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電影中的「蕭邦」

2021-02-13 容桂文化藝術中心

蕭邦

一個享譽國際的名字

對於很多古典樂的樂迷來說,

因為有了蕭邦,

鋼琴的聲音才變得如此貼心;

蕭邦的鋼琴聲往往能直抵人心。

我們所熟知的周杰倫,

可謂是「蕭邦十級愛好者」,

一直學習古典音樂的他,

愛蕭邦愛到,

連專輯都命名叫《十一月的蕭邦》

(此處蕭邦同蕭邦)。

專輯中的《夜曲》,

更是直接從蕭邦的夜曲系列中獲得的靈感。

在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

有一段經典的鬥琴片段,

前兩首曲目也都選了蕭邦。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電影中那些至美的「蕭邦時刻」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201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該片講述了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雪莉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爵士樂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唐·雪莉的爵士樂演出所到之處都十分受歡迎。但這個對自小接受古典訓練的他是不夠的,他更渴望那些最經典的東西——蕭邦、貝多芬等。

在影片尾聲,被認為「不黑不白」的黑人鋼琴家拒絕了最後一場為白人的巡演,來到底層小酒吧,盡興演奏。

最後一曲蕭邦《冬風練習曲》奏響時,所有人的情緒被點燃,整個酒吧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似乎衝破偏見與束縛,鋼琴家也在那一瞬間尋回了自我。

《楚門的世界》

《楚門的世界》自1998年上映以來,熱度與口碑影片有增無減。影片講述了一檔熱門肥皂劇的主人公楚門,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的故事。

在楚門與劇中唯一一個真實的人物女孩勞倫初遇時,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響起了,旋律透露著美好、憧憬、朦朧且曖昧,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將影片的氛圍渲染到了極致。

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冷戰》

《冷戰》講述了一對背景、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輕人之間熾熱的愛情故事。1950年代冷戰期間,在史達林統治下的波蘭和自由放縱的巴黎,一位追求自由的音樂家和一位滿懷激情的年輕女歌手墜入了愛河。

全片黑白,是那種黑的不能再深,白的不能再白的黑白。畫幅比例1.37:1,一種定製於1932年的畫幅形制。樸實的老熒幕上,細膩無華,顆粒畢現的畫面仿佛苦墨水裡泡過,深澀又華麗。

本片中的音樂可以說充當了一個無形的角色,在導演闡述中提到馬佐夫舍的民族音樂對他創作的影響,這在電影中也有很多體現。電影一開頭男主人公維克託的一曲蕭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就將這種音樂性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蕭邦《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素材資料來源網絡,版權歸原著作者所有,如有構成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或刪除,謝謝!)

誠邀商務合作夥伴:

