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偉算什麼,BBC才是偷拍界老大!原來紀錄片裡動物們「羞羞」的鏡頭是這樣拍出來的...

2021-02-15 留學帝

BBC製作的紀錄片可謂是業界良心.

小到狐狸跳躍時抖動的根根皮毛

大到鳥類遷徙的壯觀場面

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拍的,也沒有什麼是他們拍不了的

但朕一直很好奇,那些紀錄片的攝影師們,究竟是怎樣讓本屬於大自然的自由生靈,毫無警覺地在攝像機前肆意表演的呢?

畢竟,朕拿著手機去拍小動物的時候,從來都只有兩個結果:

要麼把動物嚇跑,要麼被動物嚇跑.

如今,這個謎團被BBC製作團隊爆出來了,原來他們成功靠的只有兩個詞——調戲和偷拍...

你以為那些畫面都是攝影師上天入地拍出來的?

那你真是想多了,在這個連買菜都可以足不出戶的時代,若還要脆弱的人類深入險境,也是有點太辛酸...

事實上, 拍出那些奇妙場景的,就是下面這坨跟目標群體長得一毛一樣的「動物們」!

2013年,BBC團隊在製作紀錄片《臥底企鵝幫》時,萌發了在企鵝中安置「臥底」的想法

於是,團隊將50個高像素攝像頭,裝進企鵝群邊上的石頭裡和這隻像遊魂一樣的假企鵝的肚子裡...

面對這隻表情僵硬,四肢不太協調的「同伴」,企鵝寶寶們投來了怪異的眼光。

為了騙過機智又蠢萌的企鵝寶寶們,這群臥底們還要學會「懷孕」和「下蛋」

像這樣...噗嗤...

當然,這隻蛋也是只高清攝像頭,嘻嘻嘻

這群企鵝眼瞅著小企鵝一個個都被孵出來了,怎麼偏偏這隻蛋遲遲不破呢?

於是,每天都會有企鵝輪流來關懷它,希望裡面的小生靈早日問世!

然鵝,調戲小動物還是要付出些代價的,這些「假貨」隨時都要做好拋頭顱,灑熱血的準備...

看著自己的同伴每天跟個木頭人一樣(當然,人家就是木頭人),企鵝寶寶急了,上去就是一嘴,朕看著都疼

結果,就造成了這樣血腥的兇殺案現場,鵝還在,頭沒了...

當然,大多數臥底還是能和寶寶們愉快地玩耍的

像這樣,一隻昂首挺胸的假企鵝成功地帶走了一堆真企鵝...

哈哈哈,長點心吧你們

2015 年時,對企鵝寵愛有加的BBC又要拍一部相關的紀錄片——《雪仔:一隻企鵝的故事》

兩年過去了,設備也換新了

這次的臥底,是個寶寶企鵝,絨絨的毛髮,看起來破殼沒有多久

為了行動方便,寶寶企鵝腳下還踩著四個「風火輪」...

隨即就有人覺得,這四個輪子看起來好突兀啊,雖然小企鵝看起來比以前逼真了,但腳下的小車車不免太煞風景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攝製組決定讓小企鵝的毛髮長長....

結果就成了這個圓滾滾的樣子

一看就不是親媽帶出來的孩子,一個眼神就說明了一切

相比於企鵝,猴子這邊則更有靈性

也正由於這種接近人性的靈性,一起悲劇正要上演

在印度的叢林裡,有群猴子發現了這隻小臥底

可無論他們怎麼逗他,他都神情呆滯,表情木訥,手腳也沒有任何反應....

在這種情況下,有隻毛手毛腳的猴子,以為是自己不小心弄死了這隻小猴子....

於是,整個猴群都陷入了一種莫名的悲傷

面對「臥底」,最有反抗精神的要數北極熊了

攝製組剛將偽裝成冰塊的攝影機丟在熊熊旁邊的水域....

只見熊熊二話不說,就將假冰塊叼起 

(朕猜是溫度不對被發現了...)

