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寺之變中,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2020-12-23 澎湃新聞

本 文 約 7550 字

閱 讀 需 要 20 min

動機不明的陰謀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拂曉,織田信長的重臣明智光秀突然襲擊了主君下榻的京都本能寺。織田信長身邊只有少數貼身侍衛,無法戰勝明智的大軍,最終一把火燒了本能寺後自盡,這就是所謂的本能寺之變。

有說法稱「沒有找到織田信長的屍體」因而主張織田信長活了下來,但是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在大量的焦屍中分不出來哪個才是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的嫡男織田信忠也受到明智光秀部隊的襲擊,最後在二條御所自盡,於是織田家的司令部被連根拔起。

織田信長在全日本建立霸權本來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和他的繼承人信忠一同死於非命,日本的歷史就此改變。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那麼我們就看不到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江戶幕府也就不會出現了。因此可以說,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最大的陰謀之一。

明智光秀為什麼要這麼幹?他為織田信長效力後不久就深受信任,急速升遷,最後成了領有丹波一國的大名。受了這麼大的恩惠,為什麼明智光秀要倒打一耙呢?這個問題正是人們都在思考的「本能寺之變的謎團」。

眾所周知,本能寺之變十一天後,明智光秀在山崎一戰敗給了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並在逃亡中喪命。而他的重臣也幾乎全部被殺。於是就沒有人能夠說清明智光秀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明智光秀幹掉了織田信長後,為了爭取支持者應該給很多人寫過信,但都沒能保存下來。明智光秀失敗後,與他有關係的人和知道真相的人害怕被清算,都三緘其口並有計劃地毀滅證據。

織田信長像

史料少就意味著想像空間大,眾說紛紜。

江戶時代即存在的怨恨說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傳統的怨恨說 。歷史小說、戲劇等經常採用這種說法,江戶時代初期成書的《續本朝通鑑》等史書也提到了怨恨說。大意就是織田信長過於殘暴,明智光秀怒而謀反。

具體來說,明智光秀的怨恨有以下五點:

第一,攻打丹波八上城之際,明智光秀以自己的母親為人質勸城主波多野兄弟開城,但是織田信長卻將城主兄弟殺掉,明智光秀的母親因此被守城將士殺害。

第二,織田信長命明智光秀接待德川家康,結果席上的魚是壞了的,織田信長一怒之下解除了明智光秀的接待職務。

第三,齋藤利三離開稻葉一鐵轉而追隨明智光秀,織田信長命明智光秀讓齋藤利三回到稻葉一鐵那裡,明智光秀不從,因此織田信長對明智光秀使用了暴力。

第四,武田氏被消滅後,明智光秀在諏訪陣前曾言「到底是沒有白費力氣」,而對此言不滿的織田信長懲罰了明智光秀。

第五,織田信長命明智光秀出兵山陰援助秀吉時,將明智光秀領地從丹波、近江志賀(滋賀)郡遷到出雲、石見。出雲和石見是未徵服地區,明智光秀必須憑自己的力量將其拿下,也就是說,明智光秀實際上被沒收了領地。

不過現在的研究認為 ,以上說法很可能是江戶時代編造出來的。證據也都是江戶時代通俗讀物的再創作,並不是歷史事實。之所以在此時期編造出了這麼多怨恨的理由,說明江戶時代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明智光秀要背叛對自己有大恩的織田信長。

野心說正式產生於戰後

江戶時代就有了野心說,但是能夠顯示明智光秀很早就有奪取天下野心的史料非常缺乏,因此被由前述各種逸事所支持的怨恨說掩蓋了。

二戰前,德富蘇峰在《近世日本國民史》中指出明智光秀對織田信長的強勢心懷怨恨,同時也認為明智光秀懷有奪取天下的野心,於是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起兵了。而正式將野心說搬上檯面加以討論則要到二戰之後。高柳光壽的《明智光秀》(1958)是一本裡程碑式的著作,他圍繞著野心說展開了詳細論述。