   企業贊助  演出票團購  會員服務

       聯繫電話:0757-28380889

   租場洽談  演出節目洽談  媒體合作推廣  活動策劃

       聯繫電話:0757-28380889

 地址:順德容桂大道中35號

相關焦點

  • 那些電影中的「蕭邦時刻」,每一幕都美到窒息
    今天劇院君就帶大家,走進電影中那些至美的「蕭邦時刻」!《鋼琴家》《鋼琴家》是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奧斯卡獲獎電影。流暢飽滿的劇情,豐富生動的畫面元素,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兩位主演更是憑藉在影片中的深情演繹一舉拿下了當年的MTV電影獎最佳吻戲的殊榮。
  • 解讀電影《鋼琴家》中的蕭邦《夜曲》
    《鋼琴家》中蕭邦鋼琴曲的藝術分析導讀: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聲畫合一、連貫劇情的作用。《鋼琴家》和音樂家蕭邦 (一)電影《鋼琴家》簡介。 (二)音樂家蕭邦的簡述。蕭邦是歷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和鋼琴家,也是當時歐洲浪漫主義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蕭邦最卓越的成就即是對鋼琴藝術的創作與演奏,這些都為鋼琴藝術的發展與人類音樂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蕭邦除了在鋼琴藝術上的貢獻外,他還是一位非常具有愛國主義情操的音樂家,在其作品中,國家與民族始終是永不磨滅的主題。在《鋼琴家》這部影片中,斯皮曼更是把蕭邦的作品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 蕭邦傳記的電影你看過幾部?
    蕭邦的心臟被安放在華沙聖十字教堂的一根柱子裡,柱子上刻下了這段墓志銘。蕭邦一生的「心」究竟在哪裡呢?讓我們展開探尋之旅吧!1945年上映的《一曲難忘》可能是蕭邦迷們最熟悉的傳記影片了,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樂和最佳原創劇本等多項提名。
  • 欣賞電影《鋼琴家》與蕭邦的鋼琴曲
    此曲再為人們所熟知,就在於它被用作電影《鋼琴師》中的插曲。影片中的男主角,波蘭猶太鋼琴演奏家斯皮爾曼在波蘭電臺錄音時伴著窗外的炮火聲和樓房的搖晃彈奏的就是蕭邦的這首《升C小調夜曲》,然而炮火最終將鋼琴聲打斷。
  • 欣賞電影《鋼琴家》與蕭邦的鋼琴曲(珍藏版)
    在影片《鋼琴家》開頭與結尾斯皮爾曼在波蘭電臺的錄音棚中彈奏的這首《升C小調夜曲》,曲調寧靜幽雅,具有夢幻般的詩意,細膩地刻畫了蕭邦純樸的形象,緩緩的速度自然地流露出如歌的情懷。此曲再為人們所熟知,就在於它被用作電影《鋼琴師》中的插曲。
  • 一部講述蕭邦的音樂電影《一曲難忘》
    在喬治·桑的客廳裡,高朋滿堂。主持人高聲宣布:「李斯特將為大家演奏!」客廳裡響起熱烈的掌聲。李斯特建議,為了提供適當的氣氛,把注意力貫注在音樂上,他願在黑暗中演奏。僕人將所有的燈燭全熄滅了,客廳裡一片黑暗。  優美的琴聲迴蕩在客廳裡,屏聲息氣的聽眾陶醉在音樂的溫柔鄉中,連門外的行人和馬車夫也停步欣賞這動人的音樂。
  • 「鋼琴詩人」蕭邦
    在蕭邦的傳記裡面,詳細地記述了他生平所有的歷程,但那毫無文採的平庸之作讓人難以細讀,缺乏個性的平鋪直敘把一代巨匠寫得呆板無趣,而在關於他的電影裡,又把他塑造成為一個為了藝術完全不理人情世故的偏執狂,導演把偉人刻畫成一副自私自利的惱人嘴臉,這些都是缺乏才華的表現。或許也可以理解,在這樣一個天才面前,誰的才華不是顯得相形見拙呢?那麼讓我來做些許的還原。
  • 聽蕭邦夜曲
    功能介紹千年的民歌,手作的樂器,源自生活富有生命力的聲音,才是世間動人的音樂!菲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形態,蕭邦所努力的不是單純的,而是經過裝飾,過於陰鬱,具有東方氣息。這不是經過溫室飄溢出音樂學校的異國情調,也沒有非詩性的愛爾蘭人所栽培的野花的新鮮氣味。」歌唱版蕭邦夜曲在蕭邦的整個創作中,夜曲佔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是最能體現蕭邦詩人一面的題材。最初發表的三首夜曲就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 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電影、動漫及花滑中的古典
    席皮爾曼坐下來,在隱隱的月光中彈奏的就是這一首感人肺腑的蕭邦《g小調第一敘事曲》(Ballde N0.1 in G Minor)。樂曲由緩慢變為激昂,就像作曲家用音樂在傾訴自己的心事,同時又像演奏者在敘述自己在二戰中遭受的坎坷經歷,用音樂宣洩著內心的感慨。
