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經過整整一年多的策劃和多方的支持,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行業知名的著作權版權登記、商標申請、軟體著作註冊、專利申請及圖庫分發、版權授權和商標交易專家)將在2020年整理和推出世界百年百大藝術家系列的文章,持續更新,歡迎持續關注。
總評:雖然埃貢·席勒在短暫的生命中處處顯示出個性的桀驁不遜和對繪畫成規的反抗。他用自己敏銳的直覺,真實地揭露人性的本質。席勒雖然像一個藝術「殉道者」一樣飽嘗苦難和嘲諷,但卻以這種獨特的藝術光輝照亮了歐洲藝壇,成為傑出的現代表現主義畫家。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全名:埃貢·利奧·阿道夫·席勒,奧地利繪畫巨子,師承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維也納分離派重要代表,是20世紀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席勒受到弗洛伊德、巴爾等人的思想影響,其的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且主題多是自畫像和肖像。在席勒的肖像作品中人物多是痛苦、無助、不解的受害者,神經質的線條和對比強烈的色彩營造出的詭異而激烈的畫面令人震撼,體現出一戰前人們在意識末日降至時對自身的不惑與痛苦的掙扎情感。
埃貢·席勒生於奧地利圖倫,他的父親,阿道夫·席勒是任職於奧地利國家鐵路局的火車站站長。他的母親,瑪莉·席勒,則是來自波希米亞的捷克克魯姆洛夫。小時候,席勒曾去由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所開設的學校,當時他的美術老師史特勞區就已發現他的藝術天份,並支持他朝藝術界繼續發展。
席勒15歲時,父親死於梅毒,他的舅舅奧爾成為他的監護人;奧爾對席勒不願接受高等教育感到難過,但他也認同席勒對藝術的熱情的天賦。1906年16歲的席勒向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Kunstgewerbeschule in Vienna)提出入學申請並通過。他在那裡就讀不到一年,就由學校的多位教職員推薦到維也納當代藝術學院就學,學習油畫和素描。席勒在從維也納分離派領導人、裝飾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指導下學習,在線條和構圖上得益於他的優雅的裝飾手法。後來他結識了科柯施卡。他的畫最初受學院派和印象派影響,打下了造型基礎。受克裡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後,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裝飾風格,這表明他受到新藝術派——青年風格阿拉伯式圖案的強烈影響。如果說克裡姆特的藝術是從象徵主義走向表現主義,而席勒則已走進純粹的表現主義天地。
1911年,席勒與17歲的維拉妮·維拉尼·諾依齊(Valerie Wally Neuzil)相識(維拉尼也稱為沃利)。維拉妮與席勒在維也納同居,並擔任他某些知名畫作的模特。席勒和維拉妮因不滿意維也納狹小的城市環境,曾搬去捷克克魯姆洛夫的小城市居住,也就是席勒母親的家鄉。儘管席勒與當地的關係密切,他和維拉妮還是被當地的居民趕了出來;原因是當地人的生活方式與他們格格不入,尤其是無法容忍席勒僱用數名十幾歲的少女擔任模特這點。他們隨後一起搬到在維也納西邊的小鎮紐倫巴赫,並在那邊尋找靈感和便宜的工作坊。席勒不檢點的生活方式激怒了當地居民,他的工作坊還成了當地流氓聚集的場所。
1915年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席勒被陸軍徵召。他起先於布拉格服役。在軍中,席勒的長官很尊敬他的藝術才能,因此他從未被派到前線戰鬥,在監獄擔任守衛,看管俄國的戰犯,閒暇之餘還可以繪畫。1917年,他回到維也納,得以專心從事繪畫工作。在此期間他產出大量且成熟的作品,並在1918年時,受邀參加維也納分離派在維也納的第49屆展覽。席勒共有50件作品在主廳展出,他還以《最後的晚餐》為靈感,設計了展覽的海報,並把自己的肖像放在中央,取代耶穌的位置。對面空缺的作為暗示的人物是克裡姆特,這幅海報也和之前未完成的作品《朋友》有一定聯繫。
1918年秋天,西班牙感冒席捲歐洲,也傳染到維也納。懷有六個月身孕的愛迪絲在10月28日因流感而過世;僅僅三天後,1918年10月31日,席勒也因流感而病逝,年僅28歲。在這最後的三天之中,席勒畫了許多愛迪絲的素描,這些也是他最後的作品。
藝渡文化Bridgemaniamges根植智慧財產權領域,關注智慧財產權全產業鏈,作為智慧財產權行業知名的專家,提供著作權版權登記、商標申請、軟體著作註冊、專利申請及圖庫分發、版權授權和商標貫標轉讓。關注我們,欣賞最純粹的藝術和領略專業的智慧財產權服務!高清大圖,請聯繫索取!!!