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2022-01-09 花兒街參考

敬致諸君:由於未知原因,惡魔此前幾日發布的文章被清空。只能以小米加步槍模式與大家分享歷史消息。

回復相應數字即可獲得歷史消息:

04.我曾遇過一位多情的大佬

03.終結蛋疼對話 病了多喝水?喝到腎已衰

02.夏日水果大宮鬥!皇上,請翻我牌子

01.Hey 姑娘,醒醒!你不是周公子!

惡魔正全力以赴爭取滿血復活。若生如夏花,亦感謝有你。

下面是今天的分享: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去賣小酒了。四川一家酒廠看中他在業界的號召力,找他合作高性價比小酒和私人定製酒。我總忍不住為那些風雲人物的風流雲散而唏噓不已,儘管他們失去很多後也比我擁有的全部要多得多。

年初,我們在他暫住的酒店房間見面,桌上有吃剩的桶裝泡麵。歲月和監獄生活在李途純身上留下了痕跡。他現在好幾種病,正在吃中藥調理。採訪中,他不得不中途離席去吃藥。他的桌上放著一個本子,用鉛筆寫著「電話號碼簿」和「食療偏方集」。

他身上有太多矛盾令我困惑不已。為何在受到地方政府腐敗的傷害後,依然推崇強權政治;為何將外資視為國家意志左右的商業間諜;為何認定「紅色文化」很流行;為何覺得網際網路經濟是泡沫……

我無法輕易下這個判斷。一個時代的草莽英雄,居然在53歲就疑似「過時」了。

「過時」,是不是我們最怕的詞?越來越多的場子裡,老一輩在臺下正襟危坐,聽90後創業者,講那將來的故事。世界在更新,而我在折舊。變化像bilibili的彈幕一樣劈頭蓋臉地砸過來,遮住我整個屏幕,以至於每天早晨瀏覽朋友圈更新就要憂鬱5分鐘。

在與《小時代》的年輕粉絲激辯時,有人高喊「誰沒年輕過,你們老過嗎」。這話俏皮。可細想卻令人沮喪。誰人不會老?他們正年輕。

想到自己終將過時,很沮喪。想到自己要一直追趕以避免淪為過時,更沮喪。

時間把李途純留在那裡

我和李途純站在酒店落地窗前,面對著國家大劇院。這是一幢立在水中的建築。近處一座古樸的四合院,在高樓大廈間略嫌突兀。李途純對此興味索然,他沒去過國家大劇院看戲,也不知道四合院是一家高級會所。

他說這個酒店的視野好,能看到天安門。這很有點意思。有報導稱,2008年「太子奶」深陷危機時,李途純還在裝點他的「小天安門」。

而現在,他認為自己「從來沒興趣」,也「完全不適合」做企業家。

從狂飆突進籌劃上市幾乎成就全新資本神話,到出局蒙冤身陷囹圄,在經歷人生劇變後,最令人驚訝的是李途純的「不變」——他思想的某些章節,似乎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2010年6月11日,北京,李途純徹夜未眠。

這一夜,他讀了幾百首詩詞,對歷代仁人志士產生了極大同情,因為他們「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他在焦躁不安的等待。有人告訴他,抓他就是這幾天了,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挪用資金」等。

李途純本來有可能過另一種人生。他出身湖南農家。小時候,他和同時代的很多男孩子一樣,想去當兵,無奈家裡成分不好。等到在株洲師範讀書時,他自認有文人氣質,想成為一名作家。但大學畢業後,他被分到了商業局。隨著改革開放,國企改制,他被派到一家大賓館掛職副總經理,專門管一個餃子館。他至今記得賣自己的餃子非常好吃,肉是土豬肉,再加上白菜、蔥姜、麻油一攪,味道絕了。一年下來有十多萬的利潤。那可是30年前。

他在體制內順風順水。但進入90年代,他和同時代的青年一起陷入了迷茫。他們想尋找另一條道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隨著這股知識分子「下海」潮,他辭去工作,來到深圳打工。在那裡,他第一次知道了乳酸菌。1996年,他回到株洲,創辦了太子奶。

