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風華絕代,曾經的明星配音 蘇秀:那些故事片演員

2021-02-18 配音愛好網

作者蘇秀老師 李多多攝於年初二

本文寫於2004年到2007年


舒繡文

繡文大姐和高博是最早來到翻譯片組參加配音工作的,那是上海譯製的第二部影片——《鄉村女教師》(又名《桃李滿天下》)。那時候我還沒進翻譯片組呢。他們才是地道的上海第一批配音演員。

舒繡文早在三十年代就進入了上海電影界,抗戰時期,在重慶與白楊、張瑞芳、秦怡被稱為影劇界的"四大名旦"。在著名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扮演"抗戰夫人"王麗珍,那一段與陶金一起跳的探戈特別膾炙人口。她也是解放後,電影界全國僅有的四名一級演員之一(另外三人是:趙丹、白楊和金焰)。她的頭上罩滿了光環,但是她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大演員做派。我們這些剛進入電影界的晚輩,也跟著高博、韓非"繡文兒長,繡文兒短"地叫她,她也不覺得我們沒大沒小,而且像對待老朋友一樣地跟我們聊天,甚至跟我們講她初戀的故事。後來我跟她一塊配過《安娜·卡列尼娜》和《母親》。她配母親,韓非配兒子,我配兒子的女友。那是高爾基筆下一位革命的母親,她在廣場上演講,激昂慷慨,號召大家起來反抗。我在錄音棚中看她錄音,感覺她並沒有聲嘶力竭地叫喊,可是全片鑑定的時候,卻覺得她的感情特別到位,又有力度,讓我領略了什麼叫"舉重若輕",也讓我明白了,感情不到位,不能以喊叫代替激情。

其實,配音演員歸根結底也是演員。演員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掌握人物的節奏,都是一樣的。所以,很多好的電影演員,第一次參加配音,就能擔任主角,像舒繡文、高博、衛禹平、孫道臨以及後來的程之、林彬和中叔皇等人莫不如此。

我們在配《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恰巧電臺請她去廣播一篇什麼作品,拿了三十元稿費。她非常高興地要拿這筆錢請大家去吃西餐。那時,電影局對門有一家叫"寶大"的西餐館,每份大菜一元,包括一盆湯,一道菜和一些麵包、果醬、奶油之類。而且,每天的主菜是不同的,有一天是"罐燜雞",我們還特意選了那一天去的寶大。

吃過"寶大"之後,大家既覺得玩得非常開心,又覺得應該還請繡文一次。於是,說好了每人燒一個菜,到繡文家去聚餐。那天都有誰參加,吃些什麼菜,我已經全不記得了,只記得下著很大的雨,我和邱嶽峰是合乘一輛三輪車去的。

孫道臨

他應該是來我們廠最多的,也是時間跨度最長的。從1950年的《列寧在1918》中的捷爾仁斯基;到1958年的《王子復仇記》中的哈姆雷特、《白痴》中的梅斯金公爵,再到1976年的《基督山伯爵》,差不多將近三十年。當然,他的王子是眾人交口稱讚的,而我則更喜歡他配的梅斯金公爵。他的梅斯金那麼善良,那麼單純,道臨的聲音一點不華麗,一點不張揚,簡直單純得像個嬰兒。我甚至覺得,這個角色天底下沒人能比他配得更好了。

他在文革中擔任譯製導演的好萊塢影片《春閨淚痕》,我有幸被他選中配女主角伊莉莎白。那是一個與我以往所配的角色很不同的人物。她賢淑,溫柔,她的丈夫在第一次大戰中陣亡,那時她已懷孕,得到她的公司老闆無微不至的照顧,後來嫁給了他,兒子也不知道父親不是親生的,一家人非常幸福。及至太平洋戰爭爆發,兒子要去參軍,母親由於曾經失去丈夫,堅決反對,父親則是支持兒子的。這時,丈夫卻領來了一位從國外回來的客人,這個殘疾的中年人,就是伊莉莎白"陣亡"的丈夫。原來他一條腿殘疾後,不願連累妻子,競謊稱自己陣亡了。沒想到,二十年後,又闖進了妻子的生活。伊莉莎白要與前夫相認,並希望兒子也與前夫父子相認,卻被前夫斷然拒絕了。他不願破壞伊莉莎白現在的美滿家庭,他說:兒子第一次失去父親的時候,他還沒生出來,不能讓他再一次失去父親。我配的角色一般都是個性很強的人物,很少有這種"纏綿悱惻,柔腸百轉"的類型。感謝道臨給我這樣一個改變戲路的機會,可惜這部影片也沒上演過。

