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全:用再生醫學造福同胞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孫文全:用再生醫學造福同胞

  中關村人才特區

  2011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15個中央部門和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中關村加快建設首個中國特色的人才特區。

  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1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所;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

  中關村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超過1.5萬人,累計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是國內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

  在冷藏櫃容器裡浸泡著的白色條狀物,乍看像是寬粉,孫文全博士將其取出展開,鋪在自己手背上,開始介紹這條長25釐米、寬15釐米、厚0.5毫米的人體軟組織再生修復材料。

  這是以普通豬皮為原料,經過一系列生物工藝製作而成的再生性皮膚材料。不要詫異於此再生性材料的來源,「實際上豬的生物系統與人類非常接近,與人類具有相當高的生理學共性。目前,豬被醫學界看成是潛在的人類組織器官捐獻體。豬容易飼養,數量多,成本低。」孫文全說。每一塊再生性皮膚材料,都可以追溯其個體豬的來源,生長健康記錄,保證安全性。

  這位海歸博士現在是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和首席科學家,他在國外待了20多年,曾在美國著名生物科技上市公司LifeCell任高級首席科學家。

  孫文全展示的這些「皮膚」材料早已沒有了豬皮的外部形態、氣味和色澤,其原材料中可能引起人體排斥和炎症反應的有害因素已經被全部去除,只留下了幫助人體創口創面癒合所需要的東西。他說:「在人體間的組織器官移植中,現在還沒有辦法避免異體異種材料的排異。我們在開發新產品時特別注重消除了異種材料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你現在看到的再生性皮膚材料則是無排異的現成材料,它可以同病人的自身組織天然地整合在一起。」

  如果患者被燒傷燙傷,在早中期處理過程中,醫生可直接將再生皮膚貼在傷處進行輔助治療,促進創口癒合。孫文全拿出樣品,白色的盒子內是雙層袋裝的再生皮膚,輕便易保存,開封即用,非常方便。室溫下可保存兩年以上。

  不過,這種柔軟的再生皮膚材料可不只是用來簡單地處理傷口。觀察其切片樣本,你會發現它具有多孔海綿一樣的構造,材料內部便於人體細胞長入和新血管再生。在人體創口癒合的過程中,它會自動降解。

  除再生皮膚材料外,孫文全的公司也在研發其他再生醫學材料。比如外科手術切除壞死或病變的部分組織後,導致的人體內「空缺」。植入再生性的軟組織填充材料,可與周圍人體組織生長在一起,還能起到固定和重建的作用。「比如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後,用假體重新塑形,由於周邊缺少相應的軟組織,植入的假體是難以固定的。如果手術中在假體外同時植入再生軟組織修復材料,便能更好地與人體組織融合為一體,起到支撐固定作用。」孫文全解釋,「如果早期通過微創手術去除乳房中部分病變組織,那麼可以通過注入再生組織修復材料製成的天然水凝膠或海綿起到暫時填充和隨後組織重建的功效。」

  再生醫學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我國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總體上來說比歐美先進國家晚10至15年。國內外產業發展也是近10年才快速發展起來的,目前國內外研製再生生物醫學材料主要廠商僅有十餘家。在美國已經做出成功產品的孫文全,卻在2010年動了回國創業的念頭,並將其列入計劃。「在美國多我一個人或少我一個人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回國後我做出好產品能惠及更多人,有了更好的施展舞臺,人生會過得更充實、獲得更大的滿足感。」仍保有中國國籍的孫文全在辭職回國後,並與另外幾位同路人一同創建了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致力於開發能夠促使人體組織再生的新型功能化組織材料,包括能夠替代和修復人體組織與器官的再生型醫用植入材料和器械。「我們在全國各地調研後,決定落戶北京。這裡資源比較集中,科技發展基礎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比較吸引人,比如剛開始我們想要一些進口儀器設備,我們沒錢買,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孵化器先幫我們買下來,租給我們,等資金到位後我們再購買回來。」孫文全坦言,最初是各位合伙人自己掏腰包先建立公司,後來才尋求政策資金扶持和投資方支持。

  兒女都已在美國上大學的孫文全,如果留在國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搞研發,他對艱辛的創業過程完全不後悔。「我從小就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沒受多少約束,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次回國是要做更有價值的事。」

  2014年,瑞健生物研發團隊在孫文全的帶領下完成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第三代組織處理技術——「EDM酶輔脫胞修飾技術」的研發。該技術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團隊已經提交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申請並已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還在2014年得到了中關村管委會的「前沿顛覆性項目」、北京市科委的創新項目、國家科技部創新項目等資金支持。

