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消費者會更願意為體驗、環境、情感和服務買單。那麼,購物中心如何打好「體驗牌」?有哪些「出牌方式」?如果說「體驗」是一齣戲,那麼賣場就是舞臺,產品就是道具,服務就是情節,而消費者是角色。要演好這齣戲,舞臺、道具、情節都必須服務於角色。
1.產品道具:調整業態組合,減少零售,增加體驗式業態
為了避免受到商城同質化問題的影響,購物中心紛紛通過升級改造、調整業態組合,增強顧客體驗感受。其中,優化和減少受電商影響最為嚴重的零售業態比例,增加體驗式商業業態,成為購物中心調整業態的首要措施。比如,今年四季度以後開業的萬達廣場二樓全面取消服飾業態,減少服飾類零售業態佔比,相應增加生活類業態佔比。
不僅萬達,如今越來越多的商業項目都開始重視「體驗」,調整業態,增加休閒、餐飲、娛樂,甚至體育場館、博物館、兒童遊樂設施、兒童體驗館、藝術館、水族館等業態的比重,透過輕鬆愉悅的,具有情趣、樂趣、互動性極強的購物環境,以全新的形象,實現對客流的重新集聚。
「50:32:18」曾被認為是購物中心零售、娛樂及餐飲業態的黃金比例,目前這個比例正在被逐漸打破,零售的比重在不斷縮小,而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業態的比重在加大。萬達調整過的三個業態的面積佔比大致為:餐飲面積佔比40%-60%;服裝服飾面積佔比20%-30%;生活配套服務面積佔比 20%-25%。
2.賣場舞臺:加強購物環境的體驗效果
獨具特色的建築設計,打造商場體驗大環境:購物中心建築形態本身就可以為消費者帶來體驗化的感受,藉助獨具特色的建築設計,一個商業項目建築本身就能夠吸引人們到達的話,商業一定會好運作。此外,園林式的景觀設計、綠色植被、流水、恰到好處的燈光照明等等商場外環境的打造,也能增加消費者的自然感受。
便利可達的室內設計,打造商場體驗內環境:體驗的基礎實際上要先解決便利性和可達性的問題,注重各功能區的銜接與融合。在內部要讓每個店鋪都自然連接起來,沒有死角,讓消費者能輕易找到想去的店鋪,讓整個購買過程能順暢實現,在動線設計上最好採取弧形外廊和環形動線。此外,內部裝潢融入一些特色的文化,與建築外形及商業定位完美配合,也是打造商場體驗式內環境的不錯手段。
主題化包裝,為體驗式購物中心注入靈魂:獨特的主題理念,是購物中心的靈魂。購物中心主題策劃是系統工程,根據所在區域顧客的購物需要、消費心理特點、區域文化,參考購物中心的不同流派,確定購物中心主題,而後在空間處理、環境塑造、形象設計等方面對商業主題進行一致性表現。
如香港的K11,是全球首座以藝術為主題的購物中心,支持本地藝術創作,開拓空間予藝術家與公眾交流,內部設計了十八個藝廊,遍布於商場四層的店鋪之間。讓顧客分享本地藝術創作,在購物過程中有如「藝術漫步」。它已經超越了常規的購物、休閒娛樂、餐飲及兒童體驗等商業模式,將文化、藝術有效的與商業進行融合。
主題式的購物中心,也是競爭中塑造差異化品牌優勢的手段。在遍布全球的眾多MALL當中,每一個MALL都有百貨公司、購物超市、步行街、餐飲娛樂場所,但是因為不同的主題,又會使消費者得到不同的體驗。
如主打娛樂與消費之體驗的摩爾購物中心 MALL OF AMERICA,以全新的商業模式開創「娛樂零售」新概念。商城內共有約520家商店,其中包括4家大型百貨公司。還有大大小小40多家餐館,包括在中國也能見到的麥當勞、必勝客和熱帶雨林餐廳。商城中央有佔地面積達2.8萬平方米的「史努比營」主題遊樂園,還有一座由14個影廳組成的電影院和8家夜總會。目前商城的出租率已達到了 99%。
3.服務情節:增設便利且具有體驗效果的配套服務
通過一些便利的配套服務,增設商場各種硬體設施,如設立育嬰室、休息室等,同時,融入與項目相關的特色文化理念,打造優雅的內外在環境來吸引客戶。
如臺灣中友百貨獨創「洗手間文化」,在文化營銷上另闢蹊徑。中友百貨根據樓層主題,將15個洗手間規劃為不同風格並定期更換,甚至會發行洗手間主題明信片。獨特的洗手間設計,成為中友百貨的標誌性符號,吸引眾多顧客從臺灣乃至世界各地慕名前來體驗。
-
派沃設計致力於商業建築、室內設計,同時兼顧營建管理及相關諮詢工作。其中專業化的設計服務包括商業綜合體設計、購物中心設計、百貨設計、大型超市設計、專業賣場設計。
【更多精彩】
派沃官網:http://www.powerde.com/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zangchunlin
【聯繫我們】
電話諮詢:021-61032677
微信諮詢:174534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