2007年,太子奶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利潤超過5億元,在中國乳酸菌飲料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76.2%,是名副其實行業老大。這一年,英聯、摩根史坦利、高盛三家國際投行聯合投資7300萬美元,並啟動了太子奶上市計劃。隨後,花旗銀行聯合新加坡星展銀行、荷蘭合作銀行等國際6大財團,向太子奶提供5億元貸款。

李途純人生巔峰仿佛近在眼前。赴美上市,衝刺世界500強,一切可盡情想像。

黴運遽然雙至: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三聚氰胺成為中國乳業自殺毒丸。銀行提前收貸,幾番較量之後,李途純喪失了對太子奶的控制權。

盛極而衰,本是天道尋常。而它們每一次發生,卻似乎都讓人措手不及。

太子奶亂局並未因李途純的出局而疏解。為挽救企業、安撫上訪,地方政府選擇介入。2009年2月,湖南株洲高科奶業經營有限公司成立並接管太子奶。

在第一回合與資本的角力中,李途純出局。而這一回合政商博弈中,李途純徹底進了「局子」。2010年6月12日,李途純被株洲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刑事拘留,隨後被正式批捕,等待他的是長達15個月牢獄之災。

20人擠在一間20平方米的囚室裡,每人都練成手抓蚊子的絕技。早晨6點半起床,之後整理內務。為了「鍛鍊意志」,李途純一天要洗3個冷水澡。幹的活兒是剪做牙刷的豬毛或摺紙盒,李途純更願意摺紙盒,因為豬毛實在太髒了,長期接觸後,他身上開始發炎甚至感染。

除去這些生活上的艱苦,這倒是他一生中難得的安寧日子,沒有電話、沒有討債人、不需應付人情是非。他在這裡讀了200多本書。大多數是關於法律的,為了給自己伸冤,也為幫獄友們做法律諮詢。其餘就是經濟和文學書籍。每當讀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心裡百轉千回,仿佛在遠隔時空,與那位亡國之君對望。

為教育罪犯,監獄裡給大家播放《曼德拉的27年鐵窗生涯》,李途純看得很有滋味。「曼德拉、列寧、史達林,哪個沒進過監獄?。」李途純說,他從電影裡體悟出的是大人物都會有峰迴路轉的時候。

轉機發生在2011年8月。他的「敵人」——高科奶業董事長文迪波被「雙規」,並獲判有期徒刑9年。

5個月後,李途純無罪釋放。

這一代企業家很多人曾有和李途純相似的命運。鐵本的戴國芳、健力寶的李經緯、三九的趙新先、東星的蘭世立。比起他們,李途純結局算好的,儘管他落下一身病,徹底失去了太子奶,為太子奶擔負的巨額債務也尚未解決。

如今的太子奶,破產重組後被新華聯和三元股份收入囊中。據三元股份半年報顯示,2013年上半年,太子奶虧損994萬元。三元股份正深陷整合泥潭。

好一個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誤把他鄉作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復盤整個事件,李途純認為太子奶隕落,主要是因為資本的陰謀。而自己最大的失誤,就是沒能抵抗這些資本的「誘惑」。

李途純最近準備出一本書,叫《經濟刺客殺入中國》,副標題是「11家頂級外資投行圍剿『太子奶』內幕」。

他表示,根本沒什麼「對賭協議」,他也完全不存在經營上的「賭性」。2008年自己交出太子奶時,它非常健康。

李途純的觀點有些非主流,他堅定的認為「金融危機是美國主動發動的,旨在把世界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搞亂,只是後來美國自己也無法控制」。據他說金融危機後,花旗銀行要求太子奶提前還貸。他多次妥協努力未果,花旗銀行在海外宣布太子奶破產。而內部作為股東的三大投行,因為撤換負責人,新負責人沒有太子奶股份,極力阻礙太子奶上市,希望賣掉太子奶牟利,內外夾擊下,「太子」被廢。