撈上岸之後,想都沒想,直接就是一頓亂揍啊!!!!

心疼「冰塊」一秒鐘...

攝製組也沒想到北極熊這麼狂暴啊,於是臨時將「冰塊」換為高速移動的高配款,咱惹不起,還不能躲著麼...

接下來,就出現了北極熊被調戲的搞笑場面

但俗話說人有失足馬有失蹄....

這不,一不小心「冰塊」被摔分屍了(見上圖結尾)

熊熊可算是抓住了機會,上去又是一頓「研究」!

當然,事實證明,採用這種「臥底」拍攝的方法,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很有效的

比如這隻龜做得太真實太性感,另外一隻龜甚至想圖謀不軌強行交配……

這隻鱷魚媽媽也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有個寶寶是異類...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設計師的製作精良,如果不仔細觀察動物的眼睛,真的很難發覺端倪

除了北極熊、猴子以及企鵝等動物真身,BBC還腦洞清奇地創造過其他埋伏


在被北極熊兩次摧殘之後,攝製組一氣之下將攝像頭變身為熊熊同類的屍骨....

大象太大不好造,於是他們就親手捏出了匍匐移動的大象便便

面對兇猛的豹群,他們又創作出行蹤猥瑣的石頭



這些詭異而完美的行動,還都要靠深藏草叢中的這雙靈巧的雙手

紀錄片製作人John Downer透露,這些機器人都誕生於一間位於倫敦北部郊區的普通馬廄,這間馬廄也是他們的工作室John Nolan Studio

馬廄中陳列著24臺機器人成品,其中一隻大猩猩栩栩如生,其製作過程需要12位工作人員耗時3個多月完成

公司負責人Nolan說:

「我們製作粘土模型時沒有使用毛髮,所以我不得不在網上搜光禿禿的大猩猩是什麼樣子。」

在製作這些仿真動物時,最關鍵環節是材料選取及描繪加工:

大猩猩的牙齒採用和人類牙齒相同材料,毛髮則來自附近市場上的假髮

當大猩猩機器人在野外作業時,工作人員還會在其眼睛和鼻子上塗抹凡士林,來使其更具生命氣息...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BBC創造的成功奇蹟背後,蘊藏的是整個攝製研發團隊沒日沒夜的努力和出奇制勝的創意

