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研究擊敗兇險白血病,中國醫生放棄專利,患者才有13元救命藥

2021-01-07 水墨書窗

找不到不為你讚嘆的理由,你是那樣溫柔;找不到不為你鼓掌的理由,你是那樣敬業;找不到不為你喝彩的理由,你是那樣的勤勞;找不到不為你感動的理由,你是那樣的無私。—— 致所有醫護人員

醫生,從古至今,從國內到海外,一直都是令人欽佩的行業。網上有一段話精煉地概括出他們的過人之處:用妙手呵護生命,堪稱偉大;用青春護航人生,令人欽佩;用心靈捍衛操守,堪稱執著;用大愛溫暖人間,醫德崇高。

醫生這一職業,固有讓人充滿敬意。可真正令人感恩戴德,無比尊敬的只有醫德。

王振義之所以得到無數人的讚賞與崇拜,也因如此。

年少有志

1924年的上海,誕生了一位偉大的醫者:王振義。王振義很幸運,他不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樣,有一個坎坷的童年。他出生在一富裕的家庭,家境優渥,從小就在一棟三層洋房裡長大。

不過,正是因為不用擔心生活的條件,父母才有了更多的精力放在子女的教育上。王振義家裡面共有八個兄弟姊妹,雖然姊妹眾多,可是父母教育有方,不偏袒任何一個孩子,全部一視同仁。

父親除了關注他們的生活和成長之外,也十分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從小父親就告誡他們,要與人為善,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父母的教育下,八個孩子很快長大成人,並且都成為了優秀的人。除了最小的女兒被捲入五十四年前的時代浪潮中之外,其餘七個孩子都從國內知名學府順利畢業。

每個人都在各自領域享有聲譽,而王振義在1942年的時候,直接免試進入了上海的震旦大學,他選擇了醫學專業。

在考大學之前,王振義就決定要從事醫學專業,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於,祖母去世後,父親就迫切希望子女中有人可以從事醫學。二是當醫生可以救死扶傷,王振義也想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大學期間,王振義一直都在認真學習,從來沒有鬆懈過。救死扶傷,幫助更多的人已然成為他心中的信念,一直支撐他在這個行業走下去。

1948年,王振義就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因為在學校中的表現優異,直接被派送到廣慈醫院擔任住院醫師。

白血病的剋星—— 王振義

王振義在醫院親眼看著患有急性白血病的病人飽受折磨和痛苦,最終痛苦的逝去。

病人痛苦的嚎叫聲和病人家屬絕望的哭泣聲,都讓他深感痛苦和自責,身為一個醫生,他不想讓這種事情再發生。

可是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中致死率和最惡劣的一種病,想要攻克這個難題,對於當時的他來說,無疑是舉步維艱。

1952年,王振義恰巧轉入了廣慈的血液科工作,在這個科室,他報以慣有的勤奮作風,辛辛苦苦7年,又當上了白血病病房的主任。

1953年的時候,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王振義身為醫院科室的主任。他毫不猶豫的奔赴抗美援朝的戰場,救死扶傷。

戰爭好不容易結束後,國內又陷入一片動蕩的局勢,因為大環境所迫,王振義只得不斷地被更換工作。

他在時局動蕩年間,從事過很多職業。當過醫生,也做過研究,甚至還去鄉村做過教師。

在這段時光,王振義也陷入迷茫時期,他忘不了想要攻克白血病的崇高理想,但他有時候又只能隨遇而安。面對大環境,他對自己的渺小深感無奈。

或是命運也被王振義這份為人服務的心感動了,1973年,他調回了瑞金醫院的內科。一直到五十歲,他才能以有時間去深入研究難題,王振義每天在醫院除了完成就診之外,還從事白血病的研究。

王振義非常清楚要從國外著名的文獻資料下手開始學習,因為國內當時的醫療水平還趕不上國外。

王振義定小目標後,就常常身陷圖書館開始翻閱大量的資料。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振義在國外的學者中看到了一項不一樣的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即:用13順維甲酸誘導急性早幼粒細胞內正常細胞逆轉。

王振義看了這個方法後,很受啟示,奈何他就算找遍上海所有的藥廠,也沒有一家可以生產13順維甲酸。只有一家藥廠可以生產全反式維甲酸。

王振義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因此他猶豫一番後,決定用全反式維甲酸實驗。誰曾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全反式維甲酸不僅對白血病的治療有作用,並且這個療效還比13順維甲酸的療效更好,是它的十倍。

1986年的時候,恰巧遇到一個患有急性白血病的五歲小女孩,小女孩在病床上毫無生機,王振義不忍看到這種場景,他就想到了自己和團隊研究的全反式維甲酸,可是這項研究成果還沒有用於臨床實驗。