他的想像力沿著這個方向延伸,認為資本 「背信棄義」不僅是逐利天性,更關鍵還有「帝國主義」的國家意志在裡面潛藏。達能和花旗銀行都與其國家安全部門聯繫在一起。西方還存在一個「保名委員會」,是一個間諜組織,能夠控制政府,毀掉了很多民族品牌。三聚氰胺事件,也是境外發動的、旨在毀掉國內奶企的陰謀。

「太子奶事件,完全是經濟間諜造成的。我時刻能感覺到他們是間諜,而且是雙面的。那個英聯的負責人,既是美國間諜又是英國間諜,非常明顯。我不做他們的經濟間諜就只有死路一條。」李途純說。

「間諜這件事,你有沒有證據?」

「我這些年和他交往、談話的內容,完全可以判斷這個人就是間諜。具體目的就是要讓中國企業要跟著他們走。他們選中我作其在中國的代言人,希望我做成世界500強。」

「做500強挺好啊。」

「但是要出賣民族利益啊。要提供準確的經濟情報給他,我們這種企業有一線的數據和材料。他們和我密談,內容就是讓我把家人、財產先轉到境外。」

總而言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這樣的回答多少令人錯愕。這是他一以貫之的觀念,還是被資本傷害後的自衛?不得而知。

在談話中,李途純多次強調,政府應該加強對民族品牌、民族企業的保護。這讓人不能不想起當年宗慶後的達娃之爭。但是,他的自我邏輯中又有一些矛盾。

「你在市場中崛起,在殘酷競爭中落敗,又寄望於政府之手。那你如何理解市場經濟?」

「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還是在政府主管下。西方的市場經濟,企業自己能把控命運,但我們這裡一些非市場的因素管理比較多,隨時可以控制你生死,甚至其中一個人就能讓你死掉。」

「這不正是改革的目標嗎?但你似乎指責外資投行更多?」

「我也要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對外資是民族矛盾,對地方政府腐敗是內部矛盾。」

李途純說,除文迪波外,還有某市長的一位好朋友當時也在爭奪太子奶。以公權力名義對民間資本進行剝奪,竟到如此無恥而堂皇的地步。儘管如此,李途純仍認為現行制度非常好,而美國是「最不值得尊重和效仿的國家」。

「所謂民主都是虛假的。中國幾千年就是強權政治,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人民願意只有一個政黨,不能有兩個。」他說自己絕不會移民,也不允許下一代移民。在監獄那段日子,他還經常組織獄友們一起唱紅歌,並日夜策劃著自己的「紅色樂園」項目。

現在,李途純主要在打兩個官司。一是追討太子奶商標,二是起訴花旗銀行。而最令外界關注和同情的高科奶業製造太子奶破產案,他已經放棄追訴。「那些比較複雜,涉及到地方政府,我們就不管了。」

在蒙受了巨大的身心和經濟損失後,他並沒有申請國家賠償。

「國家賠償很少,就幾萬塊錢。我資產幾十個億都沒了,這點賠償有什麼意思?很沒面子。」李途純說。他當年的財務總監申請了國家賠償,獲賠1.8萬元,但律師費再加上各種請客吃飯,一共花掉6萬元。

「目前也只能這樣。」他沉吟半晌,忽然又激動道,「我這種情況,至少該賠幾千萬、上億!現在抓民營企業家的成本非常低。我當時資產五六十個億,每年幾個億利潤,起碼應該賠我一半!」他拍了桌子,隨即劇烈咳嗽起來。

1997年,李途純和他的太子奶以「標王」姿態耀目登場。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標王」這個詞如今已少有人提。

從1995年至今,回顧十幾屆標王,「孔府宴」風流雲散,「秦池」黃粱一夢,「愛多」來去匆匆,「太子奶」苟延殘喘,「標王」的故事永遠被留在了那個春天裡。而這個江湖每天都在上演新的傳奇,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O2O……

新傳奇還有可能發生在年過半百的李途純身上嗎?

