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2021-02-28 明稅


今天的大閱兵中,抗戰老兵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群體,這些天,網友紛紛向他們致以敬意。8月22日凌晨1時17分,網友「裸槍」在鐵血社區發表了原創帖文《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在那一天,他們將重著戎裝,在胸前掛滿勳章,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我們的敬仰。」「我會告訴我的後代,曾經有一群人,他們叫抗戰老兵!」「我堅信:老兵不死!也未凋零!」帖文中大量類似這樣的句子很是觸動人的心靈。以下是「裸槍」的文章。


隨著日子的臨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9·3」大閱兵已經成為熱門話題。


每個人關注的焦點也不盡相同。我惦記著看看今年有沒有劈槍,軍迷估計更關注有什麼新型武器裝備亮相。不過,所有人都會關注同一個焦點——抗戰老兵方隊。


在2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揭開謎底:由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後代,以及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的兩個方隊,將乘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範的敬意!


同微博上的抗戰老兵不同,這些抗戰老兵都是貨真價實的。雖然現在他們平均九十高齡,然而七十多年前,他們不過才十幾歲,在民族危亡之時,用血肉之軀去抵擋侵略者的槍彈,以慷慨赴死之心守衛著血色國土。在付出了幾千萬人生命的代價後,中華民族將日寇趕出中國。
他們是幸運的。他們沒有倒在最後一場戰鬥中敵人射來的一顆子彈之下。


他們是痛苦的,因為他們曾經目睹身邊的戰友倒在血泊中、犧牲在自己的懷裡。


然而,他們最終是自豪的。因為他們可以告訴侵略者:中國是不可戰勝的!中國軍人是不可戰勝的!


七十年如白駒過隙。和平的日子總讓人忘記慘痛的過去。國家日益崛起,而老兵凋零逝去。


我們不該將他們忘記,因為為了我們的今天,他們曾經把自己投身死地。


我們更沒理由忘記他們,因為他們的背上,刻著精忠報國的印跡!


沒有多少人,在七十年後仍能被十幾億人心懷感激!


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英雄!時至今日,仍需被世人尊敬!


在那一天,他們將重著戎裝,在胸前掛滿勳章,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我們的敬仰。雖然他們已沒有昔日的矯健,雖然他們看上去如同其他老人一樣慈祥,但在眉宇之間,仍綻放著戰神的榮光!我曾向浩瀚蒼穹發問:他們了國家民族甘願犧牲,又怎忍心離開這熱土這親人?


一個聲音告訴我:他們從未離開,他們還在我們身邊,他們是陽光,是甘霖……


於是,我不再悲傷。因為我知道他們不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他們的生命和靈魂,始終與我們同在,始終與民族浮沉。


到了那一天,雖遠隔千裡,我仍要向他們致敬。因為有了他們,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


我不需要知道他們是誰,因為中國魂是他們共同的名。


我會告訴我的後代,曾經有一群人,他們叫抗戰老兵!


我堅信:老兵不死!也未凋零!

千龍網北京訊(潤予)