我和曹雷都可以說是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我們這兩個音樂的門外漢,居然敢去染指音樂廣播劇。她寫了講述"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生平的《播種歡樂的人》,又寫了關於柴可夫斯基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她自己要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於是請我去做導演。而我們竟然想到去邀請孫道臨做男主角,他也竟然同意了。

不過,我們再大膽,音樂方面的事也不敢隨便瞎寫,因此一有問題便去請教音樂學院的譚冰若教授。那天,曹雷先到我家找我,再一起去譚先生家。她看見我書架下面放著一套金光閃閃的茶具,就問:你哪來的這麼一套花裡胡哨的東西?我說是廣東的朋友送的。那時正是廣東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很多人都以與廣東沾邊為榮,講話也操著一口廣東腔。這使我們很反感,就把氣撒在廣東人身上了。我說廣東人能有什麼審美觀點?不過是土包子發了洋財。她說就是嘛,好好的牙齒非要去鑲個大金牙,帶個金鍊子,像抽水馬桶上的鏈子那麼粗……

我家離譚先生家大約只有兩三分鐘的路,我們一路走一邊還在編排廣東人如何如何,一直到譚先生家還在說個沒完。譚先生說:"你們倆客氣點好不好?我就是廣東人哪。"我們趕緊說:"你不算,你不算,其實好多廣東人都不那樣,我們說的那種廣東人,不包括你們。" 好在譚先生是大人不見小人怪。那時,真不知天高地厚啊!

林彬


林彬比我大幾個月,比趙慎之小几天,所以老趙一直用越劇裡寶玉叫黛玉的腔調管她叫"林妹妹"。她是五十年代中期,開始來我們廠配音的。她臺詞好,聲音好聽,搶了我們好多主角戲。如:《生的權利》《第十二夜》《生活的一課》《第六縱隊》等等。雖說如此,並不妨礙我們成為好朋友。從五十年代到文革,她幾乎就是我們廠的人。配《羅馬之戰》的時候,我們一起加班,一起住,一起吃桃子,不分彼此。還記得配《羅馬之戰》時,陳敘一要求我做為女王要端莊、沉穩;曹雷要刀子嘴;林彬作為拜佔庭皇后,老躺在睡榻上接見使節,讓她用毛邊嗓子說話。當年,我們配出來的人物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可惜後來出的碟片中,大概缺失了中低音,我們之間不同的聲音造型已然蕩然無存了。

還記得,1976年有一部英國影片《鐵道兒童》,其中的主角,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女孩,一般來說,應該是劉廣寧的戲,但是小劉不知為什麼不在廠裡。而那時丁建華剛來廠幾個月,還沒配過主要戲。因此,演員組就有兩種意見,一是主張大膽啟用小丁,認為儘管她沒配過主要戲,但是從她配的一些群眾角色中,可以看出她有很大潛力。另一種意見認為,這樣做完全沒有把握,是拿工作冒險。最後導演伍經緯採納了第一種意見,決心啟用小丁。為了確保影片質量,還委託林彬全程為小丁保駕。從對口型起,林彬就時刻和小丁在一起,幫她找口型,分析人物,幫她排戲,直到陪她進棚錄音。

除了戲配得好,她還有一手烙餅的好手藝。我烙的餅,新鮮的還可以,第二天就變硬了。可她烙的餅,一直不會變硬,於是大家約好,幾個女同胞一塊到我家去,讓她現場操作,好把她的絕活學來。我們一邊看她做,一邊聽她講,至今我都記得那些要領:什麼溫水和面:順著一個方向擀:烙好一面再翻,不要反覆翻……可我始終沒學會,我烙的餅還是沒她烙的好吃。