高柳光壽指出,所謂怨恨說都是江戶時代通俗讀物的創作。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怨恨,那麼動機就只剩下野心了,即織田信長、明智光秀、羽柴秀吉三人都對天下抱有野心。

不過,這並不是說高柳光壽發現了能夠證明明智光秀有野心的史料。他介紹了出自《老人雜話》的一段軼事,說明智光秀將自己的居城命名為周山(意思是明智光秀將織田信長比作暴君殷紂王,將自己比作討伐紂王的周武王),不過同時也指出這段軼事並非史實。

結果高柳光壽只舉出「愛宕百韻」作為明智光秀有征服天下野心的證明。

後來桑田忠親著《明智光秀》(1973)對高柳光壽的野心說提出了批評,接著,對於高柳光壽批評的怨恨說,桑田忠親一方面與高柳一樣,認為《總見記》的很多說法都是後世捏造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援引同時代弗洛伊斯著《日本史》中織田信長腳踢明智光秀的事件,認為兩人確實關係緊張。

即使明智光秀的確怨恨織田信長,他也不可能因此立即謀反。織田信長權傾天下,為了復仇直接與其為敵太過冒險,對明智光秀而言,為了一時憤懣而謀反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因此人們自然會認為明智光秀的反抗應該有其他能夠帶來更大利益的原因。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想奪取天下呢?桑田忠親對此持否定態度。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樣的英雄,也是在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死後才開始考慮奪取天下的,像明智光秀這種程度的武將幾乎不可能在織田信長還活著的時候就想奪取天下。

明智光秀不是有志於天下的大人物,這樣的看法實際上一點根據都沒有,只是桑田忠親的感覺而已。不過,他的意見確實直指本能寺之變各種學說分歧的本質 。

近年流行的一種看法是,有人指使明智光秀刺殺織田信長,或者明智光秀有共犯,也就是所謂的黑幕說,這種黑幕說的出發點和前述桑田忠親的看法有契合的地方。也就是說,因為認定了明智光秀這樣的「普通的優秀人物」根本無法刺殺織田信長這樣的大天才,所以他肯定不是單獨行事,應該還存在著幕後黑手。黑幕說就是在這種思路下誕生的。當人們看到一件帶來巨大影響的大事件時 ,往往下意識地認為有一個能與其匹敵的大陰謀 。

20 世紀 90 年代登場的朝廷黑幕說

主張黑幕說的人認為有幕後黑手指使明智光秀謀反 ,或者 有同謀與明智光秀暗通款曲。

如前文所述,黑幕說基於這樣一種心理:「像明智光秀這樣程度的人能憑一己之力討伐(或下決心反叛)織田信長這樣的大人物嗎?」

如果沒有手握實權的人或集團的協助,明智光秀應該不會下決心與織田信長為敵,襲擊也不可能這麼輕而易舉地成功。一些人因此懷疑單獨行動說,從而催生出了黑幕說。況且織田信長為人強勢冷酷,樹敵頗多,很容易就能想出不少欲置其於死地的人。結果,各種各樣的人被認定為 「 幕後黑手 」,各種各樣的黑幕說出現在人們眼前。

最先出現的是20世紀90年代登場的朝廷黑幕說。當時,著名的中世史研究者今谷明在著作中強調朝廷與織田信長的對立關係。受其影響,朝廷黑幕說浮上水面。今谷明批評了戰國時代朝廷式微的傳統說法,認為隨著將軍權威衰弱,天皇的權威則相對地增強,而織田信長也利用天皇的權威擴大自己的實力。但是到了織田信長一統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時,對於要確立自己絕對權力的信長而言,一個至高無上的天皇就顯得礙事了。於是,織田信長與當時的正親町天皇產生了激烈的對立 ,織田信長甚至逼迫正親町天皇讓位給誠仁親王。

