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名著】
速讀《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J.K.羅琳(J.K. Rowling),1965年7月31日出生於英國格溫特郡,畢業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英國作家。
1989年,24歲的羅琳有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隨後,羅琳又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2001年,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決定將小說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搬上銀幕。2003年6月,她再創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與鳳凰社》。2004年,羅琳榮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她的身價達到10億美元。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截至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說被翻譯成67種文字在全球發行4億冊。2010年,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的完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拍攝完成。
【作品主題】
在整部書中哈利都在奮力去完成他的朋友和導師鄧布利多臨終前交付給他的使命。哈利一直在竭盡全力按照鄧布利多的要求去做,但是完成這項使命的最大困難不是它的危險或神秘性,而是哈利疑惑於鄧布利多是否真正關心過他。當哈利得知,鄧布利多的母親和妹妹與他的父母埋葬在同一個地方,他奇怪為什麼鄧布利多沒有告訴過他。當他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的時候,他不明白鄧布利多為什麼沒有將他完成使命所需要的信息告訴他。當哈利不斷面對麗塔·斯基特所寫的居心叵測的傳記時,他甚至開始懷疑鄧布利多是否值得他愛戴和尊重。在整個故事中,哈利是否應該信任鄧布利多的內心鬥爭與尋找並摧毀剩下魂器的戰鬥一樣重要。哈利的故事表明,對死者的愛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很難相信他們是愛你的。他們不能再為自已的行為辯護,也不能再表達他們的愛,所以很容易陷入他們就這樣離去了,不再關心或者愛護任何人的想法之中。哈利在去探望自己父母墓地的路上就被這種感覺所佔據。還有四天,哈利就要迎來自己十七歲的生日,成為一名真正的魔法師。然而,他不得不提前離開女貞路 4號,永遠離開這個他曾經生活了將近十七年的地方。
鳳凰社的成員精心謀劃了秘密轉移哈利的計劃,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隨者食死徒的襲擊。然而,可怕的意外還是發生了。
與此同時,捲土重來的伏地魔已經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佔領了魔法部,控制了半個魔法界,形勢急轉直下。
哈利在羅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隱形遁跡。為了完成校長鄧布利多的遺命,一直在暗中尋機銷毀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獲悉如果他們能夠擁有傳說中的三件死亡聖器,伏地魔將必死無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開始了尋找長老魔杖的行動,並派出眾多食死徒,布下天羅地網追捕哈利。
哈利與伏地魔在魔法學校的禁林中相遇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搶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聖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願以償,魂器不可能戰勝純正的靈魂。哈利贏得了這場殊死較量的最終勝利。
哈利·波特雖然差點身亡,最後神奇的死而復生,還和好朋友羅恩的妹妹金妮結婚生子,而之前傳出最可能會死亡的羅恩和赫敏也逃過一劫,還幸福的走上紅毯。所有的秘密都已揭曉。19年後,哈利和金妮有三個孩子,赫敏和羅恩也結婚生子。兩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莞三站臺,送孩子們去霍格沃茨。