前年,上海影協為大家過生日,我問老趙"林彬去不去?"我說她去我就去。那天她說,她是為我來的。我說以後常通通電話吧,她說光通通電話怎麼行,我們得聚一聚。可是,又差不多兩年了,我們還一次都沒有聚會過。轉瞬間,大家都已屆耄耋之年,想聚會一次也不那麼方便了。

康泰


五十年代末期,楊沫的小說《青春之歌》曾經風靡一時,後來,聽說小說要搬上銀幕,大家除了對小說女主人公林道靜將由誰來扮演特別關心外,其次,就是在猜測會由誰來扮演那個令女主人公一直傾心的革命青年盧嘉川了。誰將扮演這個英俊瀟灑而又革命意志堅定的可愛人物呢?這份榮耀最終落在了上影演員康泰身上。《青春之歌》公映之後,扮演林道靜的謝芳和扮演盧嘉川的康泰都在一夜之間大紅大紫起來。接著他又和秦怡主演了《摩雅傣》。

康泰在文革時也曾多次來我們廠配音,在《戰爭和人》的二、三集中,我配伍代由紀子,他配由紀子情人青年軍官拓植。在《羅馬之戰》中,他配一個歌特王國的樞密院大臣,後來的國王。他為人隨和,毫無心計,脾氣又好,哪怕跟他開很過頭的玩笑,他也不會生氣。

有一次,他到我家來玩,一進門看見我的廳裡放著一架鋼琴,立刻興高採烈地說:"哦,你家有鋼琴,我唱一個吧。"

我們演員組有些人,專門對康泰精心策劃了一場惡作劇。我原以為是些壞小子幹的,後來才知道,趙慎之才是主謀。因為康泰經常偷她抽屜裡的糖,還特別得意。他們把夾心糖的夾心挖掉,把一小條肥皂塞進去,然後包好。等康泰在場的時候,從口袋裡掏出一大把糖來撒滿一桌子,讓大家來搶,故意把那塊特殊的糖留給康泰。康泰吃到最後說:"這塊糖的味道怎麼那麼怪呀?!"沒有人接他的茬,也沒有人笑。他們這樣欺負老實人,可真作孽呀!

劉瓊


大約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看過劉瓊主演的很多影片,別的都不記得了,只記得有一部叫《兩地相思》的影片,由劉瓊和陳燕燕主演,好像是根據一部美國電影翻拍的。講一對青年男女在輪船上偶然相遇,彼此一見鍾情,相約某日某時在一處頂樓的陽臺見面,也沒有約定其他的聯繫方式。結果,男的先到,左等右等,女的始終沒來。原來,姑娘見情人心切,在過馬路時,抬頭向頂樓張望,被車壓斷了腿,成了殘疾。然而,沒有等到意中人的男子,卻終身未娶,直到多年後,偶然相逢,才得知真相。這個故事非常悽美,浪漫,正是少女們對愛情所憧憬的模式。因而也就特別喜歡上了劉瓊。那時我根本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走進電影界,更沒想到,有朝一日我會和劉瓊一起配戲。

大約是1956年,有一部東德電影叫《危險的貨物》。是請了劉瓊來配男主角的,我在影片中配他的妻子。故事的內容我已經全忘光了,我們在劇中是什麼身份的人物也不記得了。那時我很想告訴他,他是我少女時期的偶像。可當時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覺得我已經是翻譯片的老演員了,還要幫助他對口型,怎麼能像個追星族的小女生那樣講這麼「小兒科」的事?!其實,我在他眼裡不過是個小丫頭。有一天很暖和,我說:「今天一點也不冷,你幹嘛穿那麼多?」他說:「你是小丫頭,不曉得冷,我是老頭子了,我怕冷啊。」

八十年代,有一天我站在永嘉路廠門口,看見一個人,穿了一身牛仔服,騎了一輛腳踏車,衝我招手。我想,「這是誰呀?」到了近處,我才看清是劉瓊。他那時該有七十多了吧,那副樣子可真不像個老頭啊。