不過,在感嘆這件工程的偉大之時,朕也要心疼下那些被調戲過的動物們

你們都是「奧斯卡影帝影后」,為了人類的演藝娛樂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相關焦點

  • 為了拍出牛逼的紀錄片 BBC用盡了各種蠢萌的方法
    喜歡戶外的小夥伴都在這裡等你說起偷拍,大家肯定立馬想到「趙五兒」「卓偉」這兩位大咖,其實,不管論輩分還是論資質,BBC才是名副其實的偷拍界老大
  • BBC的紀錄片原來都是這樣偷拍的,感覺動物們再也不會相信人類了
    對於這套經典的無以復加的紀錄片,眾多的影迷們發出了「紀錄片,我只服BBC」的呼聲。。。 另外有一部分應該是攝製組安裝了很多自動感應的攝像機拍的鏡頭。這些面對面的鏡頭是怎麼拍的呢? 製作團隊希望拍到動物們的獨特行為,包括愛、友誼、惡作劇等。影片中,在印度有一群猴子發現了獨自坐在一邊的臥底猴子。。。
  • 這麼逼真的動物紀錄片,原來是這麼拍出來的
    BBC的攝影師可以說上天入地,無所不拍。所以說,利用科技手段肯定是必須的,但具體該如何操作才能拍出毫無違和感的鏡頭呢。最後將50臺攝像機放在假企鵝和假石頭裡,混進企鵝群近距離拍攝這些呆萌的企鵝們,為觀眾展現其不為人知的一面。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鏽斑豹貓,這隻迷你食肉動物是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體型只有我們的手掌大小。這是紀錄片首次拍攝到這種罕見的迷你貓,它棲身於斯裡蘭卡雨林中,極少有人見過的。鏡頭更是難以捕捉。bbc的工作人員,與斯裡蘭卡的自然資源保護組織合作,才在一個偏遠的雨林保護區找到這麼一隻。他即將成年,這是他第一次探索巢穴以外的世界。
  • 這部接近滿分的BBC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攝製組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去到了40個國家取景,完成的這部作品非常精良,豆瓣和IMDb的觀眾評分都是9.9分,接近滿分!這部紀錄片去到了地球上不同的角落,足跡遍布了島嶼、山脈、叢林、沙漠等不同地方,並且把這些地方的野生動物的故事生動地呈現給大家~目前播出的幾集中,有堪比驚悚動作片的小海鬃蜥逃過蛇口
  • 口碑爆棚的BBC紀錄片,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鏟屎官」們恐怕想不到,貓主子的家族裡竟然有40多副不同面孔;紀錄片攝影師們應該也沒料到,有一天會被動物搶走吃飯的傢伙……這些「意料之外」的話題,均來自正在騰訊視頻獨家熱播的三部BBC紀錄片《大貓》《假如動物會攝影》和《奇蹟之地》。
  • BBC新紀錄片《荒野間諜》激萌開播!這次他們派出了34個動物間諜攝影機
    傳統的紀錄片,基本由攝影師潛伏拍攝動物;而BBC從2000年起,另闢蹊徑,在攝像機上做起文章——讓攝像機化身「臥底」,偽裝成動物或者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然後埋伏在動物中間,去拍下那些人們無法親自捕捉到的和動物親密接觸的景象。這些攝像機也有一個可愛的名字——間諜相機Spycam。
  • BBC紀錄片原來是這樣偷拍的,新片拿下9.7高分!
    說起自然類動物紀錄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BBC紀錄片。
  • BBC又搞事情!為了拍動物紀錄片,他們居然派出這樣一支臥底軍隊
    畢竟,如果貿然一幫人跑去過動物身邊拍攝,要麼把動物嚇跑,要麼被動物嚇跑……為了拍出原汁原味的野生動物生活,有時候只能遠遠地遙控攝像頭。在即將開播的動物紀錄片Spy in the Wild裡,BBC又派出了一大批的動物間諜,用英媒的話形容,是「臥底軍隊」。因為,這次他們派出的動物臥底,多達34隻……河馬,猩猩,樹懶,猴子,鱷魚……全都是各種帶攝像頭的動物機器人。
  • 為了偷拍野生動物紀錄片,BBC發明多種間諜:糞便,海豚,猴子
    在驚訝於大自然中動物的生存不易,為了活著都要用盡全部力氣的同時,我們也驚訝於BBC到底是怎麼記錄下這些精彩而珍貴瞬間的,如此的深入,就像參與追殺的一條蛇一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部BBC紀錄片團隊製作的《荒野間諜》,在這部紀錄片裡,BBC自曝了自己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其中用到的各種動物仿生攝像機,真是嘆為觀止!感覺這些間諜跟野生動物一樣可愛!