他的新事業是「紅色樂園」,這是一個全球最大的紅色主題旅遊基地。

這是他十年前就想幹的事。當時,他在自己的老家湖南臨湘拿了2000畝地。而此後的很多年裡,這個項目都處於爛尾狀態。至今部分土地尚存在糾紛。

被拘期間,李途純深知太子奶回天乏術。政府搞的事情,自己想全盤推翻太難了。他想乾乾淨淨的做一件新事情。「紅色樂園」又回到了他的視野裡。他在獄中做了全盤策劃,出獄後,「紅色樂園」正式動工。

「紅色樂園」屬於湖南五仙山旅遊度假開發有限公司。這是一個家族企業,李途純的前妻王依蘭是法人和股東,兒子李帥負責全盤事務,他只是總策劃。

失去太子奶後,李途純決心以後只做家族企業,決不搞股份制那一套。他不信任那些職業經理人。

「我當時要是搞家族制,太子奶不會出問題。中國沒有真正的職業經理人。他們都是帶著各種目的來的,不是真正想把企業搞好。他們可能開始要求很低,但進來後野心極大,爭權奪利、暗中結幫。很多民營企業倒臺完全是因為這些人。就像進來一個保姆,第二天就想當主人。」

中國多數大企業不都用職業經理人嗎?它們為什麼沒出問題?李途純承認這也是事實,但他沒有繼續說下去。

他對自己的「紅色樂園」充滿信心,覺得這個現在「非常流行」,大家不會因為江青唱樣板戲,薄熙來唱紅歌就排斥「紅色文化」了。他所理解的「紅色文化」,講近一點是中國集體政治財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家有飯吃有衣穿。講遠一點,就是中國五千年的正能量文化和愛國主義傳統,包含一切傳統文化精華。他認為「紅色文化」的範疇大於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孔子思想也屬於紅色文化。

「企業家精神閃爍著紅色文化的光芒。企業家就是要把企業作為家,想實現一個小的共產主義。」李途純說。

在這個「紅色樂園」裡,有「三天三夜才能全玩到」的眾多項目。比如爬雪山、過草地、騎著矮馬「抗英」、拿著電動槍打「日本鬼子」。每一個娛樂項目都還會配上寓教於樂的講解。

「比如過鐵索橋。人一生都在鐵索橋上走,只要一步沒走好,就是萬丈深淵。」

「還有二戰的故事。英國艦隊被德國擊沉,最後生存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因為遇到危機的時候,健康的人拼命遊,為求生耗費了全部精力。老弱病殘就保存實力,等待救援。人生也是這樣,遇到大災大難,一定要冷靜等待機會,你不可能馬上改變局面。」李途純耐心地向我講述他為「紅色樂園」設計的每一個細節。

這也許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寫照。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他的後半生還想做一個「獨立經濟學家」,為中小民營企業家提供諮詢、培訓。他已經在這樣做。

「他們請教最多的問題是什麼?」

「就是如何防範刑事風險,因為動不動就有可能被抓起來。到底是他們犯了罪,還是有人故意要搞他?當然,雙方可能都有問題。」

如果以後能追討回一些賠償金,他準備用這筆錢成立一個民企服務基金。

「就像李開復做的那些事?」

「李開復做了什麼?」

我簡單解釋了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李途純擺手,「我不做投資。基金是為了幫助那些被抓起來的中小企業家的家人。企業家一被抓,財產凍結,家裡基本生活都沒法保障,非常慘。我們做個民間組織,來解決這些問題。」

儘管不了解「創新工場」、沒有微信、還在使用紙質電話號碼薄,今年53歲的李途純也在努力追趕時代腳步。第一次採訪中,他脫口而出「網際網路都是泡沫」。但第二次見面時,他很高興的告訴我,「紅色樂園」開幕式史玉柱有可能來,就算他不來,也會有手下管網際網路的副總來。雙方正在尋找合作模式,「紅色樂園」會引入大量紅色電子遊戲。「我現在看好網際網路了。」一直將實業報國作為畢生理想的李途純說。

