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2021-03-05 從軍營走來


原創作者:劉斌美篇製作:理平

劉斌在朋友圈用一段感言懷念革命前輩楊忠,用他的理解和視覺歌頌老前輩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

劉斌最後感言道:「作為後代的我們,血脈中流淌的著這種基因,應該無理由地接過這份責任,不折不扣地做接班人」。這番感言催人淚下……

所以,我特將這段文字配上圖片,製作成美篇分享給大家

上周在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的培訓班上,一談到老兵的話題,我就默默流下眼淚。宿遷記者顧園園同志運用腳力,為「老兵不死」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動;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同志善用眼力與腦力,寫下一篇篇關於長徵、關於抗戰、關於解放的好稿令我欽佩;央視著名編導呂大慶同志紮實的筆力記錄下老兵永恆的激情,給人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可是為何?為何要讓我如此接近殘酷的現實?就在我培訓期間,爺爺的老戰友、老同事、老朋友,堅定的共產黨員,我敬重的幹爺爺楊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借用顧園園同志的話:「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

楊忠爺爺在豪情書寫

從2010年奶奶去世至今,不到十年時間,一位位老紅軍、老八路、老新四軍、老解放,看著我長大的爺爺奶奶走了……

春節期間,郭文華爺爺去世的消息令我哽咽,回想每次回幹休所,我都要去看望郭爺爺和李奶奶。現如今再走進那棟房子,我只能面對李奶奶一人,我的爺爺奶奶去世以後,回幹休所,到郭爺爺家如同回自己家一樣,和郭爺爺一起吃餃子,聽他講述打遊擊的故事,現在這樣的場景再也不會有了……

向守志爺爺

2015年,9·3閱兵前後,我採訪了許多爺爺奶奶,四年,已經有許多位離開了我,向守志爺爺、張玉華爺爺、何子友奶奶、李昌文爺爺、郭文華爺爺、楊忠爺爺,太多太多的名字進入了訃告……

每當看到群裡訃告,我的心中就會一驚、疼痛,然後情不自禁流下淚來。我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卻控制不住這種傷感……

那天看到呂大慶編導紀錄片的最後,用了許多老紅軍的鏡頭,紀念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那些熟悉的爺爺奶奶,他們都健在,我打心底高興,也發自內心地哭泣,因為健在者的數字正越來越少。

張玉華爺爺

何子友奶奶

李昌文爺爺

郭文華爺爺

楊忠爺爺

我的幹爺爺楊忠,每次見到我,總喜歡拉著我的手,問我喜歡不喜歡讀歷史,我說喜歡,他很高興,告訴我多看書好,過去只有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和平年代,孩子們更多的是要有知識強國、科技強國的意識,多讀書、讀好書,把課本裡的知識運用到祖國的建設中,那就不辜負他們那代人出生入死鬧革命了。

這張老照片是向守志爺爺到北崮山幹休所看望老幹部時和北崮山幹休所的領導們合影,並再三囑咐所領導:一定要全心全意為老幹部服務,把老人們的晚年生活照顧好!

那時我的爺爺劉瑞還健在,幹休所的醫護人員上門為他量血壓,問診送藥(這張老照片當時登載在中國老年報第406期第一版)……

參加9.3閱兵的老兵方隊的老兵們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一位位老兵在那個年代凝聚成了革命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國家的發展。他們正在離去,但作為後代的我們,血脈中流淌的著這種基因,應該無理由地接過這份責任,不折不扣地做接班人。在此,我借用革命烈士袁國平爺爺家書中的一句話做結束,「我們都是以殉道者的精神為革命、為國家民族服務的。」