有一次孫道臨說自己老了,我說:「你算什麼老?人家劉瓊穿一身牛仔,騎個腳踏車,遠看還像個小夥子呢。」他說誰能跟他比,他是妖精。然而道臨還在,劉瓊卻已不在了。

劉瓊1934年進入電影界,在電影《大路》中扮演了角色。從此成了中國電影界的當紅小生,並以扮演《國魂》中的文天祥,被譽為中國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50年代,劉瓊與舒適等十人因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讀書會,被港英當局押解出境,回到內地。可惜,當年由於極左思潮,片面的強調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使電影的題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幾十年中他除了主演了《女籃五號》之外,就只在《海魂》和《牧馬人》中扮演過次要的角色,對於一個如此富有才華的演員來說,實在是一種極大地浪費。當然,那時候也不單是劉瓊,而是很多演員的共同命運,像一向以演技著稱的我國一級演員舒繡文,解放後也只演過一部《火車女司機》,恐怕也沒什麼人記得。幸而,劉瓊隨後改行作了導演,他導演的《女駙馬》使黃梅戲和嚴鳳英一夜之間紅遍了全國。本來,我在看舞臺劇黃梅戲《天仙配》和《女駙馬》時,更喜歡《天仙配》,可經過劉瓊的導演處理,我就更喜歡《女駙馬》了。他導演的《阿詩瑪》也使楊麗坤成了全國影迷的最愛。曹雷在少年時代曾參加過他導演的《兩個小足球隊》,後來,曹雷都已經退休了,跟當年那些小足球隊的同伴到他家去做客時,還被他稱做「小傢伙們」,還特意去買了奶油蛋糕請這些小傢伙們吃。

陳述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我就跟陳述一起做過上海市運動會的大會司儀。我不知道當時怎麼會選中我,也許因為我那時是電影局桌球女隊代表隊成員吧。


上世紀50年代初蘇秀和陳述一起做上海市運動會的大會司儀 左一蘇秀,左二陳述

我在剛上中學時就開始打桌球了。解放初期桌球運動還沒有像後來那麼紅火。尤其是女運動員的水平更加有限,所以我還是三級運動員呢,至今我還保留著那張等級證書。

陳述多次來我們廠配音,但是,好像從來沒配過什麼主要角色。可是,有一件事我至今記憶猶新,那就是他講給我們聽的「中式英語」了。

老上海很多警察局的頭頭都是外國人,還有一些外國人家裡也要請中國保姆。而一些中國警察和保姆只會一些英語單詞,根本不懂文法。比方說一個交通警察向他的上級報告,出了車禍,他說,「a car from east, a car from west, tow car kisskiss, glass bingpang」(每個字的意思:一輛車從東面來,一輛車從西面來,兩輛車親親嘴,玻璃,桌球)。還有的想說炮仗,說成「outside paper inside powder fire peng」(外面,紙,裡面,粉,火,嘭)。

受了陳述的啟發,陳敘一也想起了一個女保姆跟男僱主提的工作條件。她原意想說,我要吃在你這裡,住在你這裡。可她說成了「I eat you, I sleep you」(即:我吃你,我睡你)把男僱主嚇了一跳,這樣的保姆可不敢用。

於是大家紛紛學會了這樣的英語,胡慶漢拎著兩個熱水瓶喊道:「open water 來了」(公開,水)還有的把你的表妹說成「your watch sister」(你的,鐘錶,姐妹)這樣的英語不但中國人聽不懂,英國人也是沒有人能聽懂的。

上官雲珠

遠在中學時代,我就知道上官雲珠了。那時我看過她演的一個話劇,內容是根據德國作家席勒的名劇《陰謀與愛情》改編的。上官演劇中的女主角,其中有一場哭的戲,我至今都記得她是那樣痛不欲生,一點也不像三四十年代那些女明星那樣,一邊哭一邊還想著自己的樣子是不是好看,聲音是不是好聽。所以我從此就記住了上官的名字。

