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和潘金蓮夫婦:上千年的詆毀,請還我們一個清白!

2021-02-17 精髓文摘




經施耐庵初刻劃和金陵笑笑生的極度演繹,潘金蓮幾百年來都以一個妖冶、淫蕩、狠毒的形象活在戲劇舞臺以及文學作品中,成為市井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壞女人樣板。而武大郎則被塑造成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侏儒小丑形象,但走近歷史中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我們會發現武大郎與潘金蓮已蒙冤太久。《百家講壇(紅版)》刊載為卿畫眉的文章說:「這對恩愛的夫妻(武大郎與潘金蓮)其實一直遭受著世人天大的誤解,蒙受著千古奇冤。」

《水滸傳》在華夏大地享有崇高的聲譽,108位個性鮮明的好漢形象也在人們心裡定格。然而,《水滸傳》終究是小說,雖有其歷史依據,但也難免虛構誇張,甚至是對事實顛倒黑白的歪曲,在所有人物角色中,武大郎和潘金蓮幾乎是被潑汙、扭曲最典型的代表。千百年來,這對恩愛的夫妻其實一直遭受著世人天大的誤解,蒙受著千古奇冤。

那麼,現實中,他們究竟是什麼樣子?對他們歷史性的誤解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東(今河北省)清河縣武家那村人,武植雖出身貧寒,但聰穎過人,崇文尚武,少年即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陽穀縣縣令。而潘金蓮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裡處的黃金莊。


史載,武、潘二人和睦恩愛,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銘文就是澄清這些事實的最有力證據:「武公諱植字田嶺,童時謂大郎,暮年尊日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門淑媛。公先祖居晉陽郡,系殷武丁後裔,後徙清河縣孔宋莊定居。公幼年歿父,與母相依,衣食難濟。少時聰敏,索文尚武,尤喜詩書;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興利除弊,清廉公明,鄉民聚萬民傘敬之。然悠悠歲月,歷歷滄桑,名節無端詆毀,古墓橫遭毀劫,令良士賢婦飲恨九泉,痛惜斯哉。今修茸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後人,是為銘記焉。」


銘文中的「孔宋莊」即武家那村。從中不難看出,武大郎雖然出身貧苦、歷經坎坷,但絕非沿街賣炊餅的平庸之輩。相反,他「中年舉進士,官拜七品」,且「興利除弊,清廉公明」,算得上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門淑媛、原本賢良的縣令夫人潘金蓮卻被後世描述成「裁縫家的窮苦女,九歲被賣做家伎」,且以美女蕩婦的形象背負千載惡名,遭到唾罵,實在是比竇娥還要冤!

如今,在我國北方的一部分地區,「武大郎」常被當作專指名詞使用,帶有侮辱性地稱呼一些外貌醜陋、身材矮小之人,在小說及影視劇作品中,也都把武大郎描述刻畫成「三寸丁,谷樹皮」的「矬人」形象。這其實是對其真實形象的又一損毀。

據1946年武植墓的發掘者依據比例和經驗推斷,武大郎實際身高應該在1.78米以上,算得上是偉岸,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武植墓的規模比較大,並且他的棺木用料是珍貴的楠木,這豈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豈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喪葬待遇?

那麼,武、潘二人的真實面貌為什麼會遭受歷史殘酷的「毀容」呢?據武植的24世孫武雙福等武家後人介紹,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貧苦的武植曾經得到過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資助,武植做官之後,這位王姓同窗家境敗落,於是便千裡迢迢來投奔武植,希望能謀得一個職位。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見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王氏憤怒之下便不辭而別,為發洩心中怨恨,他在回鄉的路上四處編造、張貼武、潘二人的各種醜事,極盡污衊損毀之能事(這或許就是後世各種故事的雛形)。而先前武植得罪過的當地惡少西門慶更是與之沆瀣一氣,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很快,有關武、潘的各種謠言便傳遍街頭巷尾,且版本頗多,令其聲譽遭受極大損毀。


而王姓書生回家以後才發現,武植早已為他重修了房舍,併購置了家當。這時,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比的懊悔,並發瘋似的揭撕自己沿街張貼的污衊言論。然而,謠言一旦傳開,又如何能收得回?

