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孫文全:用再生醫學造福同胞
中關村人才特區
2011年3月,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等15個中央部門和北京市聯合印發了《關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人才特區的若干意見》,中關村加快建設首個中國特色的人才特區。
中關村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擁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1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市)科研院所206所;大學科技園26家,留學人員創業園34家。
中關村留學歸國創業人才超過1.5萬人,累計創辦企業超過6000家,是國內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
在冷藏櫃容器裡浸泡著的白色條狀物,乍看像是寬粉,孫文全博士將其取出展開,鋪在自己手背上,開始介紹這條長25釐米、寬15釐米、厚0.5毫米的人體軟組織再生修復材料。
這是以普通豬皮為原料,經過一系列生物工藝製作而成的再生性皮膚材料。不要詫異於此再生性材料的來源,「實際上豬的生物系統與人類非常接近,與人類具有相當高的生理學共性。目前,豬被醫學界看成是潛在的人類組織器官捐獻體。豬容易飼養,數量多,成本低。」孫文全說。每一塊再生性皮膚材料,都可以追溯其個體豬的來源,生長健康記錄,保證安全性。
這位海歸博士現在是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和首席科學家,他在國外待了20多年,曾在美國著名生物科技上市公司LifeCell任高級首席科學家。
孫文全展示的這些「皮膚」材料早已沒有了豬皮的外部形態、氣味和色澤,其原材料中可能引起人體排斥和炎症反應的有害因素已經被全部去除,只留下了幫助人體創口創面癒合所需要的東西。他說:「在人體間的組織器官移植中,現在還沒有辦法避免異體異種材料的排異。我們在開發新產品時特別注重消除了異種材料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你現在看到的再生性皮膚材料則是無排異的現成材料,它可以同病人的自身組織天然地整合在一起。」
如果患者被燒傷燙傷,在早中期處理過程中,醫生可直接將再生皮膚貼在傷處進行輔助治療,促進創口癒合。孫文全拿出樣品,白色的盒子內是雙層袋裝的再生皮膚,輕便易保存,開封即用,非常方便。室溫下可保存兩年以上。
不過,這種柔軟的再生皮膚材料可不只是用來簡單地處理傷口。觀察其切片樣本,你會發現它具有多孔海綿一樣的構造,材料內部便於人體細胞長入和新血管再生。在人體創口癒合的過程中,它會自動降解。
除再生皮膚材料外,孫文全的公司也在研發其他再生醫學材料。比如外科手術切除壞死或病變的部分組織後,導致的人體內「空缺」。植入再生性的軟組織填充材料,可與周圍人體組織生長在一起,還能起到固定和重建的作用。「比如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後,用假體重新塑形,由於周邊缺少相應的軟組織,植入的假體是難以固定的。如果手術中在假體外同時植入再生軟組織修復材料,便能更好地與人體組織融合為一體,起到支撐固定作用。」孫文全解釋,「如果早期通過微創手術去除乳房中部分病變組織,那麼可以通過注入再生組織修復材料製成的天然水凝膠或海綿起到暫時填充和隨後組織重建的功效。」
再生醫學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我國的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總體上來說比歐美先進國家晚10至15年。國內外產業發展也是近10年才快速發展起來的,目前國內外研製再生生物醫學材料主要廠商僅有十餘家。在美國已經做出成功產品的孫文全,卻在2010年動了回國創業的念頭,並將其列入計劃。「在美國多我一個人或少我一個人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回國後我做出好產品能惠及更多人,有了更好的施展舞臺,人生會過得更充實、獲得更大的滿足感。」仍保有中國國籍的孫文全在辭職回國後,並與另外幾位同路人一同創建了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致力於開發能夠促使人體組織再生的新型功能化組織材料,包括能夠替代和修復人體組織與器官的再生型醫用植入材料和器械。「我們在全國各地調研後,決定落戶北京。這裡資源比較集中,科技發展基礎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比較吸引人,比如剛開始我們想要一些進口儀器設備,我們沒錢買,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孵化器先幫我們買下來,租給我們,等資金到位後我們再購買回來。」孫文全坦言,最初是各位合伙人自己掏腰包先建立公司,後來才尋求政策資金扶持和投資方支持。
兒女都已在美國上大學的孫文全,如果留在國外,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搞研發,他對艱辛的創業過程完全不後悔。「我從小就在寬鬆的環境下長大,沒受多少約束,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次回國是要做更有價值的事。」
2014年,瑞健生物研發團隊在孫文全的帶領下完成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第三代組織處理技術——「EDM酶輔脫胞修飾技術」的研發。該技術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團隊已經提交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申請並已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還在2014年得到了中關村管委會的「前沿顛覆性項目」、北京市科委的創新項目、國家科技部創新項目等資金支持。
瑞健生物的技術和產品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各種創口創面,如燒傷、燙傷手術,皮膚再造,整形外科、腦外科、胸腹腔組織修復和其他多種人類軟組織再生。但這些產品要三五年後才能上市盈利。
對此,孫文全並不憂慮,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和團隊將繼續完善產品,「從生產出廠、醫生使用到病人康復,我們要把正常情況下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都考慮到,這個產品不是研發出來就完了,還要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質量控制、成本控制、產品輸送、保存技術以及市場調研等多個方面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