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筒不響、吃飯不香:這10道雲南特色」舂「菜,你吃過幾道?

2020-12-26 騰訊網

彩雲之南,醉美文山!

不止神草三七居深山

還有百味珍饈等你嘗!

關注「文山百味」

看文山民族風情,品文山百味珍饈

巷子深處舂筒響,這種美味特別香。

在雲南農村,幾乎每家都有一個石臼(舂筒)。

大部分地方用它來舂糊辣椒麵打蘸水,部分地區還用它來舂菜。

好端端的菜,為啥想不開要拿去舂?

難道是牙口不好?食物匱乏?

雲南人之所以吃「舂」菜,相傳是因為老年人上了年紀,牙口不好,想吃點香口的食物,特別費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想出了「舂」這個辦法。

沒想到,舂過的菜軟爛入味,不但適合老年人食用,還深得年輕人的喜愛,這樣就慢慢有了吃舂菜的習慣,舂菜也因此成為了雲南一種極具特色的美食。

在雲南人眼裡,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舂的,只要感覺舂著好吃,都會拿來舂。

尤其是少數民族至今還特別喜歡舂菜吃。

德宏的景頗人常說:「舂筒不響,吃飯不香。」

今天分享道雲南特色舂菜,有機會到雲南玩,可以試試。

一、舂乾巴

「舂乾巴」是景頗舂菜中的經典。外省人戲稱,這是世界上最苦難的肉。

將火燒黃牛肉乾巴先用木棒敲打鬆軟,撕成細絲,再放入碓窩裡,加入香柳、生薑、新鮮小米辣等佐料一起舂。

這種千錘百鍊後的牛乾巴看似綿軟,卻失嚼勁,放入口中,那酸辣鹹香的異域風味能瞬間徵服每一個人的味蕾。

二、舂雞

舂雞是峨山彝族的一道名菜,因加入當地產的大香椿籽面、花生,口味獨特,麻辣鮮嫩,峨山縣幾乎很多大型餐館都將此菜作為招牌菜推出。

舂雞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把雞肉切成塊,帶著骨頭舂,保持骨髓的原汁原味;另一種是剔掉骨頭,把雞肉順著肉絲撕成細條狀舂,吃的時候不必剔骨,適合老人小孩吃。

雞要選用五穀雜糧餵養的本地散養雞蛋,整隻雞煮熟後用鹽巴摸遍全身,靜置半小時讓雞皮晾乾,使得雞肉吃起來外皮柔韌有嚼勁。

順著雞肉的紋理撕成絲,鹽、油辣椒、花椒麵、香椿籽簡單的佐料掌握好配比醃製,再放入石碓裡舂,麻、辣、香等味漸漸融入清甜雞肉之中,吃起來麻辣爽口。

三、茴香蠶豆丸子

像大家平時看到的茴香都是幹的,用來做各種美食的調料。

但在雲南,經常都能吃到新鮮的茴香菜,我特別喜歡吃,不過來深圳很少看到賣的。

蠶豆丸子是將茴香和新鮮蠶豆仁一起舂碎,再拌上肉末、雞蛋和其他調味料,做成餅狀用油炸至表面金黃酥脆。

茴香獨特的香味加上新鮮蠶豆的甜糯,那味道真不是「好吃」兩個字能形容的!

四、舂豇豆

舂豇豆味道鮮嫩爽口,香辣下飯。

舂豇豆這道要要即舂即食,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長了就失去鮮味。

豆包裡的豆籽才雛形的嫩豆才能舂吃,將鮮嫩豇豆洗淨切成小節,與生薑、苤菜葉、豆豉、生辣椒、食鹽、味精、新端(荊芥)等佐料放入舂筒舂拌均勻即可食用。

五、舂雞腳

舂雞腳是版納、芒市的特色小吃,口味偏向於重辣,偏酸。吃起來很酸爽。

先把煮好放涼的雞腳放入特質的木桶裡搗碎,然後加上胡蘿蔔絲、酸木瓜絲、豇豆、黃瓜,輔料用以檸檬、辣椒水、白醋、蒜泥,全部搗碎入味,最後撒上一把香脆可口的去皮花生米,酸爽刺激的傣味舂雞腳就可以了。

