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首份「海上絲綢之路」遺址手繪地圖出爐

2021-01-18 騰訊大浙網

自唐朝起,寧波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一環。早在唐朝,來自日本、朝鮮半島的貨船想進入中國,必須要在明州港「驗明正身」允許放行後,才能將貨物四散到各地。一直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允許東南亞貨船進港的唯一合法港口。

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在那些年代,以寧波為樞紐的海上航線,輻射至整個東亞海域。國外貨船進入明州港後,需要去哪些地方辦手續?昨天,寧波首份「海絲」遺址手繪地圖在海曙出爐,圖上繪出了20多個相關的「海絲」遺址。

這些遺址,也反映了當時外國人在寧波的生活。

寧波在「海絲」中地位多重要?

寧波曾是東南亞貨船入境唯一合法港口

寧波是我國東南沿海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春秋戰國時就已開闢通海門戶句章港,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九大港口之一。自唐起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接待東南亞貨船的唯一合法港口。也就是說,所有從東南亞來的貨船,要合法入境,一定要經明州港才行。

「辦完手續後,貨船才能駁船通過餘姚江,經京杭大運河,四散到各地。」海曙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裘燕萍說。

當時的國外貨船,經明州港入境後,需要辦什麼手續?

「明州當時的府衙在如今的鼓樓內,外國人來寧波,如果要和當地政府打交道,就必須要去鼓樓內的衙署。」裘燕萍說,作為古城的中心城區海曙區,也就成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起航地的發源地,也是寧波「海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當時船隻如何入境?

先去江廈公園申報,再去鼓樓敲章

在那個年代,國外客商的行經路徑又是怎樣的?

昨天,裘燕萍帶著我們,先「遊歷」了一番。

「天封塔,是寧波港的古航標,為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貨船在進港前最先看到的就是天封塔。」

靠岸後,東南亞貨船到寧波的第一站就是「東渡門」(現江廈公園)。裘燕萍介紹,東渡門附近設有市舶司,貨船需在此申報、查貨(相當於如今海關的職能),附近有個倉庫還能暫時存放貨物。

在市舶司辦好手續後,客商還需去當時的府衙所在地鼓樓敲章,相當於領取通關文書後才能放行。

所有手續辦全後,貨船才能經姚江入境,經京杭大運河北上至西安或北京等各地。

為啥要做這張手繪地圖?

讓市民能方便探尋這些重要遺蹟

「與『海絲』相關的遺址寧波有120多個,但重要節點都集中在海曙。」裘燕萍說,地圖上繪出的20多個遺址,有外國客商辦手續的,也有外國人集聚形成的區域——從唐起,隨著大批東南亞貨船的進入,日本、高麗、波斯等眾多外國人也來到了寧波,甚至長期居住於此,手繪地圖上也把這些遺址標示了出來。

比如位於現旗杆巷一帶的波斯巷遺址,就是唐宋時期寧波與阿拉伯世界交往的見證。自唐中晚期起即有大食(唐宋時期對阿拉伯帝國等的稱呼)、波斯商人到寧波進行港口貿易,其中不少人在此居住。

現石板巷一帶的佛畫作坊遺址,在宋代時,有大批畫像從此地流傳至日本。鏡清興法寺遺址,在明朝是日本僧人的歇腳處。

「這些古蹟散落在海曙的大街小巷,見證了寧波悠久而燦爛的『海絲』文化。但很多市民並不熟悉,這太可惜了。」裘燕萍說,為了讓方便市民探尋遺蹟,他們才想到了手繪一張地圖。

蒲衝是手繪地圖的具體執行人:「五六個人的團隊,用了一周時間畫出了這份地圖。」

他說,繪圖其實不難,前期資料搜集曾讓他們很頭痛。「唐宋時期的古船是什麼造型?那時的日本人、高麗人、波斯人穿怎樣的服裝?」再三求證後才有了如今的定稿。

「如今,除天封塔,其餘遺址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裘燕萍建議,最佳的遊覽線路,是從江廈公園到鼓樓,經永豐庫到月湖再到解放南路。

這些遺址周邊多分布有公共自行車,市民也可騎車遊行,邊騎邊逛,半天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相關名詞解釋:

明州慶元港 海運碼頭舊址(位於三江口)

位於今寧波市區三江口,唐宋元時期寧波溝通亞非的樞紐。唐代起,各國使節(學問僧)、商旅來明州船隻均泊於此;自明州港出航的使節船、商船也多由此出行。

四明驛(位於居士林)

