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的不吻合,一直是家長們憂心的煩惱,多數家長都建議學校能延長放學時間或實行彈性放學制度。為回應社會關切,解決家長們的後顧之憂,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學校在放學後開展課後服務工作;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建議學校建立彈性離校制度,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容。課後服務,不是一項基本的教育公共服務,而是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困難的額外服務,本著自願的原則,學生和家長可選擇性參與。
自課後服務相關文件正式落地以來,北京、上海、河北、山東、江蘇、福建、河南、江西、甘肅、四川、重慶等省市均頒布了相應的課後延時服務政策和試點方案。目前,多數學校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圍繞作業輔導、社團活動、課外閱讀和專題教育等,為孩子帶去豐富的課後延時服務體驗。但經調查發現,以補課為主的延時服務,變相加重了孩子的學業負擔;以文體類為主的延時服務,無法滿足教育改革創新的要求,更難以滿足新時代家長對孩子全面發展的期望;部分學校或課外機構提供的科普類延時服務,缺乏權威性和專業性。
因此,課後服務應向個性化方向發展,要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創新平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表明,全面發展的人需具備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等素養,而這所要求的一切,大都能通過STEAM教育實現。
什麼是STEAM教育?STEAM教育是培養學生利用跨學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先進的課程組織方式,融合科學、技術、工程、人文和數學等綜合學科知識,以實現學生創新意識、邏輯思維、動手協作、理解表達、抗挫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下課鈴聲敲響,校園依然熱鬧,參加課後服務的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前往指定場地,開展一場有關STEAM的趣味科學探究。閱讀紙質教材,參與AR互動,觀看課程視頻,創新思維碰撞,協作動手實踐,完成項目任務。自2018年起,成都市蒲江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便在全縣15所小學、九年制學校試點開展以STEAM教育為核心的課後服務工作,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引入亞卓教育研發的STEAM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創意科學實驗課程》,建立契合蒲江實際的STEAM課程體系,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做中學、學中思」,得到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的培養、提升。
蒲江STEAM教育課後服務模式已實施近兩年,每學期學生人數都在不斷增長,至今已超2000人,受師生、家長、社會一致好評。由此可見,將STEAM教育納入課後服務體系是可行且富有成效的。但同時,個性化的課後服務需充分考慮教師所面臨的備課壓力,不以加重教師教學負擔為前提,致使其幸福感降低。
《創意科學實驗課程》便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難題。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專業化教材、豐富的實驗材料,還特為教師配備了齊全的教學資源包,包括但不限於教案、課件、教學參考資料及相關課程視頻等,極大滿足教師完整備好一堂STEAM課的現實需求。同時,STEAM教育整體解決方案還可為教師提供相應培訓服務,幫助教師理解STEAM教育理念、掌握STEAM教學能力,讓STEAM教育在課後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課後服務開展如火如荼,但若僅是將學生留在學校重複類似的課堂活動,實際的效用也便是課後託管,無法通過課後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核心素養培養,實現課後服務育人功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