今谷明本人並不主張朝廷與本能寺之變有什麼關聯,但他提出的「織田信長最大的敵人就是正親町天皇」的觀點的影響力很大。受此啟發 ,不斷有人提出本能寺之變是朝廷對織田信長攻勢 的反擊,也就是所謂的「朝廷黑幕說 」。

本來,如果只是某個作者的個人猜想,那麼朝廷黑幕說就不會成為話題了。使此說備受矚目的是桐野作人、立花京子二人。他們仔細研讀《兼見卿記》《日日記》等一手史料後,提出了朝廷黑幕說。特別是立花京子,她向學術雜誌投稿,她的論文經過專家審查後得以發表。

其後,桐野作人轉向了單獨行動說,立花京子轉向了耶穌會黑幕說,目前已經沒有主要研究者支持朝廷黑幕說了。可以說這已經是一種被拋棄的學說。不過為了理解以後的研究史的發展,還是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朝廷黑幕說。其要點如下:

第一,織田信長打算強迫與自己敵對的正親町天皇讓位給皇太子誠仁親王,最終讓自己的養子五之宮即位,自己成為太上皇。

第二,織田信長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將自己神格化,是為了讓五之宮當天皇,嫡男織田信忠當將軍。

第三,朝廷內,誠仁親王、近衛前久、吉田兼見、勸修寺晴豐等結成反信長同盟,並拉攏勤王派的明智光秀,計劃打倒織田信長。

前面已經說過,朝廷黑幕說的前提是朝廷與武家政權的權力鬥爭,也就是所謂的「公武對立史觀」。不過朝廷與武家政權關係的研究得以發展後,最後證明了「公武對立史觀」是不成立的。

現在的主流說法是堀新的 「 公武結合王權論 」,強調織田信長與朝廷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在織田信長的經濟支援下,朝廷的財政危機得到大幅改善。與其說朝廷敵視織田信長,倒不如說朝廷盡力討好織田信長這個錢袋子。公武結合王權論的提出使基於公武對立史觀的朝廷黑幕說失去了說服力。

過於荒誕無稽的耶穌會黑幕說

提出過朝廷黑幕說的立花京子,在《織田信長與十字架》(2004)中推翻了自己的說法,轉而提出耶穌會黑幕說,其概要如下:

第一,耶穌會是南歐(西班牙、葡萄牙)勢力徵服亞洲的先鋒。

第二,耶穌會在軍事上和經濟上支援了織田信長統一日本的大業,其目的是讓織田信長以武力徵服中國,使其變成一個基督教國家。

第三,但由於織田信長將自己神格化,想要脫離耶穌會獨立,所以耶穌會利用明智光秀推翻織田信長,之後又利用秀吉推翻明智光秀。

立花京子之前提出的朝廷黑幕說曾在學術界成為話題,而這次的耶穌會黑幕說由於過於荒誕,誰也沒有將其視為正經學說。同明治維新羅斯柴爾德黑幕說一樣 ,這個說法是一個典型的陰謀論,認為歷史完全按照某人或某集團的構想發展。

耶穌會黑幕說最大的問題是完全沒有史料能夠證明耶穌會對織田信長的軍事和經濟支援。日本方面的史料裡沒有相關記載,耶穌會方面的史料裡也沒有。立花京子辯解說,這是因為太過機密所以沒有寫。照這種想法來看待問題的話,什麼樣的結論都能言之成理了。說得極端些,按這樣的思維,耶穌會黑幕說和 「本能寺之變是外星人的陰謀」也沒什麼區別了。

耶穌會研究表明,耶穌會日本支部財政困難,並無餘力在經濟上支援織田信長的統一大業。客觀地講,不是耶穌會支援了織田信長,而是織田信長保護了耶穌會。

另外,耶穌會日本支部重要人物奧爾岡蒂諾在本能寺之變後,因怕明智軍襲擊安土城而逃往琵琶湖中的小島,途中遇襲,還被湖賊奪去了財物,遇到了許多不幸的事。如果耶穌會參與了本能寺之變的話,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黑幕說的特徵

