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林:十年堅守破傷風主動免疫之路

2020-12-27 新華網客戶端

        破傷風是危及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尤其是重症破傷風,治療難度大、費用昂貴,病死率極高。在我國,由於種種原因,臨床上對於外傷後破傷風的預防往往是給患者注射「破傷風針」(指的是在受傷以後,通過注射外源的破傷風抗毒素,或者免疫球蛋白來獲得一過性保護性抗體來預防破傷風),這種低效且副作用大,幾乎被淘汰的落後的預防辦法。「破傷風針」一般只注射一針,對於過敏人群也會在長達兩個半小時內分次注射完成。

       自2009年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就將培訓醫務工作者具有專業且規範的破傷風防治技術作為其工作核心。王傳林說,我國破傷風疫苗指的一般是指兒童接種的組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或者白破疫苗,其中的「破」是指破傷風疫苗,然而這種疫苗並沒有給成年人接種,「在破傷風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低的國家都幾乎不再使用被動免疫-TAT,而是採用主動免疫的方法,終身定期地接種疫苗。」

       「破個口子,流點血,誰沒有過?可又有多少人會因為破個口子去注射『破傷風針』呢?」王傳林說,那些日常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傷口」卻是致命般的存在,「破傷風在發達國家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幾乎絕跡了,但在免疫規劃項目執行不規範或者開展較晚的國家和地區,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身為一名急診外科醫生,王傳林認為,公眾對破傷風的認知也需加深。工作中,他也時常見到破傷風患者,開放性骨折、含鐵鏽的傷口、傷口小而深的刺傷、盲管外傷、火器傷,甚至是牙齦出血、胸罩掛鈎劃傷等引起的破傷風,在臨床上都有碰到過。

       王傳林介紹,人體受傷後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中和破傷風毒素來預防破傷風發病:被動免疫製劑(破傷風針)和主動免疫(疫苗)。被動免疫製劑是外源的抗體,雖然可以臨時抵擋毒素一段時間,但是外源性抗體有較高的過敏風險。而且,被動免疫製劑在人體內提供保護作用的時間比較短,最多28天後即被人體代謝而失去保護作用,這種被動給以抗毒素的辦法不能預防那些受傷後不就醫的傷者。疫苗是主動免疫製劑,它可以使人體自身持續產生抗體而起到長久的保護作用,那樣受傷後即使沒有就醫也可以得到保護。因此注射破傷風疫苗是醫學上公認的預防破傷風最科學並且安全有效的辦法。

       2018年,王傳林牽頭組織全國各地專家共同完成了首版《中國破傷風免疫預防專家共識》,並於2019年正式發布了《外傷後破傷風預防規範》。此後,王傳林先後牽頭制定了《外傷後破傷風疫苗和被動免疫製劑使用指南》和《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19年版)》。2019年10月31日,國家衛健委將其發布並要求全國醫療機構遵照執行,規範和指南的發布為臨床提供決策依據,確立了行業金標準。「正是由於國家認識到破傷風所帶來危害的嚴重性以及扭轉破傷風防治誤區的急迫性,才能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出臺上述規範及指南。」王傳林如此說道。

       據了解,自1989年以來,王傳林教授一直堅守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臨床一線,不斷對狂犬病、破傷風及其他各類動物致傷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先後組織專家制定多項診療規範,僅2019年至今牽頭組織編制的動物致傷團體標準30項,填補了我國動物致傷領域無相關標準的空白。

 

