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12月10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在重慶隆重舉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在大會高峰論壇上指出,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達到2218家。
魏少軍表示,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不僅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災害,也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全面衰退,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也造成全球供應體系出現前所未有的混亂,引發產業界的普遍擔憂,由於我國政府採取果斷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中國集成電路因此保持高速發展。
魏少軍指出,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企業共計2218家,比去年的1780家增加了438家,數量增長了24.6%。2020年全行業銷售預計為3819.4億元,比去年的3084.9億元增加了23.8%,增速比上年的19.7%提升了4.1個百分點。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6.8的兌換率,全年銷售約為561.7億美元,預計在全球集成電路產品銷售收入中的佔比將接近13%。
對主要城市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統計顯示,2020年,除了北京和香港外,其它城市的設計業都取得正增長。排在第一名的重慶市增長206.1%,第二名南京市增長了123.1%;所有進入前十的城市的設計業增速都超過了30%。
具體到2020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分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有3家,長江三角洲地區有6家,京津環渤海地區有1家。進入十大設計企業榜單的門檻維持在去年的48億元。十大企業的銷售之和為1868.9億元,佔全行業產業規模的比例為48.9%,比上年的50.1% 降低了1.2個百分點。十大設計企業整體增長率為20%,比全行業平均增長率低3.8個百分點。
2020年預計有289家企業的銷售超過1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的238家增加51家,增長21.4%。這289家銷售過億元人民幣的企業銷售總和達到3050.4億元,比上年的2337.6億元增加了712.8億元,佔全行業銷售總和的比例為79.9%,與上年的75.8%相比提升了4.1個百分點。
在設計企業人員情況方面,人數超過1000人的企業共有29家,比上年增加了11家;人員規模為500-1000人的有42家企業的,比上年增加9家;人員規模100-500人的有185家,比上年增加32家,但佔總數87.9的企業是人數少於100人的小微企業,共1862家,比上年多了286家。2020年我國晶片設計業的從業人員規模大約為20萬人,人均產值為191萬元人民幣,約合28.1美元,人均勞動生產率與上年持平。
在產品領域分布情況方面,除了智慧卡外,通信、計算機、多媒體、導航、模擬、功率和消費電子等所有其它領域的企業數量都在增加,通信、模擬和消費電子領域企業數量的增加最多。通信晶片的銷售提升了46%,達到1647.1億元;模擬電路的銷售提升了24.8%,為163.8億元;消費類電子的銷售增長10.3%,達1063.9億元。
魏少軍指出,產業集中度情況沒有改善。
2020年,隨著又有一批企業的銷售跨過億元門檻,從銷售分布來看,佔企業總數13%的289家銷售過億企業的銷售佔全行業銷售的比例達到79.9%也多少反映了產業集中度在緩慢地提高。
十大設計企業的銷售總和佔全行業銷售總和的比例再次降到50%以下,且進入十大設計企業的門檻沒有提高。三家最大的通信晶片企業的銷售之和也沒有明顯的提升。多媒體晶片的版圖基本維持不變。消費電子晶片雖然從總量上佔據第二的位置,但沒有突出的龍頭企業。
在企業併購和資本市場方面,2020年,共有8家晶片設計企業在主板和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額達到98.5億元人民幣。截止到12月1日,這些企業的總市值達到2084.6億元。到目前為止,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的設計企業共有35家,先後募集資金291.5億元,12月1日的總市值達到11189.8億元。
魏少軍還談到了關於「十三五」期間中國晶片設計業發展情況。
他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晶片設計業的規模從1325億元增長到381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6%,是同期全球半導體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的近6倍。設計業的銷售規模直接體現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在全球的位置2015年,我們在全球晶片市場的佔比只有6.1%;2020年,這個比例預計會提升到13%左右。
具體來看,高端晶片取得長足發展:國產通用CPU領域方面,儘管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但是已經從十年前的「基本不可用」到今天的「完全可用」,國產CPU的應用開始從專用領域轉向公開市場領域,走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
國產嵌入式CPU已經實現了與國外產品同臺競爭,從之前的專用為主發展到今天的通用為主,年銷售達到數億顆。在半導體存儲器領域,國產半導體存儲器實現零的突破,三維快閃記憶體和動態隨機存儲器進入量產,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在國產FPGA晶片方面,目前國產FPGA晶片全面進入通信和整機市場,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支撐作用。國產EDA工具領域,繼模擬全流程設計工具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後,在數字電路流程上也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單點工具。再經過幾年的努力,相信我們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數字電路全流程設計工具。
「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建設「芯火創新基地」是工信部在「十三五期間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心目的是推進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通過「芯火創新基地」的建設,著力提升重點產品自給率,探索以國家芯火創新平臺為依託,以高校、科研院所和各類企業協同支撐,「芯機聯動」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技術創新機制。
此外,工信部先後在深圳、南京、上海、北京、杭州、無錫、合肥、廈門、西安和成都等十個城市批准建立了10家芯火創新基地,並從服務創新創業單位質量和數量、吸引人才數量和人才培育質量、創新成果推廣和產品市場佔有、模式創新與產業鏈協同效果等四個方面對建設單位進行考核。目前,已有深圳芯火創新基地通過工信部的驗收。
「十三五」期間,我國晶片設計業的研發水平不斷提高,在產業持續進步的同時,晶片設計技術的提升也可圈可點。之前在晶片領域的奧林匹克國際學術會議 ISSCC上很少看到中國人的論文但在「十三五」期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根據最新消息,在明年召開的 ISSCC會議上,中國,包括香港澳門的錄用論文超越日本及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的論文數量達到21篇,比2020年增長40%。雖然與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國相比,在論文總數、產業界投稿比例和實際錄用比例等方面仍存在比較大的差距,但與過去相比有了重大進步。從2016年起,論文收錄數量年均增長114%,第一作者單位數量年均增長78%,涵蓋技術領域從5個增加到10個,受邀的技術評委專家也從4位到10位,充分展現了我國在晶片設計領域科研投入取得的顯著成果。
魏少軍坦言,中國晶片設計業的發展與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相差。儘管我們進步很快,但「需求旺盛、供給不足」仍將是我國集成電路面臨的長期挑戰。
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不牢,2020年設計業取得的耀眼成績的背後有其特殊性;產品創新嚴重不足,設計技術取得較大進步,但是在產品創新上的建樹還依然不多,總體上尚未擺脫跟隨和模仿,大多數情況下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產品創新能力不強、競爭力弱。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人才短缺嚴重。
對此,魏少軍也提出了幾點思考。他表示,2020年我們實現了3819.4億元的銷售,已經超額完成了規劃綱要為我們確定的發展目標。要抓住全球供應鏈重組這個重要機遇,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夯實客戶基礎。
他認為,推動設計業發展要遵循產業發展規律。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對這個產業都是有害的。我們必須尊重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認真分析產業的現狀避免低水平重複。集成電路產業不是露在地面的金礦,需要長期的耕耘,也需要包括資本在內的不斷澆水呵護。設計業十分盼望能有真正的風險投資來給這個行業的未來播種。
他表示,某些國家對我實施的種種限制勢必對我們的發展造成幹擾。我們既不要低估外界的壓力,更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沉下心了再幹1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一定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
演講最後,魏少軍表示,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重大進步,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到2035年,我們要實現將中國初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集成電路產業擔負著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尤其是晶片設計業,是集成電路產品研發的主力軍,責任更是重大。因此,我們在慶祝今年取得成績的同時,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鬥志,抓住機遇,實現跨越。通過不斷滿足客戶需求和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來提升我們設計企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