚錚鐵骨,盤點歷史上有名的三位悲劇英雄
    在浩浩蕩蕩的幾千年歷史長河,名垂青史的英雄層出不窮。他們有智慧,有謀略,是歷史上難得的人才。這樣的人當然值得被歷史銘記。不過在這幾千年歷史裡面,能夠稱得上悲劇英雄的卻沒有幾位。名垂青史,錚錚鐵骨,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有名的幾位悲劇英雄。第一位,飛將軍李廣。
  • 為什麼他在戰場上未殺一人甚至救了敵軍,卻還被稱為英雄?
    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影片於2016年11月04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2月08日在中國上映。 道斯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小時候的他活潑好動,喜歡同他的哥哥四處玩耍,此時的他與長大後的他性格差異明顯,但後來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原先的性格。
  • 洪承疇降清,卻毀譽參雜,他到底是漢奸還是舍己為民的英雄?
    實際上,皇太極降尊紆貴,親自去勸降是需要勇氣的,如果堂堂天子被俘虜當面辱罵,將嚴重損害皇帝的威嚴。他之所以還要去,是因為事先已經對洪承疇真實的心理狀態有了基本的了解。《清史稿·洪承疇傳》記載:「命范文程諭降,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今古事,梁間塵偶落,著承疇衣,承疇拂去之。
  • 朱元璋威脅他:再不投降,讓你騎銅馬!他騎上銅馬,結果屍骨無存
    歷史上有兩個皇帝,以出身寒微著稱。出身最低的皇帝是後趙開國皇帝石勒,他幼年時是一個奴隸,受盡壓迫饑寒之苦。
  • 《三國志14》勸降使用心得 三國志14怎麼勸降
    下面就為大家帶來由「RunceLim」分享的《三國志14》勸降使用心得,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後期很拖,能做的事又不多,每次過一回合想做些什麼,但總覺得也沒多少事可以做,然後又看軍團超龜速的進攻,每個月有三次行動,所以統一天下也就只玩了八年的時間,但實際比三國志13玩三十年還久。
  • 知道他只是個「人造英雄」,你是否愛他如初?
    可如果時間倒流100多年,你走在佛山的街頭巷陌,會見到不少打把式賣藝,順便宣傳自製的跌打藥漢子,黃飛鴻就是其中一個。沒錯,真實的黃飛鴻是個賣藝賣藥的街頭藝人。想像一下黃氏胸口碎大石的樣子,是不是很辣眼睛?
  • 生擒方臘的不是武松而是他?風塵女子慧眼識英雄|德勝橋雙烈記(上)|武林探幽
    從前有座橋,橋上一雙人……慢旅君講的這座橋,和南宋時候一位大將有關,這位將領力大無比,曾經生擒方臘,但他的名字不叫武松;他的妻子淪落風塵,卻有一雙識英雄的慧眼,終為一代女將。夫妻雙烈,合力抗金,救皇帝於水火中,護國家於危難。他們一生徵戰,他們的愛情傳奇,令人喟嘆不已。
  • 蕭峰雖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但是卻也因為此事而悲劇一生
    蕭峰一生有情有義,對愛情堅貞,對國家和民族忠誠,人生經歷坎坷悲壯,其胸襟氣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選擇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系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悲劇英雄。但是蕭峰卻也因為太過執念於復仇而失手殺死了和自己一樣重情重義的愛人——為父還債的阿朱,從而導致了自己悲劇的一生,實在令人唏噓、嘆息。
  • 三國志14勸降使用心得 三國志14怎麼勸降
    剛剛終於玩完了第三次劇本,才發現原來這代的統一精髓是勸降呀,沒錯就是勸降,特別推薦在英雄集結這個劇本,我以為這可能會是最難的一個劇本..(雖然開頭真的很難)但只要你勢力一強大,幾乎一路勸降到結尾,大概在我拿下第4座城池時,周圍一堆小勢力都被我用這招騙進來了,當然前提你必需有個夠靠譜的軍師,這過程中孫堅勢力比較難搞,就跟他的勢力達到親密才把他哄騙過來,基本連開戰都不用,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
  • 皇帝召見功臣,他連夜將15個兒子送去廟裡當和尚,皇帝放聲大笑
    唐德宗繼位後,西藏聯合南詔再次進犯,德宗非常生氣,決定出兵,並派遣理性軍隊,這場戰爭勢如破竹,殺死理性勢力,接連攻佔幾個城市,將敵軍數千人斬首,追擊到大渡河,將敵軍圍困在山谷,很多人饑寒交迫。李成剛到達戰場,他率領軍隊斬首將軍劉德信,然後收斂士兵,李懷光也駐紮在這裡,李懷光擔心李成光搶功勞,所以他請求皇帝合併,李成義沒有異議,但當李懷光手下的先驅提出要求時。
  • 《角鬥士》:永遠的馬克西莫斯,悲劇之路上成就的悲劇英雄
    他將古典英雄主義和戲劇表演形式相結合,呈現出一部氣勢磅礴的悲劇英雄的佳作。《角鬥士》通過描述了馬克西莫斯所經歷的內心衝突和大環境下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揭示了他所遭遇不幸的原因,以及他在不幸中覺醒起來的英雄之光。讓馬克西莫斯的悲劇英雄的形象更加立體和深入人心。
  • 悲劇英雄=不幸+偉大
    人物篇03:悲劇英雄
  • 雷神託爾,他是如何從一個莽漢,轉變為頂天立地的超級英雄
    但是雷神在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不成熟的長髮逗比男孩,在經歷了愛人離他而去、父親母親相繼去世、家園被毀,被姐姐追殺、弟弟為救自己身亡這些極度悲慘的遭遇後,讓雷神一步步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王者。1.愛人離他而去
  • 他一生直言上諫被皇帝看重,死後卻被推倒墳墓,兒子婚約也被毀去
    古代有御史大夫這一官職,他們在朝堂上主要負責的內容就是檢舉揭發其他官員,當看到朝堂中有人行事不端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他們就會上書進諫秉明皇帝。除此外,甚至皇帝做了什麼錯的事情,他們也敢直接提出,但能做到這一點的還是比較少的,主要是害怕被皇帝厭惡,官場無望。
  • 被康熙帝尊重的孝莊皇太后,真的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嗎?
    她的傳奇之處,不僅僅在於她一生輔佐的三位皇帝(皇太極、順治帝和康熙帝),是清朝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皇帝,本人也為清朝的政治統治與社會安定做出過巨大貢獻,更是因為很多民間傳奇故事,都與這位奇女子息息相關,特別是傳說中她曾經勸降洪承疇,下嫁多爾袞,這兩件軼事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這兩件事情在歷史上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嗎?一、孝莊有勸降洪承疇的條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