我們初見後一個月,李途純開通了微信。

在李途純的描述裡,自己無意經商,卻成了企業家;不缺資金,卻被資本誘惑。最終在資本較量和政商博弈中,他雙雙落敗。他被時代裹挾著前進,又被時代留在那裡。

人們終有一日無力再追趕時代的洪流。當浮華褪去,誰人共看潮起潮落。

李途純身邊有兩個女人。80年代末,兒子剛出生幾個月,他與前妻王依蘭離婚。此後十幾年,他一直沒有再婚,獨自撫養兒子。「我最大的成績就是一個人帶大了小孩。」

但前妻並沒有從他的生命中真正退場。90年代初李途純剛下海時,兩人一起賣掛曆,艱苦創業。現在,「紅色樂園」的法人和股東都是前妻。他與花旗銀行的訴訟官司,也是針對這一項目的三宗地塊權益。

「和前妻一起工作,不擔心太太吃醋嗎?」

「我們今天不談這個。」李途純答道,表情頗嚴肅。

他更願意聊自己現在的太太金曉琳。他強調太太是「玫瑰之約」的主持人。那是一檔90年代末非常火爆的相親節目。當然,現在大家都是看「非誠勿擾」了。

在李途純暫住的酒店房間,我見到了金曉琳。

她還是很年輕,沒有化妝,穿一身素色衣裳。她似乎沒料到丈夫會帶記者來房間採訪。簡單打招呼之後,她匆忙收拾了桌上吃了一半的桶裝泡麵和五香花生米,便披上外套要出門。我提議不如讓攝影師給夫妻倆拍張合影,李途純欣然同意,但金曉琳搖手拒絕,旋即離開了房間。她始終微低著頭。

兩次在北京見到李途純,都是在酒店裡。其實他在北京有房子。他失去了一手創辦的太子奶,但並未徹底落魄。朝陽公園對面的棕櫚泉國際公寓是有名的「土豪」盤,有人向李途純開價2000多萬想買。金曉琳和兩個小孩就住在那裡。

2001年與李途純結婚後,金曉琳開始擔任湖南太子奶集團副總裁,並與丈夫同住長沙。大女兒到了入學年齡,金曉琳就帶著兩個孩子到北京讀書、定居,現在湖南衛視駐京辦事處工作。

李途純身陷囹圄的15個月裡,她每周五送完小孩上學,就去趕早班飛機到湖南看望丈夫,給他精神支持,幫他疏通關節,好在裡面少受些苦,並為他四處奔走呼號。當天晚上,她再飛回北京,陪小孩度周末。

「我太太是我一生碰到最大的幸福。我在監獄裡遇到一些民營企業家,一被抓起來,財產全凍結,年輕的老婆馬上就失蹤了。我進去後,頓時沒了生活來源,幸虧我太太以前是湖南衛視主持人,她媽媽也是做生意的,有一點錢。」

李途純與金曉琳相遇是在1998年,那時「玫瑰之約」剛剛開播。「我當時準備終生不娶的,但終究還是遇到了對的人。」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穿ZARA的惡魔 ,兩個遊走在創投圈的女青年,臨摹商人和美麗的人。人生全靠演技,惡魔陪你畫皮。)