後來我又陸續看過她扮演的各種角色,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闊太太、《烏鴉與麻雀》中的「亭子間嫂嫂」、《麗人行》中的被凌辱的女工……這些人物儘管也身份不同,性格各異。但是她們也還是上官所熟悉的身邊的人物。特別令人震驚的是她扮演的《南島風雲》中的抗日軍隊裡的護士長符若華,那麼有革命軍人氣質,那麼像個專業醫護人員。她的表演使整個上影廠都思想混亂了。因為,自解放後,就有一種理論「沒有生活,就不可能塑造出鮮活的人物」,那麼上官既沒去過老區,也沒參加過抗日的軍隊,她怎麼能把一個革命軍人演的那麼活靈活現呢?她豈不顛覆了「演員必須有生活」的理論嗎?我記得當時曾引起一片爭論,好像也沒得出什麼結論。其實,現在想想也沒什麼難於理解的。任何藝術創作都離不開想像,和藉助別人的間接體驗。上官雖然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沒有做過護士長,但是她看過描寫抗戰的小說、電影。她可以從別人的生活中,汲取間接的營養,再加以演員的想像。當然對所扮演人物的生活,能有親自的體驗,可能感受得更深刻,更豐富。然而,人生不可能對任何事都能親自去體驗。比如,去年我們做《藝術人生》節目的時候,主持人朱軍曾問我們:「如果配一個妓女或者情婦,怎麼體驗生活呢?」不但我們不會為了配妓女去做妓女。也決不會為了配殺人犯去殺人。這個道理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上官不惟是個演技超群的演員,也是個風華絕代的美女。他兩次到我們廠來配戲,一次是來配一部叫《世界的心》的影片,另一次是來配蘇聯拍的《牛虻》,兩次我都沒能跟她同組,但是也同樣跟她相處了一段時間。

有一天,衛禹平跟我說,「上官年輕時可真是個美女呀。」我把這話告訴了她,她興致勃勃地問:「誰說的?是男的說的,還是女的說的?」我說:「是衛禹平說的。」她一聽就洩了氣:「男的說的有什麼稀奇,誰年輕的時候都好看。」

也許,她的美貌,成就了她的演藝事業。但是,誰知道呢,也許,正由於她的美貌才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那句話吧。現在回想她一生扮演的角色,大多數都是苦命的:像《麗人行》中被日寇強暴後淪為妓女的女工,《舞臺姐妹》中人老珠黃被老闆拋棄的越劇名伶,最後上吊自殺的商水招,《早春二月》中的寡婦文嫂……我真懷疑她的薄命是與生俱來的。

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部分演員與來配音的故事片演員合影 攝於1955年
後排左起:劉瓊、高正、畢克、周伯勳、董霖、關宏達、張捷、邱嶽峰、楊文元、傅超武、程引、周起、富潤生、潘康、程之
前排左起:胡慶漢、柯剛、姚念貽、張同凝、蘇秀、陸英華、陳述

