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80 2.8鏡頭使用心得及測評,非常有特點的一支老頭,值得擁有

2020-12-23 迅極觀止

我的這支老鏡頭是Carl Zeiss Jena Biometar 2.8/80 編號是688809c,當時買這支鏡頭的時候是想感受一下120中幅鏡頭的人像效果,鏡頭外觀成色還是不錯的,膠皮配飾搭配銀色機身很是漂亮。配上幾十年前的原裝包裝盒,精改尼康口,拉風的方形遮光罩,無不彰顯著這支鏡頭的魅力。

尼康口蔡司80 2.8 120相機機頭
幾十年前的原廠包裝盒

從盒子可以看出這是原廠包裝盒,盒子上編號與鏡頭機身一致,盒子上濃鬱的滄桑感覺讓人瞬回幾十年前。如果這套鏡頭是收藏用,那麼這盒子絕對不可或缺。這麼貴重的設備沒想到包裝還是挺簡單的。

方形的遮光罩好拉防風吧

此頭使用49MM口徑的濾鏡,可以搭配方形的遮光罩,相信大家都知道方形的遮光罩一般是德國造攝影設備的標誌之一,我有好幾次帶這個頭出去拍照,把好多老法師都給難住了,他們沒見過這樣的遮光罩。遮光罩上斑駁掉漆的滄桑感覺提醒人們它的年齡不小啦,鏡頭光圈及調焦全部手動,光圈環靠近法蘭環,調焦環前置。

魚鱗焦外

此頭是魚鱗焦外,是我用過的這些老頭中焦外最有特點的一支老頭,焦外非常迷人。這些照片都是我剛拿到頭時隨便拍的。

蔡司80 2.8 的色彩
蔡司80 2.8拍攝
蔡司80 2.8 拍攝

成像非常油潤,層次感超強。色彩典型德味道,對於紅色表現到位,色彩還原極佳。色彩清淡而穩重。

蔡司80 2.8拍攝

銳度不錯,色彩清雅,膚色還原好。此外80焦段對於畸變控制也極佳,拍出的人像非常舒服,耐看。

此頭的另外一個優點當然就是價格便宜,此頭的價格才千元多點,如此低廉的價格就可以體驗德頭的魅力,確實極具吸引力。

蔡司80 2.8拍攝

說了很多的優點,現在來說說缺點。

一、鏡頭有毒。前後玻璃用稀土製造,據說用了放射性元素"釷232」,也就是說有一定放射性,不過我從來沒有聽說個哪個攝影師因為用鏡頭而得癌症。

二、鏡頭微灰,清理保潔部容易。通過鏡頭對著強光觀察你會發現鏡頭的前後鏡片都有些灰塵和輕微的劃痕,對於老鏡頭來說其實很正常,但是對於一些動手能力不那麼強,且沒有清理經驗的玩家來說,上手確實需要磨合一下。