相關焦點

  • 破傷風針≠破傷風疫苗,預防破傷風,這是最佳方式!
    4月15日,在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主辦,保健時報社、科界協辦的「2020中華預防醫學會預防接種科普雲講堂」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對破傷風的正確預防進行了講解。老人兒童破傷風死亡率近100%什麼是破傷風?
  • 任何傷口都有可能感染破傷風:變被動為主動 正確預防刻不容緩
    最終轉診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通過王傳林主任的診斷和治療,7天後得到治癒。  據王傳林主任介紹,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多種誘因會引發破傷風,而公眾往往容易忽視,導致嚴重後果。  目前,我國外傷後破傷風仍高發,誤診率、漏診率高。
  • 腳劃了一小口,就要打破傷風?
    所以,良好的傷口處理和免疫接種結合才是預防破傷風的有效措施。 未接受破傷風免疫、存在高危因素而延遲轉運的傷員,可考慮予青黴素類抗生素口服,有可能延緩破傷風臨床發作時間。 06.多長時間以內打破傷風有效?
  • 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破傷風針 ?
    雖TIG製備複雜、價格相對較高,但是TIG具有使用安全、臨床易操作性、過敏反應發生率低(文獻報導約為0.2%)、中和毒素作用強等優點,保護預防作用持續時間比TAT長,因此TIG在單獨發揮被動免疫、被動—主動保護作用優於TAT,值得推薦使用,這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TIG代替TAT的原因。作為一種被動免疫其免疫作用維持時間較短,TAT約為2-4天,TIG約2-3周。
  • 孩子受傷,哪些情況下需要打破傷風免疫製劑?選擇哪種免疫製劑?
    破傷風是個診斷,分為新生兒破傷風和非新生兒破傷風。而打破傷風,指的是接種破傷風免疫製劑。電視劇裡婦女在家生孩子,拿把剪刀蠟燭上烤兩下,直接剪臍帶,一周後孩子出現哭鬧不安、口張不大、吸吮困難、甚至抽搐。這就是最經典的新生兒破傷風。
  • 寶寶被別的小朋友咬了一下,要打破傷風針嗎?
    表:嬰幼兒的破傷風免疫接種程序(國家規範)註:表內空項示無需接種年齡從未接受過破傷風疫苗免疫的患者需要連續注射3劑才能達到足夠的抗體滴度。如果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作用持續時間小於5年,但全程免疫後的作用持續時間可達到5~10年,在全程免疫後進行加強免疫,其作用持續時間可達10年以上。
  • 開水燙傷、消化道穿孔,沒有外傷也可能得破傷風?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患者因為刮傷、擦傷、扎傷、砸傷、割傷等問題去醫院諮詢是否需要打破傷風針。但是,不久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醫師王傳林接診了一位特殊的病人。這位患者做飯時不小心被燙傷,十天之後出現張口困難、咬牙等症狀,確診為破傷風輕症患者。經過相關治療,得以痊癒。
  • 外傷後,一定要打破傷風針嗎?如果你有破傷風的困惑,請看此文
    破傷風針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實際包括兩類製劑:一類是破傷風類毒素,這是主動免疫的措施;另外一類是破傷風抗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這是被動免疫的措施。那麼問題來了:預防破傷風的針,在哪裡打呢?有的人說去醫院,有的人說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就是防疫站。
  • 破傷風疫苗的作用是什麼?打完疫苗還需要再打破傷風麼?
    主動免疫(百白破三聯疫苗) 被動免疫(破傷風抗毒素) 凡有外傷史,不論傷口大小深淺,如果傷後出現肌緊張,張口困難、頸部發硬、反射亢進等,均應考慮此病的可能性。
  • 原來「破傷風針」要這樣打才有效!
    如何區別主動免疫與被動免疫 一、主動免疫 接種疫苗屬於人工主動免疫,TAT免疫作用時間一般只有2~4天,而HTIG一般為2~3周。 常見誤區 誤區一: 創傷後一律注射TAT或HTIG 在許多醫院,當患者就診時只要是外傷,甚至只是輕微擦傷,無論其是否進行過主動免疫,一律應用 TAT 或 TIG 進行被動免疫。
  • 被狗咬了,就一定要打破傷風嗎?
    一般來說,被貓、狗抓傷或者咬傷,且存在感染高風險因素者,根據傷口狀況、自身免疫情況,酌情進行抗破傷風免疫預防處理。破傷風的發生與受傷情況(傷口大小、汙染情況、受傷器具)、組織低氧(傷口 深淺)及主動免疫情況關係很大。
  • 破傷風——讓傷痛隨風而去
    破傷風真的怕風嗎?破傷風是個菌——破傷風梭菌而不是  「風」破傷風(tetanus當時沒有注射破傷風疫苗。破傷風是可以預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主動免疫,正確處理傷口,以及在傷後採用被動免疫預防發病。
  • 破傷風有啥危害?什麼情況下要打破傷風針
    平時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磕到碰到,但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引發破傷風。破傷風相信大家都知道,破傷風如果不及時醫治,可能會危害到生命。那麼什麼是破傷風呢?破傷風有什麼危害?如何預防破傷風?什麼情況下需要打破傷風針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 有關破傷風的小知識
    等一些問題,下面我就跟大家來講一講破傷風。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毒素主要侵襲神經系統中的運動神經元,因此本病以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強直性痙攣的為臨床特徵,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傷風潛伏期通常為7~8天,可短至24小時或長達數月、數年,潛伏期越短者,預後越差。
  • 受傷後打破傷風疫苗還是抗毒素?很多醫生都做錯了
    破傷風的主動免疫主動免疫,也稱為自動免疫,將破傷風類毒素(TT)接種於人體,使機體產生針對破傷風毒素的抗體,從而獲得免疫力。TT 是破傷風外毒素經減毒製成的。我國目前整體破傷風主動免疫覆蓋率較好,但地區差異大,且未實行常規成年人破傷風疫苗定期加強免疫,外傷後我們普遍採取被動免疫方式,對主動免疫重視不夠,應提高對破傷風全程免疫的認知,重視加強免疫。指南建議成年人每隔10年注射一次破傷風類毒素,可選擇dT(成人用),如果從未接種過Tdap,應將Tdap作為第一次強化免疫的選擇,尤其對於易暴露於創傷風險的成年人。
  • 被狗咬了還得打破傷風疫苗嗎?
    近日,一市民不慎被小區流浪狗咬傷,立即前往附近的狂犬病暴露後預防處置門診進行傷口處置,並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但由於傷勢較重,醫生詢問了既往免疫史後,告知其:「需要到附近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破傷風疫苗,以預防被狗致傷後得破傷風疾病。」「被狗咬傷也會得破傷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