  瑞健生物的技術和產品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各種創口創面,如燒傷、燙傷手術,皮膚再造,整形外科、腦外科、胸腹腔組織修復和其他多種人類軟組織再生。但這些產品要三五年後才能上市盈利。

  對此,孫文全並不憂慮,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和團隊將繼續完善產品,「從生產出廠、醫生使用到病人康復,我們要把正常情況下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考慮到,這個產品不是研發出來就完了,還要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質量控制、成本控制、產品輸送、保存技術以及市場調研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

相關焦點

  •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是繼藥物、手術治療後的又一場醫學革命!
    事實上有很多種幹細胞,都可以為科學家所用,應用在醫療或研究上。    現代醫學認為世界上有數千種疾病存在,且每種疾病都有不同的起因和療法。身體各種機能的關聯運轉也必然導致疾病的相互關聯。這種醫學理念和人體自身的複雜性,導致我們的醫學系統非常紊亂,醫生們也只能靠套用條條框框來醫治病症。由於這類治標不治根的醫術,很多疾病變成慢性疾病。
  • 幹細胞和再生醫學:重新定義生命
    整理/幹細胞者說——小明月精準醫學,大致可以理解為一種「根據每個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從某一方面來說,幹細胞技術帶來的再生醫學,也應該算是精準醫學的一個重要部分。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從長遠來講,在再生醫學中也具有更輝煌的前景。比如生殖系幹細胞的研究,就可以被用來研究不育不孕症,為千千萬萬沒有孩子的家庭造福。現在醫學研究中,用「核移植」的方法來獲取胚胎幹細胞,其實已可以避開部分倫理道德的爭議。這幾年來,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則無疑是幹細胞學界、甚至是生物學界最重要的發現。
  • 愛爾麗集團打造亞洲最頂尖GTP合規再生醫學細胞實驗室
    完成臺灣細胞治療產業布局後,愛爾麗與尖端醫的各類細胞培養技術也已做好準備;近期將持續加速送件,以累積細胞生產與治療經驗,為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通過後,做足更多的準備並引爆各類細胞治療產品應用。愛爾麗集團與尖端醫強強聯手,除了建置GTP實驗室以增加細胞製備產能外,還將依《特管辦法》向臺灣衛福部申請「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等細胞治療計劃應用領域橫跨癌症治療、退化性疾病治療與醫美領域,核准後將造福兩岸患者並應用於亞洲市場各類治療需求。
  • 約翰·霍普金斯與麥迪舜共同發起設立再生醫學轉化基金
    Evans)博士(右)在麥迪舜香港總部再生醫學中心麥迪舜醫療集團主席汪曉峰先生(左一)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生命科學中心主任安娜斯塔西婭·哈卡(Annastasiah Mudiwa Mhaka)博士(中)和肖恩·埃文斯(Sean L.
  • 醫學最前沿005|肌肉細胞的再生「密碼」
    我們對該物種的另一項認知,就是它的再生能力。若把海星撕成幾塊拋入海中,每一碎塊會很快重新長出失去的部分,從而長成幾個完整的新海星來。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由於海星有如此驚人的再生本領,所以斷臂缺肢對它來說是件無所謂的小事。海星的組織可以再生,那麼人類的組織呢?
  •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近日 完成5000萬A+輪融資
    南京艾爾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近日
  • 2020廣東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Micky group招聘公告
    事業單位招聘公告:2020廣東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Micky group招聘公告,有意向者請將中英文個人簡歷、過往研究內容、未來研究計劃及研究興趣、發表文章(5篇以內的科研代表作)、三封推薦信(或推薦人姓名與聯繫方式)及其他能證明本人能力水平的有關資料打包發送至以下郵箱:gdl-hr@grmh-gdl.cn。
  • 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將在煙臺建立再生醫學中心
    12月17日,中日再生醫療臨床試驗中心合作籤約儀式暨學術交流大會在煙臺毓璜頂醫院舉行。  在儀式現場,煙臺毓璜頂醫院、山東省齊魯細胞治療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樂敦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就在煙臺建立再生醫學中心一事,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京舉行
    中科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京舉行 2020-01-22 重大科技任務局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2020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科研業務項目...