相關焦點

  • 那些故事片演員 蘇秀
    那些故事片演員(附照片說明)-蘇秀老師最新文章2007.10.28那些故事片演員(根據大家的回帖補充照片說明)作者:蘇秀 日期:2007.10.28 【作者簡介】蘇秀 1950年9月考進上海電影製片廠翻譯片組(上海電影譯製廠前身)。
  • 配音演員藤原啟治,不幸患癌去世,曾經為《蠟筆小新》配音
    配音演員藤原啟治,不幸患癌去世,曾經為《蠟筆小新》配音有個壞消息,曾經為《蠟筆小新》爸爸配音的配音演員藤原啟治患癌去世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藤原啟治就被診斷患有癌症,所以他暫停了配音一段時間,後來,慢慢地回來,逐漸開始恢復工作。然而他的癌症又復發了,幾天前終於去世了。
  • 蘇秀回憶:孫道臨、舒秀文、康泰、上官雲珠、陳述等為譯製片配音
    繡文大姐和高博是最早來到翻譯片組參加配音工作的,那是上海譯製的第二部影片——《鄉村女教師》(又名《桃李滿天下》)。那時候我還沒進翻譯片組呢。他們才是地道的上海第一批配音演員。我在錄音棚中看她錄音,感覺她並沒有聲嘶力竭地叫喊,可是全片鑑定的時候,卻覺得她的感情特別到位,又有力度,讓我領略了什麼叫"舉重若輕",也讓我明白了,感情不到位,不能以喊叫代替激情。其實,配音演員歸根結底也是演員。演員需要解決的問題:理解人物、塑造人物、掌握人物的節奏,都是一樣的。
  • 昨日明天皆永恆——蘇秀《春閨淚痕》配音賞析
    哈密爾頓(於鼎配音):(祝酒完畢)對了,我和我兒子還要宣布,今天作為節日,放假啦。勞倫斯(畢克配音):麥克唐納太太,你對待這一切好像很平靜?伊莉莎白(蘇秀配音:我一點兒不平靜,我激動得氣都喘不過來了。畢克:他能去可真幸運。我也想去,可他們命令我回來,也許這兒工作更重要,可是我老覺得不對,我沒結婚沒牽掛,沒什麼可拖住我的。蘇秀:就是有,你也還是想去。
  • 中國電影配音巔峰時代逝去 80後配音演員崛起
    2006年李梓(左)與蘇秀參加央視《藝術人生》節目。當時《藝術人生》策劃了《美麗人聲》節目,將上譯廠的三位資深配音演員蘇秀、李梓、曹雷請到央視演播現場,之後《藝術人生》導演在談起對她們的印象時說:「蘇秀老師率真,往往一句話直接切入事情要害;李梓老師擅於傾聽你的故事,就像一個奶奶一樣給人一種特別的安慰;曹雷老師的幽默和樂觀是很多人不能相比的。」
  • 她們曾經風華絕代,豔壓群芳,如今有人幸福美滿有人悽慘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驀然回首,已是十年之後;30年前她們曾經風華絕代,豔壓群芳,如今芳華不再,但是她們依然是我們每個人心目中的女神,無可替代!曾經的香港TVB是多麼的輝煌的,並且培養出了這麼多優秀的演員,她們曾經也是香港TVB招牌,她們的美迷倒了萬千影迷,俘獲了千萬男人的心;而小編也總結了這些香港明星影視劇裡無法忘懷無法超越的九大瞬間:林青霞喝酒,王祖賢穿衣,張敏回眸,朱茵眨眼,張曼玉旗袍,
  • 曾經的風華絕代,那時的香港娛樂圈,才是真的群星閃耀
    ,她說:「即使自己成為了明星,也沒覺得自己不一樣,不會因為是明星就不可以做其他事情了。「我想做演員」…… 如今香港電影日漸式微,新生代演員明顯斷層,此時此刻再回看這個紀錄片真的百感交集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曾經的香港娛樂圈,那是一個多麼群星璀璨的年代。
  • 她是香港女明星中的另類「女神」!曾經風華絕代,後來整容失敗……
    >,比如圈妹今天要說的這位香港女明星。曾經有一晚夏蕙姨家進了小偷,聽到聲音的她出來查看,結果和小偷四目相對,小偷見到了素顏的夏蕙姨,還以為見到了鬼,跑了……不過夏蕙姨心態好,敢於自黑,這事還是她自己在節目上爆料的。
  • 孫渝烽:趙慎之、蘇秀的戰友情
    李梓離去,引起人們對那個遠去時代的深深懷念:香港鳳凰臺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了對譯製片光輝年代的回顧,接著上海勞動報社應廣大電影愛好者的要求也舉辦了經典譯製片回顧展,寄託了廣大電影愛好者對中國第一代配音演員的深切懷念之情。第一代配音演員趙慎之、蘇秀都被應邀出席了這些活動,人們聽她們講述那個年代的工作、生活以及她們之間的深厚友情。
  • 中文版《海綿寶寶》的那些配音演員們
    海綿寶寶的海底世界生活給很多90後的小夥伴們都留下了深刻的童年印象,有些網友們也曾表示中文版的配音似乎比原版更勝一籌。動畫片當中的「派大星」、「章魚哥」、「蟹老闆」等等海綿寶寶的朋友們也都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不過那些熟悉的聲音都是誰配的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吧。
