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曲】蕭邦 幻想即興曲

2021-02-19 田藝苗的田

蕭邦一共寫過四首鋼琴即興曲,「即興曲」一詞,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經事先預備而創作的樂曲,往往是一時靈感的流露。蕭邦的即興曲在形式上相當自由,但也不是毫無規則地發展,而是有著明顯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因此有的樂評家認為:「蕭邦的即興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一貫的形式。看來像是自由的,獨特的,卻可以感覺到構成上的嚴密。」


蕭邦的四首即興曲中,以《幻想》即興曲(作品66號,升c小調)最為膾炙人口。這首作品在演奏方面難度極大,內容深奧且富於幻想。這是蕭邦二十四歲時(1834年)的作品,卻直到他去世之後, 才在樂譜夾內被後人發現,於1855年出版。標題《幻想》則為出版時所取。


據說作者認為這首樂曲的主旋律與法國作曲家莫舍列斯的一首即興曲的主題有些相似,因此作者為了免遭非議而拒絕在生前出版。其實這首樂曲的內容遠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豐富得多,結構也嚴謹得多。通過這一典故,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創作方面的嚴謹態度。


樂曲的構成為三段體式: 第一段為升c小調,右手與左手以不同的節奏型急速地交替,使人產生一種幻覺;中段為降d大調,有優美如歌的旋律,把聽眾帶入一個幻想中的美麗世界;然後回到第一段。尾聲為中段的旋律在低音部反覆,仿佛幻想中的世界還在時隱時現……