相關焦點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提起這句話:「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就不由得想起那個叼著玉米棒子菸斗的麥克阿瑟,和他在1951年4月19日被解職後在國會大廈發表的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暮色已經降臨。我昔日的風採和榮譽已經消失。
  • 致敬: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 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不過,所有人都會關注同一個焦點——抗戰老兵方隊。  在2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揭開謎底:由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後代,以及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的兩個方隊,將乘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範的敬意!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遊戲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兵盤點!
    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在退役後的一次演講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後產生了大量的退役、傷殘士兵,其中有的老兵在家鄉安穩的度過了晚年,而有些老兵卻因為種種問題得不到妥善安置,甚至一度出現了老兵集體遊行。現實生活中老兵們的狀況有好有壞,那麼遊戲中經典的老兵形象有是怎樣的呢?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下面是今天的分享: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去賣小酒了。四川一家酒廠看中他在業界的號召力,找他合作高性價比小酒和私人定製酒。我總忍不住為那些風雲人物的風流雲散而唏噓不已,儘管他們失去很多後也比我擁有的全部要多得多。年初,我們在他暫住的酒店房間見面,桌上有吃剩的桶裝泡麵。
  • 急先鋒,老兵不老也不凋零
    我們小的時候,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如今依然看著他的電影,看著他漸漸老去,麥克阿瑟曾說過,「老兵不死,只是漸凋零」,成龍大哥用他的電影鄭重的告訴我們,老兵即使老去,也不會凋零,他依然會綻放最美的花!也許,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我們也許會指著熒幕上那個頭髮都有些花白的老人,對著我們的孩子說到,看到沒有,那個人,就是他,伴隨著我渡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他一定還在戰鬥!
  • 老兵不死 只是逐漸凋零 ——21年目睹吉他界之怪現狀
    第4:我們落伍,我也知道大概率是我們沒有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做,比如新派金屬(我只是比喻 還包括其他風格啊 事啊)、在演出領域我就是不喜歡這類風格,偶爾做過一個 MISS MAY I 還有一個 忘了,現場挺喜歡,但你讓我聽這種音樂,還有那種DJENT,真聽不了,如果是這種落伍,我覺得那我們也就落伍下去吧。把機會交給年輕人不更好麼?
  •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不知道這一個億會不會要了勇士漫畫的老命。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重複套路,走上不歸路。
  • 老兵不死 為何印表機壽命遠超其它產品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用在列印設備上再合適不過了。你用的印表機是十年前的?這完全不是問題。問題是它怎麼還那麼堅挺還能工作?還有就是,十年前的印表機,怎麼看著列印質量和現在的也沒什麼區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從第一滴血到最後的血的R級巨片
    曾經,對於錄像帶時代看著這個系列長大的人來說,《第一滴血》意味著許多,讓全世界看到了一位不一樣的銀幕英雄。蘭博的熱血廝殺和奮起反抗,是那個時代很多男孩的英雄啟蒙。值得感嘆的是《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裡依舊還是蘭博一人單挑眾多的敵人。
  • 老兵不死,只是隨著夕陽遠去
    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是見證歷史的使者,他們是大漠的胡楊,他們才是歷史的眼睛,國人,不該忘記歷史,在活著的時候讓這些英雄多一點欣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老兵不死,只是睡在夕陽裡遠去,老兵不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那碗黃瓜湯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爺爺還在喝 ,只是黃瓜湯確是我對爺爺最後的記憶。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兵」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當有消息稱電視臺發不出工資,當縣級電視臺依靠著財政補貼,當大批區級電視臺關停,當80%二三線衛視零收視,唱衰電視的論調甚囂塵上一時蓋過唱衰紙媒。
  • 電影中的不死老兵形象 | 電影最TOP 18
    但戰爭片、好的戰爭片也太多了,我上次提到過,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那藝術領域也會完蛋的,「不幸」才是藝術的源泉,有些東西吃太飽吃太好,就是弄不出來。所以這一期細分一下,先講一講老兵。多年前我讀過一篇波蘭作家顯克維支的短篇小說——《燈塔看守人》,對裡面那個看守燈塔的老兵印象深刻,他歷盡磨難,每天只是看著過往船隻上的旗幟,為他們指引航路,過著在外人眼中「囚徒」一樣的工作。這個老兵的意涵很深遠,仿佛是人類價值的守護者。
  • 加勒比海盜,系列不死,只是爛掉
    的確,在1997年上映的電影《忠奸人》裡,阿爾·帕西諾飾演的黑幫老大,就曾對德普飾演的臥底警探說過同樣的笑話,一字不差。傑克船長那一刻一臉懵的表情,仿佛還透著驚詫——我們家「祖傳」唱搖滾的嗎——傑克父親的扮演者是滾石樂隊的基斯·理察茲,此次扮演他叔的,則是披頭四樂隊的保羅·麥卡特尼。
  • 《終結者:黑暗命運》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這部電影新意不多,就像20年了,仍舊是粒子機器人,唯一多了分身的功能,老爹也是抄的前續作的冷飯。流水的救世主,鐵打的約翰康納。縱觀整個終結者系列,我更願意承認康納才是那個救世主,她忍受痛苦與孤獨,學會百般武藝,自信果敢而又強大,同時又不失愛與希望,她恪守自己的正義,並且真正成功的做到了一切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在未來與現實的夾層之中,她無疑是最痛苦最危險的那個人,亦是應當真正被稱為所謂救世主的人。
  • 老兵未凋零:致半世顛沛流離的他們
    我年紀大了回家也不方便,她有空就來看我。爺爺感慨自己只是搞後勤的,沒有上過前線,也沒為國家做什麼貢獻,一生便碌碌無為地過去了。方爺爺一生都沒有結婚。退役後,他都是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而如今年紀大了,沒有人願意把房子租給自己,房東都害怕他老死在家裡,於是就決定搬到這裡來養老。自己階級不高,又是單身,可以領救濟金,是公費進來的,如今已經在這住了四五個年頭了。提到家鄉,爺爺說自己回去過十幾次,問及是否想家。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萬眾狂歡之時傳統媒體被唱衰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流量和利潤的叫囂記者太少 事實不夠用自媒體太多,記者太少,事實不夠用了。當很多傳統媒體被自媒體幹趴下的時候,每個自媒體都想從帽子裡變出兔子,趕往新聞現場的記者越來越少了。在流量和利潤的叫囂下,曾經「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求真情懷慢慢的消磨在娛樂至死中。
  • 五星上將提議動用核武攻擊中國,遭撤職後發表《老兵不死》演講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會慢慢的凋零而已」。」
  • 老兵不死
    老兵唐,陝西人,愣娃。我任支隊主官時,進營門,哨兵敬禮。我看是老兵唐,回禮。他見到我,敬禮時樂的把牙呲了出來。老兵唐挺立在營門口圓墩型的哨臺上。下哨後,唐來我辦公室,習慣性的叫我連長。他在這裡工作了12年。12年時間,我從連長晉升為團長,他還是大頭兵,只是肩章上的「V」變粗變多。
  • 老兵永不凋零|20年後,他開啟了中國地產的又一個時代
    此刻,許多人或許想到了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遠不死,只是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不過,在國家住建部看來,老兵並沒有凋零,他正在開啟中國房地產的又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