後世的文學作品,不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就文學創作本身而言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其價值和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都舉足輕重。但是,為了創作的需要或者劇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沒必要對這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藍本做史學家們一樣的確鑿考證。於是,在他們取得文學創作巨大成就的同時,無疑對這些原本用以污衊詆毀的「謠言」的流傳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代作家俊然同志經過實地考證,證實武潘二人之事都是受《水滸》影響而成的冤案,他們在歷史上的本來面目並非如此。

據考證,北宋末年確有武大郎、潘金蓮其人。他倆分別是河北省清河縣相鄰的孔宋莊和黃金莊人。武大郎實名武植,世人尊稱「武大郎」,乃人品才貌俱佳的寒門秀士,曾中進士,被宋徽宗欽定為陽穀縣令,在任期間為官清正,平反冤獄,治理河患,做了不少好事。相傳當地人曾給他立過功德碑。

潘金蓮原是賢妻

潘金蓮則是當時貝州(清河縣屬其治)州官潘知州的千金小姐,非「潘裁縫」之女。她擇嫁於武大郎,成了賢內助,使武植越發勤奮而終於進士及第。夫妻倆恩愛得很,生有四子,白頭偕老。陽穀清河一帶,至今流傳潘金蓮這位賢妻良母的懿行佳話。據武大郎的後代講,他們家祖祖輩輩相傳說,武松還是潘金蓮拉扯大的。潘的身世,有潘家傳世家譜為證。

武大郎並不矮


武大郎的身世,有縣誌和武氏家譜為證。今健在的武家人,可以證實武植並不矮。有三位老人回憶,1946年宋莊的人窮得揭不開鍋,有人為救燃眉之急,挖掘田、武兩大姓的祖墳,想弄點金銀財寶。武大郎的墳頭高大,用鐵錘鋼釺才鑿開青磚壁壘,但裡面只有一隻楠木懸棺和兩具骨殖。從武大郎的遺骨看,至少1米70以上。他是清官,所以無值錢隨葬物;他不是窮賣炊餅的,否則棺木不會這麼好。一切的一切,全由《水滸》作者生花之筆成了歷史冤案。

為老祖宗打抱不平


現已離休的哈爾濱某研究所保衛科長任某曾處理過一起案子:抗日戰爭期間,孔宋莊近百名武大郎的後代在油坊鎮參加築河堤,說書賣唱藝人董協先路過,冀南邊區抗日政府的河工委員招呼他為民工演唱。董剛唱幾句,武家後代就蜂擁而上、將董打得鼻青臉腫,原來唱的是《風流冤孽記》,內容有汙武大郎。當晚,河工委們組成臨時「法庭」審理此案。武家後代拿出縣誌和家譜為證。董則稱說書是抗日政府指派,內容是師傅所傳,他無責任。河工委員裁決說,武家人打人不對,但事出有因,為老祖宗打抱不平是人之常情。最後由武家拿出兩鬥小米作為董養傷?口之用完事。

潘姓人家更感屈辱

武、潘兩家歷經800餘年,至1987年,已繁衍到300多戶、上千人口。武植後代集居地孔宋莊,已成了製作綠豆澱粉的專業村,但一想到老祖宗老祖奶奶名譽被損,仍感到屈辱憤慨。而黃金莊的潘姓人家在心靈上承受的壓力更大。他們不單忌諱「潘金蓮」三字,就連聽到別人提起武大郎,也趕緊躲避。自明清以來,黃金莊潘姓閨女,再無一人嫁到鄰村孔宋莊武家去