鈴木真哉和藤本正行共著的《織田信長是被陰謀所害嗎:可笑的本能寺之變陰謀說》(2006)一書,對各種黑幕說進行了批評。特別重要的是,他們在書中總結 了多數黑幕說的共同特徵,其概要如下:

第一,提到了幕後黑手策划行動的動機,卻沒有說明被認為是幕後黑手的人或集團如何勸說、誘導明智光秀(如果明智光秀不同意,事情有可能傳到織田信長耳朵裡)。

第二,沒有說明計劃實施期間防止機密洩露的策略。

第三,沒有說明即使明智光秀同意了,他如何說服重臣。

第四,沒有說明幕後黑手以哪些具體的行動來支援明智光秀謀反。

第五,最關鍵的是沒有能夠證明觀點的史料。

其中的第三條和第五條,同時也是怨恨說和野心說等傳統學說的弱點,也許不應該以此過分指責黑幕說。對於第四條,支援行動難以界定,往往淪為口水仗,這裡不進一步分析了。

而第一條和第二條則直指要害。黑幕說有一個前提,就是明智光秀很早就開始策劃謀反,並與其他勢力暗通款曲。如此一來,執行計劃的明智光秀就有必要在事件發生前,將謀反的時間告知同夥。但是事前決定行動時間並通知其他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為了攻擊織田信長,需要織田家的有力武家都離開畿內,京都附近只剩下明智光秀統領的大部隊。但現實情況是,如果不考慮與毛利氏作戰的秀吉、與上杉氏作戰的柴田勝家,其他大將都是事發前不久才被派到遠方的。瀧川一益的領地由伊勢變為上野是在天正十年三月,織田信孝和丹羽長秀出徵四國直到五月七日才定了下來。而明智光秀能夠堂堂正正集結兵力,則要到五月十七日受織田信長之命出徵中國地方(支援秀吉)後。

德川家康在安土城受到織田信長款待,應織田信長之邀到畿內觀光,五月二十一日上 京,二十七日去往堺。負責接待德川家康的織田信忠本來要和他一起前往堺,但為了迎接父親織田信長才變更計劃,留在了京都。此時,明智光秀舉兵的條件第一次出現了。正如弗洛伊斯在給耶穌會的報告中所言,「他(明智光秀) 見到織田信長與世子(信忠)都在京都,也沒有多少兵力,於是判斷這是除掉二人的良機,決定實行計劃 」。

德川家康

這樣的狀況絕非明智光秀抑或「幕後黑手」憑人力可以實現的,這是運氣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大意創造的條件。因此,應該把這看作明智光秀逮住了突然出現的好機會,臨時起意的單獨行動。而且,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為了爭取細川藤孝的

支持曾修書一封。對於為何起事,他在信中寫道:「我們之所以有此突然之舉,全是為了忠興而為,此外別無他想」(原文:我等不慮之儀存じ立て候事,忠興など取立申すべきとての儀に候,更に別條無く候)。細川忠興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是細川藤孝的嫡男,這裡明智光秀說本能寺之變是為了細川忠興而為。

這當然是為了勸說細川藤孝之辭,不可全信。但是政變後專門進行說明一事,則表示明智光秀事前甚至沒有向關係最親密的武將細川藤孝透露過計劃。而且,我們也看不到明智光秀曾對女婿津田信澄透露過計劃的證據。可以認為,明智光秀非常注重保密,並未找別人幫忙。