  • 動物世界原來是這麼拍的
    它是BBC紀錄片團隊特派的「間諜」之一,目標是打入山地大猩猩家族。 陸續地,大猩猩們出來活動了,它們注意到了這位不速之客,輪番前來打招呼。
  • BBC又出逆天神作!竟然各種「造假」,說好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呢?
    BBC 能拍出這樣精妙絕倫的作品並非偶然幾分鐘的鏡頭,背後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是拍攝人員,攀巖跳傘,上山下海,簡直無所不能。在弱光的自然環境裡,或者夜晚,我們無需打光,不會驚著動物們。在海下450米,當時水溫零下1.8度▼
  • BBC高質量紀錄片怎麼拍的?人家派出了一支機器動物臥底大隊!
    畢竟,如果貿然一幫人跑去過動物身邊拍攝,要麼把動物嚇跑,要麼被動物嚇跑...為了拍出原汁原味的野生動物生活,有時候只能遠遠的遙控攝像頭上陣。在即將開播的動物紀錄片Spy in the Wild裡,BBC又派出了一大批的動物間諜,用英媒的話形容,是「臥底軍隊」。因為,這次他們派出的動物臥底,多達34隻...河馬,猩猩,樹懶,猴子,鱷魚...全都是各種帶攝像頭的動物機器人...
  • 他是BBC金牌紀錄片導演,派遣34位「間諜」拍出動物版「無間道」
    作為這場大戲的幕後主導,約翰·唐納和他的團隊收穫頗豐:他們不僅拍到了園丁鳥造屋、求偶的全過程,還有幸看到了鳥巢裡的布局——得益於「賊窩」裡的寶石攝像機。而在過去的3年,類似的戲碼在21個國家上演。攝製團隊跨越33萬英裡,拍攝了8000多小時的鏡頭素材,最終凝縮為5小時的紀錄片《荒野間諜》。
  • BBC又出神片,拍的動物都懷疑「人生」了,超值得和孩子一起看的紀錄片,附觀影連結
    這部紀錄片絕對是大手筆,製作團隊前後花了3年時間,歷時800多個拍攝日,從北極到南極,跨越33萬英裡,走遍21個國家的31個地方,拍攝了8000多小時的鏡頭素材,最終形成了《荒野間諜》第一季的5集紀錄片。
  • 視界丨為了拍動物紀錄片,他們居然派出這樣一支臥底軍隊
    但普通的攝像頭有時候也會嚇著這些單純的小動物,這種情況下,只能給攝像頭喬裝以博取信任……通常把攝像頭因地制宜地偽裝成各種道具,矇混進被拍攝的動物圈子裡。畢竟,如果貿然一幫人跑去過動物身邊拍攝,要麼把動物嚇跑,要麼被動物嚇跑……為了拍出原汁原味的野生動物生活,有時候只能遠遠地遙控攝像頭。這不,BBC最近又作妖了。
  • 自然類BBC紀錄片巨作:《獵捕》The Hunt
    ……原來北極熊裡,也有2貨的存在啊!蠢萌的情節,配上輕快活潑的BGM這種人性化的小插曲,跟單純反映動物習性的紀錄片相比,更加珍貴。鏡頭語言,也很有大片質感。森林中逆光鏡頭的運用不僅美,而且營造出一種靜謐幽深的氛圍。
  •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BBC那樣的紀錄片?這種跳蛛,是2014年才被描述的新種,它們神奇的求偶行為,更是近年才被搞清楚。通常情況下,各種小蟲子在傳媒行業基本無法獲得關注。但BBC NHU的編導們,就是從浩如煙海的科研新聞中知道了這個新發現,然後拍下了這麼一個讓人想笑的戲劇性畫面。如果對學界不熟,你就無法知曉這樣的故事。
  • BBC紀錄片《獵捕》,大自然的追捕都在這裡
    ……原來北極熊裡,也有2貨的存在啊!蠢萌的情節,配上輕快活潑的BGM這種人性化的小插曲,跟單純反映動物習性的紀錄片相比,更加珍貴。不直接拍殺戮鏡頭,而是用影子來表現。《獵捕》裡變色龍攻擊螳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森林中,一條變色龍伸出舌頭,擊中螳螂,一口吞下。
  • 強烈推薦4部BBC最萌科普紀錄片,發現藏在動物中的「臥底」
    ,紀錄片拍攝者便能近距離拍攝到動物意想不到的真實生活。從動物們與大自然生存環境鬥爭、族群之間的互助互愛,讓我們收穫了科學知識,也接受了不少來自動物界的啟迪。今日小編就為大家推薦4部BBC臥底系列紀錄片~BBC花費了將近一年時間,把多達30幾個間諜打入企鵝內部,跟蹤拍攝了三種不同類型企鵝返回出生地繁殖、在嚴酷的環境下生育後代、以及新生企鵝回歸大海的過程。有長得像憤怒的小鳥,脾氣不是一般差,走路靠跳的跳巖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