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大賽|《養家之人》:被「他者」講述的故事

2020-12-23 深焦DeepFocus

三島由紀夫逝世50周年,聊聊他暴烈的人生與作品

101:55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 影 評 大 賽 】

《養家之人》:認同與言說的困局

文 | 李妮鄉

編輯 | 章三

動畫電影《養家之人》在3D奇觀大行其道的當下,堅持選用二維手繪的創作方式,以弱色差的灰暗色塊、顯性分明的線條輪廓(主線)、(色彩斑斕的)立體剪紙貼畫(副線)的視覺形式,言說著關於成長與拯救/創傷與治癒/記憶與認同的故事。影像中分明顯露的女性意識、宗教批判、戰爭指控、認同困境與創傷呈現等,無疑擁有深刻的現實指向——世界全球化進程中難以解決/迴避的諸多現代性症候。悖謬的是,這個民族寓言式的故事,以尖銳的批判姿態試圖衝破(性別/國族等強勢)話語的藩籬,卻終究陷落於言說/無法言說、認同/難以認同的困局。

女性言說的困局

影片的女性意識與自覺無疑貫穿在整個故事的架構中:一個年幼女孩,獨自養家並竭力拯救入獄父親。殘酷的社會現實:女性全身必須被包裹在「布卡」下,沒有男性陪同甚至喪失行動自由。言說著女性的孱弱與卑微:女性淪為男性的所有物,承受著無處不在的男權暴力。與情節設置中逃離/生存的唯一手段,是「出賣」自己——婚姻在「販賣」的意味中,淪為另一重牢籠。讓影像內外女性不同程度的反抗顯得更為「勇敢」:包括帕爾瓦娜/什沃吉亞的扮裝、母親最終出於母性本能的反抗,以及影片的主創皆為女性的創作現實。

尷尬之處在於,片中所呈現的女性話語,卻是建立在女性的「缺席」之上。自由與生存的可能,只有通過性別捨棄(剪去長發、身著男裝、冠以男性之名)才能獲得。是性別扮演/倒錯給了帕爾瓦娜內心成長與意識覺醒的契機。完美的女性敘事在此遭遇著難以彌合的裂隙:不僅帕爾瓦娜向拉扎克坦白自己的女孩身份後,等待她的只有惶恐、無助、恐懼、絕望。甚或,二重敘事中作為精神自我的英雄蘇萊曼的形象也是哥哥/男性。

《養家之人》劇照

現代性啟蒙的悖論

影像以主副線交切的敘事結構,內嵌了三個故事:父親關於民族國家的歷史故事,帕爾瓦娜編撰的英雄蘇萊曼的故事,以及德利瓦口述的海邊閒適生活的故事。三個故事與主線劇情相互映襯,彼此交融,以浪漫/理想主義的口吻叩問著現實中的殘酷戰爭與(宗教/男權/政治)壓迫。作為教師/知識分子的父親由藏書/無視性別禁忌而引來的殺身之禍對照著阿里亞納高壓的政治現實與觀念禁錮/蒙昧。拉扎克因讀寫信件與帕爾瓦娜結緣並替其救父,亦表述著現代文明的救贖可能,而不僅僅是單純出於某種人性的善意。「故事」在這裡充滿著多重拯救的意味,連接著由知識/教育所象徵的現代性啟蒙。

然而,隨著敘事的開展,影像卻在不自覺中顯露出某種悖論——對現代性救贖的否定。即不僅前述由「故事」帶來的現代性啟蒙近乎失語,精神上的拯救難以觸動苦難的現實生存,危機的化解(父親獲救)更多出自創作者的理想/人道主義希冀。影像中戰後殘破的房屋街道、划過天空的轟鳴戰機、無處不在的地雷隱患(虛設的地雷防護)、被急促槍炮聲包裹著的混亂監獄,以及陷入在泥地裡滿屏的軍用坦克等,亦表明著這份苦難正是源自現代文明的災難:殖民掠奪戰爭。畫面中德利瓦和奧狄什幼小的身軀與巨大的坦克殘骸形成鮮明對比,景深鏡頭下蔚藍的海灘照片極具諷刺與荒誕意味地嵌入在層疊的坦克殘骸中,撕裂著影像的現代性啟蒙表述:是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創造的毀滅性力量侵蝕著現代文明救贖的可能。