織田信長、織田信忠都是暫時留在京都。織田信長是在出兵中國地方的途中順道來京都。織田信長離開京都,織田信忠勢必一同離開。他們一走,明智光秀就將永遠失去同時除掉兩人的機會。由於非得等到兩人同在京都時才能動手,所以明智光秀根本沒有時間跟任何人商量。相信黑幕說的人認為,明智光秀有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比起巧遲,更重要的是拙速。因此難以認為明智光秀能夠與將軍足利義昭、大名抑或其他權勢者聯絡通氣。

明智憲三郎的奇說

隨著鈴木真哉、藤本正行、桐野作人、谷口克廣等人對黑幕說的批評,黑幕說聲勢漸弱。對此,明智憲三郎反駁鈴木真哉等人的說法不過就是回歸高柳說,而他本人再次提出了黑幕說。

明智憲三郎的看法可以稱為家康黑幕說(他本人不喜歡這個叫法)。簡單說就是,織田信長命令明智光秀去攻打德川家康(偽裝成出兵中國地方),結果對織田信長不滿的明智光秀和德川家康聯手消滅了織田信長。

明智光秀像

那麼謀反的動機又是什麼呢?明智憲三郎推測明智光秀是這樣想的:「如果支持織田信長統一天下,就能結束持續百年的戰爭狀態,帶來天下太平,那麼為此 東奔西走、費盡心機是值得的。但是現在已經能夠看到成功的曙光了,卻又要打仗,而且還要越過大海在沒有到過的異國打戰。」

明智憲三郎放言自己破解了前人從未解開的謎團,但是八切止夫就曾提出過明智光秀冤罪說,認為本能寺之變與德川家康有關,並因此引起很多討論,所以並不能說這是明智憲三郎的獨創。至於織田信長利用明智光秀謀殺德川家康卻被明智光秀反過來利用一說,藤田達生的義昭黑幕說也提到過(但他不認為明智光秀 與德川家康共謀)。

不過 ,明智憲三郎看了很多本能寺之變的研究資料與史料,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對於《惟任退治記》、熊本藩細川家編纂的《綿考輯錄》等史料的評論也頗有見地。可以說他是家康黑幕說的代表人物。

然而明智憲三郎說法的基本面卻是有問題的。首先,他未能說明織田信長殺德川家康的動機。明智憲三郎對此的解釋是,面對德川家康不斷擴大的勢力,織田信長感到了威脅。但當時織田信長正與上杉氏和毛利氏作戰,沒有理由殺害德川家康。

對這種批評,明智憲三郎反駁道:「有些研究者認為『在還未完成統一大業時,織田信長不可能殺同盟者,這種想法在戰國時代根本不能成立……『不殺同盟者』在現代是常識,在戰國時代卻並非如此。學過孫子兵法的人都知道『以正合,以奇勝』的道理。如果按照常規行事,德川家康也就能想到了,所以必須在德川家康沒有反應過來之時動手。」

原來如此,如果把肅清德川家康的時間推遲到天下一統後,或臨近天下一統前,德川家康就會提高警惕(但我個人認為,即使天下統一了,也沒有必要非得肅清德川家康)。不過在天正十年六月,不惜傷害自己的信用,讓家臣人心惶惶,也要幹掉德川家康的理由,我們是找不到的。明智憲三郎對此的說法是,武田氏滅亡後,已經沒有必要再維持與德川家康的同盟關係了。

織田信長要殺德川家康,只是明智憲三郎的猜測。唯一的史料依據只有《本城惣右衛門覺書》。這是一個名為本城惣右衛門的武士的備忘錄,當年他作為明智軍的士兵參加了本能寺之變。寬永十七年(1640),他寫下此書追憶往事。他在書中說,因為德川家康在京都,所以他想自己會不會是去襲擊德川家康。弗洛伊斯在《日本史》中也寫道,看到明智光秀的兵以臨戰之姿進擊京都,他覺得很可疑,猜想是不是織田信長命令明智光秀去襲擊德川家康。