日本貿易船隻赴京進貢的起程站和其返國補充水源的基地,日本遣使入明必經之處。

鼓樓

明州府衙所在地,浙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又是官方接待各國使節、商團的場所。

波斯巷遺址(位於二百北)

位於寧波市海曙區旗杆巷一帶,現為天一廣場內,為波斯商人聚居地。明州還在此設置波斯館用來接待波斯商人。

市舶司遺址(來安亭)(位於江廈公園內 )

來安亭為檢票和抽買舶貨的場所。市舶務則由市舶司的具體業務辦公衙署與貯藏舶貨的市舶庫組成。一切外來舶貨只有在來安亭經檢核辦理有關手續後,才可入市舶務門,然後再運至市舶務內中的市舶庫貯藏。

天封塔

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港城重要標誌。

高麗使館(鎮明路寶奎巷口一帶)

高麗使館遺址是中韓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保存的高麗使館遺址。

返回大浙寧波首頁>>

相關焦點

  • 武漢發布首份紅色旅遊手繪地圖 景區設置電子版
    本文轉自【中國網】;從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武漢發布首份紅色旅遊手繪地圖,並將地圖製成電子版,遊客只需微信掃二維碼即可獲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圍繞「英雄城市 紅色傳承」主題,整合全市近百處重要紅色旅遊資源設計並完成《武漢紅色旅遊手繪地圖》。該地圖涵蓋了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建立後等多個時間段在武漢所發生或遺留的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蹟等紀念設施。
  • 浙江文化地圖新鮮出爐 囊括155個標誌性文化元素
    看看下面這張浙江文化地圖,你大概會嚇一跳,原來還有那麼多好玩的地方沒去過。  昨天,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編制出版、以手繪卡通的形式呈現的全國首張全省域的文化地圖新鮮出爐,全省的5A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人、考古遺址、國家級文保單位、地方劇種等155個浙江的標誌性文化元素,幾乎一網打盡。
  • 人文交流成「海上絲綢之路」合作新動力
    在泉州城區1005米長的塗門街,道教關帝廟與伊斯蘭教清淨寺緊鄰,錫蘭王子的故居與街對面的印度正教遺址並立,城外還有世界僅存的摩尼教(即明教,為古波斯人創立——記者注)寺廟遺址草庵、基督教堂、猶太會堂等。這些帶有強烈「外來文化特徵」的遺蹟都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遠不止是貿易之路,更是人文交流之路。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8市聯盟(廣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福州、南京和漳州) 泉州海絲申報點地圖(《中國旅遊》製圖)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
  • 浙大寧理學子在2020「海上絲綢之路」創意設計大賽中喜獲佳績
    浙大寧理學子在2020「海上絲綢之路」創意設計大賽中喜獲佳績 時間:2020年12月17日    編輯:鄭弟升    來源:設計學院     瀏覽次數:次 12月14日下午,2020「海上絲綢之路」創意設計大賽頒獎儀式在寧波文化廣場保利大劇院舉行。
  • 2020「海上絲綢之路」創意設計大賽啟動,兩大重量級項目等你來參加
    8月19日,2020「海上絲綢之路」創意設計大賽正式啟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賽事有兩個重量級項目,分別是「阿拉寧波」文旅融合設計大賽和「古運河·海絲路」青年雕塑藝術家創作營項目,兩個項目的最高獎金分別為2萬元和5萬元。
  • 《甘肅旅遊手繪圖》投放高鐵列車
    《甘肅旅遊手繪圖》近日亮相中國甘肅網7月8日訊 (本網記者 張蘭琴 張珊珊)記者從甘肅省文旅廳了解到,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中鐵蘭州局集團公司攜手打造的《甘肅旅遊手繪圖》近日「新鮮出爐」,並在64對高鐵動車投放5萬份,受到旅客點讚好評。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領略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
    大家好這裡是「在運動中找到平衡點」愛旅遊,愛生活的分享,這次的主題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帶你回到清朝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它的最大特點是館藏品全部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陸上絲綢之路」,主要輸出的是絲綢,故稱之為「絲綢之路」,等到清末十三行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是以陶瓷和茶葉為主要輸出物,絲綢已經不佔主導地位了,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主題主要是展示清朝閉關鎖國後的十三行發展過程的歷史展。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輝煌!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絲路江心鏡》首發
    《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9日,新加坡華人女作家張露新書《絲路江心鏡》首發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行,書中展示唐代鼎盛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往來中東與非洲海上貿易的重要見證。