六、舂魚

你可能吃過「酸辣魚」、「水煮魚」、「紅燒魚」、「糖醋魚」、」清蒸魚「,就是沒吃過舂魚。

那麼今天之後就舂幾條來吃吃吧。

將油炸過的酥黃清香的魚(因人而異)放入石臼,再加入大蒜、芫荽、生薑片、核桃仁和鹽巴,用木杵輕輕搗碎,將佐料和魚充分融合,一道原汁原味的舂魚美食就應時而生了。

看著賣相不咋滴,特別費飯。

七、舂毛豆

毛豆由於烹煮簡便、價格不貴、口感柔軟,一直是人們飯桌上常見的下飯菜。

吃膩了鹽水煮毛豆、清炒毛豆、涼拌毛豆,可以試試舂毛豆。

將剝好的毛豆用清水煮熟濾幹水份 ,用石臼把嫩薑、紅蒜、泡小米辣子一併舂作泥狀 ,倒入煮好的毛豆與泥狀輔料一起舂碎,加入生抽、鹽、味精,再舂勻即成。

八、舂黃鱔

黃鱔是農村田裡野生美味,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

把黃鱔用菜油炸得焦黃噴香,放入辣椒粉和花椒粉,放到石臼裡舂細入味,又香又麻,拌飯很香。

九、舂苦子果

苦子果也叫山茄子,是一種可以食用的野果。

苦子果味苦,性涼,能清熱解毒也能強壯身體。

製作舂苦子果,先把生薑、刺芫荽、豆豉、香柳、生辣椒等舂碎,再把煮熟的苦子果、食鹽、味精等調料放入舂筒舂拌均勻就可以了,成菜香中微苦、苦中回甜的滋味很是獨特。

十、舂辣子

雲南人自學吃飯,就開始吃辣子,沒有辣子,吃飯像沒吃一樣。

幹辣子面是吃飯必備,胃口不好時,就要換著花樣加辣。

舂辣椒就是其中一種,把新鮮辣椒拿到灶窩裡面燒熟,放到石臼裡面,加點炒香的花生,核桃,生薑,大蒜,舂細,放入鹽、味精調勻。

用來拌飯,做鹹菜,香到沒朋友。

類似舂菜還有舂茄子,舂折耳根,舂黃瓜,舂南瓜子等。

做法類似,都是用舂的方式和佐料更好的融為一體,吃起來更香,更入味,也更下飯。

我是文小七,這期的【文山百味】到此結束,如果喜歡我們的分享,歡迎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明天早上5點半,我依然在這裡準時與你分享。

