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央視一出手就是爸爸。
《國家寶藏》,從2017年到現在,足足火了4年。
第一季開播,豆瓣開分9.1;到了第二季,更猛,評分躥到9.3。
前幾天,第三季悄咪咪地播了,好傢夥,直接9.5分。
更牛的是,這部「神綜」,別的國家抄不來,頂多模仿個皮毛。
畢竟,不是誰都能讓故宮當「小老弟」的。
3300年的安陽殷墟,2200年的秦始皇陵,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
和其他嘉賓比,只有600年的故宮,年輕的很。
今天,趕著新鮮度,和大家聊聊這部央視「神綜」。
▲B站彈幕20萬+,滿屏都是期待
什麼是國寶?
這部綜藝有多牛?看陣容就知道。
王菲、沈騰、段奕宏...
別的綜藝花錢請不來的大咖,到這兒,不收錢也要搶著參加。
但,再大的咖,也只能是配角。
因為,真正的主角更牛,擔得起「國家寶藏」4個字。
分量夠重、噱頭夠大,什麼樣的主角能配得上?
來,第三季的第一位主角,「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名字這麼長,想必肯定大有來頭。
這件寶物誕生於故宮修造的時候,陪故宮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
明永樂,就是指它的燒造年代;青花,指工藝品種;海水江崖紋,指紋飾;三足,指器型;爐,指用途。
通體繪有的海浪和山崖紋樣,寓意「福山壽海,江山永固」。
有歷史,有寓意,「國家寶藏」的名號,當之無愧。
再仔細瞧瞧,這件寶物,還有些眼熟。
一對比,好傢夥,原來《國家寶藏》Logo裡的寶物就是它。
從眾多國寶裡脫穎而出,這個地位自然非同一般。
光一個國家可造不出它。
瓷器產自我國的「瓷都」景德鎮,而奪目的青色,則取自中東的染料,蘇麻離青。
這背後,其實還有一段「故事」。
1402年,帖木兒帝國中斷中東與大明的貿易往來,並預以百萬大軍侵略大明。
箭在弦上,戰爭一觸即發。
論打戰,大明當然不怕。可它卻不會這樣做,為什麼?
「我大明從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
不惹事,道的是和平共處、命運與共的大國胸襟。
不怕事,說的是不畏強敵、敢於鬥爭的強國自信。
借古說今,一件國寶,是中國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底氣。
第二位主角,秦陵銅車馬。
被譽為「青銅之冠」,代表了當時製作工藝的巔峰。
青銅鑄成主體,金銀打造成零部件,龍鳳紋樣的彩繪修飾車身。
最為樸實的車蓋,看似平平無奇,卻是最早最薄最大的整體青銅鑄件。
而整個車身則由3千多個部件組成,需要經過13萬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如此精湛的工藝,如此精美的造型,卻是產生於2200年前。球面上鑲嵌的1300顆珍珠,代表的是我國歷代天文學家觀測的星星數量。金球上的「客星」,別名「第谷超新星」,是丹麥科學家第谷於1572年11月11日發現的。但實際上,根據《明神宗實錄》,比第谷還要早上3天,我國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發現了這顆行星。橫跨2千多年,一直到清朝宣統年間,我們記錄了哈雷彗星的27次回歸,一次都沒有落下過。「現在國際上有個共識,如果要查找(距今)400年以上的古代天象記錄,只有中國的文獻是最靠譜的」。敢說出如此硬氣的話,唯有幾千年的歷史底蘊作為其支撐。我們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星圖,最古老的觀象臺,最完整的天象記錄...以天文證地史,從古至今,這個民族從來都不缺仰望星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