當時王振義想要把這個臨床實驗用到小女孩身上,很多人知道了這件事,都在責罵王振義。即便是這樣,王振義心裡也十分清楚,倘若不進行臨床治療,小女孩很可能就得失去生命。

最後在進行一番思想搏鬥後,王振義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還是決定要把這項實驗用在小女孩身上,無奈之下,他只有放手一搏。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這項臨床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女孩體內的癌細胞慢慢變成了正常的細胞,最終小女孩奇蹟般地康復了。

首次治療就成功了,這對於王振義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因此他和團隊趕緊對其它患者展開了治療,治療結果顯示,治癒的機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當所有人都陷入巨大的喜悅中時,問題卻出現了。之前治癒的患者在六個月後開始復發,而再次適用ATRA治療後,卻沒有效果了。

王振義再次陷入了深思,他開始不斷地找尋解決方法。最後在哈爾濱醫科大學教授的研究中,他看到了希望。

這位哈爾濱的教授也是在研究癌細胞的誘導分化,只不過他適用的是ATO,ATO的治療概率也只能達到百分之六十五。後來,王振義主動聯繫了這個教授,他們把ATRA和ATO混在一起適用製作成了口服的藥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項實驗竟然成功了。白血病患者使用這款口服藥物,治癒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並且還沒有復發的機率。

放棄專利

王振義無疑是全世界第一位研究出這種治療白血病方式的人。可是他和團隊卻放棄了申請專利,後來美國的製藥公司申請了這項專利,這個口服藥物一盒就要43美金。但是在當時的中國,一盒只需要13元,患者便能吃上救命藥。

王振義也從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想要治療白血病的初衷也是為了這些患者,即使王振義後來獲得了很多榮譽和獎金,他仍然不在乎這些身外之外,而是把錢捐給自己的學生進行醫藥研究。