請欣賞兩位大師分分別演奏的蕭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演奏:霍洛維茨、阿勞 ↓

相關焦點

  • 蕭邦《幻想即興曲》蘿拉·阿斯坦諾娃演奏 1875
    蕭邦《幻想即興曲》蕭邦是波蘭著名的鋼琴家與作曲家,他的音樂具有雙重的性格
  • 蕭邦幻想即興曲 | 喚起內心詩意的憧憬
    蕭邦共寫了四首即興曲,他在這種音樂體裁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獨創性,強調出應有的即興味與自由性。他的即興曲既沒有瑪祖卡或波蘭舞曲那般濃厚的民族色彩,也沒有舒伯特八首即興曲那樣單純樸實,卻明麗晶瑩,充滿憧憬之情。
  • 蕭邦幻想即興曲 | 喚醒內心詩意的憧憬
    蕭邦共寫了四首即興曲,他在這種音樂體裁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獨創性,強調出應有的即興味與自由性。他的即興曲既沒有瑪祖卡或波蘭舞曲那般濃厚的民族色彩,也沒有舒伯特八首即興曲那樣單純樸實,卻明麗晶瑩,充滿憧憬之情。
  • 洪聲音樂 蕭邦幻想即興曲
    其中這首《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演奏難度最大,也最為著名。 1834年,24歲的蕭邦寫下了這部作品,但在他生前還沒有標題,也未出版。 直到蕭邦去世之後,這部作品才被發現,並於1855年出版,出版時才命名為「幻想」。 充滿幻想的即興曲,標題確實太貼切了。
  • 蕭邦幻想即興曲 講解
    備課過程中找到的兩個非常棒的講解視頻,第一個視頻是周廣仁教授講解的《幻想即興曲》的創作背景及曲式結構,第二個視頻是 希普林
  • 蕭邦《幻想即興曲》中的美麗世界 | 瓦倫蒂娜.伊格希娜
    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演奏 ▲蕭邦一共寫過四首鋼琴即興曲
  • 7歲小蘿莉逆天演奏蕭邦《幻想即興曲》
  • 鋼琴大師: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蕭邦夜曲、即興曲全集》!
    作為作曲家,在不足四十年的短暫人生中,他一共創作了大約兩百部作品,當中大多為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鋼琴作品,27首練習曲、17首圓舞曲、21首夜曲、4首即興曲、2首鋼琴協奏曲.蕭邦傳世的作品琳琅滿目,同時也帶給樂迷無盡的音樂盛宴。而作為鋼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細膩、音響華麗,極富激情、鋼琴踏板用法也十分獨特。
  • 那些電影中的「蕭邦」
    一個享譽國際的名字對於很多古典樂的樂迷來說,因為有了蕭邦,鋼琴的聲音才變得如此貼心;蕭邦的鋼琴聲往往能直抵人心。(此處蕭邦同蕭邦)。最後一曲蕭邦《冬風練習曲》奏響時,所有人的情緒被點燃,整個酒吧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似乎衝破偏見與束縛,鋼琴家也在那一瞬間尋回了自我。《楚門的世界》《楚門的世界》自1998年上映以來,熱度與口碑影片有增無減。
  • 【音樂欣賞】蕭邦《離別練習曲》
    樂曲背景《離別練習曲》Op.10 No3,大約寫於1830年,蕭邦當時愛戀著一位歌唱家,因為波蘭遭受了沙皇俄國的入侵,國內也爆發了革命,他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和愛人。蕭邦自己也曾說:「像這樣優美的旋律,恐怕以後我也再未能寫出來。」有一次他在給學生上課時,突然抓起學生的手臂大聲喊出:「啊,我的祖國!」由此可見,他被自己的旋律深深感動著。樂曲分析樂曲開頭開門見山出現主題,這裡有3-4個聲部,在演奏的時候要注意突出高聲部的旋律以及歌唱性:
  • 蕭邦《革命練習曲》的歌唱性
    《革命練習曲》 著名的蕭邦《革命練習曲》是音樂會、鋼琴比賽與考試中頗受歡迎的曲目。該曲旋律優美、有震撼力,其創作的緣由――華沙起義失敗――這一令蕭邦震撼的消息致使該曲具有了革命性。因此,該曲在開始就表現出激進色彩,又極具爆發力。可以說《革命練習曲》傾注了蕭邦全部的創作熱情和心血,是蕭邦出於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為後人留下的一部經典作品。
  • 幻想曲和即興曲
    所謂即興創作,就是不預先把譜子寫出來,而是在樂器上一面創作一面演奏。在十九世紀以後,即興創作已不流行,不管幻想曲也好,即興曲也好,都是把譜子先寫出來再演奏的了,但在格調上還是帶有一些即興創作的特點。  幻想曲和即興曲不一樣,即興曲是有明確的形式的,幻想曲則根據作曲家的想像自由發揮、不拘一格。例如德國作曲家巴赫的《半音階幻想曲》,就是這一類型作品中傑出的範例。
  • 演奏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應該注意些什麼?
    》的分析與演奏練習曲是蕭邦眾多鋼琴作品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蕭邦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蕭邦鋼琴練習曲《離別》的結構、旋律出發,對其演奏的奏法、技巧進行分析,從而深入挖掘蕭邦練習曲《離別》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思想。同時《離別》作曲的時代背景也決定了這首練習曲蘊含了深深的愛國之情。本文也為此從結構和旋律兩個主線為出點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 電影|10大蕭邦配樂瞬間,每一幕都感動到窒息
    自小接受古典訓練的他不希望憑藉這種直擊感官的音樂得到認可,他更渴望那些最經典的東西——蕭邦、貝多芬等。於是,他終於在影片接近結尾處的一處黑人酒吧中用一首蕭邦冬風練習曲讓整個酒吧目瞪口呆,暫且不論這個行為是否天時地利人和,練習曲的出現的確使整部電影好像鍍了一層金,你瞧,唐·雪莉都笑了。
  • 不止在幻想曲中堅持自我 | 蕭邦誕辰周年紀念
    雖然在1833年出版了他的重要代表作《大波蘭舞曲》和《第一號敘事曲》,不過兩首都是拿寫過的舊稿改的。進入1834年,他甚至一整年很可能只創作了一首 《幻想即興曲》。最有可能的原因,不是蕭邦對這作品有什麼特別不滿,也不是後面藏著什麼奇特的私人考慮,單純只是其創作年代在蕭邦的「枯水期」,寫完當下沒有安排出版,後來也就被擱置了。蕭邦去世後,好友封塔納負責整理他的手稿,最早整理出來印行的,就是這首《幻想即興曲》,顯然封塔納感受到了這作品的迷人之處,並且辨識出其清楚的完整性吧!
  • 蕭邦的鋼琴練習曲賞析
    其中這段在酒吧的即興演奏很精彩,雪利彈奏了蕭邦的這首被稱為「冬風」的練習曲的一個片段。蕭邦的這首鋼琴練習曲,演奏難度很大,可以說是他所有27首練習曲中運用技巧最多的一首。電影《綠皮書》的男主角唐納德•雪利真有其人,他是一位美國鋼琴家,據說蕭邦的這首「冬風」練習曲是他非常喜歡的。
  • 那些電影中的「蕭邦時刻」,每一幕都美到窒息
    最後一曲蕭邦《冬風練習曲》奏響時,所有人的情緒被點燃,整個酒吧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似乎衝破偏見與束縛,鋼琴家也在那一瞬間尋回了自我。《楚門的世界》《楚門的世界》自1998年上映以來,熱度與口碑影片有增無減。
  • 蕭邦的敘事曲
    蕭邦用器樂這一新的形式、新的語言來表現詩的形象、詩的意境及其個人對詩的主觀感受,器樂敘事曲體裁恰巧吻合了他的需求,他開鑿了器樂敘事曲體裁的先河,為敘事曲體裁拓寬了使用的範圍,豐富和發展了敘事曲的音樂表現。  蕭邦運用敘事曲這一體裁創作的四首鋼琴敘事曲,廣泛採用非規範的混合曲式結構。
  • 蕭邦敘事曲基礎指南
    》蕭邦敘事曲的音樂特徵導讀:學習蕭邦敘事曲的鋼琴音樂特徵,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準確地了解和認識蕭邦敘事曲的歷史背景,以及每首樂曲的音樂風格特徵、音樂結構、表現手法、思想內涵、演奏技巧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演奏水平,為今後蕭邦鋼琴音樂的教學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 一生必聽的鋼琴曲——從「巴赫 • 莫扎特到蕭邦 • 李斯特」 鋼琴聖手譚小棠獨奏音樂會
    F.Chopin:「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minor,Op.66蕭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作品66F.Chopin:Polonaise in A-Flat Major—「Heroic」,Op.53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作品53J.S.Bach:「Badinerie」 in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