  • 電影 |10大蕭邦配樂瞬間,每一幕都感動到窒息
    蕭邦的音樂為何具有如此魔力甚至在IMDb的不完全統計中超過1000部電影用蕭邦作品當配樂主人公鮑比小時候刻苦練習,立志成為鋼琴演奏家,片名正是主人公小時候的一本鋼琴練習冊,二十年後卻只想將自己偽裝成一名石油工人,影片講述的正是這兩者間的距離。
  • 電影10大蕭邦配樂瞬間,每一幕都感動到窒息
    講述了兩個普通人經歷人生不幸後因蕭邦的敘事曲而重新振作的故事蕭邦的音樂為何具有如此魔力甚至在IMDb的不完全統計中超過1000部電影用蕭邦作品當配樂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是波蘭一家電臺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
  • 十一月的蕭邦:誰是最好的蕭邦演奏家?
    ——田藝苗阿圖爾·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在阿圖爾·魯賓斯坦燦爛而活躍的演奏生涯中,雖然演奏曲目非常寬廣,但他卻一再回首於蕭邦的鋼琴曲。像魯賓斯坦一樣在其演奏生涯中風格與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轉變的鋼琴家,可說是少之又少。
  • 電影|10大蕭邦配樂瞬間,每一幕都感動到窒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蕭邦的音樂為何具有如此魔力 甚至在IMDb的不完全統計中 超過1000部電影用蕭邦作品當配樂 下面就來盤點一下
  • 蕭邦何以不朽?
    這種獨此一家的矛盾統一性體現在蕭邦創作及風格的各個方面中。     例如,表達媒介的單一性與表現內涵的豐富性——蕭邦之為蕭邦,兩者的同時存在必不可少,缺一不可。在蕭邦所有二百餘首作品中,無一不包括鋼琴,即便是為數很少的室內樂和歌曲,蕭邦也從不離開鋼琴。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只為鋼琴寫作的作曲家。
  • 十年相愛【蕭邦與喬治桑】
    如果結婚而沒有愛,那末留下的就只是犧牲….這種素質需要宏大的心靈,深湛的智慧,但這並不是常常找得到的。犧牲給與了平庸的人一些報償:社會的嘉許,….安寧的小小感情,錢買來的東西,….千千萬萬的瑣瑣細細使人忘記了:他已經錯失了快樂。
  • 郎朗為動畫電影配樂蕭邦練習曲
    本報訊(記者 周南焱 實習生 付宇驕)3D真人動畫電影《夢幻飛琴》昨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啟動。鋼琴家郎朗親自為片中12首蕭邦練習曲彈奏配樂,並在影片中出鏡,帶領孩子們乘坐飛琴,穿越蕭邦生活與創作過的故地——巴黎、維也納和華沙。影片長約80分鐘,採用「戲中戲」的方式,講述了一位英國母親帶著孩子到倫敦音樂廳觀看郎朗現場伴奏《夢幻飛琴》的故事。
  • 不止在幻想曲中堅持自我 | 蕭邦誕辰周年紀念
    但那時人們常常區別對待蕭邦的鋼琴協奏曲,鋼琴部分是「精華」,協奏部分是「糟粕」。蕭邦是個再敏感不過的人,他知道這些評論之後的反應可想而知,但這根本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擁有強大力量、自我堅持的作曲家。今天是蕭邦誕辰208周年紀念日,一起來看看楊照先生在《呼吸:音樂就在我們的身體裡》一書中如何為我們講述他心中的蕭邦。
  • 蕭邦電影愛的渴望、一曲難忘、藍色樂章
    Center中心地址:朝陽區光華路soho 311室 諮詢電話:010-65612511 愛多藝由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專家創辦致力於1-12歲兒童藝術教育課程研發和教學公眾號為您提供有趣和有價值的藝術信息《愛的渴望》影片講述了法國著名的作家喬治桑與波蘭最負盛名的作曲家蕭邦從相愛到出現感情裂痕
  • 解讀蕭邦鋼琴作品的民族性
    對祖國親人的思念,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和憂慮,對英雄業績的懷戀,成為蕭邦作品抒發情感的主要內容。 蕭邦鋼琴曲題材內容的民族性還表現在對英雄業績的追憶與歌頌上。在流亡國外的歲月裡,由於祖國的多災多難,追憶英雄和歌頌英雄成為蕭邦音樂創作的自覺追求,他在音樂作品中創造了許多英雄形象,使這些作品迴蕩著英雄主義的主旋律。(二)蕭邦鋼琴作品的音樂形式.
  • 電影《鋼琴師》插曲:蕭邦《夜曲升C小調》第二十號
    《升c小調夜曲》(Chopin:Nocturne Op.20 in C sharp minor)於1875年出版,為蕭邦第二十首夜曲。作品約作於1830年,蕭邦原來並未構思為夜曲,而僅標以「極有表情的慢板」字樣。此曲的受贈人是蕭邦的姐姐魯德維卡。魯德維卡在蕭邦死後把他未經出版的作品編輯了一個目錄,她在這首作品的題名下標以「夜曲風格的慢板」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