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不動潮牌搬來美妝當「救兵」,「香港潮流鼻祖」I.T集團內地「不...

2020-12-23 藍鯨財經

「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在內地多品牌集合探索上又邁出了一步。

近日,藍鯨財經注意到I.T集團旗下i.t在內地門店引入韓國美妝品牌3CE。這也是I.T集團在香港以外地區營運非鞋、服領域品牌的一次重要「試水」。儘管3CE已經入駐,但據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目前門店內的美妝品牌3CE與i.t獨立運營,折扣活動也不共享,並且i.t暫無引入其他美妝品牌意向。

此時,在內地市場如此「不務正業」能否救其於業績進一步虧損「水火之中」?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潮牌集合店進一步拓寬為多元集合店,能否藉此探索出多元營收道路,I.T面臨的主要風險仍在於品牌競爭力方面。如果缺少競爭力,消費者很容易被遷移到其他渠道。

i.t再搬「服飾+美妝」模式進內地

I.T集團成立於1988年,由香港知名影星邱淑貞丈夫沈嘉偉創立。2005年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後,I.T集團即開啟對其他潮牌收購之旅。

巔峰時期,I.T集團旗下擁有超過300個代理品牌和超過10個自創品牌。其中,I.T門店主要代理成衣品牌,如A Bathing Ape、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 WANG、BALENCIAGA等。i.t門店則面向年輕一代群體,b+ab、5cm、IZZUE等自創品牌均在內。

藍鯨財經記者了解到,潮牌集合店I.T與美妝品牌3CE最早合作是在香港落地。2013年,「香港潮流鼻祖」I.T集團因被指品牌組合老化,一度遭遇業績危機。在當時情形下,I.T選擇將韓國服飾品牌STYLENANDA「服飾+美妝」模式沿襲到中國市場。

不過,這種模式並沒有在i.t門店大範圍推廣。在此之前,美妝品牌3CE在內地的線下官方渠道僅有絲芙蘭。據藍鯨財經記者觀察發現,3CE入駐i.t店後,店內原先鞋服品牌佔地面積遭縮減。

快消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告訴藍鯨財經記者,作為潮牌集合店,I.T的商品組合併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產品能不能去切中目標用戶。在現有的環境下,由做產品運營的一個思維轉向用戶運營的思維,怎麼去圍繞目標用戶運營出持續的用戶復購和用戶價值是I.T整個商業模式需要抓住的重點。

上半年虧損加劇,老潮牌難解新難題

無獨有偶。在內地市場引入美妝品牌這一舉動同樣反映出現階段I.T集團的艱難處境。

自I.T2019財年中報交出一份轉盈為虧成績後,截至2020年8月31日,I.T集團2020半年報顯示,總營業額下降31.9%至27.35億港元,毛利下滑40.2%至14.93億港元,而淨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7100萬港元擴大到3.37億港元,增長373.61%。

而在今年一季度,I.T集團曾發布預警稱期內淨虧損不少於1億港元,不難看出,報告期內,I.T虧損仍在加劇。此外,今年I.T集團還因欠租遭近24家房東起訴,包括恒隆地產、新鴻基地產等。不過,I.T卻稱從未接到過傳票。

而對於嚴重下滑的業績,I.T集團表示,因為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使得消費需求不斷下降,銷售額下跌,而艱難的經營環境中使得維持穩定的運營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帶來I.T業績滑落原因絕不僅僅在外部環境上。早在設立i.t去營運自創品牌時,I.T集團的構想是用於補足高端成衣品牌的價位空缺,但據藍鯨財經記者查詢了解,除特惠專區,b+ab官方售價集中在600-1000元區間,IZZUE價格則集中在150-500區間,冬季服裝也不乏三四千元,因而有分析指出性價比不高也是I.T面向年輕一代子品牌式微的關鍵。

同時,多品牌產生協同也對庫存周轉能力打上重重的問號。財報顯示,2020財年I.T的平均存貨周轉期為199天,2019財年31天,存貨估值也高達17.22億港元。

加碼內地物流總倉,成效仍有待觀察

事實上,除了引入美妝品牌,潮牌集合I.T集團今年在內地還開展了一系列「自救」活動,包括嘗試直播帶貨,將代言人更換為更受年輕一代追捧的王俊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據新華網江蘇報導,I.T集團投擲6億元在江蘇崑山建立國內物流分撥總倉。報導稱,總倉將於2021年上半年正式投入運營,達產後年銷售額可達20億元。