掃描屏幕下方二維碼、點擊屏幕上方藍色字體「穿ZARA的惡魔」、搜索「穿ZARA的惡魔」公眾號,都可獲得每日一更新

如需添加惡魔個人微信,請加devil-here

相關焦點

  •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提起這句話:「老兵永遠不死,只會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就不由得想起那個叼著玉米棒子菸斗的麥克阿瑟,和他在1951年4月19日被解職後在國會大廈發表的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的生命已近黃昏,暮色已經降臨。我昔日的風採和榮譽已經消失。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宿遷記者顧園園同志運用腳力,為「老兵不死」作出的努力令我感動;新華社解放軍分社社長賈永同志善用眼力與腦力,寫下一篇篇關於長徵、關於抗戰、關於解放的好稿令我欽佩;央視著名編導呂大慶同志紮實的筆力記錄下老兵永恆的激情,給人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為何?為何要讓我如此接近殘酷的現實?
  • 致敬: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 老兵不死 也未凋零
    不過,所有人都會關注同一個焦點——抗戰老兵方隊。  在21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揭開謎底:由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我黨我軍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後代,以及抗戰支前模範代表組成的兩個方隊,將乘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全國人民對抗戰老兵的敬重、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對支前模範的敬意!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遊戲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兵盤點!
    美國著名將領麥克阿瑟在退役後的一次演講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後產生了大量的退役、傷殘士兵,其中有的老兵在家鄉安穩的度過了晚年,而有些老兵卻因為種種問題得不到妥善安置,甚至一度出現了老兵集體遊行。現實生活中老兵們的狀況有好有壞,那麼遊戲中經典的老兵形象有是怎樣的呢?
  • 急先鋒,老兵不老也不凋零
    我們小的時候,是看著他的電影長大的,如今依然看著他的電影,看著他漸漸老去,麥克阿瑟曾說過,「老兵不死,只是漸凋零」,成龍大哥用他的電影鄭重的告訴我們,老兵即使老去,也不會凋零,他依然會綻放最美的花!也許,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我們也許會指著熒幕上那個頭髮都有些花白的老人,對著我們的孩子說到,看到沒有,那個人,就是他,伴隨著我渡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他一定還在戰鬥!
  • 老兵不死 只是逐漸凋零 ——21年目睹吉他界之怪現狀
    第4:我們落伍,我也知道大概率是我們沒有在「你感興趣的領域」做,比如新派金屬(我只是比喻 還包括其他風格啊 事啊)、在演出領域我就是不喜歡這類風格,偶爾做過一個 MISS MAY I 還有一個 忘了,現場挺喜歡,但你讓我聽這種音樂,還有那種DJENT,真聽不了,如果是這種落伍,我覺得那我們也就落伍下去吧。把機會交給年輕人不更好麼?
  •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
    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喋血戰士》不知道這一個億會不會要了勇士漫畫的老命。老兵不死,只是不讓死。重複套路,走上不歸路。
  • 老兵不死 為何印表機壽命遠超其它產品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用在列印設備上再合適不過了。你用的印表機是十年前的?這完全不是問題。問題是它怎麼還那麼堅挺還能工作?還有就是,十年前的印表機,怎麼看著列印質量和現在的也沒什麼區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從第一滴血到最後的血的R級巨片
    曾經,對於錄像帶時代看著這個系列長大的人來說,《第一滴血》意味著許多,讓全世界看到了一位不一樣的銀幕英雄。蘭博的熱血廝殺和奮起反抗,是那個時代很多男孩的英雄啟蒙。值得感嘆的是《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裡依舊還是蘭博一人單挑眾多的敵人。
  • 老兵不死,只是隨著夕陽遠去