《養家之人》劇照

認同表述的困境

影片不但顯露出了對於性別/自我認同的焦慮,更言說著關於國家民族的歸屬困惑。這種國族身份的迷失暗藏於影片對「故事」的依賴與歷史的書寫策略中,呈現為民族主體的身份中空與認同尷尬。

「故事」是對抗強權(現實/象王)的終極武器,是救贖與生存的希望。帕爾瓦娜從拒絕傾聽/講述「故事」,到以「故事」對抗現實、抵禦恐懼,最後與父親一同講述著關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成長,至此便不僅僅是對殘酷現實紋理的觸摸,對生命/精神家園的守護,更是對內心創傷/真實自我的直面/接受,對這片戰火紛飛土地由衷的認同與熱愛。片尾,立體剪紙貼畫效果中漸顯的綻放花朵取代了開場漸隱的蜷縮身影,表述著影像對於生命的言說——那些堅韌的,在歷史的暴力之下頑強延續生命的底層生存與歷史綿延。

《養家之人》劇照

然而,影片開場對徵服阿富汗的帝國羅列(選擇性地隱去了本民族所創王朝的歷史敘述),以及影片中「故事」講述遭遇著的現代性悖論,和主創人員皆為西方背景的製作現實,也使得影片的國族認同慘遭滑落——這終究是個被「他者」講述的故事。

儘管影片內含著諸多話語矛盾與言說困境,某種深刻的人文關懷仍舊賦予了影像極為厚重的現實質感。在副線敘事中,蘇萊曼身份的虛/實重疊,指向的是帕爾瓦娜內心深處因痛失親人而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由此蘇萊曼哥哥/自我的形象設定,便不僅是敘事上的性別策略,更凝匯著創作者深切的關懷。這份細膩與溫柔,也體現在「童話」劇情的無邏輯跳躍中:喜劇性地讓鏡子中象徵恐懼的紅色雲團瞬間變成了滑稽的老馬,怪誕而浪漫。進而,「閃光的鏡子」連接著自我的認識與接受,「抓捕的漁網」表述為民眾與當權者的權利關係,「讓人平靜的故事」指向創傷與治癒的主題內核,整個影像的寓言式書寫終得完滿。