鞋服行業分析師馬崗認為,快速反應的供應鏈是服裝行業核心的競爭力之一,這意味著你的缺貨更少,滿足消費者的程度更高,利潤更高,正價率更高。

而過去I.T集團與300多個代理品牌之間獨立管理的合作模式是否會在此情形下得到改變,藍鯨財經就此事聯繫I.T集團。截止發稿前,仍無進一步回應。

鮑躍忠指出,I.T整個的庫存控制效率更多取決於ERP(企業資源計劃)運營效率,實行總倉統一發貨並不一定能夠解決其效率問題,還是要看各個渠道之間能否實現比較精準的匹配。

在快時尚寒潮下,面對勁敵也紛紛陷入閉店、虧損,I.T能否靠重整策略就此結束一年低谷期。目前,業內人士均對I.T建倉後續表現持觀望態度。

相關焦點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澤炎在這個轟轟烈烈的潮牌時代,剛剛度過而立之年的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卻宣布將私有化退市。早在2002年,I.T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被視為內地潮流的啟蒙者。不少趕潮流的年輕人都曾經買過或者逛過I.T店。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I.T集團在資本公開市場已經活躍了15年。但是,當現在潮牌時代大行其道之際,I.T卻落寞了。2016年初開始,I.T集團股價不斷攀升,但是在2018年6月達到峰值後便不斷回落。今年上半年,I.T集團淨虧損超過3億港元。
  • 「潮牌鼻祖」將私有化退市?潮牌正在興起,I.T怎麼賣不動了
    早在2002年,I.T就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被視為內地潮流的啟蒙者。不少趕潮流的年輕人都曾經買過或者逛過I.T店。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I.T集團在資本公開市場已經活躍了15年。但是,當現在潮牌時代大行其道之際,I.T卻落寞了。2016年初開始,I.T集團股價不斷攀升,但是在2018年6月達到峰值後便不斷回落。
  • "潮流鼻祖"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潮牌起源於美國街頭文化,而國內潮牌則大多受早期香港的影響,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的時尚中心,更是東南亞地區的時尚消費中心。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時裝集團之一I.T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 「潮流鼻祖」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潮牌起源於美國街頭文化,而國內潮牌則大多受早期香港的影響,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的時尚中心,更是東南亞地區的時尚消費中心。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時裝集團之一I.T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 I.T集團退市,潮牌行業「日薄西山」?
    圖片來源@微博文丨港股研究社潮牌起源於美國街頭文化,而國內潮牌則大多受早期香港的影響,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亞洲的時尚中心,更是東南亞地區的時尚消費中心。作為香港規模最大的時裝集團之一,I.T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最終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 潮牌「鼻祖」I.T未來路在何方
    中國商網 付顥琬/攝  近日,中國潮牌 「鼻祖」香港多品牌零售商I.T發布了財報預警。董事會預計集團截至2月29日止的財年內淨虧損將不少於3億港元。受疫情影響,I.T中國內地部分門店從1月底暫停營業至3月。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I.T官網進行了一次罕見的為期約一周的大力度促銷,折扣低至三折,原價3萬多元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後不到1萬元,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即便如此,也沒有預期那般熱銷或出現搶購熱潮。  實際上,受疫情影響只是一方面,I.T這兩年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 國產潮牌鼻祖I.T淨虧7億,創始人娶了王晶最在乎的女人邱淑貞
    事實上,昔日國產潮牌「鼻祖」、女神邱淑貞、張曼玉加持的I.T,已經陷入經營危機。所謂「I.T」,並非網際網路中的IT,而是「Income Team」的簡稱,本意為「賺錢的團隊」。但現實卻是,I.T越來越不賺錢。
  • 紅星資本局丨潮牌鼻祖I.T集團巨虧,女神邱淑貞身家縮水,新興品牌...
    I.T集團創始人沈嘉偉頗具傳奇色彩,他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畢業後就沒上學而開始打工,靠賣水貨賺到第一桶金。1988年他創立I.T公司,網羅眾多世界知名時裝品牌,以前衛、時尚聞名,堪稱「潮牌鼻祖」,並一步步發展為港澳地區規模最大的時裝集團之一,也是亞洲歷史最悠久的潮牌集團。
  • 潮牌鼻祖I.T私有化:耗資13億港元現金 邱淑貞為老闆娘
