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巷的東側有一條叫海紅坊的小巷。對於很多人來說,海紅坊這名字著實有些陌生了。與蘇州其他小巷比,不過200多米長,看著也有些普通,「路過即錯過」一點也不怪!
這或許就是蘇州小巷的神奇之處。或許它沒有西邊養育巷那樣熙熙攘攘,也沒有東邊新春巷那樣作為分界線的存在。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巷卻與三個鼎鼎有名的人物有關。
有關巷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海紅坊位於西麒麟巷北,東起新春巷,西出養育巷。長216米,寬4.2米,現改造為長方形條石路面。說起海紅坊的歷史,還要從它的名字說起,有關巷名來歷有兩種說法。
宋時稱海紅花巷。因巷內曾有蘇州尚不多見、十分名貴的海紅花。明盧熊《蘇州府志》作「海紅花巷」。民國《吳縣誌》作「海弘坊巷。」因巷內有海弘寺,又名海弘坊。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是巷名由來與明朝大清官海瑞有關。
圖源丨原鄉似他鄉
海瑞的紅袍曾掛於此巷內
海瑞,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人物。為官清廉、剛正直言,與包拯齊名,人稱「海青天」,他的許多事跡至今被廣為傳誦。民間傳說,當年海瑞的書童海安就曾住在海紅坊內。
海安忠心耿耿,一生跟隨海瑞,後來海瑞病死在任上。海安幫忙料理後事,家中財產就三隻裝書的破箱子和幾件舊衣裳,連買棺材的錢都是鄰居們捐的。料理完,海安便準備回蘇州老家,老夫人覺得他勞累一輩子,家中沒什麼值錢的給他,便將海瑞生前穿的一件紅袍送與了他。
回到老家後,海安將海瑞的紅袍掛在客廳的中央,日日焚香點燭,懷念海大人。人們也敬重海大人,常去瞻仰紅袍。久而久之,這件紅袍被簡化為「海紅」,巷名也稱作海紅坊。
圖源丨蘇州地方志
一代才子「金聖歎」曾居於此
蘇州故事多,才子佔一半。金聖歎,絕對是那個最不可忽視的「怪才」!
金聖歎,明末清初極負盛名的文學批評家,當之無愧的「有趣靈魂」代言人!經他點評、修改的《水滸傳》一經問世便受追捧,在中國暢銷了三百多年。他批的《西廂記》也是爆款,連順治帝都瘋狂愛上。鬼才狂人、玩轉科考、遊戲刑獄…胡適稱他是「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
金聖歎丨網絡
就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的人物,就曾住在海紅坊。可惜,一場「哭廟案」將他送入死牢中,但即使身陷囹圄,他也不改幽默本色。他被殺後全家被充軍,海紅坊的居房也被充公。
狀元潘世恩「口誤」從這搬離
最後這位大人物大家也很熟悉,他就是清朝狀元潘世恩。潘世恩一脈,蘇州人稱之「貴潘」,以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享有「天下無第二家」之譽,是當時蘇州最顯赫的家族。
潘世恩丨網絡
有人或許會問:潘世恩的故居不是在鈕家巷的蘇州狀元博物館嗎?和海紅坊又有什麼關係呢?
蘇州狀元博物館丨留園
相傳,潘世恩本居在玄關廟西的海紅坊。他在高中狀元後被皇帝召見,問家居何處,他一時惶恐誤說成「蘇州玄關廟東」。一言既出,為避「欺君之嫌」,急命家人速購觀東宅第,買下鈕家巷鳳池園西部作「狀元府第」。一次「口誤」,海紅坊就這樣與狀元巷的美名擦肩而過……
松壽泉丨網絡
不管是傳說還是歷史,如今的海紅坊已沒有這些遺蹟。巷內還有「古城十大名井之一」的松壽泉,沿用至今。雖然海紅坊現存的老宅子不多,不過那些沾了塵土的往事還在流傳……
*部分圖文素材來自蘇州交通廣播、蘇州文廣旅局官微、原鄉似他鄉、姑蘇行、蘇州地方志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