  • 大型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央視播出 32個故事帶你重溫海上絲綢之路歷史和文化精神
    紀錄片立足於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依託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的32個人物故事,既梳理從漢唐以來長達兩千年的古代絲綢之路,也講述發生在當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故事,帶領觀眾重新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精神。
  • 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即將開賽
    中國·莆田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將於2020年12月25日-27日在莆田市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正式開賽。屆時,來自國內低風險地區的1000餘名羽球愛好者及清揚俱樂部、恩華俱樂部、寧波興明液壓俱樂部、北京旭日星空俱樂部等知名俱樂部將齊聚莆田,為廣大羽球愛好者呈現一場羽毛球的視聽盛宴。當激情綻放的羽毛球賽事嘉年華遇上浪漫唯美的聖誕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一同期待...
  • 媽祖文化:海上絲綢之路的精神家園
    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要善於發揮媽祖文化的引領作用,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深度融合、共同發展。 媽祖與「海絲」淵源深 唐代安史之亂後,我國陸上絲綢之路中斷,與外國的商貿受阻,南方海路開始承擔起中外交流主幹道的歷史重任。
  • 北部灣地區漢代玻璃器和海上絲綢之路
    由於缺乏廣泛的考古挖掘,出土殘片的遺址並未被很好地研究,但它們看起來可能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並曾存在一些特殊的工業活動。在這些玻璃器皿碎片主要的出土地塔差納,同樣發掘出玻璃製造所產生的廢玻璃和小塊玻璃[43]。看起來可能是將這些玻璃杯殘片通過加工使其被再利用做成玻璃珠等小玻璃飾品。
  • 舟山舟旅南苑海上絲綢之路酒店-10億打造,不出國門,可以四國遊!
    、甜品,正式陷入自助餐、下午茶的包圍圈;客房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約9.2萬㎡的佔地面積上,只有135間客房,一次出遊領略四種國度風情,中東風、東南亞風、地中海風以及江南園林風。這裡,是舟山舟旅南苑海上絲綢之路酒店!
  • 低調的南園,竟然隱含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環
    北宋陳林的《隆平寺藏經記》中對青龍鎮港口的描寫《全宋書》第三十一冊(卷六六一)又記「自杭、蘇、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溫、臺等州歲二三至,廣南、日本、新羅歲或一至……」這短短幾十字的記述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青龍港與福建、廣東乃至越南、日本、朝鮮等地已建立起較為成熟和穩定的海上貿易路線,也可視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環節。
  • 隋唐時期,路上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又為何興起?
    古代,中國出口貨物主要是絲綢,因此德國學者李希霍芬(FRichthofen1833-1905年)把我國西北對外進行絲綢貿易的陸路稱為「絲綢之路」。後來海路對外貿易日益發達,有人便把海上絲綢貿易航線,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 12月23日,寧波地鐵4號線開通!
    海絲主題,青瓷色為主色調4號線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全線車站以青瓷色為主色調,展示了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活化石」城市的文化魅力。3個特色站一站一景、匠心獨具。慈城站裝修主題為「一水一海洋」。慈城站
  • 關於一座城市的夢想:日照手繪地圖出爐(圖)
    半個月前,一份名為《咱日照》的手繪地圖在港城橫空出世,打破了長久以來日照旅遊市場上的沉寂,一群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人,用自己的一筆一划,用他們對於家鄉山水的熱愛與理解,繪製出了帶有手溫的地圖。「你問我要去向何方,我指著大海的方向」……打開精緻的橘紅色信封,拿出這份被稱為「咱日照」的手繪地圖,任誰都會由衷的讚嘆一聲,雙面精緻的彩色印刷、順滑細膩的筆觸、形象可愛的卡通手繪以及一些考究的細節,都清晰而直觀的表現出了日照的海濱旅遊特色
  • 電視劇《滄海絲路》,海上絲綢之路傳奇故事
    該劇圍繞古代西漢王朝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展開,講述一個海洋版「張騫」式的人物,他肩負國家重託,率領一批海洋拓荒者,從北部灣的廣西合浦始發,最終開創了彪炳史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西漢時期,為了打通陸地的絲綢之路,張騫受到漢武帝劉徹的委派,出使西域。幾年後,在陸地絲綢之路頗有成效之後,漢武帝劉徹將焦點轉向了遼闊無垠的海上,欲再打通一條海上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