王振義即使進入耄耋之年,仍然還堅守在醫療事業中。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他是「白血病殺手」,放棄專利30年救萬千人:醫生不能光想發財
    回到醫院後,王振義把研究方向定在了白血病上。而其中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白血病家族中最為兇險的一種,如果用最通俗的講描述這種病,那就是在人體內的內白細胞突然「罷工」,導致出血、高熱等症狀,抵抗力大大降低,很小的病菌都會導致人死亡。
  • 白血病患者火車上丟失萬元救命藥
    市民供片  23日晚,齊齊哈爾人劉玉雙在回家的火車上打了個盹,沒想到放在座位下的包被人拿走了,裡面裝有價值1萬元的白血病患者用的救命藥。劉玉雙給記者打來電話求助幫他找一找。  劉玉雙的愛人王金鳳說,他們住在五大連池市區華山農場。去年1月份,32歲的劉玉雙查出患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 王振義:最喜歡被叫作「王醫生」
    有醫生感慨,王振義是醫院的寶貝;有上海人評價,王振義是城市的脊梁;而對於中國人來說,王振義是一位懷著赤子之心、一生獻身科學的精神榜樣。  王振義確立了白血病治療的「上海方案」,被國際腫瘤學界最高獎——凱特林獎評委會稱為「人類癌症治療史上應用誘導分化療法獲得成功的第一人」;他的論文獲得國際權威學術信息機構ISI引文經典獎,成為全球百年來引證率最高和最具影響的86篇論文之一;但他從未給自己發明的特效療法申請任何專利。  他說:「我最喜歡別人叫我王醫生。」
  • 我不是藥神,我是醫生!
    實際上,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故事的原型陸勇是一名慢性白血病患者,被稱為「藥俠」、「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他所代購的是治療白血病靶向藥「格列衛」。瑞士諾華的「格列衛」在國內售價23500元一盒,而印度的仿製藥僅200元一盒,使得不少患者鋌而走險。
  • 《中國醫生》:理解中國醫生,理解中國患者
    不過我們更希望,在了解中國醫生的一切後,能夠喚起更多人對於醫生這一職業的尊重和愛護,而不是只在需要他們的時候,才想起珍惜他們。中國醫生有多累身邊有幾個醫生朋友,平日裡聚會總聚不齊,問起他們的工作感受,一個字「累」。
  • 國內這盒救命藥均價290元!納入醫保!全因這位泰州人……
    主角們大多面色慘白身體弱 實際上白血病有 20 多種 有一種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發作時又急又快又兇狠 這種白血病有多恐怖?我國著名的血液學專家,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血栓與止血專業的開創者之一,被譽為「癌症誘導分化之父」,開創了白血病和腫瘤的誘導分化療法,在國際上首創用國產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 敗血症和白血病可防可治?
    時間定格在他的59歲。  在親友看來,笑林的離世太過「突然」。笑林的老搭檔李國盛說,沒想到他這麼早就走了,腦子一片空白。青年相聲演員苗阜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不敢相信」:「才59歲,太年輕了!」  一些報導稱笑林因敗血症去世。
  • 重症白血病患者的雪域「重生」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組團式...
    當孔軍第一次查房見到阿旺時,看見這個瘦弱的小夥子,下肢、腹部皮膚好多瘀斑,胸骨壓痛比較明顯,多年的經驗讓孔軍意識到,這個年輕人很有可能得了急性白血病。他立即安排住院醫完善檢查,當天就做了骨髓穿刺。第二天骨穿結果初步回報,跟孔大夫的猜測一樣,是急性髓系白血病。
  • 為什麼白血病患者越來越多?初期有什麼症狀?提前了解沒壞處!
    對於白血病,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但是,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只要得了白血病感覺就離死神不遠了。其實,白血病的發病率並不低,這種病在全國各地都有,而且根據相關統計,白血病患者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小朋友的發病機率非常高。
  • 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沿著這些已有的腳印走,能比別人活得更久
    謝謝你這麼好看還關注了我白血病患者能活多久,這個有沒有一份好的參考呢?是不是以往都沒有看到相關數據,今天我從一些學術中分析了不同類型白血病的預後情況,大家僅供參考。不同白血病,預後不同首先大家要知道,對於白血病的治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治療目標是不一樣的,急性白血病治療往往是因發病急驟,故需要化療和骨髓移植方案來解決,急性白血病患者預後情況主要與發病年齡、發病時的白細胞計數、染色體、融合基因和基因突變結果、是否有髓外病變以及對化療的反應等因素有關,需要的是當地醫生給患者結合具體情況做預後評估
  • 白血病患者創辦「助醫小家」 免費為白血病兒童家庭提供燒菜、住宿...
    「每次都充幾元錢,這讓大家都很感動。」武美說。帶著與病魔搏鬥的傷痕,孩子們還是開心地遊戲起來。背景 創建人也曾是位白血病患者為什麼會想到提供共享的「仁愛助醫小家」?負責人武美說,這個動機,來自她患白血病的痛苦經歷。
  • 瑞金醫院收到一面「洋氣」的英文錦旗,外籍患者說:中國醫生有範兒
    終於,在克裡斯的敘述中,他發現了一個細節:患者在疫情期間有兩個月居家工作,缺少戶外活動,加之工作壓力大,無法好好休息。醫生高度懷疑,克裡斯的病是肺栓塞,這個病是致命的,一刻都不能耽擱!時間就是生命!肺栓塞有多兇險?肺栓塞,全稱急性肺動脈血栓栓塞,是最危險的急症之一,有些肺栓塞患者發病後根本來不及抵達醫院接受救治就已死亡。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治,肺動脈血管堵塞進一步加重,血流-氣體交換惡化,出現嚴重的低氧,全身各個臟器維持不了多久便會因缺氧衰竭,導致休克,最終死亡。
  • 本該救死扶傷卻身臥病床 罹患白血病醫生在360大病籌發起求助
    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負責救死扶傷的醫生也不能。河北某醫院的劉醫生近日不幸被確診身患白血病,目前正在北京接受救治。為了給劉醫生治病,他的父母和妻子變賣家產四處籌款,但在高昂的治療費下仍然杯水車薪。
  • 白血病患者出院正逢50歲生日 醫生護士送上驚喜慶祝新生
    當白血病患者曾女士(化名)從移植艙出來,醫生護士送上鮮花蛋糕,唱起生日歌,她驚喜又感動,眼睛頓時溼潤。當天,是曾女士重獲新生的日子,歷經千辛萬苦、生死考驗,終於離開移植艙踏上歸程,9月17日恰又是她50周歲的生日。
  • 張志遠:染髮是否誘發白血病
    張志遠:染髮是否誘發白血病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4-18  來源: 新華網   17日晚上,有「青蛙王子」之稱的臺灣著名藝人高凌風因血癌(白血病)去世,享年63歲。高凌風給人的印象,除了歌唱得好,還有他百變的造型,特別是頭髮的顏色,一會兒紅、一會兒黃,或者挑染成白色。
  • 陳賽娟院士:我們讓一種白血病可治癒,未來轉化醫學還將帶來什麼?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轉化醫學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血研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陳賽娟分享了關於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治療藥物研發的故事,「我們讓一種白血病變得可治癒,臨床試驗和實驗研究之間的互動,未來還將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更多疾病。」長期以來,白血病的死亡率佔據惡性腫瘤排名首位。
  • 24歲鄭州少年的「抗白」人生:從白血病患者到985高材生、白血病...
    【信念】為白血病群體發聲,讓更多人了解白血病,善待白血病患者 大學期間,郝世傑和同學組建了「白暖東南」團隊,深入調查白血病患者的生存面貌,希望向社會大眾全面展現白血病患者面臨的社會與心理困境。
  • 我不是藥神語錄臺詞經典匯總 命就是錢揭露白血病的殘酷現實
    7.命就是錢8.我不想死,我想活著9.吃個橘子吧命就是錢揭露白血病的殘酷現實「我吃了三年的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電影中慢粒白血病患者在病情的慢性期需要長期服用「格列寧」維持生命,這種藥物定價每盒3萬元多,只能服用一個月。一位患者每年的用藥就超過40萬元,這對普通家庭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