    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是見證歷史的使者,他們是大漠的胡楊,他們才是歷史的眼睛,國人,不該忘記歷史,在活著的時候讓這些英雄多一點欣慰,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老兵不死,只是睡在夕陽裡遠去,老兵不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那碗黃瓜湯在我們離開的時候爺爺還在喝 ,只是黃瓜湯確是我對爺爺最後的記憶。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兵」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當有消息稱電視臺發不出工資,當縣級電視臺依靠著財政補貼,當大批區級電視臺關停,當80%二三線衛視零收視,唱衰電視的論調甚囂塵上一時蓋過唱衰紙媒。
  • 電影中的不死老兵形象 | 電影最TOP 18
    但戰爭片、好的戰爭片也太多了,我上次提到過,如果世界上沒有戰爭,那藝術領域也會完蛋的,「不幸」才是藝術的源泉,有些東西吃太飽吃太好,就是弄不出來。所以這一期細分一下,先講一講老兵。多年前我讀過一篇波蘭作家顯克維支的短篇小說——《燈塔看守人》,對裡面那個看守燈塔的老兵印象深刻,他歷盡磨難,每天只是看著過往船隻上的旗幟,為他們指引航路,過著在外人眼中「囚徒」一樣的工作。這個老兵的意涵很深遠,仿佛是人類價值的守護者。
  • 加勒比海盜,系列不死,只是爛掉
    的確,在1997年上映的電影《忠奸人》裡,阿爾·帕西諾飾演的黑幫老大,就曾對德普飾演的臥底警探說過同樣的笑話,一字不差。傑克船長那一刻一臉懵的表情,仿佛還透著驚詫——我們家「祖傳」唱搖滾的嗎——傑克父親的扮演者是滾石樂隊的基斯·理察茲,此次扮演他叔的,則是披頭四樂隊的保羅·麥卡特尼。
  • 《終結者:黑暗命運》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這部電影新意不多,就像20年了,仍舊是粒子機器人,唯一多了分身的功能,老爹也是抄的前續作的冷飯。流水的救世主,鐵打的約翰康納。縱觀整個終結者系列,我更願意承認康納才是那個救世主,她忍受痛苦與孤獨,學會百般武藝,自信果敢而又強大,同時又不失愛與希望,她恪守自己的正義,並且真正成功的做到了一切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在未來與現實的夾層之中,她無疑是最痛苦最危險的那個人,亦是應當真正被稱為所謂救世主的人。
  • 老兵未凋零:致半世顛沛流離的他們
    我年紀大了回家也不方便,她有空就來看我。爺爺感慨自己只是搞後勤的,沒有上過前線,也沒為國家做什麼貢獻,一生便碌碌無為地過去了。方爺爺一生都沒有結婚。退役後,他都是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而如今年紀大了,沒有人願意把房子租給自己,房東都害怕他老死在家裡,於是就決定搬到這裡來養老。自己階級不高,又是單身,可以領救濟金,是公費進來的,如今已經在這住了四五個年頭了。提到家鄉,爺爺說自己回去過十幾次,問及是否想家。
  • 在被唱衰的年代:老記者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
    在被唱衰的年代,話用一句二戰美軍將領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更不會慢慢凋零。萬眾狂歡之時傳統媒體被唱衰每當一種新媒介形態出現的時候,新媒介替代老媒介的預言一直就很流行。流量和利潤的叫囂記者太少 事實不夠用自媒體太多,記者太少,事實不夠用了。當很多傳統媒體被自媒體幹趴下的時候,每個自媒體都想從帽子裡變出兔子,趕往新聞現場的記者越來越少了。在流量和利潤的叫囂下,曾經「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求真情懷慢慢的消磨在娛樂至死中。
  • 五星上將提議動用核武攻擊中國,遭撤職後發表《老兵不死》演講
    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我即將結束五十二年的軍旅生涯。我從軍是在本世紀開始之前,而這是我童年的希望與夢想的實現。自從我在西點軍校的教練場上宣誓以來,這個世界已經過多次變化,而我的希望與夢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記著當時最流行的一首軍歌詞,極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會慢慢的凋零而已」。」
  • 老兵不死
    老兵唐,陝西人,愣娃。我任支隊主官時,進營門,哨兵敬禮。我看是老兵唐,回禮。他見到我,敬禮時樂的把牙呲了出來。老兵唐挺立在營門口圓墩型的哨臺上。下哨後,唐來我辦公室,習慣性的叫我連長。他在這裡工作了12年。12年時間,我從連長晉升為團長,他還是大頭兵,只是肩章上的「V」變粗變多。
  • 老兵永不凋零|20年後,他開啟了中國地產的又一個時代
    此刻,許多人或許想到了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遠不死,只是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不過,在國家住建部看來,老兵並沒有凋零,他正在開啟中國房地產的又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