    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現因工作需要,擬招聘科研業務項目主管崗位人員1名。一、崗位職責1. 負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領域的戰略情報收集及分析;2. 負責國家、中科院重大科技項目的全過程管理;3. 負責國際科技合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4.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諾一邁爾(山東)醫學科技有限公司3D生物列印再生型植入性醫療器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17日訊 (記者 孫小茹) 11月17日,諾一邁爾(山東)醫學科技有限公司3D生物列印再生型植入性醫療器械項目奠基活動在濰坊高新區舉行。項目聚焦頭頸口腔醫學、運動醫學、生殖醫學三大領域,配有3D靜電紡絲設備、3D生物印表機、精密切層設備、複合結構層壓機等核心設備,集生產、科研於一體,全力打造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產業化平臺。
  • 再生醫學的進步:獨特的人造骨開發技術
    隨著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支持骨再生技術與延長壽命有很大的關係。以下是對日本明治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的採訪內容。相澤守(明治大學理工學部教授)人工骨開發技術帶動再生醫療的進步近年來,「再生醫療」備受關注。
  • 器官再生——徐大椿《洄溪醫案》
    懷疑既消,而發生在沈氏身上的奇蹟,也成為一段醫學傳奇,為徐大椿的醫學活動增一佳話。《洄溪醫案》敘述這個醫學事件時,公開了再生靈根方的具體配方,以及製法和用法:煅乳石三錢五分,琥珀七分,硃砂六分,人參一錢,真珠七分,牛黃四分,真水粉四分,胎狗一個,雄黃六分。用靈芝、首烏、大力子、蓼草汁煮一晝夜,炒如銀色。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是否可以植入一種神奇的「可降解」的人工血管,用它誘導體內組織再生,最終重建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血管組織,造福心血管病患者?研發可促進血管再生的新型植入材料,已成為世界範圍人工血管研究的熱點領域。  南開大學心血管生物材料團隊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血管生物學研究團隊,利用一種血管再生重構中具有關鍵作用的蛋白Dickkopf 3(DKK3),構建了具有遞送DKK3功能的人工血管,並通過體內血管移植模型考察了這一蛋白,在誘導血管祖細胞(VPC)定向遷移和促進組織再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 海南博鰲萊富凱爾醫學中心馳援荊州,全面助力戰疫
    捐贈的物資不僅新鮮,而且包裝盒子上還寫著「海南博鰲萊富凱爾醫學中心與荊州中醫院一起為抗疫醫療隊加油!」,簡單的話語充滿了力量,為荊州人民抗擊疫情打氣鼓勁。目前,這批愛心物資已經順利交接入庫,為荊州抗疫防控提供物資保障。
  • 鍾南山:讓檢測領域有更長足發展 更好造福於百姓健康
    新華財經北京12月25日電(牟山) 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形勢下,有擔當精神的醫學工作者一直枕戈待旦。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
  • 醫美內參|成都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正式開幕;韓國再生醫學美容公司...
    (紅星新聞) 技術新趨勢 韓國再生醫學美容公司「ExoCoBio」獲930萬美元C輪融資 據外媒報導,近日,韓國再生醫學美容公司「ExoCoBio」獲得了930萬美元C輪融資。
  • 跌落人間的「失聲天使」,母親用視頻記錄成長,網友:再生一個吧
    跌落人間的「失聲天使」,母親用視頻記錄成長,網友:再生一個吧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失聲天使」,因為她從小就沒有張口說過話,每天最多的一個動作就是45°仰望天空,仿佛是在人間經歷磨難的仙女,盼望著回到天上。
  • 她是唯一擁有不死細胞的黑人女性,能無限繁殖,至今仍在造福人類
    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歷史上也的確存在著這位偉大的女性,雖然她自己因癌症去世,但她的細胞卻一直造福著醫學界,造福著所有人類。  她的主治醫師決定用鐳來治療她,因為當時的科學家發現放射性元素對細胞有殺傷力,但這種治療在海瑞塔身上並未奏效,她在手術後僅僅活了8個月,就在痛苦中離開了人世。
  • 現代科技解鎖敦煌醫學「古方密碼」
    【解說】敦煌醫學是關於整理研究敦煌經卷、敦煌壁畫以及其他敦煌文物中醫藥史料的一門學科,在敦煌經卷中,記載有醫學相關內容的有130多個卷號。  「敦煌醫學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藺興遙說,甘肅中醫藥大學早在20世紀80年代便開始研究敦煌醫學,最初的研究始於文獻,重點在於還原古方「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