明智憲三郎強調明智光秀麾下的士兵認為「織田信長下令徵討德川家康」這點,並斷言「織田信長徵討德川家康在戰國時期是常識」。這種解釋並不合理,士兵的證言並不意味著「不管是不是盟友,只要擋了路就格殺勿論,這是戰國時代的常識」,只是傳達了「造有恩於己的主公的反,在戰國時代是不被接受的」。

而面對 「 當時織田信長不可能攻打德川家康 」的批評 ,明智憲三郎認為「現代人根本無法理解織田信長的戰略」,他強調在陰謀四起的亂世中保持不敗的織田信長是天才,現代人僅憑常識根本無法理解織田信長。明智憲三郎覺得只有自己才理解織田信長的天才式的思考,這份自信值得欽佩,同時他的這種態度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本能寺之變黑幕說。那就是因為有「信長神話」。

黑幕說支持者無一例外地過分誇大織田信長的才能。他們認為織田信長這樣的天才不可能因為掉以輕心而被明智光秀這種程度的人殺掉。但現實卻是織田信長因明智光秀的陰謀而亡,於是這些支持者就需要解釋「身為天才的織田信長卻被騙了」這樣一個矛盾,對此,明智憲三郎等陰謀論者常常提出一個局中局的說法,即騙人的人往往容易受騙。具體說來就是,織田信長也設下圈套,但沒有留意別人給自己設下的圈套。

然而金子拓最近在《織田信長:笨拙的天下霸主》(2017)一書中強調,織田信長經常被信賴之人背叛。遭遇妹夫淺井長政的突然背叛而陷入絕境一事最為有名,而類似的事頻頻發生。當武田信玄突然放棄與織田信長的同盟,開始西上作戰時,織田信長大吃一驚,勃然大怒。而面對荒木村重反叛,他開始根本就不相信。

就算對織田信長抱有好感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織田信長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可以看出織田信長抱著「只要為某人做過什麼事,對方就一定心存感激」的一廂情願的態度。他擁有卓絕的政治和軍事才能,這點毋庸置疑,但是他確實讀不懂別人的心理。

