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從小就需要進行教育。儘管教育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孩子採用的方法卻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千差萬別。但不管怎樣,只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就是最好的方法。在這一點上,很多明星的做法也大同小異。
大家都看過《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其中,有一檔節目是講述霍思燕、應採兒兩個家庭的。她們兩家的兒子分別叫亨利和傑普,是兩個標準的小暖男既懂事又帥氣,讓人非常羨慕。節目中,霍思燕和兒子亨利有很多的互動,表現的十分完美,亨利還和爸爸一起表達了對媽媽的愛。
節目組在採訪時看見,應採兒家的客廳整潔乾淨沒有一件玩具。
傑普說:媽媽要求把玩具放在自己的房間裡,不能到處亂放。
表明應採兒傾向於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有較多的約束。
在霍思燕家則不一樣,她家的客廳雖然溫馨但到處都是玩具,亨利可以隨便亂放。
說明霍思燕更願意陪伴孩子,讓孩子自由的發揮。
兩個客廳允不允許出現玩具,表現出教育方式的不同,這兩種方式就是在對孩子因材施教。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缺乏效果的教育方式。由於生活條件、外界環境和父母的影響不同,孩子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徵。如果採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必須針對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不是只針對孩子的天賦加以培養,還要結合孩子的性格以及興趣愛好,採取適合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1、能夠發揮孩子的特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發現他的興趣愛好,然後改變以前不適應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讓他的特長得到良好的發揮,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2、適應孩子的個性特點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可能比較調皮,有的可能較為內向,因而教育方式也要有所不同。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相應的方式,抓住對孩子成長最有作用的關鍵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
1、有明確的教育方向
在給孩子選擇適合的教育方式前,父母要明確的知道孩子需要的教育方向。不能憑著感覺因為自己覺得哪種職業、或者哪些愛好有利於孩子的未來發展,就擅自代替孩子決定他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會起到誤導的作用。
2、與孩子平等的交流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要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不能高高在上。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看法,讓孩子敞開心扉說出真實的想法,給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和勇氣。
3、結合孩子的個性特徵
因材施教必須結合孩子的特點,根據他的愛好和性格選擇最有利的方法,不能照抄照搬或者生搬硬套。自己的孩子不一定適合他人的方式,同理,對自己適合的方式也未必就適合他人。
因材施教是所有的教育方式中,目前最為流行和提倡的方式,因而得到了很多父母的採納。針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方式,最大程度的發揮孩子的特長,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將來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