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起,寧波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一環。早在唐朝,來自日本、朝鮮半島的貨船想進入中國,必須要在明州港「驗明正身」允許放行後,才能將貨物四散到各地。一直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允許東南亞貨船進港的唯一合法港口。
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在那些年代,以寧波為樞紐的海上航線,輻射至整個東亞海域。國外貨船進入明州港後,需要去哪些地方辦手續?昨天,寧波首份「海絲」遺址手繪地圖在海曙出爐,圖上繪出了20多個相關的「海絲」遺址。
這些遺址,也反映了當時外國人在寧波的生活。
寧波在「海絲」中地位多重要?
寧波曾是東南亞貨船入境唯一合法港口
寧波是我國東南沿海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春秋戰國時就已開闢通海門戶句章港,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九大港口之一。自唐起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接待東南亞貨船的唯一合法港口。也就是說,所有從東南亞來的貨船,要合法入境,一定要經明州港才行。
「辦完手續後,貨船才能駁船通過餘姚江,經京杭大運河,四散到各地。」海曙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裘燕萍說。
當時的國外貨船,經明州港入境後,需要辦什麼手續?
「明州當時的府衙在如今的鼓樓內,外國人來寧波,如果要和當地政府打交道,就必須要去鼓樓內的衙署。」裘燕萍說,作為古城的中心城區海曙區,也就成了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起航地的發源地,也是寧波「海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當時船隻如何入境?
先去江廈公園申報,再去鼓樓敲章
在那個年代,國外客商的行經路徑又是怎樣的?
昨天,裘燕萍帶著我們,先「遊歷」了一番。
「天封塔,是寧波港的古航標,為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貨船在進港前最先看到的就是天封塔。」
靠岸後,東南亞貨船到寧波的第一站就是「東渡門」(現江廈公園)。裘燕萍介紹,東渡門附近設有市舶司,貨船需在此申報、查貨(相當於如今海關的職能),附近有個倉庫還能暫時存放貨物。
在市舶司辦好手續後,客商還需去當時的府衙所在地鼓樓敲章,相當於領取通關文書後才能放行。
所有手續辦全後,貨船才能經姚江入境,經京杭大運河北上至西安或北京等各地。
為啥要做這張手繪地圖?
讓市民能方便探尋這些重要遺蹟
「與『海絲』相關的遺址寧波有120多個,但重要節點都集中在海曙。」裘燕萍說,地圖上繪出的20多個遺址,有外國客商辦手續的,也有外國人集聚形成的區域——從唐起,隨著大批東南亞貨船的進入,日本、高麗、波斯等眾多外國人也來到了寧波,甚至長期居住於此,手繪地圖上也把這些遺址標示了出來。
比如位於現旗杆巷一帶的波斯巷遺址,就是唐宋時期寧波與阿拉伯世界交往的見證。自唐中晚期起即有大食(唐宋時期對阿拉伯帝國等的稱呼)、波斯商人到寧波進行港口貿易,其中不少人在此居住。
現石板巷一帶的佛畫作坊遺址,在宋代時,有大批畫像從此地流傳至日本。鏡清興法寺遺址,在明朝是日本僧人的歇腳處。
「這些古蹟散落在海曙的大街小巷,見證了寧波悠久而燦爛的『海絲』文化。但很多市民並不熟悉,這太可惜了。」裘燕萍說,為了讓方便市民探尋遺蹟,他們才想到了手繪一張地圖。
蒲衝是手繪地圖的具體執行人:「五六個人的團隊,用了一周時間畫出了這份地圖。」
他說,繪圖其實不難,前期資料搜集曾讓他們很頭痛。「唐宋時期的古船是什麼造型?那時的日本人、高麗人、波斯人穿怎樣的服裝?」再三求證後才有了如今的定稿。
「如今,除天封塔,其餘遺址都是免費對外開放的。」裘燕萍建議,最佳的遊覽線路,是從江廈公園到鼓樓,經永豐庫到月湖再到解放南路。
這些遺址周邊多分布有公共自行車,市民也可騎車遊行,邊騎邊逛,半天時間也就差不多了。
》》》相關名詞解釋:
明州慶元港 海運碼頭舊址(位於三江口)
位於今寧波市區三江口,唐宋元時期寧波溝通亞非的樞紐。唐代起,各國使節(學問僧)、商旅來明州船隻均泊於此;自明州港出航的使節船、商船也多由此出行。
四明驛(位於居士林)
日本貿易船隻赴京進貢的起程站和其返國補充水源的基地,日本遣使入明必經之處。
鼓樓
明州府衙所在地,浙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又是官方接待各國使節、商團的場所。
波斯巷遺址(位於二百北)
位於寧波市海曙區旗杆巷一帶,現為天一廣場內,為波斯商人聚居地。明州還在此設置波斯館用來接待波斯商人。
市舶司遺址(來安亭)(位於江廈公園內 )
來安亭為檢票和抽買舶貨的場所。市舶務則由市舶司的具體業務辦公衙署與貯藏舶貨的市舶庫組成。一切外來舶貨只有在來安亭經檢核辦理有關手續後,才可入市舶務門,然後再運至市舶務內中的市舶庫貯藏。
天封塔
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港城重要標誌。
高麗使館(鎮明路寶奎巷口一帶)
高麗使館遺址是中韓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保存的高麗使館遺址。
返回大浙寧波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