  • 那些輝煌年代裡,我們喜愛的配音演員
    我們將分兩次向您展示那些輝煌年代的珍貴回憶。今天送出的是《那些輝煌年代裡,我們喜愛的配音演員》專題。 衛禹平(1920—1988),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導演、配音演員。原名潘祖訓,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日本岡山。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先後在《農家樂》、《天羅地網》、《沙漠裡的戰鬥》、《春滿人間》、《金沙江畔》等影片中飾演重要角色。
  • 配音=沒誠意?聊聊配音演員眼中的國產片配音
    和以往不同,在片尾曲響起之後,屏幕上出現的名單不僅註明了飾演角色的演員,那些傾情獻聲的配音演員也被一同囊括其中。在配音愛好者和從業者看來,這無異是個令人欣慰的消息——他們的努力終於被人看到了。 現在,無論是電視劇、動畫還是遊戲,人們對於配音這一環節都愈發重視,而配音演員的地位也隨之不斷提升。
  • 不會配音的主持人不是好演員
    01 上海電影譯製廠曾經是有著許多優秀配音演員的「眾神殿」,締造了20世紀80年代譯製片的輝煌。 1979年,22歲的林棟甫參加了上海電影譯製廠的招生考試。雖然只獲得了中偏下的成績,但獨特的醇厚聲線引起了蘇秀的注意,因為他的聲音是獨一份的。
  • 阿傑:配音是聲音的演員,要用聲音去表演
    配音是另一個演員不太了解我們這個工作的人可能會說,配音挺輕鬆,隨便說說話就能掙錢。但是他可能不知道這個話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真的是要充分理解那些臺詞,完全研究了那個角色之後,通過一定的表演,帶著人物的感覺,說出來臺詞。這個是配音。
  • 配音有多難?「配音演員」地位中美相差百倍
    據了解,在好萊塢有機構專門給配音演員做代理,也有演員做配音的知名度遠遠超過傳統表演的。配音演員們的公眾知名度可能沒有影視演員那麼高,但並不表示他們被輕視了。比如艾利克斯·布斯汀在系列電視喜劇 《瘋狂電視秀》裡出演了大約11年,現在也偶爾會演戲,但《惡搞之家》這樣的配音作品卻給她帶來了更多的名氣;南茜·卡特萊特很少出現在屏幕上,在公共場合也很少會被人認出,但是她給巴特·辛普森、納爾遜·芒茨、拉爾夫·維古姆以及其他《辛普森一家》中的角色配音的聲音卻能被上百萬的人所熟識;丹·卡斯泰蘭尼塔偶爾也會去演戲,但是他大多數時間都在給霍默·辛普森這樣的動畫人物配音
  • 聞音識聲優:日本聲優界那些配音獨具特色的女聲優演員
    最近國內的首檔展現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的綜藝節目《聲臨其境》,為我們展現了中國配音演員的精彩配音能力和臺詞功底,同時也為我們揭開只能身處幕後的配音演員風貌。在國內配音演員並沒有達到人盡皆知的程度,但在11區(日本)聲優卻可以做到跟演員和歌手一般時常出現在公眾螢屏,個別知名聲優以其獨特的配音特色而廣受大眾喜愛。
  • 《天國的階梯》權相佑配音員竟然是「牙擦蘇」,韓劇配音來自…
    曾經狂追的那些韓劇埋在心底,成了一段難忘的回憶。《浪漫滿屋》、《天國的階梯》、《藍色生死戀》、《大長今》、《善良的男人》,一想起這些劇名,腦海裡就浮現出一幕幕難忘的畫面,一大波熟悉的演員姓名,還有男女主說話的腔調。「韓國人說中文,原來這麼好聽!」實不相瞞,小編當年真得以為韓劇裡的那些中文臺詞,都是演員自己說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國語版的韓劇,其實都用了配音。
  • 追憶那些記憶深處的譯製片配音「女神」
    從國外引進並翻譯成中文的影片被稱為譯製片,譯製片早期的主要生產者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而後來專門生產譯製片的,則是上海電影譯製廠,在素有「配音之父」陳敘一的領導之下,譯製片曾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成為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尤其是那些為譯製片配音的「女神」們,更是深深地鐫刻在幾代觀眾記憶的深處,讓我們一起去追憶那個流金歲月心中的「女神」們。
  • 除了配音秀還有什麼配音軟體,類似配音秀的配音app
    除了配音秀還有什麼配音軟體,類似配音秀的配音app配音秀可能可以帶你入門,但想要深入配音領域,一昧的模仿配音不會帶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