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和CT篩查肺癌有多大的區別呢?胸片如同給肺臟照了一張「底板」的平面圖,2cm以上的腫瘤且不在中間(縱膈附近)才有可能被發現,而CT是把肺臟從水平面方向切成「薄片」,一般3mm 以上的「腫瘤」即可被發現。
若「腫瘤」是惡性的,3mm到2cm的距離有多遠?兩年、甚至十多年!目前CT檢查也很方便、無痛苦,大家依從性也很好,因此很多小的、早期肺癌就被揪出來了!肺癌篩查CT 功不可沒,當然也就降低了死亡率。
那麼,什麼樣的肺癌才算早期呢?以TNM分期法劃分到Ⅰ期的肺癌。沒有遠處M轉移 (肝臟、骨、腦、腎上腺等),也沒有區域淋巴結N轉移(肺葉間、支氣管旁、隆突下以及縱膈內),同時還要結合腫瘤原發灶T的大小以及部位的情況。
早期、Ⅰ期肺癌分為ⅠA期和ⅠB期兩種情況:
ⅠA期,腫瘤直徑≦3cm,且腫瘤在主支氣管以下,沒有侵犯大的血管及重要組織。
ⅠB期,腫瘤直徑>3cm、≦4cm,或者腫瘤累及主支氣管但未到隆突(氣管分叉處),或者腫瘤侵犯髒層胸膜,或者壓迫支氣管造成肺不張、阻塞性肺炎等情況。
大家也都知道,肺癌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小細胞肺癌佔15%左右,惡性度大些,除了TNM分期法,還有局限期和廣泛期的分期法,治療以放化療為主,能手術的情況極少,因此,手術主要針對的是非小細胞肺癌,比如肺鱗癌、肺腺癌等。
目前,手術仍是早期、Ⅰ期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開胸手術及胸腔鏡手術對病人的總體生存時間影響無差別,而胸腔鏡手術後恢復要好的多。年老體衰、或臟器功能不太好的病人可考慮立體定位放療、或消融的辦法,預後也不錯,但不是首選。
腫瘤就如同蒲公英一樣,或許手術之前就在其它部位已經撒下罪惡的種子,以現在的檢查手段不一定能查出來。但是,播撒種子的可能性、多少與腫瘤的大小、部位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術後要不要輔助化療也與分期有密切的關係。
ⅠA期肺癌病人術後不需要輔助化療,意見統一。但是ⅠB期術後是否輔助化療的爭論就大了,美國醫學推薦具有高危因素,如組織分化低、腫瘤有脈管/神經浸潤等情況「考慮」輔助化療,而國內大多數醫學專家不推薦ⅠB期肺癌術後輔助化療。若身體狀況還好、又有復發的高危因素以及病人有意願,輔助4周期化療。
癌症治癒一般指的是臨床治癒,若治療後體內再沒有發現腫瘤,時間持續5年以上認為是臨床治癒,因為其後再復發轉移的可能性只佔總復發人數的10%-20%左右。那麼,早期肺癌預後是什麼樣呢?
資料顯示ⅠA期術後5年生存率是75%-90%,ⅠB期術後5年生存率在60%左右,也就是說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病人中不乏臨床治癒者,臨床治癒中大多數人可能真的治好了,不復發!
當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比如腫瘤位置、手術切除範圍、組織分化、病人身體狀況以及抗癌態度也都是影響疾病復發的原因。科學抗癌,關愛生命!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