三是鏡頭對逆光和強光表現有不錯,有紫邊,暗角,及成效模糊情況,不知道什麼原因。

四是對焦環在鏡筒前端,對於使用慣靠近法蘭對焦的人用起來可能不習慣,不過我用著還蠻好用的。

五、採用五組四片 Biometar 結構,最近對焦距離只有1米,不利於近身肉搏。

六、色彩有點清淡,當然這也是蔡司頭的一貫特點,但是和日系的比好很多啦。

鏡頭樣片

(老鏡頭系列,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蔡司 Batis 18mm f/2.8鏡頭上手簡評
    即便坊間對於索尼的相機還是免不了有著這樣那樣的批評聲,但糾結過後你還是會發現,蔡司的鏡頭總是會在最後時刻站出來撥動你的心弦,然後把你從理智的邊緣一再拉回。最近一款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蔡司鏡頭想必應該非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莫屬,該鏡頭於4月發布。
  • 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評測匯總.
    蔡司全新的Batis 18mm f2.8鏡頭髮布還沒幾天,已經有四位攝影師對這枚鏡頭進行了評測。組長匯總了一下:David Clifford:這是一枚非常好的鏡頭,它的銳度讓人驚訝,做工紮實,且具備耐天候性能。它的對焦速度快速並且準確。18mm是我最喜歡的焦段之一,它足夠廣,畸變控制的也非常好。之前使用佳能的時候使用過18mm f3.5。因為我覺得16-35不夠銳。我很快用18mm和28mm換掉了16-35。
  • 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簡評合集.
    蔡司全新的Batis 18mm f2.8鏡頭髮布還沒幾天,已經有四位攝影師對這枚鏡頭進行了評測。下面小編就總結一下:David Clifford:這是一枚非常好的鏡頭,它的銳度讓人驚訝,做工紮實,且具備耐天候性能。它的對焦速度快速並且準確。18mm是我最喜歡的焦段之一,它足夠廣,畸變控制的也非常好。之前使用佳能的時候使用過18mm f3.5。因為我覺得16-35不夠銳。我很快用18mm和28mm換掉了FE 16-35。
  • 測評:蔡司Loxia 21mm VS 適馬20mm Art
    年的廣角鏡頭中專美於前,於是乎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廣角鏡頭,蔡司Loxia 21mm f2.8,毅然決然地擋在了適馬封王的道路之上。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於是攝影師MING THEIN將兩支鏡頭放在一起進行了對比測評,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誰才是今年的廣角之王。最近這段時間,我很榮幸地得到了如此難得的機會,使用當下兩隻最為出色的廣角鏡頭,並且在同一平臺下對比兩支鏡頭的具體表現。不過,先說好,受制於一些難以避免的諸如使用時間、卡口不一致等測評限制,這並不是一次真正嚴謹的直接對話。
  • 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正式發布.
    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剛剛正式發布,售價1499美元,折合人民幣9700元,預計今年的5月1日開始出貨。蔡司Batis 18mm f2.8鏡頭規格參數:全畫幅E卡口鏡頭;視角99°;採用11片10組光學結構,其中包含四枚非球面鏡片;鏡頭基於Distagon結構設計;採用了浮動鏡組;防塵,防飛濺設計;光圈範圍f2.8-22;電磁光圈;最近對焦距離0.25米;濾鏡接口77毫米;重量330克;
  • 分享 | 拍攝山地車運動的理想搭檔=索尼A9+蔡司Batis鏡頭
    隨後我又購買了一支蔡司Batis 2/25鏡頭,它的輕量及高畫質表現,立馬就讓我喜歡上了它。索尼A9發布後,我是第一批預購者之一,A9也成為了我拍攝極限運動的主要設備。電子取景器、快速自動對焦、快速幀率,這些可以讓我一擊搞定,不會讓運動員不斷的嘗試很多很多次。這次夏季挑戰賽,我使用了蔡司Batis 2.8/18、2/25、1.8/85鏡頭,還有一些索尼蔡司鏡頭,定焦和變焦鏡頭都有使用。
  • 適馬20mm f/1.4 Art測評二:蔡司Loxia 21mm VS 適馬20mm Art
    在上回書中,我們初步領略了適馬新鏡20mm f/1.4 Art鏡頭的風採,然而其他鏡頭廠商卻並不甘於讓適馬20mm在2015年的廣角鏡頭中專美於前,於是乎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廣角鏡頭,蔡司Loxia 21mm f2.8,毅然決然地擋在了適馬封王的道路之上。
  • 【測評】蔡司Milvus 50mm f/2微距鏡頭簡評
    第一感覺這枚鏡頭還是那麼「蔡司」,做工精良、手感極佳並且也的確展現出了極佳的畫質表現,可以說有無數理由會誘使你購買這支鏡頭。這些理由中就包括了焦外效果、天氣密封特性、難以置信的色彩表現,還有那驚人的解析力。本次簡評中使用的是蔡司Milvus 50mm f/2佳能卡口版本,搭配佳能6D、Phottix Odin和Mitros+閃光燈進行拍攝。
  • 蔡司鏡頭 | 使用蔡司Batis 2/40CF30天的體驗心得
    全部有樣頭、全部有現貨歡迎到店體驗電話:8100021對於任何挑剔的攝影師來說,測試全新蔡司鏡頭都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情。在初期,沒有鏡頭測評或和同行來帶給你意見,這也讓我處在一個未知的領域。同時,因為有許多專業人士,攝影愛好者和其他優秀攝影師,都希望得到有關這一令人興奮的新產品的詳細信息。