織田信長絕不是萬能的天才。他也有弱點,也會掉以輕心。明智光秀以一己之力徵討織田信長並不值得過於訝異。

《古代日本的戰爭與陰謀:從源平爭霸到關原合戰》

作者:[日]吳座勇一 著 姬曉鵬 譯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9月出版

已獲出版社授權

原標題:《本能寺之變中,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本能寺之變真相揭露,明智光秀親筆信記錄其謀反的動機!
    羽柴秀吉知情後急忙回師,於京都·大阪府境內發動山崎之戰,擊潰明智光秀。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有趁織田信長之隙而意欲奪天下的「單獨謀反說」和「怨恨說」等各種說法。然而關於本能寺之變的謎團卻有諸多,其中明智光秀謀反的動機一直耐人尋味,歷代學者之間產生了諸多爭議:有明智光秀意圖取代織田信長而奪取天下的說法,也有明智光秀的怨恨從而促使謀反的論點。由於第一手史料的獲取極為有限,數百年來對此重大歷史事件依舊缺乏翔實可信的評價和定論。而本能寺之變對於日本的歷史進程的重要性,使官方學者、民間歷史愛好者對其興致不減,長年以來一直是令人入神的歷史謎團。
  • 日本懸案「本能寺之變」真相的趣談
    在這些變動中使得整個日本戰國的趨勢發生了改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本能寺之變」。事變發生在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公曆1582年6月21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信長。雖然說戰國時期,謀反的事例比比皆是,但是這一次的謀反相比其他的更為蹊蹺。
  • 史看人心:3分鐘了解明智光秀為何背叛織田信長,發動本能寺之變
    明智光秀為何造反,這基本是整個日本戰國時代最大懸案,關於他起兵殺害織田信長的動機說法各有不同,有多達十幾種說法。例如怨恨信長間接造成了自己母親被殺,奪取天下的野心,守護當時的天皇統治等等,時至今日,歷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見解。
  • 吳座勇一:本能寺之變的種種「陰謀論」
    受了這麼大的恩惠,為什麼明智光秀要倒打一耙呢?這個問題正是人們都在思考的「本能寺之變的謎團」。使這個問題更加難解的是人們的線索太少了。眾所周知,本能寺之變十一天後,明智光秀在山崎一戰敗給了羽柴秀吉(後來的豐臣秀吉),並在逃亡中喪命。而他的重臣也幾乎全部被殺。於是就沒有人能夠說清明智光秀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 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1582年的本能寺之變讓整個日本的歷史發生了變化,而原本作為織田信長家臣的明智光秀也因此而變得為日本人所熟知。一明智光秀出身美濃守護土岐家支流,由於遠離主流太久而僅僅成為明智鄉的一個普通國人。整頓完部隊以後,明智光秀重新對丹波發動第二次進攻,這一次明智光秀用步步蠶食的方式吞併各路勢力,而隨著「丹波赤鬼」赤井直正的去世給丹波國人造成了巨大打擊,於是波多野秀治,秀尚兄弟對明智光秀投降。
  • 敵在本能寺——本能寺之變的發動者究竟是誰?
    正如上一講我們提到的:人生五十年,與下天之住人相比,宛如夢幻一生得生者,豈有不滅之理乎? 後面發生的事情我在上一期的「天王山之戰」中已經有所描述,在此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我的上一期內容:隨便聊幾個日本戰國的梗兒。
  • 吳座勇一:本能寺之變不是推理小說,絕非「完美犯罪」
    前文提到過,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為了爭取細川藤孝的支持曾修書一封。對於為何起事,他在信中寫道:「我們之所以有此突然之舉,全是為了忠興而為,此外別無他想」。細川忠興是明智光秀的女婿,也是細川藤孝的嫡男,這裡明智光秀說本能寺之變是為了細川忠興而為。這當然是為了勸說細川藤孝之辭,不可全信。
  •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於天正十六年六月二日,公元1582年6月21日,發生在今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本能寺的一場叛亂。織田信長的家臣,戰國時期名將明智光秀在京都附近引兵叛變,討伐了正位於本能寺之內的織田信長,並逼迫其長子織田信忠自殺。本能寺之變時發生火災,信長命喪火海屍骨難尋。
  • 本能寺之變調查報告(1)
    泰明導讀:本能寺之變是日本戰國時代最著名的事變,因為明智光秀的反叛,織田信長死於本能寺,這個事件也直接影響了日本歷史的走向。
  •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被殺,明智光秀賭了2把,結果一敗塗地!