-FIN-

相關焦點

  • 黃穎評價《養家之人》:手繪童話畫風絢麗
    愛爾蘭動畫片《養家之人》由安吉麗娜朱莉監製,講述了一個阿富汗小女孩與命運抗爭女扮男裝,艱難養家的故事。《養家之人》用言簡意賅的手繪童話,傳遞出了怎樣的人文關懷?又折射出哪些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實問題呢?1月18日,《今日影評》特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黃穎,獨家為觀眾解讀。
  • 《養家之人》一部很好的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
    《養家之人》一部很好的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希望的故事!這一部電影真的是很感人,在戰爭下的阿富汗,小女孩帕瓦娜的遭遇是每一個家庭的縮影,戰亂侵擾著這個城市,讓每個人都生活在苦難裡,而在這種生活狀況下,希望便是最珍貴的東西,就像小女孩帕瓦娜給弟弟講的故事一樣,最終故事裡的小男孩最後還是感動了大象王。
  • 《養家之人》,獻給大人的童話故事
    在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入圍名單中,有一部充滿穆斯林元素的電影《養家之人》入圍,它講述的是阿富汗塔利班時期的故事。
  • 為什麼《養家之人》被評為寫給成年人的童話?
    《養家之人》改編自黛博拉·艾裡斯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爾瓦娜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裝出門工作的故事。整部影片採用手繪方式,製作畫面也可想而知,但同時《養家之人》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第22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提名。
  • 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養家之人》發同名主題曲
    《養家之人》先導海報今日,曾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電影——《養家之人》,曝出同名主題曲,演唱者是唱作歌手王欣宇。與歌曲一同曝出的歌曲MV,則是由《養家之人》影片剪制而成。主題曲以訴說都市青年養家的狀態為主,與《養家之人》影片的故事畫面相呼應,道盡養家之人的艱辛和為家人奮鬥的溫馨與堅強。畫面故事交相輝映  《養家之人》口碑爆棚《養家之人》電影改編自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裡斯的全球暢銷小說,講述的是小女孩帕瓦娜與不公命運抗爭,男扮女裝養活家人的故事。
  • 《養家之人》本周五上映
    「千百個女孩像帕瓦娜一樣長大」金羊網訊 記者何晶報導:如果你曾被動畫片《海洋之歌》所驚豔,那請一定不要錯過本周五上映的《養家之人》。觀照現實,呈現歷史《養家之人》改編自加拿大同名暢銷小說,原著作者是黛博拉·艾裡斯(Deborah Ellis)),小說被翻譯成25種語言,全球銷量已超過三百萬冊。
  • 互象 | 感受性的解釋鴻溝與人的廣延 ——論薩特《噁心》中的自我與他者
    當我試圖講述一個自己的生活故事,竟被迫做一個拙劣的裁縫,在文字的破布中縫縫補補,還用之後新的經驗添油加醋。我似乎是在觀察過去的廢墟,過去的光彩依稀可辨,卻再無結構和紋理——時間殘忍地令我丟失了過去的感受性,我的講述,其實是經歷的輓歌。我唯一可以確定的,只是我當下轉瞬即逝的感受,不過是「從一個現在落入另一個現在」。如果把過去對現在的講述當作對時間的反叛,那麼我無疑已丟盔棄甲。
  • 看的揪心又暖心,電影《養家之人》很棒的題材!
    電影《養家之人》強烈推薦!這部片子說明,動畫片走心起來可真是看的揪心又暖心。很棒的題材。《養家之人》一個動畫片,不過感覺情節還可以,一個小女孩肩負起家庭的責任,在社會對女性壓迫,偏見較大的時候女扮男裝,生活並不是故事。
  • 《養家之人》最輕盈的動畫形式,卻承載了最沉重的主題
    又看了一遍《養家之人》,第二遍仍然淚目,童話裡蘇萊曼用自己的故事,打動了巨齒象,阻止了它,給村民帶回了希望,現實中的戰爭卻誰都阻止不了,片子裡的溫情反而更讓人憐惜,希望世界和平並不是戲言。小女孩給弟弟每天講的故事,與她們一家所處的現實交相輝映,跟伊朗相關的內容一樣,都是罕見的電影題材。
  • 《養家之人》——即使我們一無所有,故事也總能記在心間
    《養家之人》始於絕望,終于堅強,這是一部非常莊嚴的作品。主人公帕瓦娜是一個阿富汗女孩,她的媽媽是一位作家,爸爸是一位老師。家裡,有哥哥姐姐,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父母皆為高知,她的家庭應該是一個書香門第,原本,會很幸福。我說的,是原本,是應該。
  • 託妮·莫裡森新書出版 講述排外視角下的「他者」