  • 索尼E卡口 蔡司Loxia 21mm F2.8實拍樣片
    去年便有Carl Zeiss品牌旗下的Loxia系列21mm F2.8廣角鏡頭新品,加上早前的50mm F2、35mm F2,索尼E卡口Carl Zeiss定焦鏡頭正日益豐盈。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Loxia 21mm F2.8的實拍樣片。
  • 高畫質 易操控 蔡司Batis 18mm F2.8作品圖賞
    目前索尼全幅機身E卡口廣角鏡頭的選擇並不多,只有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一支,不過蔡司為它量身打造了一支光圈更大的定焦產品Batis 18mm F2.8。
  • 德國鏡頭發展簡史之⑵——卡爾蔡司"Carl Zeiss"鏡頭
    "卡爾蔡司"是一個讓所有攝影人心跳的鏡頭名字,從1846年開始,依靠幾近完美的光學設計與悠久精細的製作工藝傳統,在膠片相機橫行的年代裡,幾乎包攬了所有的榮譽,其頂級專業鏡頭品牌地位不可撼動。135mm F4 Triotar:上面那顆的cost-down版本,經常有。 -Carl Zeiss Jena斑馬時代,是指鏡身黑色,但對焦環卻是黑白相間的樣式。這時期是單膜鏡頭,但是已經沒有使用蔡司二戰時的那批傳奇玻璃了。大部分來說,暗部非常優秀,高光稍弱,色彩是一等一的好。不過實際上每個鏡頭的特性都不同,還是要看場合使用。
  • APSC蔡司三劍客 - 蔡司Touit 12mm/f2.8 鏡頭簡評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曾經討論過蔡司Touit系列面對的市場定位問題,以及為什麼我覺得Touit三劍客仍然非常值得考慮。今天我就來自仔細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Touit 12mm/f2.8這款鏡頭。功能Touit 12/2.8,在APSC機身上等效18mm,屬於超廣角範圍,可以給你一個非常不一樣的視角。全開景深效果大概相當於全畫幅F4的樣子,按照傳統超焦距計算方式,光圈F5.6的時候拍攝1米5開外的物體就可以達到超焦距(拍攝物體前景的0.7米和無限遠區域都在景深範圍內)。
  • 蔡司品質延續,Batis 135mm F2.8 鏡頭評測
    和其他 Batis 鏡頭不同的是,這隻鏡頭是唯一一隻 APO 復消色差鏡頭。APO 是一個傳奇的標誌,標註了 APO 的鏡頭要麼擁有拔群的畫質,要麼擁有高昂的價格,當然更多時候是兩者兼具。目前,在產的蔡司鏡頭共有四隻APO鏡頭,分別是三隻Otus鏡頭和Milvus 135mm F2。作為第五隻在產APO鏡頭,Batis 135mm F2.8會有怎樣的表現?
  • 入手索尼E口小眾人像鏡頭,蔡司Batis 2.8/135mm很拉風
    ,二者的合作更加的明顯,這裡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下E卡口索蔡鏡頭和E卡口蔡司鏡頭的區別:對焦︰蔡司有手動對焦鏡頭(如Loxia),而索尼蔡司則都是自動對焦鏡頭開發︰蔡司鏡頭是由蔡司公司獨自開發,包括決定其焦段、結構等,有自己獨立的產品線與計劃;而索尼蔡司鏡頭則是共同開發,蔡司支持光學設計、發展與原型測試,亦會決定量產化後的測試規格。
  • 【尼康金圈鏡頭演義(1)】要麼輸給它,要麼用好它——關山飛渡點評AF Nikkor 14mmf2.8D ED超廣角鏡頭
    尼康的14mmf2.8鏡頭誕生於2000年,不過15年來,關於這支鏡頭的深度使用評價很少,今天我就來談談尼康的AF Nikkor 14mmf2.8D ED超廣角鏡頭,希望能給關注這支鏡頭的朋友們帶來幫助。多了解一個焦段的特點與使用,總歸不是壞事,尤其是很多人不敢碰的超廣角。
  • 為什麼說24—70/2.8鏡頭是「幹活」的鏡頭?
    在鏡頭的使用實踐中,許多攝影人都會說24—70/2.8鏡頭就是一支會「幹活」的鏡頭,這是為什麼呢?要說明這個問題,就得從鏡頭本身的特點來說說。一、24-70鏡頭是變焦鏡頭的一種以佳能鏡頭為例,EF24-70F2.8L鏡頭是高性能的佳能EOS相機專用變焦鏡頭。
  • 蔡司Milvus(獵鷹)85mm f1.4 詳細測評
    蔡司85mm f/1.4 Milvus鏡頭的設計理念是儘可能做到簡單易用,如果你是一個有經驗的攝影老手那就更不會有問題了。無論如何,我們這次鏡頭工效學的旅程就從鏡頭頂部開始吧。當然,並不是說鏡頭可以防水,但是它的確增加了鏡頭的使用場景,讓鏡頭更堅固可靠,換句話說也就是更耐操。在我開始正式的測評以前,我不小心把鏡頭從三英尺的高度掉落,那一刻仿佛時間都停止了。不過萬幸的是,鏡頭照常工作完全沒有一點問題。或許這就是蔡司堅持全金屬鏡身的原因之一吧。4、使用簡單
  • 常用掛機鏡頭 | 蔡司Batis 40與Batis 85的組合使用心得
    (左二為Batis 85/1.8,左三為Batis 40/2 CF)對於定焦鏡頭愛好者而言,可能最大的困擾就在於一支鏡頭總是「感覺不夠用」。而當我們擁有超過一支鏡頭的時候,常常就要考慮鏡頭之間互相配合的問題(不考慮把玩的情況):哪兩支或幾支鏡頭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各自的優勢,來覆蓋更多的拍攝場景?
  • 傳統球面大寶劍對抗徠卡非球面黑魔法:CONTAX G上的蔡司鏡頭
    面對徠卡使用如此究極黑科技,蔡司其實也有相應的非球面技術,不過在CONTAX G旁軸系列上,蔡司推出了7枚球面鏡頭,憑藉傳統光和全自動相機與徠卡的黑魔法+手動機一決雌雄。標剛簡直成為傳說廣角鏡頭的代名詞。這枚鏡頭就貴一些了要120000日幣,比前面兩枚都貴了幾倍。後來在ZM口上也發過一支標剛21 2.8鏡頭,但兩枚鏡頭完全不同,下面是一張超級整理圖,列了一大串蔡司21 2.8鏡頭的結構,MTF和變形,大家要側過來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