相關焦點

  • 潘金蓮與武大郎原來是...
    潘金蓮生於一個貧困的裁縫家庭,早年喪父,9歲賣入豪門充當家伎,後又被轉賣到土財主張大戶家中,被「收用」後又由於財主婆不容,被張大戶下嫁給了矮醜的武植。  潘金蓮自己養不出孩子,對西門慶別的妻妾的嫉恨更成倍地躥升。當李瓶兒竟生下了官哥兒之後,如何害死這個「眼中釘」便成為她的「當務之急」。  官哥兒終於被她唬得受驚並生病死掉後,她拍手稱快,潘金蓮的形象也就與狠毒甚至顛狂聯繫在了一起。  那麼,歷史上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又是怎樣的呢?是否真有其人?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 武大郎與潘金蓮 蒙冤千年的恩愛夫妻
    經施耐庵初刻劃和金陵笑笑生的極度演繹,潘金蓮幾百年來都以一個妖冶、淫蕩、狠毒的形象活在戲劇舞臺以及文學作品中,成為市井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壞女人樣板。而武大郎則被塑造成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侏儒小丑形象,但走近歷史中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我們會發現武大郎與潘金蓮已蒙冤太久。《百家講壇(紅版)》刊載為卿畫眉的文章說:「這對恩愛的夫妻(武大郎與潘金蓮)其實一直遭受著世人天大的誤解,蒙受著千古奇冤。」《水滸傳》在華夏大地享有崇高的聲譽,108位個性鮮明的好漢形象也在人們心裡定格。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潘金蓮:夫妻恩愛,還生了四個兒子!
    說起武大郎和潘金蓮,應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物了,在我們多數人的印象中,武大郎就是一個相貌醜陋,身材短小,猥瑣的人。而潘金蓮則是一個千嬌百媚,淫亂放蕩的女人。當然了,我們所了解的這一版本,基本上都是來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 但小說終歸是小說,並不能當作正史來看待。
  • 揭開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夫婦,其實兩人是恩愛夫妻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開歷史事件,武大郎他是施耐庵小說中一個人物,而且作者這樣刻畫武大郎,說身高不足五尺,面目非常醜陋,而且上半身長下半身短。清河縣的百姓們還給它起了一個別名,我們平時看的電視劇中,武大郎也是一個如此的形象,每天都挑著一個擔子,每天都是賣燒餅掙錢,其妻子更是有為婦道,和花花公子一起勾搭,兩個人還在一起合謀殺害了武大郎。當然這只是劇中和原著所說,那麼歷史真的是如此麼?
  • 潘金蓮&武大郎:相互扶持,才是婚姻最好的模樣
    小說和歷史,究竟是不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至少,合上《水滸傳》,再查看下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我們才會倍加感嘆,千百年來的誤會究竟能積壓得多深: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每個人都活成了《水滸傳》的反面。武大郎,潘金蓮,這對被世人誤解的千百年來的男才女貌,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只有自己,才是幸福人生最關鍵的決定者。
  • 另一方面,武大郎潘金蓮是一對模範夫妻
    有多少人對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武松知之甚少而停留在《水滸傳》階段?在一起因兒媳不忠而引發的謀殺案中,武大郎被潘金蓮毒死,西門慶,潘金蓮被武松殺死,但事實並非如此,詳細聽邵總,武大郎,武松,潘金蓮,西門慶,這四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 潘金蓮和武大郎,兩人一樣的貨色!
    我們再次回過頭來看《水滸》裡潘金蓮的出場:原文: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他即武大郎)。潘金蓮「頗有些顏色」,顏色就是姿色,總之潘金蓮還是貌美的。
  • 武大郎和潘金蓮----袁騰飛音頻
    以下內容為音頻自動轉文字軟體生成有錯別字請諒解; 這武大郎和潘金蓮的的故事啊,這水滸傳,金瓶梅裡都講大家都知道這個潘金蓮是個淫婦,毒死了自己的青春,然後現在很多人我也潘金蓮翻案說潘金蓮追求愛情啊,為什麼不可以跟西門慶好啊?為什麼不能追求愛情嗎?