相關焦點

  • 雲南獨有的舂菜,舂出來的是美味,吃下去的是仁愛
    舂菜印象翻遍所有烹飪專業的教科書,都無法找到關於菜餚製作方法「舂」的相關闡述,而這種古樸獨特的菜餚製作方法,確實存在於雲南很多地區的少數民族家中。生活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有句民間諺語「舂筒不響,吃飯不香。」
  • 昆明網紅餐廳又請你吃飯!這道酸辣舂石頭魚已被少女包圍
    ∧「玩味」的每一張桌子上都有炭火燒烤網這邊菜剛上,那邊豆腐已經烤黃了李姐姐把我拉進廚房。竹簸箕裝著各種雲南人最愛的香料,大師傅們有的舂有的烤,忙得熱火朝天。∧石頭魚椿椿 9.8元/份這道小吃融合了傣味的精髓選用味道濃鬱的小石頭魚舂碎多汁卻仍然酥脆的口感
  • 聚齊雲南、湖南、陝西、四川,能不能知道誰才是最能吃辣的那個
    圖裡的辣味美食你一定吃過一種以上 大學的時候宿舍搞過無聊的吃辣大會 水果還能和辣椒一起做舂菜,傣家人有句俗話:「舂筒不響,吃飯不香」, 阿球去年年末去西雙版納就已經見識到了傣族人對「舂」菜的喜愛, 舂雞腳、舂木瓜、舂茄子、舂鮮魚、舂涼粉……小米辣的加入讓它辣的香、辣的爽。
  • 薇婭上《嚮往》不只賣貨,還帶火了雲南特色小吃,看著就流口水
    由於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受到很大的影響,造成不少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大量積壓,農民賣不出去,想買的人買不到。在節目中,薇婭以直播的形式將當地的果乾售出,既幫助了當地的果農,同時也讓全國各地的網友品嘗到雲南的特色美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 他們給70多歲老媽開了一家像大餐廳一樣的小吃店︱變態舂雞米線
    用好的食材、品種弄出六七十個、加上五六種飲料,任你吃喝, 15元/位。華坤生過一場大病,高人點撥說要多放生。她琢磨放生能放多少,開素食店讓更多人吃素,不吃肉不就達到多放生的目的啦?舂雞店也一個德行,為了給客人得到好體驗,什麼都追求好吃實惠。
  • 《風味原產地雲南》喃撇,雲南的特色美食之一
    喃撇,又到了考驗文學功底的時候了,喃撇(nán piē),是雲南的舂制美食,做法比較單一,但是由於原材料的改變而呈現出不同的味道,幾乎每個家庭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美味,西南地區的人也不例外,媽媽給兒子女兒做菜,奶奶給孫子孫女做飯,都會做自己的拿手好菜,即使時間耗費頗多,但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吃到
  • 芒市12道名菜中,你要敢吃一個涮涮辣,我就真服你
    雲南德宏有個芒市,小吃美食到底有多少?在芒市一周,滿街的尋美食吃,還真的沒有吃重複。尤其是這地道12道的德宏芒市美食,你吃過幾道?這可是最有代表性的12道德宏芒市美食。阿昌過手米線,過手米線不僅僅是阿昌族最傳統的一道美食,也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
  • 【故事保山】舂粑粑
    ,是家人歡聚一堂時的喜悅……如今,那些充滿年味的畫面已模糊,遠在他鄉的你我,對年味的回憶且從蒲川大嫂們舂粑粑中去尋找吧。  說起「舂粑粑」,相信每一個土生土長的騰衝人都不陌生。除夕將至,行走的騰衝鄉間的小道,隨處可以聽到碓房裡舂粑粑的聲音,聞到稻米和著蜂蠟散出的陣陣清香。走進騰衝人家裡,主人熱情奉上的也是各式各樣的「粑粑」。
  • 散文韓豔輝:舂米
    爹每天都用大木杈翻上幾遍,越是太陽正毒的中午時分,我爹越去翻場,一遍一遍地翻。爹說這樣穀子幹地快。在打穀場裡曬上幾天,穀子就呼啦呼啦的幹,一動就會落下很多穀粒。趁著中午的毒太陽,爹就拉過來一個大石磙,爹在中間拉,娘在旁邊幫套,有時候叔叔伯伯也來幫忙。石磙在穀子上一遍一遍地滾動,谷穗上的穀粒都譁譁地下來了。翻上幾遍再軋,直到谷穗上沒有了穀粒才肯罷休。
  • 【吃堂】爭鮮鬥草上春碗,花花草草都是菜,昆明這家店你來10次,都吃...
    一轉眼,幾年過去,一家只有幾張桌子的老店變成了如今的【春碗】。阿心說,春碗是去年10月份在昆明開業的,現在來的顧客基本都是回頭客,自己來過一次,就帶著家人、朋友再來。正如春碗slogan所說:「爭鮮鬥草上春碗,花花草草都是菜」。菜市場裡一年四季瓜果野菜不斷,你都來不及去思考自己想吃什麼,這季節的沒吃完,下季的時鮮又上市了。「春食花,夏吃菌。在雲南,我光說能吃的花類,就有700多種,我們雲南的菜真的是豐富到讓人捉急。
  • 冬舂行:米飯的那些歡欣與熱烈