相關焦點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提起這句話:「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就不由得想起那個叼著玉米棒子菸斗的麥克阿瑟,和他在1951年4月19日被解職後在國會大廈發表的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暮色已經降臨。我昔日的風採和榮譽已經消失。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上周在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培訓班上,一談到老兵的話題,我就默默流下眼淚。宿遷記者顧園園同志運用腳力,為「老兵不死」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動;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同志善用眼力與腦力,寫下一篇篇關於長徵、關於抗戰、關於解放的好稿令我欽佩;央視著名編導呂大慶同志紮實的筆力記錄下老兵永恆的激情,給人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為何?為何要讓我如此接近殘酷的現實?
  • 急先鋒,老兵不老也不凋零
    急先鋒主演-徐若晗致敬成龍大哥我們小的時候,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如今依然看著他的電影,看著他漸漸老去,麥克阿瑟曾說過,「老兵不死,只是漸凋零」,成龍大哥用他的電影鄭重的告訴我們,老兵即使老去,也不會凋零,他依然會綻放最美的花!也許,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我們也許會指著熒幕上那個頭髮都有些花白的老人,對著我們的孩子說到,看到沒有,那個人,就是他,伴隨著我渡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他一定還在戰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遊戲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兵盤點!
    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在退役後的一次演講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後產生了大量的退役、傷殘士兵,其中有的老兵在家鄉安穩的度過了晚年,而有些老兵卻因為種種問題得不到妥善安置,甚至一度出現了老兵集體遊行。現實生活中老兵們的狀況有好有壞,那麼遊戲中經典的老兵形象有是怎樣的呢?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兵」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當有消息稱電視臺發不出工資,當縣級電視臺依靠著財政補貼,當大批區級電視臺關停,當80%二三線衛視零收視,唱衰電視的論調甚囂塵上一時蓋過唱衰紙媒。
  • 老兵未凋零:致半世顛沛流離的他們
    ——摘自維基百科)他們遛彎的地方也不是公園,而是「榮民之家」,像家一樣供老兵們頤養天年的地方。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我們,從小聽著解放軍叔叔的故事長大,而今天,我想要聽國軍老兵,講講他們的故事。退役後,他都是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而如今年紀大了,沒有人願意把房子租給自己,房東都害怕他老死在家裡,於是就決定搬到這裡來養老。自己階級不高,又是單身,可以領救濟金,是公費進來的,如今已經在這住了四五個年頭了。提到家鄉,爺爺說自己回去過十幾次,問及是否想家。他回答,從前年紀輕,不怎麼想,老了以後也看開了,也就沒有什麼了。我問他,如果再選擇一次,還會想從家裡出來當兵嗎。
  • 老兵不死 為何印表機壽命遠超其它產品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用在列印設備上再合適不過了。你用的印表機是十年前的?這完全不是問題。問題是它怎麼還那麼堅挺還能工作?還有就是,十年前的印表機,怎麼看著列印質量和現在的也沒什麼區別?
  • 不忘崢嶸歲月 致敬!抗戰老兵
    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9月6日,玉林的多個社會組織利用周日,向抗戰老兵致敬。由廣西關愛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發起,玉林十多個組織對玉州區、福綿區、興業縣的抗戰老兵進行了慰問。75年前,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一批中國人站了出來,他們捨身取義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而戰。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萬眾狂歡之時傳統媒體被唱衰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流量和利潤的叫囂記者太少 事實不夠用自媒體太多,記者太少,事實不夠用了。當很多傳統媒體被自媒體幹趴下的時候,每個自媒體都想從帽子裡變出兔子,趕往新聞現場的記者越來越少了。在流量和利潤的叫囂下,曾經「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求真情懷慢慢的消磨在娛樂至死中。
  • 《三叉戟》劇評:老兵不死
    不,都不是,一個兵,最害怕的是老。老了就意味著再也不能繼續戰鬥,不能衝鋒陷陣,一往無前。二十年前叱吒風雲的三個警察「老炮」,被警界榮稱為「三叉戟」,「大背頭」崔鐵軍(陳建斌飾)、「大棍子」徐國柱(董勇飾)、「大噴子」潘江海(郝平飾)。他們也老了,臨近退休,早已退居二線,成了老師傅。
  • 五星上將提議動用核武攻擊中國,遭撤職後發表《老兵不死》演講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會慢慢的凋零而已」。」
  • 以「愛」之名,致敬老兵!
    乘坐主題婚車環遊西湖,抗美援朝老兵姚龍和熊菊芳夫婦興奮不已。11月30日,浙江杭州,抗美援朝老兵鍾恆夫婦和姚龍夫婦乘坐著裝扮一新的紅色1314路巴士環遊西湖景區。杭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杭州市公交集團共同發起「用愛向老兵致敬」主題婚車活動,1314路諧音「一生一世」,以此表達對老兵夫婦的美好祝福。「那個年代,拿票去換2斤糖,戰友們熱鬧一下,就算結婚了。」老兵鍾恆今年87歲,1951年3月入伍。他與妻子鍾慧英已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沒能給妻子一個像樣的婚禮是他一直以來的遺憾。「沒想到今天補上了這個遺憾」,老人激動不已。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從第一滴血到最後的血的R級巨片
    曾經,對於錄像帶時代看著這個系列長大的人來說,《第一滴血》意味著許多,讓全世界看到了一位不一樣的銀幕英雄。蘭博的熱血廝殺和奮起反抗,是那個時代很多男孩的英雄啟蒙。值得感嘆的是《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裡依舊還是蘭博一人單挑眾多的敵人。
  • 今天,向抗戰老兵致敬!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上,102歲的陳廷儒因年齡最長,被安排在老兵方陣第一車首排首座,他舉起手,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陳明奶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為保護朱德交託的絕密電碼本不被日軍發現,黃開仁將電碼本埋藏,隨即被日軍俘虜,後從集中營中逃出。黃開仁記憶力驚人,年過九旬時仍能繪出電碼本的樣貌和大概內容。
  • 致敬馬鞍山老兵!
    戰爭年代,他們捨生忘死前僕後繼,那段歲月風雨激蕩,那種精神輝映古今,抗戰老兵,當他們的背影逐漸從厚重、偉岸變得平凡、傴僂,當年華逝去,有多少人看得見沙場點兵背後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他們,是我們的英雄致敬,老兵!
  • 老兵不死,只是隨著夕陽遠去
    在這之前我本是剛參加完中國國家地理舉辦的校園行知客挑戰賽,拿著前十強的旅行基金,訂下8月5號從綏德到昆明47個小時的硬座,去完成滇西看望抗戰老兵的夢想旅行計劃。未料雲南發生地震,看著朋友圈,微博的各種消息之後,那顆不安分的心早已飛到了雲南。於是和新疆小羊軍團網站總監楊軍老師溝通過後,定下4號凌晨2點從太原飛往昆明最便宜的機票,5點睡覺,7點起床,趕著從綏德到太原的第一趟火車。
  • 八一建軍節:致敬老兵,不忘初心,守護國家!
    7月31日上午,激情的歌聲迴蕩在六盤水某一山莊,記者順著歌聲一路尋過去,原來是一群退伍老兵自發舉行「八一」建軍節聯誼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7月31日上午,激情的歌聲迴蕩在六盤水某一山莊,記者順著歌聲一路尋過去,原來是一群退伍老兵自發舉行「八一」建軍節聯誼會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
  •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不知道這一個億會不會要了勇士漫畫的老命。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重複套路,走上不歸路。
  • 老兵不死
    老兵唐,陝西人,愣娃。我任支隊主官時,進營門,哨兵敬禮。我看是老兵唐,回禮。他見到我,敬禮時樂的把牙呲了出來。老兵唐挺立在營門口圓墩型的哨臺上。下哨後,唐來我辦公室,習慣性的叫我連長。他在這裡工作了12年。12年時間,我從連長晉升為團長,他還是大頭兵,只是肩章上的「V」變粗變多。
  • 傳奇落幕老兵不死!那些過時不過氣的手機
    在手機圈中,同樣有許多「時代已逝,經典猶存」,令人難以忘懷的機型,用「傳奇落幕,老兵不死」的句子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下面,小編從外觀設計和功能性上給大家講講那些「過時卻不過氣」的經典手機。功能性• 諾基亞1100  如果說現在手機圈還有什麼事件最能牽動人心,那麼這個事件的主角一定是「諾基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