    在新書《他者的起源》(The Origin of Others)中,莫裡森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上述主題。她深入研究了美國文學中的各種思維及行為定式,探討了這些定式如何在不經意間決定了「自己人」與「外人」的界限:一部分人得到接納,另一部分則被視為「他者」。
  • 養家之人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什麼故事?改編什麼經典的小說呢?
    《養家之人》是一部由黛博拉·艾裡斯( Deborah Ellis) 著的加拿大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而成的動畫片。該影片由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動畫工作室製作,女導演諾拉·託梅執導,Anita Doron執筆編劇。
  • 經典動畫電影《養家之人》推薦
    去年的一部經典動畫電影《養家之人》。 又是出自愛爾蘭這家出色的動畫工作室,這一次製作了阿富汗女孩養家的故事,令人驚異又動容。雖然是一部動畫電影,但在我看來卻是寫實無比,一部阿富汗的悲慘世界。強烈推薦一看。
  • 《養家之人》畫風和劇情一樣簡潔明了,結局不是大團圓
    《養家之人》畫風和劇情一樣簡潔明了,結局不是大團圓《養家之人》現實社會太殘酷,就像是電影裡媽媽一直不願意說出蘇萊曼的結局,讓人無力。但這部動畫本身就像是電影裡貫穿的故事,讓人看到了夢魘裡的點點星光。隱約知道電影裡哥哥為什麼不見,但是當謎底揭曉還是淚目。
  • 《養家之人》:努力與耐心!活著就有希望
    《養家之人》:努力與耐心!活著就有希望文:田金雙這是一部溫暖的動畫,憂傷的劇情,不動聲色的音樂,很容易讓人聯起到安徒生那部《賣火柴的小女孩》和宮崎駿那部《螢火蟲之墓》。佛牌的的正面肖像由九世皇本人所創,背面講述的是一個人被困在水中七天七夜,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讓自己沉入水底,最後被路過的天神救下的故事。拉瑪九世皇蒲美蓬意在告誡人們要用努力和耐心來迎接明天美好的生活。製作這期牌的初衷,是九世皇一片苦心,讓深愛他還有他深愛的人民在他不在的時候,也不忘要努力生活,即使在生活不盡人意的時候,也要相信事情一定能夠變得好起來。
  • 《養家之人》小肩膀抗下大責任
    明天即將上映的這部動畫電影《養家之人》,故事背景就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阿富汗。《養家之人》的主人公帕爾瓦娜是一名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她們一家人生活在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父親是學者,在戰爭中失去了一條腿。
  • 《養家之人》:我們拍不出這樣的電影,真好!
    之前由該工作室出品的《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也同樣均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如果說《凱爾經的秘密》和《海洋之歌》是給孩子的通話,那《養家之人》則可以稱得上是成年人的洗禮,但它們都屬於對靈魂高貴的動畫電影。 製片人安吉麗娜·朱莉便是賦予電影高貴靈魂的一部分。
  • 《養家之人》:喚起我們生而為人的基本同理心
    【今日看片】  自2017年9月,動畫電影《養家之人》(The Breadwinner)在多倫多電影節一鳴驚人之後,這部講述阿富汗塔利班治下人民悲慘生活的動畫就在電影愛好者之間口口相傳時隔一年多,《養家之人》確定於2019年1月11日正式在國內公映。終於來到這一刻,等待漫長卻值得。這部從故事到畫面都堪稱「異色」的電影,理應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  在《養家之人》的宣傳上,通常會強調兩個點:阿富汗版「花木蘭」,以及該片與《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的淵源。嚴格來說,《養家之人》和同樣在國內上映過的動畫電影《海洋之歌》並無直接聯繫。
  • 這部奧斯卡提名動畫電影《養家之人》終於上映啦!!!
    《凱爾經的秘密》的綠、《海洋之歌》的藍以及《養家之人》的樸素和斑斕,每一幀每一面都宛如壁紙般精緻。《養家之人》也是該工作室第三次提名奧斯卡的作品。而具體到故事的發生地愛爾蘭,這裡的美景令人驚嘆,而作為一個環海的島嶼,與故事再切合不過。《養家之人》
  • 你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養家之人
    吃不飽三餐,只能從夢中汲取成長的營養,睡前怎麼能少了好聽的故事呢?漂亮的姐姐講述了化身成魔王的大象侵佔了土地,而可憐的小孩如何成為戰士被推著去獨自抵抗魔王。有一天古老的人們,在地圖上畫了一個黑色的區域,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畫出一個圓,警告:妖魔鬼怪務近。任何人都不能兩手空空的走進去,但每一個能活著從那裡離開的人,都將富可敵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