    這一年的收成真的很好了,他不但說一年四季吃的飯有了,一直接到明年的秋天。刈是收割的意思,明年秋天稻穀收割成熟的時候,可以接得上,不會出現所謂的一個詞叫「青黃不接」。不但吃飯有著落了,而且明年的春耕的種子也留足了。我們今天話來說叫可持續發展。最後四句體現了範成大的一種人民性,按照以前的說法,體現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良心,開始感慨了。
  • 白描——元結《舂陵行(有序)》
    有一天,他讀到流傳到這裡的元結作於四年前的《舂陵行》與《賊退示官吏》兩詩,十分感動和興奮,馬上寫成《同元使君舂陵行》一詩。這一有些奇異的詩題,就已經表現了杜甫對元結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之意,詩的序文更表露出他「不意復見比興體制,微婉頓挫之詞」的喜悅。在詩的正文中,他對元結詩的內容和價值作了很高的評價:「道州憂黎庶,詞氣浩縱橫。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
  • 全國最牛逼的菜名,你吃過幾道菜?
    聽這名字就很驚悚,蒼蠅頭怎麼能吃呢?其實這是一道既可下飯又可配粥的小菜,是用豆角、皮蛋和肉丁組成的小炒。關於這「蒼蠅頭」的來歷,據說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豆角炒皮蛋本是臺北餐廳很常見的一道小炒,但有一天老闆聽客人講怎麼菜裡好像有很多蒼蠅頭,仔細一看,原來這所謂的「蒼蠅頭」實際上是菜裡面調味用的幹豆豉,黑如蒼蠅頭,不少客人一見之下大驚之色,吃過以後卻連連稱讚。
  • 無錫這9道特色黃鱔菜夏令必吃!內含福利!
    可是大溼們請注意,否要否開心咧,你們知不知道明天就是小暑節氣啊,做好心裡準備了嗎?因為,酷暑很快就要到了!酷暑難耐,此時惟有美食和粉絲不可辜負!吃貨們一定都知道「小暑黃鱔賽人參」的飲食講究,那麼是不是要約幾頓有黃鱔菜的飯局才能圓了這美好的習俗套路呢!
  • 這些你喊不出名字的食材,雲南人吃辣時可少不了
    過橋米線、鮮花餅、松茸松露等菌子,可能是你對滇菜的固有印象,其實在廣袤的雲南,滇菜是更加多彩紛呈的,甚至有人形容:外地人吃雲南菜,時常是一邊猜、一邊怕,一邊吃、一邊想,很多食物就算吃到嘴裡連當地街邊的老太太都形容,他們雲南當地人「不吃辣子,不活日子」,辣味在雲南的飲食文化中可以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
  • 簡易舂雞腳,酸辣開胃,越吃越上癮
    簡易舂雞腳By 小小多和包子前段時間看到一檔節目,介紹中國各地的小吃。有一期是介紹西雙版納的小吃,有個舂雞腳,立刻吸引了我。第4步、將煮好的雞腳撈起,冰水中浸泡至少10分鐘。第5步、如果有蒜臼子最好。我找的一個深碗,放入姜和蒜,小青桔對半剖幹,用擀麵杖搗一會,將蒜和姜搗爛。第6步、加入雞腳,用擀麵杖搗一會,雞腳要搗到骨頭鬆脫一些。其實還有一個辦法,用刀背來剁,應該比擀麵杖給力。
  • 雲南人的菜市場,有多野?
    「小癟瓜」 & 新鮮的黃花菜 圖 | 豆瓣:la vie en rose在雲南,我們好像習慣了把某些叫不上名字的菜統稱為「野菜」。所以想要解鎖食材學名與專業的烹飪方法,還是需要開口問問老闆,通常他們都非常樂意為你解答。
  • 這道名叫「情人淚」的菜,你可曾吃過?
    那年夏天,父親從雲南回來。聽母親說,父親是在雲南修公路,如今想來,也是很辛苦的工作。晚上,頭頂的三葉吊扇嗡嗡的轉,我們一家人歡天喜地的談天吃飯。那時還不興「擼串」,大家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份花生米,一盤豬頭肉,再來個涼拌粉皮,這就是相當豐盛了,再來兩瓶,噢不,再來幾瓶啤酒,這日子在那個年代,也算相當小康。 母親燒的一手好菜,為了慶祝父親探親回家,還特地炒了幾個熱菜。大家吃吃喝喝,就著電視裡的新聞聯播和胡同裡不時傳來的二八自行車的車鈴聲,好不痛快。
  • 雲南瀾滄拉祜族原生態特色美食
    在雲南普洱市有一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這裡天然資源豐富,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拉祜族」就生存在這片土地上,因此這裡有著許許多多的原生態特徵美食。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 《風味原產地·雲南》:打開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外表圓潤可愛,味道卻異常兇猛的苦葵成為當地村民馮喊冷為即將遠行的兒子所準備的一道美味,但是苦葵苦澀、焦灼的口感,難以讓它成為一道佳餚,對此馮喊冷有辦法:高溫水沸10分鐘後,外皮變軟、苦味也被削弱了幾分的苦葵配合上若干種香料,在舂筒反覆捶打後,這道美味「走」上了馮喊冷家裡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