哈利最顯著的性格特徵貫穿在整個系列故事中:勇敢、堅毅、具有自我犧牲精神。哈利是一名真正的格蘭芬多,他每次面對危難時都表現出勇氣和決心。哈利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使命或者選擇其他生活方式。他也沒有別的選擇。他無家可歸,無親可投,被魔法部通緝,也沒法回霍格沃茨魔法學校。但是拋開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感——打敗伏地魔的男孩——已經和他融為一體,他無法想像可以逃避它。然而,哈利並不是最堅定的英雄,至少在這部書臨近尾聲之前還不是。他在表面上或者行動上沒有偏離過使命,但是這種傾向卻表現在精神和情感上。當沒有明確的方向或者感到無能為力時,哈利不能集中精力找尋突破口,而赫敏則可以,她埋頭查閱書籍尋找線索,絞盡腦汁直到想出好辦法。每到這些時候。哈利往往會偏離目標,感情用事。最危險的一次是在高錐克山谷,哈利讓赫敏和自己落入了圈套。他去那裡的真正原因只是由於自己的悲傷和對鄧布利多的懷疑,與完成使命並無關係。正是這種懷疑使他偏離使命。哈利先是覺得鄧布利多對於自己的過去不夠坦白,而現在也沒法再向他問個明白。他還認為鄧布利多沒有給他足夠的信息去幫助他完成使命,因此懷疑他的目的。後來,他甚至認為鄧布利多不曾愛過他,因此鄧布利多也不值得他去愛。哈利經歷的是一段情感之旅,他在其中學會面對死者,學會再次相信鄧布利多,這樣他才能摒棄阻礙他的疑惑,完成使命。第33章帶來了讀者期盼已久的關於斯內普的真相,從他的童年開始幾乎一直貫穿到他去世。看完他的人生故事後,讀者揭開了一直圍繞著這個角色的種種謎團,但是這個人物還是充滿了有趣的對立面。小時候的他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角色。讀者想要站在他這邊,是因為他有一個並不愛他的父親和一個讓他衣衫襤褸飽受羞辱的母親。他對於莉莉執著的愛和想要贏得她的友誼的渴望也讓我們心生憐惜。然而從他面對困難的反應也可以看出他令人討厭的一面。他對大多數人都不願敞開心扉,憤世嫉俗。他希望自己與眾不同,蔑視莉莉的麻瓜姐姐,但希望有莉莉這樣一個特別的朋友。他的深藏不露和追求與眾不同後面還隱藏著他的一些卑劣性格——私拆佩妮的信,還將其內容告訴莉莉。這種矛盾對立也持續到他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求學期間,並蔓延到他和莉莉的關係中。他一如既往地愛幕她忠於她,但是他對於曾慢待過他的麻瓜的鄙視導致他產生了純血統觀念,而這正是莉莉所不能容忍的;他的特立獨行也顯露出斯萊特林傲慢自大的本性。他對於莉莉忠誠的另一面是他擁有莉莉的渴望,他因此嫉恨詹姆·波特。他好壞集於一身,但他的忠誠和愛部分地彌補了其不足。在莉莉告訴他他們不再是朋友以後,斯內普投靠了伏地魔,變成了一名食死徒。他做了一件不可原諒的事,將特裡勞妮教授所預言的打敗伏地魔的男孩的事告訴了伏地魔,無意地將莉莉·波特的生命推向危險境地。但是鄧布利多給了他一個贖罪的機會,即使在莉莉死後斯內普也仍然堅守自己的諾言,忠實於她並保護她的兒子。從那以後,這種善惡的矛盾就只是一種表象而已。表面上看來,斯內普似乎虛情假意、陰險惡毒、報復欲強,但事實上他是鄧布利多最勇敢最可靠的擁護者。羅恩與赫敏不同,在這本書中他經歷了考驗並得以成長。他在森林裡拋棄哈利和赫敏的舉動是讀者所不願看到的。羅恩離開的部分原因(除了魂器的負面作用——惡化原有的問題)就在於他的不成熟。羅恩素來吃得很好,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而且很貪吃。他們在一起時,他希望赫敏能夠給他做好吃的,照顧他,這表明他本質上還只是一個孩子,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出現了同樣的心理。羅恩以前與哈利一同冒險的時候很勇敢忠誠,但是這次哈利並不清楚自己是在做什麼,這種想法讓他很不安,因為羅恩需要別人告訴自己該怎麼做。羅恩總是生活在哈利的陰影之下,他不相信有人會真正愛他——他的女朋友不會,甚至連他的母親也不會。當他認識到自己被愛著,他就可以成長起來,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去完成使命,再也不用別人用溺愛的方式證明對他的愛。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前任校長,哈利的朋友及導師,在《死聖》的故事開始前他剛剛去世。鄧布利多極具睿智和遠見,為助哈利完成使命進行了周密安排,但是他也非常神秘,哈利還因此懷疑過他的智慧。對鄧布利多的品格和成就的攻擊貫穿整本書。鄧布利多建立了鳳凰社——致力於反抗伏地魔的巫師組織。【原聲電影】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https://v.qq.com/x/cover/68avosyn77seisl.html?ptag=sogou.movie.pay&fromvsogou=1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https://v.qq.com/x/cover/eshodxofa7omesm.html?ptag=sogou.movie.pay&fromvsogou=1
【好書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