  • 武大郎潘金蓮外傳
    話說北宋年間陽穀縣有一個賣炊餅的矮漢姓武家中排行老大人曰「武大郎」大郎其貌不揚並且家徒四壁
  • 從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婚姻說起
    潘金蓮,是一個被貼上很多標籤的壞女人的典型代表——淫亂、放蕩、殘忍。這個反面典型,作為女性的我,在很小年齡就已被灌輸和教育。
  • 搞笑|武大郎潘金蓮離婚案
    偶於市上購得舊書,中夾一紙,字跡模糊,且脫字甚多。經仔細辨認,知為大宋年間之物,武大郎、潘金蓮離婚訴訟之記錄也。鑑於此類事世人甚感興趣,遂公開之,以助談資。  大宋宣和某年二月五日  審判員:你叫什麼?  潘金蓮:奴家叫潘金蓮。  審判員:年齡?  潘金蓮:奴家二十一歲。  審判員:你為什麼離婚?  潘金蓮:奴家與他合不來。  審判員:打你了?  潘金蓮:沒有。
  • 別被電視劇騙了:真實的武大郎身高1米8,並與潘金蓮生下4個兒女
    儘管在《水滸傳》中,武大郎和潘金蓮並不是故事的主角,然而卻頗為意外的成為了中國文化歷史上的兩個著名人物,他們儼然變成「無能的丈夫」和「美貌的妻子」這個搭配的經典代表。而在如今的生活中,武大郎的形象,更是備受人的嘲笑。
  • 武大郎墓穴被發現,專家打開棺木後:潘金蓮含冤了600年
    相信大家對於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對小夫妻,都不會感到陌生。他們一個身材不足五尺,且外貌相當醜陋;一個則傾國傾城,令人垂涎三尺。雖然在《水滸傳》這本小說中,潘金蓮被描繪成了一個美麗妖豔、好色淫蕩、弒夫忘恩,遭人唾罵的婦人,而武大郎也被描繪成一個矮小無能,頭頂泛綠的懦弱形象。
  • 誦讀:潘金蓮與武大郎離婚案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點上方藍字關注,點右上角分享朋友圈,作為對我們的鼓勵!
  • 武大郎潘金蓮死後,他們的女兒結局怎麼樣?原來如此
    在說本文的主角武大郎潘金蓮的女兒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武松這個受人喜愛的英雄,眾所周知,《金瓶梅》的主要故事情節是從《水滸傳》當中潘金蓮與西門慶二人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長武植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其醜,被稱為"三寸不爛之舌",家裡窮,天天賣炊餅為生,基本上窮、醜、矮三者都有,這樣的男人娶了潘金蓮這個"白富美",而潘金蓮自己並不是自願嫁給武大郎的,是被西門慶挑動成為"綠富美她不僅勾搭了西門慶,還毒死了武大郎,武大郎是《水滸傳》裡最慘最懦弱的人。
  • 馮學榮:潘金蓮的婚姻是被迫的,武大郎不是什麼好人
    尤其注意這個「嫁」字,這裡的「嫁」字的主語,並不是潘金蓮,而是財主。也就是說,並不是潘金蓮要嫁給武大郎,而是財主「把」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 好了,讀完原著,我們可以知道:在《水滸傳》原著裡,潘金蓮是清河縣一個財主家的奴婢,財主看她貌美,想睡她,潘金蓮不幹,跑去向夫人舉報,夫人就和財主吵架,於是,財主懷恨在心,為了報復和懲罰潘金蓮,財主把她嫁給侏儒武大郎。
  • 金瓶梅:武大郎病重,武大郎女兒為何不救父?潘金蓮的鞭子太疼了
    《金瓶梅》交代了,迎兒是武大郎和前妻的女兒,前妻死後武大郎和迎兒相依為命,按理說,父女兩的感情應該會更好的。可是隨著潘金蓮的出現,迎兒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她從武大郎的女兒,轉變成為了武大郎家的丫鬟。《金瓶梅》中有多處細節告訴了讀者。
  • "武大郎"宋文華與「潘金蓮」王思懿,戲外真實的關係
    ,&34;飾演者宋文華和「潘金蓮」飾演者王思懿,他們更是成為一對經典組合。宋文華的出生為家庭增添了歡聲笑語,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家人逐漸為他發愁,因為他的身高不在增長,比起正常人要矮一大截,父母還曾帶著他遍訪名醫,可是收效甚微,好在宋文華有一個樂觀的心態,身高並沒有成為他的困擾。
  • 潘金蓮的「第一次」究竟是誰?不是武大郎和西門慶!而是這個人
    《水滸傳》和《金瓶梅》裡的女性人物,雖然只是虛構,但是對潘金蓮的刻畫,無疑是最成功人物之一。在《水滸傳》裡我們看到了她的放蕩和陰辣,可是在《金瓶梅》中,卻又看到了她不幸的一面。總之,潘金蓮這個名字,幾百年來一直是壞女人的代名詞,始終被牢牢的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