    本能寺之變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謎團,從種種跡象來看,明智光秀的失敗太過迅速,讓人很難想像他竟然會在那麼不利的情況下發動叛變。實際上,本能寺之變後,明智光秀賭了2把,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一敗塗地!
  • 埋藏了無數信息的本能寺之變:決定織田信長勝負的一戰
    這就是「本能寺之變」。明智光秀率領13,000人,突襲了正在京都本能寺投宿的織田信長。意識到無法與明智光秀對抗的織田信長,在寺院中放火自盡。在本能寺之變中,本能寺也燒於灰燼。明智光秀想要尋找織田信長的遺體,在庭院中卻並沒有見到織田信長的遺體。之后豐臣秀吉在京都山崎擊敗明智光秀,讓他去搜索織田信長的屍體,也同樣一無所獲。
  • 桶狹間之戰與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的崛起與死亡之謎
    織田信長的崛起織田信長原本是不被看好的,但桶狹間之戰使得他崛起了,因為他擊敗了今川義元。今川義元原本是被看好的,他「東海道第一弓」,而且完成了封國內部的穩定,並急劇對外擴張。不過他跟織田信長對決時輸了。公元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也就是中國的明朝嘉靖皇帝時候。這一年五月的某一天。
  • 織田信長和明智光秀後裔電視和解
    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之間的恩怨有多深,大家從各種ACG、電影、小說中就能感受到,總之他們一直活在二次元。
  • 為什麼說「大惡人」松永久秀實際上是被明智光秀逼死的?
    松永久秀似乎有謀反的癖好,臣服織田信長後也多次謀反。但奇怪的是,松永久秀每次謀反後卻都能被織田信長饒恕。   天正五年(1577年),松永久秀在上杉謙信發起第二次「信長包圍網」時再次起兵謀反,很快就被織田信長的大軍包圍。織田信長以為松永久秀會和以前一樣,看到大軍壓境就會立刻投降。
  • 113 本能寺之變的真相 ②
    不過,對於歷史的大脈絡,交待不是很清楚,對於沒有玩過《太合立志傳》或者《信長之野望》的讀者來說,很有可能會搞不清楚誰在打誰,誰在哪個方位,誰和誰是盟友。看了這玩意兒,我又仔細搜索了一下我最喜歡的戰國人物明智光秀,還有和他關係最大的事件——本能寺之變。
  • 日本古代戰國時期的懸案,本能寺之變,日本古代簡史
    本能寺之變很有意思,不同的假說和資料在網上一搜一大把,到了幾百年後的今天,學界都還沒有統一的答案,可以說是日本史上最大的懸案。挑了幾個比較熱門的說法,大家一起討論。先來說說本能寺之變的經過,1582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和對手毛利家對戰,他感到有些吃力,就向主公織田信長,發出了援兵的請求。為了支援秀吉,信長就命令自己非常信任的明智光秀領兵去支援豐臣秀吉,自己呢也帶了少量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到京都的本能寺,計劃在這裡集結軍隊。
  • 日本古代史,第六天魔王之死,本能寺之變!
    本能寺之變的經過,1582年,豐臣秀吉和對手毛利家對戰,他感到有些吃力,就像主公織田信長發出了援兵的請求,為了支援秀吉,織田信長就命令自己非常信任明志光秀領兵去支援豐臣秀吉,自己也帶了少量侍衛從安土城出發,進駐到了京都的本能寺,計劃在這裡集結軍隊。
  • 齊名柴田勝家的丹羽長秀,本能寺之變後的人生軌跡如何呢?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喪命,日本歷史由此改變,這場動亂同時也改變了丹羽長秀的命運。那麼,本能寺後的丹羽長秀人生軌跡如何呢?至本能寺之變為止,丹羽長秀可以說反而以武功見長,參加了從初期開始的幾乎所有戰役,戰績頗豐。丹羽長秀最為突出的還是築城。1563年丹羽長秀擔任小牧山城的普請奉行,小牧山城相當於美濃攻略的橋頭堡,後來織田信長把本居都遷到了這裡,可見這座城有多重要,而將這麼重要的城交給丹羽長秀,可見他對丹羽長秀有多看重。
  • 《仁王2》本能寺之變劇情介紹
    《仁王2》中的本能寺之變是非常有名的戰役,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場戰役的劇情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陳半時」分享的本能寺之變劇情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本能寺之變劇情介紹天正10年6月2日(1582年6月21日)凌晨,織田信長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在京都的本能寺中起兵謀反,殺害其主君信長。日本歷史也由此被改寫。本能寺之變是日本史上最大也最有名的政變。
  • 在這裡,尋找明智光秀
    在「本能寺之變」中殺死了織田信長,幾百年來一直以「戰國史上最大的叛徒」形象出現的明智光秀,可以說在日本大眾之間口碑一直不太好,成為令和時代開播的第一部大河劇的主人公。這是要洗白的節奏?天台真盛宗的總本山,原始的建築在織田信長徵討比叡山時被燒毀,成為坂本城城主之後,明智光秀對它進行了復建。傳說中寺院的山門是從過去的坂本城中移築而來的,寺內祭祀著光秀的妻子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