    香港潮牌鼻祖I.T集團(股票代碼為:0999)日前宣布私有化。  I.T Ltd.與Brooklyn Investment Ltd.商定私有化。I.T Ltd獲創辦人及私募基金CVC聯合財團私有化要約,其他股東的股權將以每股3港元註銷。
  • 潮牌鼻祖I.T集團也撐不住了:巨虧7個億 股價暴跌
    來源:證券時報網潮牌「鼻祖」I.T集團也撐不住了 巨虧7個億、股價暴跌疫情之下,「女神」邱淑貞夫婦的時裝集團也栽了:「潮牌鼻祖」I.T集團2019年度巨虧超7億港元,這是公司史上最糟糕的業績。值得一提的是,I.T集團創始人沈嘉偉的人生經歷頗為勵志: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學畢業後就沒上學而開始打工,靠賣水貨賺到第一桶金。
  • I.T 集團退市,潮流不再後繼有人?
    I.T集團在本次公告中提到,退市的兩個主要原因來自於電商掀起的數位化轉型所導致的消費者行為變化以及受新冠疫情影響後主要市場(尤其是香港地區)銷售額大幅降低,2020年第三季度香港入境旅客同比大減99.7%,而前三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同比減少7.2%。截止2020年2月的財年內,公司年虧損淨額達到7.4億港元。
  • 閉店裁員 潮牌「鼻祖」不香了?I.T集團2019年巨虧7億港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8日電(張燕徵)如果你是潮牌愛好者,對I.T集團可能並不陌生。成立於1988年的I.T集團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時裝品牌零售店之一,也是時尚追逐者和眾多明星經常打卡的潮流「聖地」。近日,I.T集團公布的2019/2020財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出現了7.46億港元的虧損,與此同時,I.T關閉了26家在港澳的分店,並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及減薪。來源:I.T集團官網截圖潮牌「鼻祖」不香了?
  • I.T巨虧約7億港元 潮牌「鼻祖」錯在哪兒
    來源:中國商報潮牌「鼻祖」I.T再發盈利預警,預計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財年內,淨虧損或增至7億港元以上。作為國內潮牌的頭部品牌,I.T為何陷入經營危機?在快節奏的當下,潮牌又該如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 香港潮流教主I.T大裁員,或將交由二代打理-虎嗅網
    最早在中國市場布局潮流生意的I.T集團,2018年收入近90億但才賺4億港元香港零售問題尚未解決,2020年伊始又迎面撞上黑天鵝,曾經的潮流文化掌權者I.T已被逼至懸崖邊緣。憑藉引入一系列當時還未入駐香港的品牌服飾,該集團迅速在年輕消費者中樹立了時尚潮流的形象,後於2002年進入中國內地, 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外的首家旗艦店,被視為內地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
  • 香港潮流教主I.T大裁員,或將交由二代打理
    憑藉引入一系列當時還未入駐香港的品牌服飾,該集團迅速在年輕消費者中樹立了時尚潮流的形象,後於2002年進入中國內地, 在上海新天地開設了當時除香港外的首家旗艦店,被視為內地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I.T集團旗下業務主要分為「大I.T」和「小i.t」兩條線2005年,這個多品牌零售商正式登陸香港證交所上市。
  • 如何延長品牌生命線,中國潮牌鼻祖I.T說……
    「多數潮牌不會火過五年、十年」的觀點給行業澆上一盆冷水。那麼,國潮的發展狀況究竟如何?潮牌怎樣延長自己的生命線?為此,每經影視(meijingyingshi)記者專訪潮流服飾零售商I.T集團首席商務官鄭靜珊,聽她講述31歲的中國潮牌鼻祖如何看待行業中的機遇和挑戰。
  • 曾經是潮流風向標的 I.T ,為什麼現在影響力越來越有限了?
    從 1980 年代在香港代理馬丁靴和 Levi’s 牛仔褲起家,對潮流敏感的沈嘉偉和他的 I.T 集團最初依靠國內外潮流時間差獲得了影響力,現在,這個優勢正在消失。I.T 的名字和信息技術沒有關係,據說是從 Income Team 取首字母而來:名字多少有應驗,去年它的收入已達到 80 億港幣。
  • 深度|潮流帝國I.T的沒落
    2002年,I.T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內地,為時尚愛好者提供多種潮流時尚風格,並將諸多小眾及先鋒品牌帶入市場,被視為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2005年3月4日,I.T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 潮流帝國I.T的沒落-虎嗅網
    2002年,I.T集團正式進入中國內地,為時尚愛好者提供多種潮流時尚風格,並將諸多小眾及先鋒品牌帶入市場,被視為消費者潮流意識的啟蒙者之一。2005年3月4日,I.T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 99年王俊凱替下90年吳亦凡 香港潮牌公司I.T有救了?
    原標題:99年王俊凱替下90年吳亦凡,香港潮牌公司I.T有救了?來源:CBNData消費站時隔3年後,香港潮流服飾零售商I.T集團更新了代言人,這回選擇了TFBOYS組合的隊長王俊凱。8月26日上午,I.T集團官方微博宣布了新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